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振动按摩椅,包括U型的下支撑柱,下支撑柱一端上部通过两个对称安装的连接件六连接有U型的侧支撑柱,连接件六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件七,连接件七共设有两个,对称安装在U型的后支撑柱上,后支撑柱端部通过连接件四连接有两个相同规格的扶手底板,扶手底板一端通过对称安装的连接件一连接有U型的前支撑柱,前支撑柱上对称安装有两个连接件二。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整体结构简单实用,零部件选用及连接方式合理,制作成本低廉,便于使用,大大降低了成本问题,整机占地小,便于移动,对人体进行高效的按摩放松,振动分散结石,辅助排结石效果明显,适用性强,便于推广。
A new type of vibration massage cha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振动按摩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椅子,具体是指一种新型振动按摩椅。
技术介绍
按摩椅,利用机械的滚动力作用和机械力挤压来进行按摩,人工推拿按摩能够疏通经络,使气血循环,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所以按摩后可感到肌肉放松,关节灵活,使人精神振奋,消除疲劳,对保证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现有的按摩椅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昂且使用不够便捷,不满足目前按摩需要,因此,设计出一种新型振动按摩椅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振动按摩椅,包括U型的下支撑柱,下支撑柱一端上部通过两个对称安装的连接件六连接有U型的侧支撑柱,连接件六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件七,连接件七共设有两个,对称安装在U型的后支撑柱上,后支撑柱端部通过连接件四连接有两个相同规格的扶手底板,扶手底板一端通过对称安装的连接件一连接有U型的前支撑柱,前支撑柱上对称安装有两个连接件二,前支撑柱通过连接件二实现与下支撑柱的端部连接固定;侧支撑柱、下支撑柱和前支撑柱两侧对称焊接有多个相同规格的挂环;侧支撑柱上部设有软垫,软垫下部为一条支撑垫,支撑垫两侧由上至下开设有多个相同孔径的连接孔,支撑垫上部两侧通过依次穿过连接孔和挂环的连接绳实现与侧支撑柱的连接固定;支撑垫中部通过依次穿过连接孔和挂环的连接绳实现与下支撑柱的连接固定;支撑垫中部通过依次穿过连接孔和挂环的连接绳实现与前支撑柱的连接固定;后支撑柱通过两端对称安装的连接件五连接有中支撑柱,中支撑柱通过两端螺栓固定的连杆实现与支撑柱上连接件七的连接固定;侧支撑柱背面通过螺栓固定有背板,背板处加装有电机箱,电机箱内安装有振动电机,振动电机通过电源线连接有速度调节开关,速度调节开关通过连接件八固定在后支撑柱的一侧柱壁上。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整体结构简单实用,零部件选用及连接方式合理,制作成本低廉,便于使用,大大降低了成本问题,整机占地小,便于移动,对人体进行高效的按摩放松,振动分散结石,辅助排结石效果明显,适用性强,便于推广。作为改进,侧支撑柱上部设有靠枕。作为改进,前支撑柱上设有防滑块。作为改进,中支撑柱、后支撑柱下部安装有防滑底座。作为改进,下支撑柱下部通过两端连接件三连接有把手。作为改进,侧支撑柱在与下支撑柱连接处钻设有通孔,通孔处加装有可旋转的主轴,便于用户躺在支撑垫上根据需要,调整侧支撑柱与下支撑柱的不同角度;前支撑柱在与扶手底板连接处钻设有通孔,通孔处加装有可旋转的主轴,便于用户躺在支撑垫上根据需要,调整前支撑柱与扶手底板的不同角度。作为改进,扶手底板上设有扶手。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新型振动按摩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新型振动按摩椅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一种新型振动按摩椅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软垫,2、靠枕,3、侧支撑柱,4、支撑垫,5、扶手,6、扶手底板,7、连接件一,8、前支撑柱,9、连接件二,10、防滑块,11、防滑底座,12、中支撑柱,13、把手,14、连接件三,15、下支撑柱,16、连接件四,17、连接件五,18、后支撑柱,19、连接件六,20、连接件七,21、连杆,22、连接绳,23、挂环,24、连接孔,25、背板,26、电机箱,27、连接件八,28、速度调节开关,29、刹车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时,一种新型振动按摩椅,包括U型的下支撑柱15,所述下支撑柱15一端上部通过两个对称安装的连接件六19连接有U型的侧支撑柱3,连接件六19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件七20,连接件七20共设有两个,对称安装在U型的后支撑柱18上,后支撑柱18端部通过连接件四16连接有两个相同规格的扶手底板6,扶手底板6一端通过对称安装的连接件一7连接有U型的前支撑柱8,前支撑柱8上对称安装有两个连接件二9,所述前支撑柱8通过连接件二9实现与下支撑柱15的端部连接固定;所述侧支撑柱3、下支撑柱15和前支撑柱8两侧对称焊接有多个相同规格的挂环23;所述侧支撑柱3上部设有软垫1,软垫1下部为一条支撑垫4,支撑垫4两侧由上至下开设有多个相同孔径的连接孔24,所述支撑垫4上部两侧通过依次穿过连接孔24和挂环23的连接绳22实现与侧支撑柱3的连接固定;所述支撑垫4中部通过依次穿过连接孔24和挂环23的连接绳22实现与下支撑柱15的连接固定;所述支撑垫4中部通过依次穿过连接孔24和挂环23的连接绳22实现与前支撑柱8的连接固定;所述后支撑柱18通过两端对称安装的连接件五17连接有中支撑柱12,中支撑柱12通过两端螺栓固定的连杆21实现与支撑柱18上连接件七20的连接固定;所述侧支撑柱3背面通过螺栓固定有背板25,背板25处加装有电机箱26,电机箱26内安装有振动电机,振动电机通过电源线连接有速度调节开关28,速度调节开关28通过连接件八27固定在后支撑柱18的一侧柱壁上。所述侧支撑柱3上部设有靠枕2。所述前支撑柱8上设有防滑块10。所述中支撑柱12、后支撑柱18下部安装有防滑底座11。所述下支撑柱15下部通过两端连接件三14连接有把手13。所述侧支撑柱3在与下支撑柱15连接处钻设有通孔,通孔处加装有可旋转的主轴,便于用户躺在支撑垫4上根据需要,调整侧支撑柱3与下支撑柱15的不同角度;所述前支撑柱8在与扶手底板6连接处钻设有通孔,通孔处加装有可旋转的主轴,便于用户躺在支撑垫4上根据需要,调整前支撑柱8与扶手底板6的不同角度。所述扶手底板6上设有扶手5。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用户坐在下支撑柱15间的支撑垫4部分,背部靠在侧支撑柱3间的支撑垫4部分,腿部放在前支撑柱8间的支撑垫4部分,根据需要调节躺下角度和腿部抬起高度。各旋转的主轴间设有阻尼,实现固定角度的主轴限位。通过速度调节开关28选择合适的电机功率,利用振动电机振动,将震动感传至整体,实现对全身的按摩放松,通过用户身体接受振动将震动感传递至结石处,对结石具有分散作用,容易排出体外,减少结石带来的痛苦。电机通过电源插头与插座或电力供应装置相连,实现对整体的电力供应。实施例:与原设计相比,本实施例对速度调节开关28安装位置进行改进,通过连接件八27安装在一侧的扶手5上,更方便调控电机振动频率,选择合适的振动速度。连接件四16下部设有一个与内部主轴相连的刹车柄29,连接处加装有轴承及限位阻尼,实现不同角度调节时的限位功能。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振动按摩椅,包括U型的下支撑柱(15),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柱(15)一端上部通过两个对称安装的连接件六(19)连接有U型的侧支撑柱(3),连接件六(19)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件七(20),连接件七(20)共设有两个,对称安装在U型的后支撑柱(18)上,后支撑柱(18)端部通过连接件四(16)连接有两个相同规格的扶手底板(6),扶手底板(6)一端通过对称安装的连接件一(7)连接有U型的前支撑柱(8),前支撑柱(8)上对称安装有两个连接件二(9),所述前支撑柱(8)通过连接件二(9)实现与下支撑柱(15)的端部连接固定;/n所述侧支撑柱(3)、下支撑柱(15)和前支撑柱(8)两侧对称焊接有多个相同规格的挂环(23);/n所述侧支撑柱(3)上部设有软垫(1),软垫(1)下部为一条支撑垫(4),支撑垫(4)两侧由上至下开设有多个相同孔径的连接孔(24),所述支撑垫(4)上部两侧通过依次穿过连接孔(24)和挂环(23)的连接绳(22)实现与侧支撑柱(3)的连接固定;所述支撑垫(4)中部通过依次穿过连接孔(24)和挂环(23)的连接绳(22)实现与下支撑柱(15)的连接固定;所述支撑垫(4)中部通过依次穿过连接孔(24)和挂环(23)的连接绳(22)实现与前支撑柱(8)的连接固定;/n所述后支撑柱(18)通过两端对称安装的连接件五(17)连接有中支撑柱(12),中支撑柱(12)通过两端螺栓固定的连杆(21)实现与支撑柱(18)上连接件七(20)的连接固定;/n所述侧支撑柱(3)背面通过螺栓固定有背板(25),背板(25)处加装有电机箱(26),电机箱(26)内安装有振动电机,振动电机通过电源线连接有速度调节开关(28),速度调节开关(28)通过连接件八(27)固定在后支撑柱(18)的一侧柱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振动按摩椅,包括U型的下支撑柱(15),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柱(15)一端上部通过两个对称安装的连接件六(19)连接有U型的侧支撑柱(3),连接件六(19)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件七(20),连接件七(20)共设有两个,对称安装在U型的后支撑柱(18)上,后支撑柱(18)端部通过连接件四(16)连接有两个相同规格的扶手底板(6),扶手底板(6)一端通过对称安装的连接件一(7)连接有U型的前支撑柱(8),前支撑柱(8)上对称安装有两个连接件二(9),所述前支撑柱(8)通过连接件二(9)实现与下支撑柱(15)的端部连接固定;
所述侧支撑柱(3)、下支撑柱(15)和前支撑柱(8)两侧对称焊接有多个相同规格的挂环(23);
所述侧支撑柱(3)上部设有软垫(1),软垫(1)下部为一条支撑垫(4),支撑垫(4)两侧由上至下开设有多个相同孔径的连接孔(24),所述支撑垫(4)上部两侧通过依次穿过连接孔(24)和挂环(23)的连接绳(22)实现与侧支撑柱(3)的连接固定;所述支撑垫(4)中部通过依次穿过连接孔(24)和挂环(23)的连接绳(22)实现与下支撑柱(15)的连接固定;所述支撑垫(4)中部通过依次穿过连接孔(24)和挂环(23)的连接绳(22)实现与前支撑柱(8)的连接固定;
所述后支撑柱(18)通过两端对称安装的连接件五(17)连接有中支撑柱(12),中支撑柱(12)通过两端螺栓固定的连杆(21)实现与支撑柱(18)上连接件七(20)的连接固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正贤,
申请(专利权)人:谢正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