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继电器控制的小电流驱动系统及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5410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继电器控制的小电流驱动系统及升降装置,包括控制电机反转的第一控制开关、用于控制第一控制开关所在回路导通的第一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电机所在回路导通的第二控制电路,控制电机正转的第二控制开关、用于控制第二控制开关所在回路导通的第三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电机所在回路导通的第四控制电路,第一控制电路连接有用于控制第一控制电路导通的第三控制开关,当电机反转带动推杆运动触发第三控制开关时,电机停止转动,第三控制电路连接有用于控制第三控制电路导通的第四控制开关,当电机正转带动推杆运动触发第四控制开关时,电机停止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通过小电流控制信号实现电机运行的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继电器控制的小电流驱动系统及升降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继电器控制的小电流驱动系统及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推杆都有一定的行程距离,为了推杆到限位位置时能够停转控制,方便稳定控制推杆行程距离,防止推杆超出行程距离导致推杆损坏,现有技术中通过直接控制推杆内部,通过行程开关来通断电机线以实现推杆行程控制。但是因为电机正常运行时有几安培的大电流,直接通断电机线是会很影响行程开关寿命,减少行程开关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基于继电器控制的小电流驱动系统及升降装置。基于继电器控制的小电流驱动系统,包括控制电机反转的第一控制开关、与第一控制开关连接的用于控制第一控制开关所在回路导通的第一控制电路、与第一控制电路连接的用于控制电机所在回路导通的第二控制电路,还包括控制电机正转的第二控制开关、与第二控制开关连接的用于控制第二控制开关所在回路导通的第三控制电路、与第三控制电路连接的用于控制电机所在回路导通的第四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连接有用于通过小电流信号控制第一控制电路导通的第三控制开关,当电机反转带动推杆运动触发第三控制开关时,电机停止转动,所述第三控制电路连接有用于通过小电流信号控制第三控制电路导通的第四控制开关,当电机正转带动推杆运动触发第四控制开关时,电机停止转动。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1、二极管D3、电阻R1,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电阻R1的一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公共地GND,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第一控制开关。优选的,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KA1、二极管D1,所述继电器KA1的绕组一端连接第一电源端VCC,另一端连接第一控制电路,继电器KA1的公共触点连接电机的负极,继电器KA1的常闭触点连接公共地GND及第四控制电路,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连接第一电源端VCC及第四控制电路,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第一控制电路,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一电源端VCC。优选的,所述第三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2、二极管D4、电阻R2、R3,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电阻R2、R3的一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四控制电路,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公共地GND,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源端IDET1,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第二控制开关。优选的,所述第四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KA2、二极管D2,所述继电器KA2的绕组一端连接第一电源端VCC,另一端连接第三控制电路,继电器KA2的公共触点连接电机的正极,继电器KA2的常闭触点连接公共地GND,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连接第一电源端VCC,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第三控制电路,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第一电源端VCC。优选的,所述第三控制开关为常闭控制开关K3,所述第四控制开关为常开控制开关K4,所述常闭控制开关K3的一端连接第一控制电路,常闭控制开关K3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源端IDET1,所述常开控制开关K4的一端连接第三控制电路,常开控制开关K4的另一端连接公共地GND。优选的,所述第三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2’、二极管D4’、电阻R2’,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电阻R2’的一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四控制电路,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公共地GND,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第二控制开关。优选的,所述第三控制开关为常闭控制开关K3’,所述第四控制开关为常闭控制开关K4’,所述常闭控制开关K3’的一端连接第一控制电路,常闭控制开关K3’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源端IDET1,所述常闭控制开关K4’的一端连接第三控制电路,常闭控制开关K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源端IDET1。优选的,还包括过流保护电路,所述过流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控制开关以及第二控制开关,过流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为第二电源端IDET1;所述过流保护电路包括二极管D10、D11、D12、D13、D14、电阻R19、R20、R21、R22、R23、R24、R25、R26、R27、R28、R29、R30、R31、R32、R33、三极管Q11、电容C3、C4、电压比较器U1以及增益放大器U2,所述三极管Q11的发射极连接第三电源端VCC2,三极管Q11的基极连接电阻R19的一端以及电阻R20的一端,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源端VCC2,三极管Q1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21的一端以及电阻R23的一端,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0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10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1的正极以及二极管D12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11的负极连接上升开关,所述二极管D12的负极连接下降开关,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2的一端以及电阻R24的一端,所述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电压比较器U1的正相输入端、电容C3的一端、二极管D13的正极以及电阻R15的一端,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公共地GND,所述电阻R2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公共地GND,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连接电压比较器U1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28的一端以及电容C4的一端,所述电阻R25的另一端连接电压比较器U1的输出端以及电阻R26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3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4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14的负极连接电压比较器U1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2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7的一端以及电流检测端,所述电阻R27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公共地GND,所述电阻R28的另一端连接增益放大器U2的输出端、电阻R29的一端以及电阻R30的一端,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9的另一端、电阻R30的另一端以及电阻R31的一端,所述电阻R31的另一端连接增益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以及电阻R32的一端,所述电阻R3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公共地GND,所述增益放大器U2的正相输入端连接第一公共地GND1以及电阻R33的一端,所述电阻R33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公共地GND。一种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电机以及与电机连接的推杆,还包括与升降机构连接的基于继电器控制的小电流驱动系统。通过使用本技术,可以实现以下效果:1.第三控制开关和第四控制开关输出小电流控制信号以控制电机的停转,从而实现通过小电流控制信号实现电机运行的控制;2.通过电机在运动过程中触发第三控制开关和第四控制开关来实现电机停转,灵敏度高,减小了电机推杆的磨损,增加了推杆的使用寿命,且能够降低推杆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电路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过流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电路原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升降机构;2-基于继电器控制的小电流驱动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继电器控制的小电流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电机反转的第一控制开关、与第一控制开关连接的用于控制第一控制开关所在回路导通的第一控制电路、与第一控制电路连接的用于控制电机所在回路导通的第二控制电路,还包括控制电机正转的第二控制开关、与第二控制开关连接的用于控制第二控制开关所在回路导通的第三控制电路、与第三控制电路连接的用于控制电机所在回路导通的第四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连接有用于通过小电流信号控制第一控制电路导通的第三控制开关,当电机反转带动推杆运动触发第三控制开关时,电机停止转动,所述第三控制电路连接有用于通过小电流信号控制第三控制电路导通的第四控制开关,当电机正转带动推杆运动触发第四控制开关时,电机停止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继电器控制的小电流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电机反转的第一控制开关、与第一控制开关连接的用于控制第一控制开关所在回路导通的第一控制电路、与第一控制电路连接的用于控制电机所在回路导通的第二控制电路,还包括控制电机正转的第二控制开关、与第二控制开关连接的用于控制第二控制开关所在回路导通的第三控制电路、与第三控制电路连接的用于控制电机所在回路导通的第四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连接有用于通过小电流信号控制第一控制电路导通的第三控制开关,当电机反转带动推杆运动触发第三控制开关时,电机停止转动,所述第三控制电路连接有用于通过小电流信号控制第三控制电路导通的第四控制开关,当电机正转带动推杆运动触发第四控制开关时,电机停止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继电器控制的小电流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1、二极管D3、电阻R1,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电阻R1的一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公共地GND,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第一控制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继电器控制的小电流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KA1、二极管D1,所述继电器KA1的绕组一端连接第一电源端VCC,另一端连接第一控制电路,继电器KA1的公共触点连接电机的负极,继电器KA1的常闭触点连接公共地GND及第四控制电路,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连接第一电源端VCC及第四控制电路,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第一控制电路,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一电源端VCC。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继电器控制的小电流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2、二极管D4、电阻R2、R3,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电阻R2、R3的一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四控制电路,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公共地GND,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源端IDET1,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第二控制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继电器控制的小电流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KA2、二极管D2,所述继电器KA2的绕组一端连接第一电源端VCC,另一端连接第三控制电路,继电器KA2的公共触点连接电机的正极,继电器KA2的常闭触点连接公共地GND,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连接第一电源端VCC,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第三控制电路,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第一电源端VCC。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继电器控制的小电流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开关为常闭控制开关K3,所述第四控制开关为常开控制开关K4,所述常闭控制开关K3的一端连接第一控制电路,常闭控制开关K3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源端IDET1,所述常开控制开关K4的一端连接第三控制电路,常开控制开关K4的另一端连接公共地GND。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继电器控制的小电流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欣陈梦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捷昌线性驱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