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抗器的缠绕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5228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09
一种用于电抗器的缠绕模具。现有用于生产电抗器的缠绕模具在拆装操作过程中,固定方式大多采用螺栓连接,灵活性差,脱模困难,变径操作难度大且耗费劳动强度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两个端面型支撑架竖直并列设置,每个端面型支撑架包括中心毂、多个调节杆和多个支撑座,多个调节杆设在中心毂的周围,每个调节杆一端与中心毂相连接,每个调节杆的另一端对应设有一个支撑座,相邻两个支撑座之间相搭接,多个支撑座的外端面形成圆环形支撑端,圆周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支撑管,多个支撑管沿圆环形支撑端圆周方向布置在两个圆环形支撑端之间,相邻两个支撑管间隙设置,每个支撑管端部与该端部靠近的圆环形支撑端外壁相贴紧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制造电抗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抗器的缠绕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缠绕模具,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抗器的缠绕模具。
技术介绍
:电抗器在制造过程中因制造质量不统一会直接导致后续使用性能的不稳定延续,生产质量不过关等原因导致空心电抗器故障频发、损坏甚至烧毁事故屡见不鲜,特别是在运行过程中的烧毁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干式空心电抗器的正常使用性能,目前电抗器的生产模式大多为根据订单的具体要求进行对应生产,即根据需求的结构型式制造电抗器,这类生产需求下需要配合不同尺寸的模具,对应配合的模具的内径和宽度经常变化,目前使用模具采取的手段是在两端圆环面上用螺栓来紧固矩形管,由于电抗器体形较大,对应布置的螺栓繁密,逐一拆装的过程非常麻烦,这种模具在脱模时操作困难大,拆掉螺栓后需要敲击矩形管从一侧取出,费时费力,大量的时间和劳动量都消耗在该环节处,一旦订单要求对直径有其他变化要求,则需要更换模具,为了确保生产电抗器的精准度,无法使用同一模具进行径向调节,制造精准度和调节灵活性二者难以有效且稳定兼得,目前折中的操作为在直径小的变化时利用增加垫片的形式以扩大模具径向尺寸,这样的结果导致配合外圆周处的矩形管间距变大,影响模具的圆度,从而影响其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抗器的缠绕模具。一种用于电抗器的缠绕模具,包括圆周支撑组件和两个端面型支撑架,两个端面型支撑架竖直并列设置,每个端面型支撑架包括中心毂、多个调节杆和多个支撑座,多个调节杆设置在中心毂的周围,每个调节杆的一端与中心毂相连接,每个调节杆的另一端对应设置有一个支撑座,支撑座的外端面为圆弧面,相邻两个支撑座之间相搭接,多个支撑座的外端面形成圆环形支撑端,圆周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支撑管,多个支撑管沿圆环形支撑端的圆周方向布置在两个圆环形支撑端之间,相邻两个支撑管之间间隙设置,每个支撑管的端部与该端部靠近的圆环形支撑端的外壁相贴紧设置。作为优选方案:两个端面型支撑架之间配合设置有两个限位架,限位架包括轴套和数个支撑板,轴套套装在连接轴上,轴套的外壁上布置有数个支撑板,每个支撑板的一端设置在轴套上,每个支撑板的另一端穿过相邻两个支撑管的间隙设置在多个支撑管外。作为优选方案:中心毂包括中心轴套和多个底部连接管,中心轴套的外圆周面上布置有多个底部连接管,底部连接管的长度方向与中心轴套的径向方向同向,底部连接管的一端与中心轴套相连接,底部连接管的另一端内加工有第一内螺纹,底部连接管的另一端与调节杆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作为优选方案:调节杆的另一端与其对应的支撑座可拆卸连接,每个支撑座包括顶部连接管、中间连接板和变径座体,顶部连接管的一端加工有与调节杆相配合的第二内螺纹,顶部连接管的另一端设置在中间连接板上,中间连接板与变径座体可拆卸连接,变径座体的外端面为圆弧面。作为优选方案:调节杆包括中间连接杆和调节柄,中间连接杆上设置有调节柄,中间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为上调节端和下调节端,下调节端的外壁上加工有与第一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上调节端的外壁上加工有与第二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二外螺纹,第一外螺纹的旋转方向和第二外螺纹的旋转方向相反。作为优选方案:变径座体的两端分别为搭接端,相邻两个变径座体的两个相邻搭接端的搭接长度为相邻两个变径座体之间的最大周向调节距离。作为优选方案:多个变径座体包括多个第一座体和多个第二座体,多个第一座体和多个第二座体交替排列,每个第一座体的两个搭接端的顶面上均加工有上凹槽,上凹槽的槽底加工有定位孔,每个第二座体的两个搭接端的底面均加工有下凹槽,第一座体通过上凹槽与第二座体的下凹槽相搭接。作为优选方案:变径座体的圆弧面上加工有与支撑管一一对应配合设置的放置槽。作为优选方案:支撑管为方管,多个支撑管之间穿设有紧固绳,紧固绳配合设置有紧固装置。作为优选方案:当相邻两个变径座体之间的最大周向调节距离与支撑管的宽度相配合时,相邻两个变径座体的两个搭接端之间设置有异形管,异形管的形状与支撑管的形状相同,异形管的端部沿其长度方向加工有与紧固绳相配合的豁口,异形管朝向变径座体搭接端的外端面上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与搭接端上的定位孔通过定位销轴可拆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一、本技术结构合理,通过圆周支撑组件和两个端面型支撑架相配合适用于基本直径不同的电抗器,实现随着基本直径的增加,调节增量对应配合增加的技术效果。模具自身调节过程简单,简化操作难度,固定方便快捷,脱模迅速可靠,既节省时间又降低劳动量,使得电抗器的制造精准度和调节灵活性稳定兼得。二、本技术特别适用于基本直径1000mm以上、最佳直径调节量在360/πmm范围内的电抗器生产制造。三、本技术中端面型支撑架的结构设计巧妙,能够实现自身变径效果,基本直径能够设置为1000mm或2000mm,以120mm递增,变径范围为最佳直径调节量在360/πmm范围之内,能够满足目前使用的大多数电抗器的径向尺寸要求,具有一定通用性。同时中心毂、多个调节杆和多个支撑座之间相互配合实现的变径效果稳定,能够配合圆周支撑组件确保变径后的外圆周面的圆滑度,为生产高质量统一的产品提供有利基础。四、相邻两个支撑座之间相搭接的连接关系能够实现相邻两个支撑座的微调后的支撑效果,调节过程操作简单易行。五、本技术直接利用紧固绳穿过支撑管圆孔后缠绕在支撑管形成的外圆面上一至两圈锁紧固定,避免螺栓拆卸的繁琐操作,整个调节过程无需拆卸零件,通过整体结构自身调节进行变化即可,有利于节省人工拆装的工作量。六、本技术能够利用现有电抗器模具进行对应改造即可实现,有利于现有电抗器模具继续在改造后投入使用,节能减排。七、连接轴由圆轴楔键连接改为方轴螺钉定位,连接方便快捷,而且传递载荷更大,工作更稳定。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处于最小直径状态下的立体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处于最大直径状态下的立体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中心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中心毂、调节杆和支撑座之间连接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中心毂、调节杆和支撑座之间连接关系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支撑座与其对应的多个支撑管之间连接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变径座体中第一座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变径座体中第二座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紧固绳、紧固装置与多个支撑管之间连接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为紧固绳、紧固装置与多个支撑管之间连接关系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5为支撑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6为异形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管;2-端面型支撑架;2-1-中心毂;2-1-1-中心轴套;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抗器的缠绕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周支撑组件和两个端面型支撑架(2),两个端面型支撑架(2)竖直并列设置,每个端面型支撑架(2)包括中心毂(2-1)、多个调节杆(2-2)和多个支撑座(2-3),多个调节杆(2-2)设置在中心毂(2-1)的周围,每个调节杆(2-2)的一端与中心毂(2-1)相连接,每个调节杆(2-2)的另一端对应设置有一个支撑座(2-3),支撑座(2-3)的外端面为圆弧面,相邻两个支撑座(2-3)之间相搭接,多个支撑座(2-3)的外端面形成圆环形支撑端,圆周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支撑管(1),多个支撑管(1)沿圆环形支撑端的圆周方向布置在两个圆环形支撑端之间,相邻两个支撑管(1)之间间隙设置,每个支撑管(1)的端部与该端部靠近的圆环形支撑端的外壁相贴紧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抗器的缠绕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周支撑组件和两个端面型支撑架(2),两个端面型支撑架(2)竖直并列设置,每个端面型支撑架(2)包括中心毂(2-1)、多个调节杆(2-2)和多个支撑座(2-3),多个调节杆(2-2)设置在中心毂(2-1)的周围,每个调节杆(2-2)的一端与中心毂(2-1)相连接,每个调节杆(2-2)的另一端对应设置有一个支撑座(2-3),支撑座(2-3)的外端面为圆弧面,相邻两个支撑座(2-3)之间相搭接,多个支撑座(2-3)的外端面形成圆环形支撑端,圆周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支撑管(1),多个支撑管(1)沿圆环形支撑端的圆周方向布置在两个圆环形支撑端之间,相邻两个支撑管(1)之间间隙设置,每个支撑管(1)的端部与该端部靠近的圆环形支撑端的外壁相贴紧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抗器的缠绕模具,其特征在于:两个端面型支撑架(2)之间配合设置有两个限位架(4),限位架(4)包括轴套(4-1)和数个支撑板(4-2),轴套(4-1)套装在连接轴(3)上,轴套(4-1)的外壁上布置有数个支撑板(4-2),每个支撑板(4-2)的一端设置在轴套(4-1)上,每个支撑板(4-2)的另一端穿过相邻两个支撑管(1)的间隙设置在多个支撑管(1)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抗器的缠绕模具,其特征在于:中心毂(2-1)包括中心轴套(2-1-1)和多个底部连接管(2-1-2),中心轴套(2-1-1)的外圆周面上布置有多个底部连接管(2-1-2),底部连接管(2-1-2)的长度方向与中心轴套(2-1-1)的径向方向同向,底部连接管(2-1-2)的一端与中心轴套(2-1-1)相连接,底部连接管(2-1-2)的另一端内加工有第一内螺纹,底部连接管(2-1-2)的另一端与调节杆(2-2)的一端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抗器的缠绕模具,其特征在于:调节杆(2-2)的另一端与其对应的支撑座(2-3)可拆卸连接,每个支撑座(2-3)包括顶部连接管(2-3-1)、中间连接板(2-3-2)和变径座体(2-3-3),顶部连接管(2-3-1)的一端加工有与调节杆(2-2)相配合的第二内螺纹,顶部连接管(2-3-1)的另一端设置在中间连接板(2-3-2)上,中间连接板(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顾斌卢伟姚嘉王喜艺郗哲李熙姚远东黄升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