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偏光反射器色偏的电致变色镜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5108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改善偏光反射器色偏的电致变色镜片,包括镜片组件、电致变色组件和改善色偏组件;镜片组件包括第一透明基材、第二透明基材、密封胶圈;密封胶圈内设有间隔物;电致变色组件包括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以电连接的方式引出;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设有电致变色介质;改善色偏组件包括反射偏振片和光谱过滤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电致变色镜上镀上光谱过滤层,反射偏振片贴附在带有反射蓝光效果的电致变色镜后方,可以有效改善反射偏振片与电致变色镜色偏较大的问题;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能延伸3种不同形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偏光反射器色偏的电致变色镜片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善偏光反射器色偏的电致变色镜片。
技术介绍
流媒体后视镜是在车辆后方安装一个摄像头,摄像头补获的影像会传到置于内后视镜的液晶显示屏,从而消除后方视线死角并提高驾驶安全性。基于法规要求,车辆必需搭配带有反光镜功能的镜片。即便在一般的情况下流媒体后视镜不需要靠反光镜获取车后方的影像,但需考虑到电子产品失效或是在特殊情况下仍需要用反光镜来获取后方影像,以保障行驶的安全。现有技术中,常用反射偏振片,贴附在电致变色镜上面,让电致变色镜有反光的效果;该方法虽然能够使流媒体后视镜带有传统反光镜功能,然而使用反射偏振片自身最大的问题在于其颜色较黄,以D65的光源入射光角度2度搭配CIE1976的标准量测其L*a*b*时,其b*值平均落在6以上,在贴附到电致变色镜后由电致变色镜前方量测整体的b*值,会再加上电致变色镜自身的b*值,最终b*值会达到9-10之间,b*值越高代表颜色越黄。b*值偏高的问题会让液晶屏的画面产生较大的色偏,若是将液晶屏关闭仅使用电致变色镜的功能,其镜面反射出的影像也一样会产生色偏的问题,从而影响驾驶安全。为了减小反射偏振片带来的色偏,使图像更加清晰,驾驶更加安全,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新型电致变色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改善偏光反射器色偏的电致变色镜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善偏光反射器色偏的电致变色镜片,包括镜片组件、电致变色组件和改善色偏组件;所述的镜片组件包括第一透明基材、第二透明基材以及环设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材和第二透明基材之间的密封胶圈;所述的密封胶圈内部包覆设有间隔物;所述的电致变色组件包括沉淀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材一侧的第一导电层和沉淀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材一侧的第二导电层;所述的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以电连接的方式引出;所述的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设有电致变色介质;所述的改善色偏组件包括反射偏振片和光谱过滤层;所述的反射偏振片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材远离所述第一透明基材的一面。进一步地,所述的光谱过滤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材远离所述第二透明基材的一面,或设置于所述的第二导电层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材之间,或设置于所述的第二透明基材和所述反射偏振片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的电致变色组件包括还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材上方的第一导电体和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材下方的第二导电体;所述的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的第二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密封胶圈上设有用于添加所述电致变色介质的封口。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透明基材和第二透明基材尺寸一致,且所述的第二透明基材的位置略低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材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为长条状金属电极,且边缘设有用于固定的夹片。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透明基材的尺寸略大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材的尺寸,且所述的第二透明基材居中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材一侧。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导电体包括金属环和第一导电胶;所述的金属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材和所述第一导电层之间;所述的第一导电胶固定连接于所述密封胶圈,且一侧与所述第一导电层导通连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绝缘;所述的第二导电体包括辅助电极和第二导电胶;所述的辅助电极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材下方,且与所述第二导电层导通连接;所述的第二导电胶固定连接于所述辅助电极下方。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透明基材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材的边缘设有倒角。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透明基材远离所述的第二透明基材一侧的边缘设有圆角。本技术的一种改善偏光反射器色偏的电致变色镜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电致变色镜上以真空镀膜的方式镀上光谱过滤层,以达到反射蓝光的效果;当反射偏振片贴附在带有反射蓝光效果的电致变色镜后方,可以有效改善反射偏振片与电致变色镜色偏较大的问题,从而使图像更加清晰,驾驶更加安全;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本技术还能延伸3种不同形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形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形态的内部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形态的导电体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形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形态的内部结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第三形态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三形态的内部结构剖视图;图8为光谱过滤层的三种位置示意图。图中,1-镜片组件,2-电致变色组件,3-和改善色偏组件;1.1-第一透明基材,1.2-第二透明基材,1.3-密封胶圈,1.4间隔物,1.5-封口,1.6-倒角,1.7-圆角;2.1-第一导电体,2.2-第二导电体,2.3-第一导电层,2.4-第二导电层,2.5-电致变色介质,2.6-夹片,2.1.1-金属环,2.1.2-第一导电胶,2.2.1-辅助电极,2.2.2-第二导电胶;3.1-反射偏振片,3.2-光谱过滤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改善偏光反射器色偏的电致变色镜片作详细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一种改善偏光反射器色偏的电致变色镜片,包括镜片组件1、电致变色组件2和改善色偏组件3;镜片组件1包括第一透明基材1.1、第二透明基材1.2以及环设于第一透明基材1.1和第二透明基材1.2之间的密封胶圈1.3;密封胶圈1.3内部包覆设有间隔物1.4;电致变色组件2包括沉淀于第一透明基材1.1一侧的第一导电层2.3和沉淀于第二透明基材1.2一侧的第二导电层2.4;第一导电层2.3和所述第二导电层2.4以电连接的方式引出;第一导电层2.3和第二导电层2.4之间设有电致变色介质2.5;改善色偏组件3包括反射偏振片3.1和光谱过滤层3.2;反射偏振片3.1设置于第二透明基材1.2远离第一透明基材1.1的一面;光谱过滤层3.2设置于第一透明基材1.1远离第二透明基材1.2的一面,或设置于的第二导电层2.4和第二透明基材1.2之间,或设置于第二透明基材1.2和反射偏振片3.1之间;电致变色组件2包括还固定连接于第一透明基材1.1上方的第一导电体2.1和固定连接于第二透明基材1.2下方的第二导电体2.2;第一导电体2.1与第一导电层2.3电连接,第二导电体2.2与第二导电层2.4电连接;密封胶圈1.3上设有用于添加电致变色介质2.5的封口1.5;第一透明基材1.1和第二透明基材1.2尺寸一致,且第二透明基材1.2的位置略低于第一透明基材1.1的位置;第一导电体2.1和第二导电体2.2为长条状金属电极,且边缘设有用于固定的夹片2.6;第一透明基材1.1的尺寸略大于第二透明基材1.2的尺寸,且第二透明基材1.2居中设置于第一透明基材1.1一侧;第一导电体2.1包括金属环2.1.1和第一导电胶2.1.2;金属环2.1.1固定连接于第一透明基材1.1和第一导电层2.3之间;第一导电胶2.1.2固定连接于密封胶圈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善偏光反射器色偏的电致变色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片组件(1)、电致变色组件(2)和改善色偏组件(3);所述的镜片组件(1)包括第一透明基材(1.1)、第二透明基材(1.2)以及环设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材(1.1)和第二透明基材(1.2)之间的密封胶圈(1.3);所述的密封胶圈(1.3)内部包覆设有间隔物(1.4);所述的电致变色组件(2)包括沉淀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材(1.1)一侧的第一导电层(2.3)和沉淀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材(1.2)一侧的第二导电层(2.4);所述的第一导电层(2.3)和所述第二导电层(2.4)以电连接的方式引出;所述的第一导电层(2.3)和所述第二导电层(2.4)之间设有电致变色介质(2.5);所述的改善色偏组件(3)包括反射偏振片(3.1)和光谱过滤层(3.2);所述的反射偏振片(3.1)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材(1.2)远离所述第一透明基材(1.1)的一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偏光反射器色偏的电致变色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片组件(1)、电致变色组件(2)和改善色偏组件(3);所述的镜片组件(1)包括第一透明基材(1.1)、第二透明基材(1.2)以及环设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材(1.1)和第二透明基材(1.2)之间的密封胶圈(1.3);所述的密封胶圈(1.3)内部包覆设有间隔物(1.4);所述的电致变色组件(2)包括沉淀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材(1.1)一侧的第一导电层(2.3)和沉淀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材(1.2)一侧的第二导电层(2.4);所述的第一导电层(2.3)和所述第二导电层(2.4)以电连接的方式引出;所述的第一导电层(2.3)和所述第二导电层(2.4)之间设有电致变色介质(2.5);所述的改善色偏组件(3)包括反射偏振片(3.1)和光谱过滤层(3.2);所述的反射偏振片(3.1)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材(1.2)远离所述第一透明基材(1.1)的一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偏光反射器色偏的电致变色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谱过滤层(3.2)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材(1.1)远离所述第二透明基材(1.2)的一面,或设置于所述的第二导电层(2.4)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材(1.2)之间,或设置于所述的第二透明基材(1.2)和所述反射偏振片(3.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偏光反射器色偏的电致变色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致变色组件(2)包括还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材(1.1)上方的第一导电体(2.1)和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材(1.2)下方的第二导电体(2.2);所述的第一导电体(2.1)与所述第一导电层(2.3)电连接,所述的第二导电体(2.2)与所述第二导电层(2.4)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善偏光反射器色偏的电致变色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胶圈(1.3)上设有用于添加所述电致变色介质(2.5)的封口(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利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铼康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