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深圳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混凝土裂缝控制装置及其控制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4995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混凝土裂缝控制装置及其控制系统,包括:长条螺杆;通过所述长条螺杆连接,用于夹持混凝土试样,并对所述混凝土试样施加预紧力的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均包括平衡钢网和缠绕固定在所述平衡钢网上的弹簧模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上的弹簧模组对混凝土试样提供具有缓冲性质的弹性预紧力,在裂缝制造过程中可以减少对混凝土试样的破坏,在裂缝制造结束后可对裂缝宽度进行回调,严格控制裂缝开裂程度,降低裂缝宽度和渗透流量的变异性,无需改变混凝土配比,裂缝宽度调整精度高,可操作性强,能为得到更精确的实验结果提供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裂缝控制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
,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裂缝控制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混凝土不可避免地会因为早期振捣不充分和浇筑不合理亦或是使用期间外界的压力作用导致微观裂缝的生成。微观裂缝的产生不仅会加剧外界环境的腐蚀物质如氯离子等的侵入速度,对混凝土内部钢筋造成侵蚀破坏,降低其耐久性和使用寿命,而且微观裂缝发生扩展和延伸形成宏观裂缝,会造成坍塌等严重事故。针对混凝土的这一问题,提出了自修复混凝土的概念,当混凝土由于自身干缩或外力等因素产生微观裂缝,预先掺入混凝土的修复剂会迅速反应填补裂缝,防止有害物质的入侵和微观裂缝的进一步扩展。目前,实验室中大多数研究员会人为地通过压力试验机对混凝土试件制造初始微观裂缝,之后普遍以裂缝面积和渗透性恢复这两个直观的指标衡量预先掺入修复剂的混凝土的自修复能力。研究表明,当一组混凝土试件的微观裂缝内部粗糙度一致时,微观裂缝的开裂程度的变异系数的改变会导致这组混凝土试件的渗透流量值的变异系数的改变增加3倍。因此必须严格控制人为制造地混凝土试件的微观裂缝的开裂程度以减小对裂缝面积和渗透流量恢复两个实验指标的影响,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对比性。现有对自修复混凝土人为制造地微观裂缝的开裂程度进行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掺入纤维或内嵌钢筋网格为开裂混凝土提供抗拉力,这种方法需要改变混凝土配比;另一种是通过外部钢箍约束开裂混凝土以达到对微观裂缝的宽度控制,但钢箍约束范围小,可操作性低,无法达到实验所需的精度。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混凝土裂缝控制装置及其控制系统,旨在解决现有通过掺入纤维或内嵌钢筋网格控制人为制造地裂缝的开裂程度,需要改变混凝土配比;而通过外部钢箍约束开裂混凝土以达到对微观裂缝的宽度控制,钢箍约束范围小,可操作性低,无法达到实验所需的精度的问题。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混凝土裂缝控制装置,其中,包括:长条螺杆;通过所述长条螺杆连接,用于夹持混凝土试样,并对所述混凝土试样施加预紧力的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均包括平衡钢网和缠绕固定在所述平衡钢网上的弹簧模组。所述的混凝土裂缝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还均包括与所述平衡钢网连接的内部支撑板和圆弧形支撑板,以及与所述内部支撑板和所述圆弧形支撑板连接的侧面支撑板。所述的混凝土裂缝控制装置,其中,所述侧面支撑板上设置有滑动卡槽;所述圆弧形支撑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滑动卡槽相匹配的滑动凹槽。所述的混凝土裂缝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还均包括与所述内部支撑板连接的外部支撑板,以及与所述外部支撑板连接的长方体钢模具。所述的混凝土裂缝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还均包括转动轴承;所述外部支撑板和所述长方体钢模具通过所述转动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的混凝土裂缝控制装置,其中,所述长方体钢模具对称设置为四个;所述长方体钢模具上设置有长条螺杆连接孔和第一螺栓连接孔。所述的混凝土裂缝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外部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螺栓连接孔和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设置有第三螺栓连接孔;当所述长方体钢模具绕所述转动轴承沿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到终点时,所述第一螺栓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螺栓连接孔或所述第三螺栓连接孔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的混凝土裂缝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外部支撑板上设置有圆饼形凹槽。一种混凝土裂缝控制系统,包括压力试验机,其中,还包括所述的混凝土裂缝控制装置。所述的混凝土裂缝控制系统,其中,还包括裂缝调节组件;所述裂缝调节组件包括橡胶活塞;设置在所述橡胶活塞上的小直径圆筒和大直径圆筒;与所述大直径圆筒连接的螺旋顶盖;设置在所述螺旋顶盖上的加压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大直径圆筒上的泄压放气口;设置在所述加压进气口一端的气压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中的弹簧模组对混凝土试样提供具有缓冲性质的弹性预紧力,在裂缝制造过程中可减少对混凝土试样的破坏,在裂缝制造结束后可对裂缝宽度进行回调,严格控制裂缝开裂程度,降低裂缝宽度和渗透流量的变异性,达到实验所需精度,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对比性;与掺入纤维或内嵌钢筋网格控制混凝土裂缝宽度的方法相比,无需改变混凝土配比;与通过外部钢箍约束控制混凝土裂缝宽度的方法相比,裂缝宽度调整精度高,可操作性强,能为得到更精确的实验结果提供保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混凝土裂缝控制装置中的长方体钢模具处于向内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混凝土裂缝控制装置中的长方体钢模具处于向外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中提供的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一种混凝土裂缝控制系统进行裂缝制造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提供的压力试验机上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一种混凝土裂缝控制系统进行裂缝宽度调节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由于现有对自修复混凝土人为制造微观裂缝的开裂程度进行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掺入纤维或内嵌钢筋网格为开裂混凝土提供抗拉力,这种方法需要改变混凝土配比;另一种是通过外部钢箍约束开裂混凝土以达到对微观裂缝的宽度控制,但钢箍约束范围小,可操作性低,无法达到实验所需的精度。基于此,本申请希望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其详细内容将在后续实施例中得以阐述。实施例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提供了一种混凝土裂缝控制装置,如图1~图3所示,所述混凝土裂缝控制装置1包括:长条螺杆11;通过所述长条螺杆11连接,用于夹持混凝土试样2,并对所述混凝土试样2施加预紧力的第一夹持组件12和第二夹持组件13;所述第一夹持组件12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13均包括平衡钢网121和缠绕固定在所述平衡钢网121上的弹簧模组122。当需要对混凝土试样2进行人为制造裂缝时,如图1所示,将混凝土试样2放置于第一夹持组件12和第二夹持组件13之间,并通过六角螺帽对长条螺杆11进行固定,然后对混凝土试样2施加压力制造裂缝,在裂缝制造结束后对混凝土裂缝控制装置施加挤压力可以调节混凝土试样2表面裂缝宽度。本技术通过第一夹持组件12和第二夹持组件13中的弹簧模组122对混凝土试样2提供具有缓冲性质的弹性预紧力,在裂缝制造过程中可减少对混凝土试样2的破坏,在裂缝制造结束后可对裂缝宽度进行回调,严格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裂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条螺杆;通过所述长条螺杆连接,用于夹持混凝土试样,并对所述混凝土试样施加预紧力的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n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均包括平衡钢网和缠绕固定在所述平衡钢网上的弹簧模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裂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条螺杆;通过所述长条螺杆连接,用于夹持混凝土试样,并对所述混凝土试样施加预紧力的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
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均包括平衡钢网和缠绕固定在所述平衡钢网上的弹簧模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裂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还均包括与所述平衡钢网连接的内部支撑板和圆弧形支撑板,以及与所述内部支撑板和所述圆弧形支撑板连接的侧面支撑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裂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支撑板上设置有滑动卡槽;所述圆弧形支撑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滑动卡槽相匹配的滑动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裂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还均包括与所述内部支撑板连接的外部支撑板,以及与所述外部支撑板连接的长方体钢模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裂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还均包括转动轴承;所述外部支撑板和所述长方体钢模具通过所述转动轴承转动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险峰陈少聪朱继华韩宁旭邢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