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膜式换热器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892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降膜式换热器和空调器,降膜式换热器包括:外壳;液态冷媒进口;气态冷媒口;液态冷媒出口;布液器,设在外壳的内部并位于气态冷媒口的下方,布液器与液态冷媒进口连通;换热部,设在外壳的内部并位于布液器的下方;导流部件,包括壳体和设在壳体上并沿壳体的内腔的周向布置的进气部和排气部,导流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换热部和外壳的内壁之间,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降膜式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导流部件处于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时,进气部朝上,排气部位于导流部件的邻近换热部的一侧;在降膜式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导流部件处于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时,排气部朝上,进气部位于导流部件的远离换热部的一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降膜式换热器和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降膜式换热器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降膜式蒸发器具有换热性能好,气液分离效果明显等优点,在冷水机组上获得广泛应用。热泵降膜蒸发冷凝器是指既可以作为一种起蒸发作用又可起冷凝作用的换热器;与常规的蒸发器和冷凝器相比,其具有成本低,占地面积小,运用更加灵活等优势。然而现有的热泵降膜式蒸发器往往具有工作机制复杂,气液分离器效果不明显、冷凝工况时气态制冷剂分配不均匀等不利因素,换热效果不够好。能够兼顾蒸发、冷凝功能的降膜式蒸发器是制冷、制热行业的技术瓶颈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兼顾蒸发、冷凝功能的降膜式换热器和空调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降膜式换热器,降膜式换热器包括:外壳;液态冷媒进口,设置在外壳上;气态冷媒口,设在外壳的顶部;液态冷媒出口,设在外壳的底部;布液器,设在外壳的内部并位于气态冷媒口的下方,布液器与液态冷媒进口连通;换热部,设在外壳的内部并位于布液器的下方;导流部件,包括壳体和设在壳体上并沿壳体的内腔的周向布置的进气部和排气部,导流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换热部和外壳的内壁之间,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降膜式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导流部件处于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时,进气部朝上,排气部位于导流部件的邻近换热部的一侧;在降膜式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导流部件处于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时,排气部朝上,进气部位于导流部件的远离换热部的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部件还包括在内腔的周向上位于进气部和排气部之间的导流部,导流部配置成将进气部引入的冷媒沿曲线路径朝排气部引导。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部的邻近内腔的表面上并排设有多个尖角型的凸起。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部、导流部和排气部围成三角形的内腔。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导流部件处于第一状态时,进气部沿远离换热部的方向朝下倾斜。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导流部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排气部与换热部之间的间距沿由上至下的方向逐渐增加。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导流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排气部沿远离换热部的方向朝下倾斜。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导流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进气部沿由上至下的方向逐渐朝换热部倾斜。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部件位于换热部和外壳的内壁之间的空间的上部。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部上的通气孔的总流通面积小于排气部上的通气孔的总流通面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降膜式换热器。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导流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换热部和外壳的内壁之间,在降膜式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进气部朝上,排气部位于导流部件的邻近换热部的一侧,在降膜式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排气部朝上,进气部位于导流部件的远离换热部的一侧,换热器的用作蒸发器和用作冷凝器时的性能均有改善。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用作冷凝器时的降膜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用作蒸发器时的降膜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降膜式换热器的导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降膜式换热器的导流部件的导流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结合图1至4所示,本实施例的降膜式换热器包括外壳1、液态冷媒进口2、气态冷媒口3、液态冷媒出口7、布液器4、换热部6和导流部件5。液态冷媒进口2设置在外壳1上;气态冷媒口3设在外壳1的顶部;液态冷媒出口7设在外壳1的底部;布液器4设在外壳1的内部并位于气态冷媒口3的下方,布液器4与液态冷媒进口2连通。换热部6设在外壳1的内部并位于布液器4的下方。导流部件5包括壳体和沿壳体的内腔的周向布置的进气部51、导流部52和排气部53,导流部件5可转动地设置在换热部6和外壳1的内壁之间,在降膜式换热器1用作冷凝器时,进气部51朝上,排气部53位于导流部件5的邻近换热部6的一侧,在降膜式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排气部53朝上,进气部51位于导流部件5的远离换热部6的一侧。导流部件5可转动地设置在外壳1内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降膜式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导流部件5处于第一状态,导流部件5处于第一状态时,进气部51朝上,排气部53位于导流部件5的邻近换热部6的一侧。在降膜式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导流部件5处于第二状态,导流部件5处于第二状态时,排气部53朝上,进气部51位于导流部件5的远离换热部6的一侧。本实施例中,进气部51或排气部53朝上,并不是将进气部51或排气部53的朝向限定为严格的竖直方向,进气部51或排气部53所在的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在0至20度的范围内均应认定为朝上。换热部6包括沿竖直方向并排布置的多层换热管,每层换热管包括沿水平方向并排布置的多根换热管。如图1所示,在降膜式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气态冷媒口3引入待冷凝的气态冷媒,气态冷媒经导流部件5的进气部51和排气部53流向换热部6,气态的冷媒被换热部6冷凝后经液态冷媒出口7排出。如图2所示,在降膜式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液态冷媒进口2引入的液态冷媒经布液器喷淋到换热部6上,液态的冷媒与换热部6换热蒸发后经导流部件5向外壳1的上部流动,然后气态冷媒经气态冷媒口3流出。在本实施例中,降膜式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气态冷媒通过导流部件5向上流动,有利于延长气态冷媒流动距离并起到挡液作用,利用惯性扰流撞击作用,增加了气液分离器效果。降膜式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气态冷媒绕过布液器4进入导流部件5,该导流部件5起到引导气态冷媒的作用,通过改变气态冷媒的流动方向,有效的引导其与换热部6接触。在本实施例中,进气部51、导流部52和排气部53围成三角形的内腔。导流部件5位于换热部6和外壳1的内壁之间的空间的上部。导流部件5的上端略高于换热部6的上端。导流部件5的横截面呈三角形,该三角形的顶角朝下,底边朝上。进气部51、排气部53和导流部52分别形成三角形的一条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膜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1);/n液态冷媒进口(2),设置在所述外壳(1)上;/n气态冷媒口(3),设在所述外壳(1)的顶部;/n液态冷媒出口(7),设在所述外壳(1)的底部;/n布液器(4),设在所述外壳(1)的内部并位于所述气态冷媒口(3)的下方,所述布液器(4)与所述液态冷媒进口(2)连通;/n换热部(6),设在所述外壳(1)的内部并位于所述布液器(4)的下方;/n导流部件(5),包括壳体和设在所述壳体上并沿壳体的内腔的周向布置的进气部(51)和排气部(53),所述导流部件(5)可转动地设置在换热部(6)和所述外壳(1)的内壁之间,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n在所述降膜式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所述导流部件(5)处于第一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进气部(51)朝上,所述排气部(53)位于所述导流部件(5)的邻近所述换热部(6)的一侧;在所述降膜式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所述导流部件(5)处于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排气部(53)朝上,所述进气部(51)位于所述导流部件(5)的远离所述换热部(6)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膜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
液态冷媒进口(2),设置在所述外壳(1)上;
气态冷媒口(3),设在所述外壳(1)的顶部;
液态冷媒出口(7),设在所述外壳(1)的底部;
布液器(4),设在所述外壳(1)的内部并位于所述气态冷媒口(3)的下方,所述布液器(4)与所述液态冷媒进口(2)连通;
换热部(6),设在所述外壳(1)的内部并位于所述布液器(4)的下方;
导流部件(5),包括壳体和设在所述壳体上并沿壳体的内腔的周向布置的进气部(51)和排气部(53),所述导流部件(5)可转动地设置在换热部(6)和所述外壳(1)的内壁之间,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降膜式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所述导流部件(5)处于第一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进气部(51)朝上,所述排气部(53)位于所述导流部件(5)的邻近所述换热部(6)的一侧;在所述降膜式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所述导流部件(5)处于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排气部(53)朝上,所述进气部(51)位于所述导流部件(5)的远离所述换热部(6)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膜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件(5)还包括在所述内腔的周向上位于进气部(51)和所述排气部(53)之间的导流部(52),所述导流部(52)配置成将所述进气部(51)引入的冷媒沿曲线路径朝所述排气部(53)引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膜式换热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海利赵宇航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