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管壳式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889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核电站管壳式冷凝器,其包括壳程筒体和安装于壳程筒体中的换热管束,其中,壳程筒体中安装有设有多个栅格条的格栅板,栅格条卡扣在一起并在栅格条之间形成空隙,换热管束的换热管穿过栅格条之间的空隙并支撑于栅格条上。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核电站管壳式冷凝器中,栅格板的栅格条之间形成间隙,换热管束的换热管穿过栅格条之间的空隙并支撑于栅格条上,因此可显著降低壳程压降,减少操作费用;格栅板可引导汽体纵向流动,结构紧凑且汽体分布更加均匀,提高了冷凝器壳程流场的均匀分布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核电站管壳式冷凝器
本技术属于核电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核电站管壳式冷凝器。
技术介绍
冷凝器作为热力系统中常用的热交换装置,在核电
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冷凝器能够将工艺段中排出的汽体介质冷凝成液体,并放出大量的汽化潜热。管壳式冷凝器是广泛应用的一种冷凝器,由壳体和包含许多换热管的管束形成,冷、热流体通过管壁进行换热。由于结构成熟、适应性强、生产成本低、占地面积小等特点,管壳式冷凝器在核电系统中占有着重要地位。相关技术中,一些管壳式冷凝器的壳程布置多块弓形折流板,以增加壳程湍流程度,提高冷凝器换热系数。但是,管壳式冷凝器的壳侧压降也随之增加,无法适应该工作参数。另一些管壳式冷凝器还采用壳体无分程隔板的分流结构,但是由于汽体密度小、体积流量大,为了保证流通顺畅和避免对管束的冲击而引发管束振动,需要在设备上方大面积不布管,造成设备直径加大,设备成本增加。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降低壳程压降且成本低廉的核电站管壳式冷凝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降低壳程压降且成本低廉的核电站管壳式冷凝器。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核电站管壳式冷凝器,包括壳程筒体和安装于壳程筒体中的换热管束,其中,所述壳程筒体中安装有设有多个栅格条的格栅板,所述栅格条卡扣在一起并在栅格条之间形成空隙,所述换热管束的换热管穿过栅格条之间的空隙并支撑于栅格条上。作为本技术核电站管壳式冷凝器的一种改进,所述格栅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壳程筒体的顶部,格栅板呈扇形且格栅板与壳程筒体的底部之间留有缺口。作为本技术核电站管壳式冷凝器的一种改进,所述壳程筒体的顶部间隔设有多个格栅板。作为本技术核电站管壳式冷凝器的一种改进,所述格栅板设有外直板和外弧板,外直板和外弧板形成扇形框架,多个栅格条卡扣在一起,并通过分别与外弧板和外直板焊接的压紧环自两侧将栅格条压紧。作为本技术核电站管壳式冷凝器的一种改进,所述压紧环包括与外直板适配的压紧直条和与外弧板适配的压紧弧条,压紧直条和压紧弧条分别与外直板和外弧板焊接为一体。作为本技术核电站管壳式冷凝器的一种改进,所述壳程筒体的底部设有防短路挡板,防短路挡板设有穿孔,换热管穿过防短路挡板上的穿孔,蒸汽在防短路挡板的阻挡下向上绕流。作为本技术核电站管壳式冷凝器的一种改进,所述壳程筒体设有蒸汽入口、气体出口和冷凝液出口,在高度方向上,冷凝液出口位于蒸汽入口的下方。作为本技术核电站管壳式冷凝器的一种改进,所述壳程筒体上设有仪表接管。作为本技术核电站管壳式冷凝器的一种改进,所述壳程筒体设有吊耳。作为本技术核电站管壳式冷凝器的一种改进,所述壳程筒体上连接有管箱,管箱的一端连接管箱法兰,管箱的另一端通过管板与壳程筒体分隔。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核电站管壳式冷凝器具有以下优点:1、栅格板的栅格条之间形成间隙,换热管束的换热管穿过栅格条之间的空隙并支撑于栅格条上,因此可显著降低壳程压降,减少操作费用;2、格栅板引导汽体纵向流动,结构紧凑且汽体的分布更加均匀,提高了冷凝器壳程流场的均匀分布程度,理论计算可得出均布的流场换热效率提高可达20%;3、格栅板采用三角形布管方式对全部换热管束进行支撑,同时介质主流方向为纵向流,流致振动风险大大降低;4、栅格板的下部区域不布管,冷凝液集聚和排出顺畅;5、壳程筒体的入口处增加防短路挡板,可避免蒸汽在壳程筒体的导流作用下直接排出,避免部分换热管不参与换热的情况发生。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核电站管壳式冷凝器及其有益技术效果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核电站管壳式冷凝器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核电站管壳式冷凝器中栅格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栅格板沿着A-A线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核电站管壳式冷凝器中压紧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核电站管壳式冷凝器中栅格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核电站管壳式冷凝器中防短路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技术,并非为了限定本技术。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核电站管壳式冷凝器,包括壳程筒体10和安装于壳程筒体10中的换热管束20,其中,壳程筒体10中安装有设有多个栅格条300的格栅板30,栅格条300卡扣在一起并在栅格条300之间形成空隙,换热管束20的换热管穿过栅格条300之间的空隙并支撑于栅格条300上。请参照图1所示,格栅板30呈扇形,格栅板30与壳程筒体10的底部之间留有缺口。根据设备工况所产生的冷凝液量的多少,可以调整栅格板30下方缺口的大小,减小冷凝液流出过程中的沿程阻力损失,避免下部积液的产生,进而降低热阻,提高冷凝器的整体冷凝效果。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壳程筒体10的顶部间隔设有多个格栅板30。请参照图2至图5所示,格栅板30设有外直板302和外弧板304,外直板302和外弧板304共同形成扇形框架,多个栅格条300按照图示方式卡扣在一起,并通过分别与外直板302和外弧板304焊接的压紧环40自两侧将栅格条300压紧。请特别参照图4所示,所述压紧环40包括与外直板302适配的压紧直条402和与外弧板304适配的压紧弧条404,压紧直条402和压紧弧条404分别与外直板302和外弧板304焊接为一体。请参照图6所示,壳程筒体10的底部设有防短路挡板50,防短路挡板50设有穿孔500,换热管穿过防短路挡板50上的穿孔500,蒸汽在防短路挡板50的阻挡下向上绕流,从而避免蒸汽在壳程筒体10的导流作用下直接排出,避免部分换热管不参与换热的情况发生,蒸汽和冷凝液的流动路径分别为图1中实线箭头和虚线箭头所示。请继续参照图1所示,壳程筒体10设有蒸汽入口100、气体出口102和冷凝液出口104,在高度方向上,冷凝液出口104位于蒸汽入口100的下方。即,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整个设备采用左高右低的布置方式,冷凝液出口104设置在低端,以在重力作用下及时排出冷凝液,避免形成较大热阻。请继续参照图1所示,壳程筒体10上设有仪表接管106和吊耳108,壳程筒体10上连接有管箱60,管箱60的一端连接管箱法兰70,管箱60的另一端通过管板80与壳程筒体10分隔。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核电站管壳式冷凝器具有以下优点:1、栅格板30的栅格条300之间形成间隙,换热管束20的换热管穿过栅格条300之间的空隙并支撑于栅格条300上,因此可显著降低壳程压降,减少操作费用;2、格栅板30可以引导汽体纵向流动,结构紧凑且汽体的分布更加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电站管壳式冷凝器,包括壳程筒体和安装于壳程筒体中的换热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程筒体中安装有设有多个栅格条的格栅板,所述栅格条卡扣在一起并在栅格条之间形成空隙,所述换热管束的换热管穿过栅格条之间的空隙并支撑于栅格条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电站管壳式冷凝器,包括壳程筒体和安装于壳程筒体中的换热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程筒体中安装有设有多个栅格条的格栅板,所述栅格条卡扣在一起并在栅格条之间形成空隙,所述换热管束的换热管穿过栅格条之间的空隙并支撑于栅格条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管壳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壳程筒体的顶部,格栅板呈扇形且格栅板与壳程筒体的底部之间留有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管壳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程筒体的顶部间隔设有多个格栅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管壳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板设有外直板和外弧板,外直板和外弧板形成扇形框架,多个栅格条卡扣在一起,并通过分别与外弧板和外直板焊接的压紧环自两侧将栅格条压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核电站管壳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环包括与外直板适配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成磊郎宏祥周鹏欧国勇李超联
申请(专利权)人: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