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加热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800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炉,涉及一种防漏加热炉,包括底座、隔温层、外壳、加热层、石墨、传热盘、电发热盘、加热垫片、炉体、垫圈、炉盖、阀盖、气阀;传热盘与电发热盘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传热盘与电发热盘抵触的部分,传热盘的顶部与电发热盘底面可拆卸连接,传热盘本身易导热,将热量恒定的控制在炉体的底部,使得炉内将温度高效利用,达到了非常好的加热效果,底座与隔温层之间采用UV固化型粘接剂,起到了一个固定的作用。同时炉体底部有隔温层、加热层等一系列防护措施,起到了优秀的防漏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漏加热炉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漏加热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漏加热炉。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烹饪器具多种多样,而用于加热锅具的电热炉也更是种类繁多,其中,电热炉主要作用与锅具的方式为直接电磁加热锅具,或采用电热炉自身升温而热传递加热锅具。其中,部分电热炉采用红外线加热,从而使放置在微晶面板上的锅具升温。而现有厂商为了追求该电热炉的轻薄化及加热的均匀性,通常会在微晶面板的背面印刷或喷涂发热膜,利用发热膜发热。值得注意地,微晶面板在常温状态下是很好的绝缘体,但在高温状态下,微晶面板的导电系数会变化,由绝缘体变成导体或半导体。由此,发热膜加热微晶面板,而微晶面板在高温后会存在漏电情况,电流会通过微晶面板传递到锅具上,有一定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漏电的防漏加热炉。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防漏加热炉,包括底座、隔温层、外壳、加热层、石墨、传热盘、电发热盘、加热垫片、炉体、垫圈、炉盖、阀盖、气阀;其中所述底座与隔温层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底座与隔温层抵触的部分,包括底座的顶部与隔温层底面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底座与外壳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底座与外壳抵触的部分,底座的顶部与外壳底面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隔温层与加热层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隔温层与加热层抵触的部分,隔温层的顶部与加热层底面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石墨与传热盘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石墨与传热盘抵触的部分,石墨的顶部与传热盘底面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传热盘与电发热盘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传热盘与电发热盘抵触的部分,传热盘的顶部与电发热盘底面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电发热盘与加热垫片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电发热盘与加热垫片抵触的部分,电发热盘的顶部与加热垫片底面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加热垫片与炉体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加热垫片与炉体抵触的部分,加热垫片的顶部与炉体底面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传热盘与隔温层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传热盘与隔温层抵触的部分,传热盘的顶部隔温层底面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电发热盘与加热层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电发热盘与加热层抵触的部分,电发热盘的顶部与加热层底面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外壳与垫圈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外壳与垫圈抵触的部分,外壳的顶部与垫圈底面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炉体与炉盖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炉体与炉盖抵触的部分,炉体的顶部与炉盖底面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其中所述炉盖与阀盖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炉盖与阀盖抵触的部分,炉盖的顶部与阀盖底面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阀盖与气阀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传热阀盖与气阀抵触的部分,阀盖与气阀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垫圈采用聚丙烯材料。进一步的,炉体是由石英、长石、粘土配合成的陶瓷制。进一步的,底座与隔温层之间采用UV固化型粘接剂。进一步的,加热垫片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进一步的,底座采用陶瓷纤维材料。进一步的,其中所述外壳与炉盖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外壳与炉盖抵触的部分,外壳的顶部与炉盖底面可拆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加热垫片与炉体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加热垫片与炉体抵触的部分,加热垫片的顶部与炉体底面可拆卸连接,加热垫片均匀受热,将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炉体底部,起到一个加热的作用。(2)底座与隔温层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底座与隔温层抵触的部分,包括底座的顶部与隔温层底面可拆卸连接,底座起到了一个隔离的作用,保护了内部易碎的物品,提高了该物品的使用寿命。(3)垫圈采用聚丙烯材料,同时垫圈与炉盖、炉体紧密连接,起到了隔离外部空气,防止热量流失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防漏加热炉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防漏加热炉底部局部视图;图3为本技术防漏加热炉顶部局部视图;图4为本技术防漏加热炉爆炸视图;图5为本技术防漏加热炉三维视图;图中,1-底座,2-隔温层,3-外壳,4-加热层,5-石墨,6-传热盘,7-电发热盘,8-加热垫片,9-炉体,10-垫圈,11-炉盖,12-阀盖,13-气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一种防漏加热炉,包括底座1、隔温层2、外壳3、加热层4、石墨5、传热盘6、电发热盘7、加热垫片8、炉体9、垫圈10、炉盖11、阀盖12、气阀13其中所述底座1与隔温层2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底座1与隔温层2抵触的部分,包括底座1的顶部与隔温层2底面可拆卸连接,底座1起到了一个隔离的作用,保护了内部易碎的物品,其中所述底座1与外壳3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底座1与外壳3抵触的部分,底座1的顶部与外壳3底面可拆卸连接,外壳3起到了一个隔离的作用,保护了内部易碎的物品,同时增强了观赏性,其中所述隔温层2与加热层4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隔温层2与加热层4抵触的部分,隔温层2的顶部与加热层4底面可拆卸连接,使加热的温度不宜流失,起到了恒温保热的作用,其中所述石墨5与传热盘6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石墨5与传热盘6抵触的部分,石墨5的顶部与传热盘6底面可拆卸连接,石墨5遇热发热,起到了一个多重加热的效果,其中所述传热盘6与电发热盘7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传热盘6与电发热盘7抵触的部分,传热盘6的顶部与电发热盘7底面可拆卸连接,传热盘6本身易导热,将热量恒定的控制在炉体9的底部,其中所述电发热盘7与加热垫片8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电发热盘7与加热垫片8抵触的部分,电发热盘7的顶部与加热垫片8底面可拆卸连接,能够均匀的把热量通过电发热盘7传输到加热垫片8,其中所述加热垫片8与炉体9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加热垫片8与炉体9抵触的部分,加热垫片8的顶部与炉体9底面可拆卸连接,加热垫片8均匀受热,将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炉体9底部,起到一个加热的作用,其中所述传热盘6与隔温层2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传热盘6与隔温层2抵触的部分,传热盘6的顶部隔温层2底面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电发热盘7与加热层4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电发热盘7与加热层4抵触的部分,电发热盘7的顶部与加热层4底面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外壳3与垫圈10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外壳3与垫圈10抵触的部分,外壳3的顶部与垫圈10底面可拆卸连接,对于包括外壳3与垫圈10抵触的部分,热量容易通过缝隙流失,垫圈10起到了一个密封的作用,其中所述炉体9与炉盖11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炉体9与炉盖11抵触的部分,炉体9的顶部与炉盖11底面可拆卸连接,起到了一个防止温度流失、保持内部温度的作用。如图1所述,接通电源,电发热盘7开始受热,将热量传输给加热垫片8,直接对于炉体9进行加热,另一部分热量通过传热盘6传递给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漏加热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隔温层(2)、外壳(3)、加热层(4)、石墨(5)、传热盘(6)、电发热盘(7)、加热垫片(8)、炉体(9)、垫圈(10)、炉盖(11)、阀盖(12)、气阀(13);/n其中所述底座(1)与隔温层(2)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底座(1)与隔温层(2)抵触的部分,包括底座(1)的顶部与隔温层(2)底面可拆卸连接,/n其中所述底座(1)与外壳(3)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底座(1)与外壳(3)抵触的部分,底座(1)的顶部与外壳(3)底面可拆卸连接,/n其中所述隔温层(2)与加热层(4)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隔温层(2)与加热层(4)抵触的部分,隔温层(2)的顶部与加热层(4)底面可拆卸连接,/n其中所述石墨(5)与传热盘(6)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石墨(5)与传热盘(6)抵触的部分,石墨(5)的顶部与传热盘(6)底面可拆卸连接,/n其中所述传热盘(6)与电发热盘(7)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传热盘(6)与电发热盘(7)抵触的部分,传热盘(6)的顶部与电发热盘(7)底面可拆卸连接,/n其中所述电发热盘(7)与加热垫片(8)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电发热盘(7)与加热垫片(8)抵触的部分,电发热盘(7)的顶部与加热垫片(8)底面可拆卸连接,/n其中所述加热垫片(8)与炉体(9)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加热垫片(8)与炉体(9)抵触的部分,加热垫片(8)的顶部与炉体(9)底面可拆卸连接,/n其中所述传热盘(6)与隔温层(2)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传热盘(6)与隔温层(2)抵触的部分,传热盘(6)的顶部隔温层(2)底面可拆卸连接,/n其中所述电发热盘(7)与加热层(4)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电发热盘(7)与加热层(4)抵触的部分,电发热盘(7)的顶部与加热层(4)底面可拆卸连接,/n其中所述外壳(3)与垫圈(10)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外壳(3)与垫圈(10)抵触的部分,外壳(3)的顶部与垫圈(10)底面可拆卸连接,/n其中所述炉体(9)与炉盖(11)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炉体(9)与炉盖(11)抵触的部分,炉体(9)的顶部与炉盖(11)底面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加热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隔温层(2)、外壳(3)、加热层(4)、石墨(5)、传热盘(6)、电发热盘(7)、加热垫片(8)、炉体(9)、垫圈(10)、炉盖(11)、阀盖(12)、气阀(13);
其中所述底座(1)与隔温层(2)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底座(1)与隔温层(2)抵触的部分,包括底座(1)的顶部与隔温层(2)底面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底座(1)与外壳(3)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底座(1)与外壳(3)抵触的部分,底座(1)的顶部与外壳(3)底面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隔温层(2)与加热层(4)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隔温层(2)与加热层(4)抵触的部分,隔温层(2)的顶部与加热层(4)底面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石墨(5)与传热盘(6)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石墨(5)与传热盘(6)抵触的部分,石墨(5)的顶部与传热盘(6)底面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传热盘(6)与电发热盘(7)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传热盘(6)与电发热盘(7)抵触的部分,传热盘(6)的顶部与电发热盘(7)底面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电发热盘(7)与加热垫片(8)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电发热盘(7)与加热垫片(8)抵触的部分,电发热盘(7)的顶部与加热垫片(8)底面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加热垫片(8)与炉体(9)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加热垫片(8)与炉体(9)抵触的部分,加热垫片(8)的顶部与炉体(9)底面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传热盘(6)与隔温层(2)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传热盘(6)与隔温层(2)抵触的部分,传热盘(6)的顶部隔温层(2)底面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电发热盘(7)与加热层(4)相配合同心设置,对于包括电发热盘(7)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斌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朗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