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保温管外护管的连接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705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保温管外护管的连接工件,包括第一连接片、平行于第一连接片的第三连接片和垂直连接于第一连接片上的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另一端垂直连接在第三连接片上,所述第一连接片上设置有若干个穿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工件实现了在使用模具发泡异型外护管时上护壳与下护壳接缝处的密封,同时连接工件可以批量生产,在需要的长度处直接截取,因而还能够保持生产出的异型保温管件的接缝处的外形统一、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保温管外护管的连接工件
本技术属于预制保温管件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预制保温管外护管的连接工件。
技术介绍
目前的异型预制保温管件的制作,基本是采用管套管技术,将聚乙烯外护管切割成一节一节的短筒状之后,再在工作管(通常是钢管)外拼接成异型外护管,其中,工作管与外护管之间采用同心器支撑,外护管的两端封堵后,再从一端或是两端向异型预制保温管件内注射聚氨酯发泡料,最后聚氨酯发泡料固定成型,去除异型预制保温管件两端的密封装置并对两端面进行整平即完成了整个异型预制保温管件的制作;但这种制作工艺需要人工对聚乙烯外护管依次切割、拼接、密封,步骤繁琐且耗时较多,因此异型预制保温管件生产效率不高,且由于人工切割和拼接,也可能会造成生产出的异型预制保温管件的外形较不统一。针对上述问题,本公司在2019年8月23日申请了一种异型预制保温管件的生产模具及生产工艺(申请号为201910787422.0),其中异型预制保温管件的生产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上护壳和下护壳,上护壳和下护壳设置在工作管外部相互扣合,上模和下模合模后工作管、上护壳和下护壳处于同轴状态,通过向上护壳和下护壳与工作管之间注射聚氨酯发泡料,由于上模和下模的限制作用以及聚氨酯发泡料自身的粘性作用,上护壳和下护壳之间不会崩开,但在上护壳和下护壳之间可能会出现一条具有间隙的接缝,再使用结构胶将接缝封堵和磨平即可;上述装置大幅度提到了异型预制保温管件的生产效率和生产出的异型预制保温管件的外形的统一,但是在接缝处仍然可能存在由于人工抹胶的差异造成异型预制保温管件产品外形不统一以及接缝未封堵严密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提高上护壳和下护壳接缝处严密程度同时保持接缝处美观的预制保温管外护管的连接工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预制保温管外护管的连接工件,包括第一连接片、平行于第一连接片的第三连接片和垂直连接于第一连接片上的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另一端垂直连接在第三连接片上,所述第一连接片上设置有若干个穿孔。进一步的,所述穿孔沿第一连接片的中线方向对称布设。进一步的,所述穿孔沿着第一连接片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厚度从中间到两侧逐渐减小,所述第三连接片的厚度从中间到两侧逐渐减小。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片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三连接片的高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片上贯穿设置有若干长孔。进一步的,所述长孔沿所述第二连接片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进一步的,所述长孔的宽度大于第二连接片的宽度的三分之一,所述长孔的宽度小于第二连接片的宽度。在实施时,使用
技术介绍
中中国专利201910787422.0涉及的异型预制保温管件的生产工艺进行异型预制保温管件的生产,将本技术夹设在上护壳和下护壳之间,第一连接片设置在上护壳和下护壳内且第一连接片分别与上护壳和下护壳的内壁贴合,第二连接片被上护壳和下护壳夹在中间,第三连接片设置在上护壳和下护壳外且第三上护壳和下护壳分别与上护壳和下护壳的外壁贴合;聚氨酯发泡料注射后,在上模和下模形成的成型腔中发泡,在发泡时,发泡的聚氨酯将第一连接片仅仅的挤压贴合在上护壳和下护壳的内壁上,而第三连接片由于自身具有弧度从而与上护壳和下护壳的外壁贴合,同时,小部分的聚氨酯发泡料流入到穿孔中,在穿孔中的聚氨酯发泡料凝固后即可形成对第一连接片即对连接工件的固定,同时由于连接工件的作用还能够防止聚氨酯发泡料从接缝处溢出造成的开缝;本技术的连接工件实现了在使用模具发泡异型外护管时上护壳与下护壳接缝处的密封,同时连接工件可以批量生产,在需要的长度处直接截取,因而还能够保持生产出的异型保温管件的接缝处的外形统一、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上护壳与下护壳接缝处的局部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实施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剖视图。图中,第一连接片1、第二连接片2、第三连接片3、穿孔4、长孔5、上护壳6、下护壳7、上模具9、下模具10、上插部11、下插部12、聚氨酯发泡层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上护壳与下护壳接缝处的局部示意图,图1中上模具9和下模具10合模,上护壳6扣合在下护壳7上,在上护壳6和下护壳内为已经凝固的聚氨酯发泡层13,现有技术中的上护壳6的下边在脱模后由于没有外部的限制从而容易翘起,甚至上护壳6和下护壳7之间的接缝崩开,影响异型预制保温管件的保温性能和使用寿命。实施例1如图2至图4所示,一种预制保温管外护管的连接工件,包括第一连接片1、平行于第一连接片1的第三连接片3和垂直连接于第一连接片1上的第二连接片2,第二连接片2的另一端垂直连接在第三连接片3上,第一连接片1上设置有若干个穿孔4,在实施时,第一连接片1设置在内,第三连接片3设置在外。如图2至图4所示,穿孔4布设在第一连接片1的上下两侧,从而聚氨酯发泡料能够从上下两侧粘合和扣合第一连接片1;优选的,穿孔4沿第一连接片1的中线方向对称布设。如图2至图4所示,每一侧的穿孔4可以是一排,也可是多排布置,优选的,每一侧的穿孔4为单排且沿着第一连接片1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连接片1和第三连接片3的厚度可以是均一的,也可以是有变化的,优选的,第一连接片1的厚度从中间到两侧逐渐减小,第三连接片3的厚度从中间到两侧逐渐减小,以便于第一连接片1和第三连接片3的两侧弯曲以利于与上护壳6和下护壳7贴合。如图2至图4所示,优选的,第一连接片1的高度大于第三连接片3的高度,从而有利于连接工件的粘合在聚氨酯发泡层13上,同时利于穿孔4的设置。连接工件微弹,可采用塑料、塑胶、乳胶、硅胶等现有技术中的材质制成,连接工件通过注塑或挤出成型,可以直接依照外护管的规格生产成条带,在进行异型预制保温管件生产时按需截取长度即可。实施例2本实施例为基于实施例1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对于实施例1相同的技术方案描述将省略,仅对与实施例1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如图5至图7所示,优选的,第二连接片2上贯穿设置有若干长孔5,长孔5需要上护壳6和下护壳7的接缝面与长孔5配合;如图6和图7所示,上护壳6的下侧设置有上插部11,上插部11为卡勾结构,上插部11从上向下插入并卡设在长孔5的下孔壁上,下护壳7上设置有与上插部11配合以形成相互吻合的结合面的下槽部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保温管外护管的连接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片、平行于第一连接片的第三连接片和垂直连接于第一连接片上的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另一端垂直连接在第三连接片上,所述第一连接片上设置有若干个穿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保温管外护管的连接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片、平行于第一连接片的第三连接片和垂直连接于第一连接片上的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另一端垂直连接在第三连接片上,所述第一连接片上设置有若干个穿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保温管外护管的连接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沿第一连接片的中线方向对称布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保温管外护管的连接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沿着第一连接片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保温管外护管的连接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厚度从中间到两侧逐渐减小,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朋张娇
申请(专利权)人:三杰节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