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文丘里管的风力发电集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4561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文丘里管的风力发电集风装置,文丘里管的进风口设有集风口,文丘里管和集风口固定在固定支架;文丘里管中部直径最小的位置安装有叶片涡轮机;集风口的四周设有导流板,导流板向出气口方向倾斜;集风口上开设有泄压口,泄压口上安装有泄压阀门;该装置需要将集风口对照风向使用,在文丘里管的进风口增加集风口,能够将自然风进行汇集并增加风的速度,在集风口的四周增加导流板,将没有进入到集风口的自然风向四周导流,避免自然风影响到集风口后方的负压区,同时在集风口设有泄压口、泄压阀门,在自然风过大时泄压阀门打开,能够将集风口内汇集的多余风量从泄压口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文丘里管的风力发电集风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文丘里管的风力发电集风装置,属于集风发电设备

技术介绍
风力发电是把风的动能转为电能。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蕴量巨大,全球的风能约为2.74×10^9MW,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10^7M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约10亿kW,其中,陆地上风能储量约2.53亿kW(陆地上离地10m高度资料计算),海上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约7.5亿kW,共计10亿kW。风是没有公害的能源之一。而且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对于缺水、缺燃料和交通不便的沿海岛屿、草原牧区、山区和高原地带,因地制宜地利用风力发电,非常适合,大有可为。现有的风力发电设备在风大时能够以正常的效率发电,但是大部分多风地区不是时时刻刻都是大风,在一些微风的情况下风力发电设备不能以正常的效率发电,当风速过低都不能够满足风力发电设备的运行需求,风力发电设备直接处于停滞的状态,因此本技术研究了一种基于文丘里管的风力发电集风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文丘里管的风力发电集风装置,该装置需要将集风口对照风向使用,在文丘里管的进风口增加集风口,能够将自然风进行汇集并增加风的速度,即使自然风的风速较低,但叶片涡轮机所处位置的风速会比自然风的风速有所提升(风速越高、叶片涡轮机的发电效率就越高),在集风口的四周增加导流板,将没有进入到集风口的自然风向四周导流,避免自然风影响到集风口后方的负压区,降低出风口的流速,进而降低文丘里管内流经叶片涡轮机的风速,降低叶片涡轮机的发电效率,同时在集风口设有泄压口、泄压阀门,在自然风过大时泄压阀门打开,能够将集风口内汇集的多余风量从泄压口排出,避免多余的风量持续对集风口施加压力造成损伤。一种基于文丘里管的风力发电集风装置,包括文丘里管、进风口、出风口、集风口、泄压口、泄压阀门、转轴、配重、固定支架、支腿、上延伸架、导流板、太阳能电池板、后支架;所述文丘里管的进风口设有集风口,文丘里管和集风口固定在固定支架;所述文丘里管中部直径最小的位置安装有叶片涡轮机;所述集风口的四周设有导流板,导流板向出气口方向倾斜;所述集风口上开设有泄压口,泄压口上安装有泄压阀门。优选的,所述集风口为任意一种前大后小的缩口管。优选的,所述集风口采用方形的缩口管。优选的,所述固定支架的形状近似等腰三角形,固定支架的底边与集风口的边缘对照。优选的,所述集风口的左、右、上三个边缘设有导流板,固定支架两个腰的底部分别安装有导流板。优选的,所述导流板的上表面为凹陷的弧状。优选的,所述泄压阀门的顶部左右两端设有转轴,泄压口的顶部左右两端设有轴承,泄压阀门得转轴安装在泄压口的轴承内。优选的,所述泄压阀门底部设有配重。优选的,所述泄压阀门用电动控制开启关闭。优选的,所述固定支架的后端设有后支架,太阳能板的前端固定在上延伸架上,太阳能板的后端固定在后支架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文丘里管的风力发电集风装置,该装置需要将集风口对照风向使用,在文丘里管的进风口增加集风口,能够将自然风进行汇集并增加风的速度,即使自然风的风速较低,但叶片涡轮机所处位置的风速会比自然风的风速有所提升,在集风口的四周增加导流板,将没有进入到集风口的自然风向四周导流,避免自然风影响到集风口后方的负压区,降低出风口的流速,进而降低文丘里管内流经叶片涡轮机的风速,降低叶片涡轮机的发电效率,同时在集风口设有泄压口、泄压阀门,在自然风过大时泄压阀门打开,能够将集风口内汇集的多余风量从泄压口排出,避免多余的风量持续对集风口施加压力造成损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后侧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前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固定支架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导流板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泄压阀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侧视空气动力学原理图。图8是本技术的俯视空气动力学原理图。图中,文丘里管1、进风口101、出风口102、集风口2、泄压口3、泄压阀门4、转轴401、配重402、固定支架5、支腿6、上延伸架7、导流板8、太阳能电池板9、后支架1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以下所述,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所示,一种基于文丘里管的风力发电集风装置,包括文丘里管1、进风口1012、出风口102、集风口2、泄压口3、泄压阀门4、转轴401、配重402、固定支架5、支腿6、上延伸架7、导流板8、太阳能电池板9、后支架10;所述文丘里管1的进风口1012设有集风口2,文丘里管1和集风口2固定在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5前端设有加固集风口2的上延伸架7;所述文丘里管1中部直径最小的位置安装有叶片涡轮机,阴影处是负压区,叶片涡轮机安装的位置是负压区负压值最大的位置,所以风的流速也是最快的,风经过叶片涡轮机的速度越快,叶片涡轮机的发电效率越高;所述集风口2的四周设有导流板8,导流板8向出气口方向倾斜;所述集风口2上开设有泄压口3,当风速较大时,集风口2内汇集的风量无法即使通过文丘力管,多余的风量就会对集风口2一直施加压力产生损害,集风口2上开设有泄压口3就能够把多余的风量排走,避免集风口2受到损伤,泄压口3上安装有泄压阀门4,泄压阀门4是控制泄压口3的开启关闭。在本技术中,集风口2为任意一种前大后小的缩口管,方形缩口管、圆形缩口管等都能够适用。在本技术中,集风口2采用方形的缩口管,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文丘里管的风力发电集风装置,包括文丘里管、进风口、出风口、集风口、泄压口、泄压阀门、转轴、配重、固定支架、支腿、上延伸架、导流板、太阳能电池板、后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丘里管的进风口设有集风口,文丘里管和集风口固定在固定支架;所述文丘里管中部直径最小的位置安装有叶片涡轮机;所述集风口的四周设有导流板,导流板向出气口方向倾斜;所述集风口上开设有泄压口,泄压口上安装有泄压阀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文丘里管的风力发电集风装置,包括文丘里管、进风口、出风口、集风口、泄压口、泄压阀门、转轴、配重、固定支架、支腿、上延伸架、导流板、太阳能电池板、后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丘里管的进风口设有集风口,文丘里管和集风口固定在固定支架;所述文丘里管中部直径最小的位置安装有叶片涡轮机;所述集风口的四周设有导流板,导流板向出气口方向倾斜;所述集风口上开设有泄压口,泄压口上安装有泄压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文丘里管的风力发电集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风口为任意一种前大后小的缩口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文丘里管的风力发电集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风口采用方形的缩口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文丘里管的风力发电集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的形状近似等腰三角形,固定支架的底边与集风口的边缘对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基于文丘里管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雷罗继珍姚海燕范文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维科技内蒙古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