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公路施工养护机,包括基座、搅拌组件、压合组件和碾压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压合组件和碾压组件均安装所述基座的上方,所述搅拌组件安装在所述基座的上方,所述压合组件安装在所述搅拌组件的一侧,且所述压合组件与所述基座滑动连接,所述碾压组件位于所述压合组件远离所述搅拌组件的一侧,且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据具有结构简单,工作状态稳定,集成度较高,使用方便,工作效率较高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施工养护机
本技术涉及道路养护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公路施工养护机。
技术介绍
公路建成通车后,因承受车轮的磨损和冲击,受到暴雨、洪水、风沙、冰雪、日晒、冰融等自然力的侵蚀和风化,以及人为的破坏和修建时遗留的某些缺陷,公路使用质量会逐渐降低。因此,公路建成通车后必须采取养护维修措施,并不断进行更新改善。公路养护必须及时修复损坏部分,否则将导致修复工程的投资加大,缩短公路的使用寿命,并给用路者造成损失。公路维修还必须注意进行紧急服务和抢修,保持公路畅通无阻。在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公路养护还要对原有技术标准过低的路段、构造物和沿线设施进行局部改善、更新和添建,以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公开号为CN108611945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公路施工养护方法,具体按照如下操作步骤:S1:施工准备;S2:预清理;S3:铣刨维护基坑;S4:涂刷沥青;S5:修补料制备;S6:摊铺修补料;S7:碾压。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养护区域防止施工围栏和反光警示牌,提高了道路养护人员的施工安全,通过预先对养护区域铣刨出基坑和过渡槽,并在基坑和过渡槽内摊铺一层沥青,可以提高修补料与原路面结构之间的连接的稳固程度,防止新旧路面之间产生间隙,提高路面养护质量,以原路面材料为原料进行路面维护,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在实际生产使用过程中,该加工方法需要多种设备分别进行加工,需要先对沥青混合后,然后对裂缝出填充后,然后通过压合装置进行压合,最后在通过滚轮进行反复碾压,需要三种不同的设备,工作效率较低,而且成本加高,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够进行沥青混合,而且能够进行压合和碾压的公路施工养护机。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公路施工养护机,包括基座、搅拌组件、压合组件和碾压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压合组件和碾压组件均安装所述基座的上方,所述搅拌组件安装在所述基座的上方,所述压合组件安装在所述搅拌组件的一侧,且所述压合组件与所述基座滑动连接,所述碾压组件位于所述压合组件远离所述搅拌组件的一侧,且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沥青在搅拌组件的内部完成搅拌后,倒入到裂缝处,然后在压合组件的带动下,将沥青抹平,最后在碾压组件的带动下,将位于裂缝处内部的沥青进行压实抹平,仅需要一台设备既可以完成道路的养护工作,工作效率较高,而且使用方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碾压组件包括滚轮和连接杆,所述滚轮套设在所述连接杆的中部,所述连接杆通过调节组件与所述基座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调节组件的带动下,连接杆调整滚轮的位置,滚轮能够对沥青进行碾压,从而将沥青填充满整个裂缝。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驱动电机、蜗杆和蜗轮,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基座的表面,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蜗杆固定连接,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相啮合,所述蜗轮通过支撑杆安装在所述基座的表面,所述蜗轮的侧面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蜗杆带动相啮合的蜗轮进行转动,与蜗轮固定连接的连接杆在蜗轮的带动下,沿着蜗轮的圆心进行抓转动,从而调整滚轮的位置,方便移动和进行碾压。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压合组件包括驱动气缸、导杆和压合柱,所述驱动气缸固定安装在所述基座的上方,其输出端与所述导杆固定连接,所述导杆远离所述驱动气缸的一端与所述压合柱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气缸的带动下,导杆沿着竖直方向进行上下运动,位于导杆底部的压合柱对沥青进行冲击,将其抹平,方便压合。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压合组件还包括导向柱和导向板,所述导向柱安装在所述基座的上方,且位于所述驱动气缸的两侧,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导向板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板与所述导杆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柱和导向板组件成的导向组件能够提高压合柱的稳定性,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偏移,提高设备的施工质量。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搅拌组件包括搅拌室和加热管,所述搅拌室通过加固支架安装在所述基座的上方,所述搅拌室的一侧与所述加热管相连接,所述搅拌室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基座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出料口相配合的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基座滑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管能够保持位于搅拌室的内部的沥青始终处于流体状态,位于底部的挡板能够便于开合关闭出料口,方便控制沥青倒出的速度,使用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采用了在基座上安装的搅拌组件、压合组件和碾压组件的技术方案,从而具有方便对道路及时进行养护,一体化设置占用空间较小,便于操作,施工效率较高的效果;2.采用了通过调节组件与基座相连接的碾压组件的技术方案,从而能够便于调整滚轮的位置,方便进行碾压的效果;3.采用了具有导向柱和导向板的压合组件的技术方案,从而能够提高压合柱的工作时的稳定性,方便对裂缝处进行修补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压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碾压组件和调节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1、基座;11、加固支架;12、挡板;13、车轮;14、安装支架;2、搅拌组件;21、搅拌室;22、加热管;3、压合组件;31、驱动气缸;32、导杆;33、压合柱;34、导向柱;35、导向板;4、碾压组件;41、滚轮;42、连接杆;5、调节组件;51、驱动电机;52、蜗杆;53、蜗轮;54、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公路施工养护机,包括基座1、搅拌组件2、压合组件3、碾压组件4和调节组件5。搅拌组件2、压合组件3和碾压组件4依次安装在基座1的表面,碾压组件4通过调节组件5与基座1相连接。基座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移动设备的车轮13。该装置结构紧凑,而且能够同时进行灌缝、压合和碾压成型的施工过程,无需更换设备,便于操作,工作效率较高。参照图1,搅拌组件2包括搅拌室21和加热管22,搅拌室21的一侧开设有入料口,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搅拌室21通过加固支架11安装在基座1的表面,加热管22安装在搅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路施工养护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搅拌组件(2)、压合组件(3)和碾压组件(4),所述搅拌组件(2)、压合组件(3)和碾压组件(4)均安装所述基座(1)的上方,所述搅拌组件(2)安装在所述基座(1)的上方,所述压合组件(3)安装在所述搅拌组件(2)的一侧,且所述压合组件(3)与所述基座(1)滑动连接,所述碾压组件(4)位于所述压合组件(3)远离所述搅拌组件(2)的一侧,且与所述基座(1)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施工养护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搅拌组件(2)、压合组件(3)和碾压组件(4),所述搅拌组件(2)、压合组件(3)和碾压组件(4)均安装所述基座(1)的上方,所述搅拌组件(2)安装在所述基座(1)的上方,所述压合组件(3)安装在所述搅拌组件(2)的一侧,且所述压合组件(3)与所述基座(1)滑动连接,所述碾压组件(4)位于所述压合组件(3)远离所述搅拌组件(2)的一侧,且与所述基座(1)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施工养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碾压组件(4)包括滚轮(41)和连接杆(42),所述滚轮(41)套设在所述连接杆(42)的中部,所述连接杆(42)通过调节组件(5)与所述基座(1)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公路施工养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5)包括驱动电机(51)、蜗杆(52)和蜗轮(53),所述驱动电机(51)安装在所述基座(1)的表面,所述驱动电机(51)的输出端与所述蜗杆(52)固定连接,所述蜗杆(52)与所述蜗轮(53)相啮合,所述蜗轮(53)通过支撑杆(54)安装在所述基座(1)的表面,所述蜗轮(53)的侧面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利坤,冯其亮,
申请(专利权)人:张利坤,冯其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