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水传导的自动式双液淬火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257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水传导的自动式双液淬火槽,包括壳体、淬火油槽、淬火水槽、总控制箱、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第一搅拌机构和第二搅拌机构、第一淬火工件提篮和第二淬火工件提篮;淬火油槽外侧设有加热水槽;淬火水槽和加热水槽内安装加热棒;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安在壳体上;第一搅拌机构与第一升降机构相连,第二搅拌机构与第二升降机构相连;第一淬火工件提篮与第一搅拌机构连接,第二淬火工件提篮与第二搅拌机构连接;总控制箱与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第一搅拌机构和第二搅拌机构、加热棒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水淬、油淬和双液淬火,通过外槽的水将热量传导给内槽的油,避免淬火油直接加热导致的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水传导的自动式双液淬火槽
本技术属于工件淬火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基于水传导的自动式双液淬火槽。
技术介绍
机械设备中的一些工件需要承受较大的动载荷,其中除了拉伸、剪切、扭矩等作用力之外,工件表面还会产生摩擦力,因此对其耐磨性能有一定的要求,往往在机械加工之前需要对工件进行热处理以改变其组织和性能。淬火是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将工件预热到合适温度,经保温后快速冷却可获得马氏体等组织,从而提高工件的硬度、强度以及耐磨性。目前的淬火油槽大多采用淬火油进行加热,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基于水传导的自动式双液淬火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水传导的自动式双液淬火槽,可实现水淬、油淬和双液淬火,通过外槽的水将热量传导给内槽的油,避免了淬火油直接加热导致的安全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水传导的自动式双液淬火槽,包括:壳体、淬火油槽、淬火水槽、总控制箱、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第一搅拌机构和第二搅拌机构、第一淬火工件提篮和第二淬火工件提篮;其中,所述淬火油槽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的一侧,且所述淬火油槽外侧设置有加热水槽;所述淬火水槽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另一侧,且所述淬火水槽和所述加热水槽内均安装有加热棒;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均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搅拌机构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相连,所述第二搅拌机构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相连;所述第一淬火工件提篮位于所述淬火油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搅拌机构连接,所述第二淬火工件提篮位于所述淬火水槽内,并与所述第二搅拌机构连接;所述总控制箱安装在所述壳体的顶部,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一搅拌机构和第二搅拌机构、所述加热棒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搅拌机构和所述第二搅拌机构结构相同,包括升降托架、电机、减速机、搅拌杆、轴套、轴承、耐温密封圈、压板和搅拌桨,所述升降托架连接在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输出端,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升降托架上,输出端与所述减速机相连;所述搅拌杆顶端与所述减速机相连;所述轴套为阶梯结构,套设在搅拌杆的外壁上,所述轴套的顶端与所述升降托架的底面连接,底端通过所述压板固定所述轴承;所述耐温密封圈密封所述轴承的两端;所述搅拌杆穿过所述轴承与所述搅拌桨相连。优选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结构相同,包括电动伸缩推杆、上固定卡座、下固定机座、上限位开关、下限位开关、控制器和电源;所述电动伸缩推杆安装在所述壳体的背面;所述电动伸缩推杆顶部与所述升降托架相连;所述上限位开关安装在所述电动伸缩推杆内部的行程最大处,所述下限位开关安装在所述电动伸缩推杆内部的行程最小处;所述上固定卡座和所述下固定机座均安装在所述壳体的背面,用于固定所述电动伸缩推杆;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动伸缩推杆电性连接,且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电源与所述总控制箱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淬火工件提篮与所述第一搅拌机构的轴套相连,所述第二淬火工件提篮与所述第二搅拌机构的轴套相连,所述第一淬火工件提篮、所述第二淬火工件提篮分别与所述第一搅拌机构、第二搅拌机构同步升降。优选的,所述第一淬火工件提篮和所述第二淬火工件提篮均包括金属网状提篮、活动吊环、活动吊钩和可拆卸吊架;所述可拆卸吊架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与所述轴套的外螺纹相连,所述金属网状提篮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所述活动吊环,所述活动吊环通过所述活动吊钩与所述可拆卸吊架相连;所述可拆卸吊架下方设置有固定螺母,固定螺母螺纹连接轴套上,并紧固所述可拆卸吊架。优选的,所述淬火油槽、淬火水槽的开口处均设有槽盖,所述槽盖包括前页和后页两部分,分别嵌入所述壳体顶端的凹槽内;所述后页包括左后页和右后页两个部分;所述左后页和右后页的靠近所述前页的一端以及所述前页靠近所述后页的一端均开设有U型缺口,所述U型缺口宽度略大于所述轴套的直径;当所述升降机构下降到底时,所述升降托架覆盖在该U型缺口正上方;所述前页与后页重合,后页的重合部位翻边,覆盖在前页上,所述前页和后页完全覆盖淬火油槽、淬火水槽的开口。优选的,所述淬火油槽和所述淬火水槽底端均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底端安装有堵头,且所述导管上安装有阀。优选的,所述淬火油槽和所述淬火水槽的内壁上均安装有导流筋。优选的,所述总控制箱包括箱体、第一温控器和第二温控器,所述第一温控器和所述第二温控器位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触摸屏、电源开关、第一搅拌电机开关和第二搅拌电机开关。优选的,所述加热水槽和所述淬火水槽之间设置有补水箱,所述补水箱通过管路分别与所述加热水槽和所述淬火水槽相连通,所述管路上设置电磁阀,所述电磁阀通过触摸屏控制;所述壳体正面的与所述补水箱位置的对应处设置有透明玻璃,通过透明玻璃上的刻度线观察所述补水箱的水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采用淬火油槽与淬火水槽,集成了水淬和油淬功能,可进行水淬、油淬和双液淬火,能够满足水淬、油淬热处理实验的需求;通过加热水槽的水将热量传导给淬火油槽的油,避免了淬火油直接加热导致的安全问题;通过第一搅拌机构和第二搅拌机构能够实现对淬火油与水的搅拌,从而提高淬火的均匀度,使用安全简便,可靠性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附图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附图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4附图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5附图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6附图为本技术第一淬火工件提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7附图为本技术第二淬火工件提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1-壳体;2-淬火油槽;3-淬火水槽;4-总控制箱;5-第一搅拌机构;6-第二搅拌机构;7-加热水槽;8-加热棒;9-加热圈;10-支撑柱;11-油槽支架;12-第一升降机构;13-第二升降机构;14-电动伸缩推杆;15-上固定卡座;16-下固定机座;17-升降托架;18-电机;19-减速机;20-搅拌杆;21-轴套;22-轴承;23-耐温密封圈;24-压板;25-搅拌桨;26-导管;27-堵头;28-阀;29-导流筋;30-补水箱;31-电磁阀;32-透明玻璃;33-刻度线;34-金属网状提篮;35-活动吊环;36-活动吊钩;37-可拆卸吊架;38-固定螺母;39-前页;40-左后页;41-右后页;42-把手;43-保温层;44-箱体;45-触摸屏;46-电源开关;47-第一搅拌电机开关;48-第二搅拌电机开关;49-柜门;50-支撑架;51-滚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水传导的自动式双液淬火槽,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淬火油槽、淬火水槽、总控制箱、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第一搅拌机构和第二搅拌机构、第一淬火工件提篮和第二淬火工件提篮;其中,所述淬火油槽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的一侧,且所述淬火油槽外侧设置有加热水槽;所述淬火水槽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另一侧,且所述淬火水槽和所述加热水槽内均安装有加热棒;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均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搅拌机构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相连,所述第二搅拌机构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相连;所述第一淬火工件提篮位于所述淬火油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搅拌机构连接,所述第二淬火工件提篮位于所述淬火水槽内,并与所述第二搅拌机构连接;所述总控制箱安装在所述壳体的顶部,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一搅拌机构和第二搅拌机构、所述加热棒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水传导的自动式双液淬火槽,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淬火油槽、淬火水槽、总控制箱、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第一搅拌机构和第二搅拌机构、第一淬火工件提篮和第二淬火工件提篮;其中,所述淬火油槽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的一侧,且所述淬火油槽外侧设置有加热水槽;所述淬火水槽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另一侧,且所述淬火水槽和所述加热水槽内均安装有加热棒;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均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搅拌机构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相连,所述第二搅拌机构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相连;所述第一淬火工件提篮位于所述淬火油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搅拌机构连接,所述第二淬火工件提篮位于所述淬火水槽内,并与所述第二搅拌机构连接;所述总控制箱安装在所述壳体的顶部,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一搅拌机构和第二搅拌机构、所述加热棒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传导的自动式双液淬火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机构和所述第二搅拌机构结构相同,包括升降托架、电机、减速机、搅拌杆、轴套、轴承、耐温密封圈、压板和搅拌桨,所述升降托架连接在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输出端,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升降托架上,输出端与所述减速机相连;所述搅拌杆顶端与所述减速机相连;所述轴套为阶梯结构,套设在搅拌杆的外壁上,所述轴套的顶端与所述升降托架的底面连接,底端通过所述压板固定所述轴承;所述耐温密封圈密封所述轴承的两端;所述搅拌杆穿过所述轴承与所述搅拌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水传导的自动式双液淬火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结构相同,包括电动伸缩推杆、上固定卡座、下固定机座、上限位开关、下限位开关、控制器和电源;所述电动伸缩推杆安装在所述壳体的背面;所述电动伸缩推杆顶部与所述升降托架相连;所述上限位开关安装在所述电动伸缩推杆内部的行程最大处,所述下限位开关安装在所述电动伸缩推杆内部的行程最小处;所述上固定卡座和所述下固定机座均安装在所述壳体的背面,用于固定所述电动伸缩推杆;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动伸缩推杆电性连接,且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电源与所述总控制箱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水传导的自动式双液淬火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淬火工件提篮与所述第一搅拌机构的轴套相连,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翔池寅生孙庆东孔纪兰赵倩孙健王邦国周鑫胡国召王海彭程成董洪康沈伟徐梦莹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职业大学扬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