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自动隔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4182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移动自动隔油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前端设有进油口,后端设有排水口,所述罐体的中部设有排油口;所述罐体内部依次分为过滤区、分离区和排水区,所述过滤区内设有过滤网,所述分离区与过滤区通过第一隔油板相隔,所述分离区与排水区通过第二隔油板相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利用油品和水的密度差异,能够自动将油品、水杂、铁屑等沉淀物有效分离,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显著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具有较强的推广性和实效性,对成品油行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自动隔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油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自动隔油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国家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正在加快建立,构建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同时,“绿色发展”理念也正一步步转化为切实的行动。在成品油行业中,环境保护已然成为当前及长期的重要任务,成品油库的油罐一般每5年左右清罐一次。现在的成品油库,单个油罐容积一般为1000m³~50000m³。清罐时,油罐底部有大量罐底油较难处置,这些罐底油往往含有水、杂、悬浮物等多种物质,少则几吨,多则几十吨,如不做处理,这些油品将无法作为合格油品销售,会造成巨大浪费;如果将这些罐底油直接当做危废处置,不仅浪费资源,还加大环境负担,大大增加了危废处置费用。目前,石油化工行业进行大量油库自动计量、加油站双层罐改造项目,就面临着巨大的清罐任务。这也意味着将产生大量罐底油和危险废物,有效处置好这个难题,不仅能够节约大量油品资源,减少危废产生,同时对于提高劳动效率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传统的罐底油清理方法采用注水法或人工撇油法。注水法是使用消防水注入油罐,使油品逐渐从管线或人孔溢流,此方法效率低,注水速度不易控制,且将产生大量污水,对于汽油来讲危险性大,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人工撇油法是将油品抽到桶内,自然分离后人工撇油,此方法费时费力,回收率低,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移动自动隔油装置,采用该装置能将油品、水杂、沉淀物等进行自动分离。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移动自动隔油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前端设有进油口,后端设有排水口,所述罐体的中部设有排油口;所述罐体内部依次分为过滤区、分离区和排水区,所述过滤区内设有过滤网,所述分离区与过滤区通过第一隔油板相隔,所述分离区与排水区通过第二隔油板相隔。本技术中,罐底油进入过滤区后,采用过滤网拦截、过滤罐底油中的铁屑等杂质,然后液体通过第一隔油板下方的通道进入分离区,在分离区内利用油水密度差,将油水分离,油品浮在顶部,分离后的水再经过第二隔油板下方的通道进入排水区,从排水口排出。本技术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如下:优选地,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安装在罐体的侧壁上。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两条对称布置的角钢,所述角钢的两端分别具有垂直向内弯折的翻边。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油板布置在支撑架的外侧,所述第一隔油板、第二隔油板均安装在罐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一隔油板、第二隔油板的下端与罐体底面之间均具有液体通道,所述第一隔油板的上端低于过滤网的顶面且远低于罐体的顶面,所述第二隔油板的上端与罐体的顶面平齐。优选地,所述进油口设于过滤区的上部,且所述进油口设有弯头,所述弯头的一端通过软管及防爆油泵与储油罐的底部相连通,另一端插入过滤网中,过滤网呈长方体状。优选地,所述排水口设于排水区的上部,且所述排水口内也设有弯头;所述排油口设于分离区的上部,所述排油口通过软管与油桶相连通。上述结构中,储油罐与油泵,油泵与罐体,以及罐体和油桶之间采用软管连接,方便拆卸。采用油库现有的防爆油泵,其流量为20m³/h,使用软管连接罐体,软管直径60mm,罐体上设有排油口,使用软管插入油桶完成收油。优选地,在所述过滤区、分离区、排水区的底部分别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内设有排污底阀。优选地,所述罐体呈长方体状,其长度为2.4m,宽度为1m,高度为1m,容积为2.4m³。优选地,所述罐体的顶部敞开,且在敞开的罐体顶部设有罐盖,在所述罐体的底部四角设有滚轮。优选地,在所述罐体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可拆卸的支撑脚。本技术利用油库现有装备和设施,加以整合改造,结构简单,效果明显,并创造性的增加了轮子和支腿,方便移动,极大提高了效率。本技术的优点是利用油品和水的密度差异,能够自动将油品、水杂、铁屑等沉淀物有效分离,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显著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具有较强的推广性和实效性,对成品油行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装配示意图。图中:1.罐体,2.金属过滤网,3.第一隔油钢板,4.第二隔油钢板,5.支撑架,6.金属弯头,7.进油口,8.排水口,9.排油口,10.排污口,11.滚轮,12.储油罐,13.软管,14.防爆油泵,15.油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技术不限于所给出的例子。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可移动自动隔油装置,包括罐体1,罐体1安装在底座上,底座为长方形框架,是由四条角钢首尾焊接组成,在底座的四角处均设有滚轮11,在底座的两侧还分别设有可拆卸的支撑脚,支撑脚也可为角钢。罐体1的前端设有进油口7,后端设有排水口8,罐体1的中部设有排油口9。罐体1呈长方体状,其长度为2.4m,宽度为1m,高度为1m,容积为2.4m³。罐体1的顶部敞开,且在敞开的罐体1顶部设有罐盖。将罐体1内部依次划分为过滤区、分离区和排水区等三个区域,过滤区的容积为0.8m³,分离区的容积为1.2m³,排水区的容积为0.4m³。过滤区内设有金属过滤网2,分离区与过滤区之间通过第一隔油钢板3相隔,分离区与排水区之间通过第二隔油钢板4相隔。由于罐底的油界面是油、水、悬浮物的混合物,在分离区的顶部设置可手动操作的橡胶刮板,用于将油表层的悬浮物刮掉。其中,金属过滤网2设置在支撑架5上,支撑架5安装在罐体1的侧壁上,支撑架5包括两条对称布置的角钢,角钢的两端分别具有垂直向内弯折的翻边。第一隔油钢板3布置在支撑架5的外侧,第一隔油钢板3、第二隔油钢板4均安装在罐体1的侧壁上,第一隔油钢板3、第二隔油钢板4的下端与罐体1的底面之间均具有液体通道,第一隔油钢板3的上端低于金属过滤网2的顶面且远低于罐体1的顶面,第二隔油钢板4的上端与罐体1的顶面平齐。另外,进油口7设于过滤区的上部,且进油口7中设有带2寸法兰的金属弯头6,该金属弯头6的带2寸法兰一端通过软管13及防爆油泵14与储油罐12的底部相连通,另一端插入金属过滤网2中。排水口8设于排水区的上部,且排水口8内也设有带2寸法兰的金属弯头6。排油口9有两个,均设于分离区的同一侧上部,排油口9通过软管13与油桶15相连通。两个排油口9的高度略有不同,可根据油量选择排油口。在过滤区、分离区、排水区的底部分别设有排污口10,排污口10内设有带1.5寸法兰的排污底阀。制作隔油装置时,先使用四条角钢焊接成底座,其尺寸为2.4m×1m,底座焊接滚轮11,并焊接支撑脚。然后在底座上焊接钢板,组成长方体形的罐体1,然后在钢板上焊接进油口7、排水口8、排油口9和排污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自动隔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前端设有进油口,后端设有排水口,所述罐体的中部设有排油口;所述罐体内部依次分为过滤区、分离区和排水区,所述过滤区内设有过滤网,所述分离区与过滤区通过第一隔油板相隔,所述分离区与排水区通过第二隔油板相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自动隔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前端设有进油口,后端设有排水口,所述罐体的中部设有排油口;所述罐体内部依次分为过滤区、分离区和排水区,所述过滤区内设有过滤网,所述分离区与过滤区通过第一隔油板相隔,所述分离区与排水区通过第二隔油板相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移动自动隔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安装在罐体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可移动自动隔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两条对称布置的角钢,所述角钢的两端分别具有垂直向内弯折的翻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可移动自动隔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油板布置在支撑架的外侧,所述第一隔油板、第二隔油板均安装在罐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一隔油板、第二隔油板的下端与罐体底面之间均具有液体通道,所述第一隔油板的上端低于过滤网的顶面且远低于罐体的顶面,所述第二隔油板的上端与罐体的顶面平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卫亮张荣祥费东生刘岩陈玉林徐鸿飞章国红杨晓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石油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