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薄膜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低噪音系列金属化聚酯薄膜,包括绕杆,所述绕杆的一端固定有固定挡板,所述绕杆外表壁且远离固定挡板的一侧开设有外螺纹,且绕杆远离固定挡板的一端安装有活动挡板,所述活动挡板的外表壁开设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螺纹槽,所述活动挡板的侧壁连接有限位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限位板、通槽、浅槽、压板和插柱等的配合,在使用一段该聚酯薄膜后,可将聚酯薄膜的端部穿过限位板上开设的通槽,然后将压板嵌设进浅槽内,使插柱插设进插槽内,即可利用压板稳定压住聚酯薄膜的端部,对其进行有效固定,可有效避免该聚酯薄膜容易散开而缠绕和折叠损坏的缺陷,保证了后续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噪音系列金属化聚酯薄膜
本技术属于薄膜
,具体涉及一种低噪音系列金属化聚酯薄膜。
技术介绍
聚酯薄膜是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原料,采用挤出法制成厚片,再经双向拉伸制成的薄膜材料,聚酯薄膜为环保胶片、PET胶片等印刷包装耗材,广泛用于玻璃钢行业、建材行业、印刷行业、医药卫生,聚酯膜又叫涤纶膜、离型膜等。但是目前现有的聚酯薄膜未设置固定薄膜头的结构,在使用该聚酯薄膜后,聚酯薄膜的端部未固定,使得该聚酯薄膜容易散开而缠绕,且容易造成聚酯薄膜折叠损坏,影响后续使用,此外,传统的聚酯薄膜防静电较差,且层间的叠合面积不够多,层间连接不够牢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噪音系列金属化聚酯薄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未设置固定薄膜头的结构,聚酯薄膜容易散开而缠绕甚至折叠损坏的问题,此外,传统的聚酯薄膜防静电较差和层间连接不够牢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噪音系列金属化聚酯薄膜,包括绕杆,所述绕杆的一端固定有固定挡板,所述绕杆外表壁且远离固定挡板的一侧开设有外螺纹,且绕杆远离固定挡板的一端安装有活动挡板,所述活动挡板的外表壁开设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螺纹槽,所述活动挡板的侧壁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外表壁开设有通槽和浅槽,所述通槽位于浅槽的旁侧,所述浅槽的内部两端对称开设有插槽,且浅槽的内部嵌设有压板,所述压板的下表壁两端对称开设有与插槽相适配的插柱,所述绕杆的外部绕设有薄膜本体,所述薄膜本体包括基层,隔热层和吸音层,所述隔热层粘接于基层的上下壁,所述吸音层粘接于隔热层远离基层的一侧。优选的,所述吸音层远离隔热层的一端粘接有防静电层,所述基层的上下壁均外凸形成凸起,所述隔热层靠近基层的一侧内凹形成与凸起相匹配的凹槽。优选的,所述吸音层的内部等间距开设有吸音孔,所述吸音孔横截面形状为圆形。优选的,所述防静电层的外表壁粘接有金属镀层,所述金属镀层为镀铝层。优选的,所述活动挡板的侧壁均匀固定有凸块,所述凸块的外表壁开设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压板的厚度小于浅槽的深度,且压板的长度短于浅槽的长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限位板、通槽、浅槽、压板和插柱等的配合,在使用一段该聚酯薄膜后,可将聚酯薄膜的端部穿过限位板上开设的通槽,然后将压板嵌设进浅槽内,使插柱插设进插槽内,即可利用压板稳定压住聚酯薄膜的端部,对其进行有效固定,可有效避免该聚酯薄膜容易散开而缠绕和折叠损坏的缺陷,保证了后续的正常使用。(2)本技术通过增设防静电层可增加其抗静电性能,有效提高了安全性,其次,通过凸起和凹槽的配合,可有效增加隔热层与基层叠合时的接触面积,增加连接强度,避免产生鼓包或者分层现象,有效提高了该聚酯薄膜的整体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薄膜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限位板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压板和限位板配合使用时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压板的正视图;图6为本技术活动挡板的侧视图;图中:1-绕杆;2-固定挡板;3-薄膜本体;4-外螺纹;5-活动挡板;6-限位板;7-基层;8-隔热层;9-吸音层;10-吸音孔;11-防静电层;12-金属镀层;13-凸起;14-凹槽;15-通槽;16-浅槽;17-插槽;18-压板;19-插柱;20-螺纹槽;21-凸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噪音系列金属化聚酯薄膜,包括绕杆1,绕杆1的一端固定有固定挡板2,绕杆1外表壁且远离固定挡板2的一侧开设有外螺纹4,且绕杆1远离固定挡板2的一端安装有活动挡板5,活动挡板5的外表壁开设有与外螺纹4相匹配的螺纹槽20,活动挡板5的侧壁连接有限位板6,限位板6的外表壁开设有通槽15和浅槽16,通槽15位于浅槽16的旁侧,浅槽16的内部两端对称开设有插槽17,且浅槽16的内部嵌设有压板18,压板18的下表壁两端对称开设有与插槽17相适配的插柱19,在使用一段该聚酯薄膜后,可将聚酯薄膜的端部穿过限位板6上开设的通槽15,然后将压板18嵌设进浅槽16内,使插柱19插设进插槽17内,即可利用压板18稳定压住聚酯薄膜的端部,对其进行有效固定,可有效避免该聚酯薄膜容易散开而缠绕和折叠损坏的缺陷,保证了后续的正常使用,绕杆1的外部绕设有薄膜本体3,薄膜本体3包括基层7、隔热层8和吸音层9,隔热层8粘接于基层7的上下壁,吸音层9粘接于隔热层8远离基层7的一侧。进一步地,吸音层9远离隔热层8的一端粘接有防静电层11,基层7的上下壁均外凸形成凸起13,隔热层8靠近基层7的一侧内凹形成与凸起13相匹配的凹槽14,增设的防静电层11可增加该抗静电性能,有效提高了安全性,其次,通过凸起13和凹槽14的配合,可有效增加隔热层8与基层7叠合时的接触面积,增加连接强度,避免产生鼓包或者分层现象,有效提高了该聚酯薄膜的整体质量。进一步地,吸音层9的内部等间距开设有吸音孔10,吸音孔10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吸音孔10的增设可进一步起到降噪的作用。进一步地,防静电层11的外表壁粘接有金属镀层12,金属镀层12为镀铝层,镀铝层的金属镀层12,其自愈性强,使得该薄膜不易损坏。进一步地,活动挡板5的侧壁均匀固定有凸块21,凸块21的外表壁开设有防滑纹,开设有防滑纹的凸块21利于旋动活动挡板5,避免手滑。进一步地,压板18的厚度小于浅槽16的深度,且压板18的长度短于浅槽16的长度,压板18规格的设计,在增加整体美观性的同时也利于其取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技术在使用时,绕设在绕杆1外部的薄膜本体3可直接取用,其中开设有吸音孔10的吸音层9可有效进行降噪,金属镀层12使得该薄膜不易损坏,增设的防静电层11可增加该抗静电性能,有效提高了安全性,其次,通过凸起13和凹槽14的配合,可有效增加隔热层8与基层7叠合时的接触面积,增加连接强度,另外,在使用一段该聚酯薄膜后,可将聚酯薄膜的端部穿过限位板6上开设的通槽15,然后将压板18嵌设进浅槽16内,使插柱19插设进插槽17内,即可利用压板18稳定压住聚酯薄膜的端部,可有效避免该聚酯薄膜容易散开而缠绕和折叠损坏的缺陷。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噪音系列金属化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绕杆(1),所述绕杆(1)的一端固定有固定挡板(2),所述绕杆(1)外表壁且远离固定挡板(2)的一侧开设有外螺纹(4),且绕杆(1)远离固定挡板(2)的一端安装有活动挡板(5),所述活动挡板(5)的外表壁开设有与外螺纹(4)相匹配的螺纹槽(20),所述活动挡板(5)的侧壁连接有限位板(6),所述限位板(6)的外表壁开设有通槽(15)和浅槽(16),所述通槽(15)位于浅槽(16)的旁侧,所述浅槽(16)的内部两端对称开设有插槽(17),且浅槽(16)的内部嵌设有压板(18),所述压板(18)的下表壁两端对称开设有与插槽(17)相适配的插柱(19),所述绕杆(1)的外部绕设有薄膜本体(3),所述薄膜本体(3)包括基层(7)、隔热层(8)和吸音层(9),所述隔热层(8)粘接于基层(7)的上下壁,所述吸音层(9)粘接于隔热层(8)远离基层(7)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噪音系列金属化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绕杆(1),所述绕杆(1)的一端固定有固定挡板(2),所述绕杆(1)外表壁且远离固定挡板(2)的一侧开设有外螺纹(4),且绕杆(1)远离固定挡板(2)的一端安装有活动挡板(5),所述活动挡板(5)的外表壁开设有与外螺纹(4)相匹配的螺纹槽(20),所述活动挡板(5)的侧壁连接有限位板(6),所述限位板(6)的外表壁开设有通槽(15)和浅槽(16),所述通槽(15)位于浅槽(16)的旁侧,所述浅槽(16)的内部两端对称开设有插槽(17),且浅槽(16)的内部嵌设有压板(18),所述压板(18)的下表壁两端对称开设有与插槽(17)相适配的插柱(19),所述绕杆(1)的外部绕设有薄膜本体(3),所述薄膜本体(3)包括基层(7)、隔热层(8)和吸音层(9),所述隔热层(8)粘接于基层(7)的上下壁,所述吸音层(9)粘接于隔热层(8)远离基层(7)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噪音系列金属化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海燕,杨健峰,柏春和,吴珑,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君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