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拖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3908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道路拖车装置,属于拖车技术领域。他解决了现有道路拖车装置与牵引装置之间拆装过程繁琐、装卸货物不方便等技术问题。一种道路拖车,包括车体,车体一端连接拖车架,拖车架一端固连拖车钩,拖车架上固定有支撑杆,拖车架上端设置有绞盘,车体另一端固定有护栏,车体内设置有拖车板,车体底端设置有车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道路拖车装置,通过拖车钩的设置,保证了与牵引装置的连接效果且方便拆卸;拖车板的下端可以活动,通过绞盘的作用可以方便将拖车板下端抬起或者放下,便于装卸货物,给操作者带来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拖车装置
本技术属于拖车
,涉及一种道路拖车装置。
技术介绍
自行车等车辆是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对于在需要携带儿童、宠物甚至是需要带较多物品出行时,往往会使用到拖车。一种较为典型的拖车,包括有呈三角状分布的车轮和车架,车轮通过安装轴安装于车架上。由于安装轴与车架之间为硬性连接,因此导致自行车拖车的减震性能较差,很大程度地降低了自行车拖车乘坐的舒适性。中国专利(公告号:CN2910779,公告日:2007-06-13)公开了一种拖车结构,该有车结构包括有一拖杆、二卡固件和二弹性体;拖杆设有一连接端,连接端和一具有轮组的拖车本体结合,连接端两侧分别设有一结合端,结合端设有一凹部,凹部卡合于一拖曳结构。卡固件设有一卡槽,卡槽卡固于该拖曳结构。弹性体设置于结合端和卡固件之间,弹性体可提供该卡固件牢固地卡固于该拖曳结构的效果。上述专利文献中的拖车结构可以很好的实现拖动货物,但该拖车结构在使用时与牵引装置连接和拆卸较为繁琐,且装卸货物不便,不能适用于托运大体积或者较重的货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道路拖车装置,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道路拖车装置与牵引装置连接和拆卸步骤简单,且装卸货物方便。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道路拖车装置,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一端连接拖车架,所述拖车架一端固连拖车钩,所述拖车架上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拖车架上端设置有绞盘,所述车体另一端固定有护栏,所述车体内设置有拖车板,所述车体底端设置有车轮。其工作原理如下:在使用该装置时,将拖车钩和牵引装置连接,调整好支撑杆的高度,将需要运输的物品放置在拖车板上,之后抬升并固定好拖车板下部,阻隔货物,最后启动牵引装置,将拖车移动至指定位置;到达目的地后,放下拖车板下部,并操作绞盘抬升拖车板上部,取下货物,之后可打开拖车钩,卸下牵引装置。本技术方案使拖车不仅便于拆装,而且方便装卸货物,给操作者提供方便。在上述的道路拖车装置中,所述拖车板有两部分组成,拖车板上靠近拖车架的一端为拖车板上部,拖车板的另一端为拖车板下部,所述拖车板上部和所述拖车板下部通过合页连接。拖车板上部和拖车板下部均可活动,拖车板上部抬升,拖车板下部落下,方便卸货;拖车板上部落下,拖车板下部抬升,方便装货。在上述的道路拖车装置中,所述拖车钩包括把手、基座、连接杆和隔板,所述连接杆一端为轴端,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为条形端,所述基座上设置有通孔一,所述轴端穿过所述通孔一;所述把手上设置有内槽,所述条形端插入所述内槽且所述条形端与所述把手固定连接,所述隔板位于所述把手的下端且所述隔板上设置有矩形孔,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矩形孔,所述内槽内还活动连接有活动件,所述活动件一端设置有挂钩,所述隔板一端还设置有钩槽,所述钩槽与所述挂钩配合。连接件将把手、隔板和基座固定在一起,保证拖车钩结构的稳定性;活动件上的挂钩和隔板上的钩槽配合,可方便连接牵引装置或者卸下牵引装置。在上述的道路拖车装置中,所述绞盘包括安装架、铰链、活动轴和操纵杆,所述安装架固定在所述拖车架上,所述操纵杆固定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架两端设置有轴孔,所述活动轴穿过所述轴孔,所述铰链缠绕在所述活动轴上。操纵杆带动活动轴转动,可使铰链收紧或者放松,因此可以很轻松的将拖车板上半部分抬起或者放下。在上述的道路拖车装置中,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旋钮,所述旋钮一侧连接连接杆,所述支撑杆上端固连凸台,所述凸台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杆体,所述凸台两侧设置有通孔二,所述杆体上设置有通孔三,所述通孔三与所述通孔二对应,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通孔二和所述通孔三。旋转旋钮,其运动可通过连接杆传动至杆体,杆体可带动支撑杆的杆脚上下活动,故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支撑杆的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中的道路拖车装置中的拖车钩结构可以很好的连接或者松开牵引装置;绞盘控制拖车板上部上下抬升,拖车板下部也可活动,方便装卸货物;且本装置操作过程简单,使用起来较为便捷省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道路拖车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绞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拖车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支撑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体;2、拖车架;3、拖车钩;31、把手;311、内槽;32、基座;321、通孔一;33、连接杆;331、轴端;332、条形端;34、隔板;341、矩形孔;342、钩槽;4、支撑杆;41、杆脚;5、绞盘;51、安装架;511、轴孔;52、铰链;53、活动轴;54、操纵杆;6、护栏;7、拖车板;71、拖车板上部;72、拖车板下部;8、车轮;9、合页;10、活动件;101、挂钩;11、旋钮;12、连接杆;13、凸台;131、凹槽;132、通孔二;14、杆体;141、通孔三。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4所示,本道路拖车装置包括车体1,车体1一端连接拖车架2,拖车架2一端固连拖车钩3,拖车架2上固定有支撑杆4,拖车架2上端设置有绞盘5,车体1另一端固定有护栏6,车体1内设置有拖车板7,车体1底端设置有车轮8;拖车板7有两部分组成,拖车板7上靠近拖车架2的一端为拖车板上部71,拖车板7的另一端为拖车板下部72,拖车板上部71和拖车板下部72通过合页8连接;支撑杆4上设置有旋钮11,旋钮11一侧连接连接杆12,支撑杆4上端固连凸台13,凸台13上设置有凹槽131,凹槽131内设置有杆体14,凸台13两侧设置有通孔二132,杆体14上设置有通孔三141,通孔三141与通孔二132对应,连接杆12穿过通孔二132和通孔三141,支撑杆4下端设置有杆脚41。操作者利用拖车钩3将拖车和牵引装置连接,通过旋钮11调整支撑杆4上杆脚41的位置,之后将货物放置在拖车板7上,抬升并且固定好拖车板下部72,最后启动牵引装置,将拖车移动至指定位置;到达指定位置后,放下拖车板下部72,操作绞盘5抬升拖车板上部71,取下货物,之后可操作拖车钩3,卸下牵引装置。方便操作者操作,省力便捷。如图2所示,绞盘包括安装架51、铰链52、活动轴53和操纵杆54,安装架51固定在拖车架2上,操纵杆54固定在安装架51上,安装架51两端设置有轴孔511,活动轴53穿过轴孔511,铰链52缠绕在活动轴53上。操作者转动操纵杆54,活动轴53旋转,活动轴53上的铰链52收紧或放松,从而使拖车板上部71抬升或者放下,给操作者装卸货物带来极大便利。如图3所示,拖车钩3包括把手31、基座32、连接杆33和隔板34,连接杆33一端为轴端331,连接杆33的另一端为条形端332,基座32上设置有通孔一321,轴端331穿过通孔一321;把手31上设置有内槽311,条形端332插入内槽311且条形端332与把手31固定连接,隔板34位于把手31的下端且隔板31上设置有矩形孔341,连接杆33穿过矩形孔341,内槽311内还活动连接有活动件10,活动件10一端设置有挂钩101,隔板34一端还设置有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拖车装置,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一端连接拖车架(2),所述拖车架(2)一端固连拖车钩(3),所述拖车架(2)上固定有支撑杆(4),所述拖车架(2)上端设置有绞盘(5),所述车体(1)另一端固定有护栏(6),所述车体(1)内设置有拖车板(7),所述车体(1)底端设置有车轮(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拖车装置,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一端连接拖车架(2),所述拖车架(2)一端固连拖车钩(3),所述拖车架(2)上固定有支撑杆(4),所述拖车架(2)上端设置有绞盘(5),所述车体(1)另一端固定有护栏(6),所述车体(1)内设置有拖车板(7),所述车体(1)底端设置有车轮(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拖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拖车板(7)有两部分组成,所述拖车板(7)上靠近所述拖车架(2)的一端为拖车板上部(71),所述拖车板(7)的另一端为拖车板下部(72),所述拖车板上部(71)和所述拖车板下部(72)通过合页(9)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拖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拖车钩包括把手(31)、基座(32)、连接杆(33)和隔板(34),所述连接杆(33)一端为轴端(331),所述连接杆(33)的另一端为条形端(332),所述基座(32)上设置有通孔一(321),所述轴端(331)穿过所述通孔一(321);所述把手(31)上设置有内槽(311),所述条形端(332)插入所述内槽(311)且所述条形端(332)与所述把手(31)固定连接,所述隔板(34)位于所述把手(31)的下端且所述隔板(34)上设置有矩形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虞鸿陆英杰李尚昆唐梦强
申请(专利权)人:舟山职业技术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