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展宏专利>正文

用于人工智能的仿生支撑结构和仿生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3898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人工智能的仿生支撑结构和仿生机器人,所述仿生支撑结构用以支撑带动机体运动,所述仿生支撑结构包括:驱动组件和支撑组件,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用以连接于机体;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第二支撑腿包括小腿部、连接部以及连接于小腿部和连接部的第一关节部;第一支撑腿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驱动件,第一支撑腿的远离第一驱动件一端转动连接于小腿部;连接部的背离第一关节部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驱动件,小腿部背离第一关节部的一端用以与行走面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具有多个执行动作,有效适应复杂使用环境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人工智能的仿生支撑结构和仿生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智能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人工智能的仿生支撑结构和仿生机器人。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设备技术的快速发展,仿生类的机器人逐渐向生产生活的各个应用领域扩展。但是目前的仿生类机器人能够执行的动作单一,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展,单一动作已经无法适应使用环境的要求。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针对目前的仿生类机器人动作单一,无法适应复杂使用环境要求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人工智能的仿生支撑结构和仿生机器人,旨在能够具有多个执行动作,有效适应复杂使用环境的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人工智能的仿生支撑结构,用以支撑带动机体运动,所述仿生支撑结构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用以连接于所述机体;和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所述第二支撑腿包括小腿部、连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小腿部和所述连接部的第一关节部;所述第一支撑腿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支撑腿的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小腿部;所述连接部的背离所述第一关节部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小腿部背离所述第一关节部的一端用以与行走面抵接。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摆杆和连杆、以及连接于所述摆杆和所述连杆的第二关节部,所述摆杆背离所述第二关节部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连杆背离所述第二关节部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小腿部。可选地,所述小腿部还包括连接段和支撑段,所述连接段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杆,所述连接段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段,所述支撑段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连接段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支撑腿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段和所述支撑段之间连接位置。可选地,所述小腿部还包括足底,所述足底设置于所述支撑段远离所述连接段一端,所述足底用于抵接行走面并承载所述机体的压力,所述足底施加于所述行走面的压力的方向和所述行走面具有夹角,所述夹角为ɑ,则45°≤ɑ≤90°。可选地,所述足底面向所述行走面的端面为半圆形。可选地,所述摆杆、所述连杆和所述小腿部的延伸长度依次增加。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腿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一支撑腿的长度。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腿包括主腿部和夹持部,所述主腿部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夹持部设于所述主腿部背离所述第一驱动件一端,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之间形成加持空间,所述小腿部设于所述加持空间,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以及对应所述小腿部的位置设有转轴孔,所述转轴孔内设有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以及所述小腿部的转轴。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设于所述机体的第一舵机,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设于所述机体的第二舵机,所述第一舵机和所述第二舵机沿所述机体的行进方向间隔排布,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主控板、舵机信号转接板和舵机信号线,所述主控板和所述舵机信号转接板电性连接,所述舵机信号线一端连接于所述舵机信号转接板,所述舵机信号线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舵机和所述第二舵机。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仿生机器人,所述仿生机器人包括机体和至少四个如上文所述仿生支撑结构,所述仿生支撑结构对称设置于所述机体两侧。可选地,所述仿生机器人包括可转动云台,所述仿生机器人还包括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转动设置于所述云台,所述仿生机器人还包括第四驱动件,所述第四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三驱动件,所述仿生机器人还包括显示屏幕和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设置于所述显示屏幕,所述显示屏幕转动设置于所述第四驱动件,所述第四驱动件带动所述显示屏幕上下转动,所述第三驱动件带动所述显示屏幕左右转动。可选地,所述仿生机器人还包括设于所述机体的无线连接模块。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中,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支撑腿转动,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二支撑腿转动。第一支撑腿还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撑腿的小腿部,也就是说,第一驱动件还能够协助第二驱动件一同驱动第二支撑腿的小腿部转动。第二支撑腿还包括连接于小腿部和连接部的第一关节部。也就是说,第一支撑腿、小腿部和连接部依次是转动连接的,在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支撑腿转动不同角度,以及第二驱动件驱动连接部转动不同角度时,第一支撑腿、小腿部和连接部形成多种形状,实现多个执行动作,进而有效适应复杂使用环境的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用于人工智能的仿生支撑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用于人工智能的仿生支撑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用于人工智能的仿生支撑结构下蹲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用于人工智能的仿生支撑结构跳跃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足底在水平的行走面上的示意图;图8为图1中足底在倾斜的行走面上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用于人工智能的仿生支撑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机体312a第一夹持板110主控板312b第二夹持板120舵机信号转接板320第二支撑腿130舵机信号线321连接部140第一接线口321a摆杆150第二接线口321b连杆20驱动组件322小腿部210第一驱动件322a连接段220第二驱动件322b支撑段230舵机输出轴322c足底240舵盘330第一关节部250第三驱动件340第二关节部260第四驱动件40显示屏幕30支撑组件50摄像头310第一支撑腿60加速度传感器311主腿部70无线连接模块312夹持部90行走面...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人工智能的仿生支撑结构,用以支撑带动机体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支撑结构包括:/n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用以连接于所述机体;和/n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所述第二支撑腿包括小腿部、连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小腿部和所述连接部的第一关节部;/n所述第一支撑腿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支撑腿的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小腿部;/n所述连接部的背离所述第一关节部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小腿部背离所述第一关节部的一端用以与行走面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人工智能的仿生支撑结构,用以支撑带动机体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支撑结构包括: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用以连接于所述机体;和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所述第二支撑腿包括小腿部、连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小腿部和所述连接部的第一关节部;
所述第一支撑腿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支撑腿的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小腿部;
所述连接部的背离所述第一关节部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小腿部背离所述第一关节部的一端用以与行走面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摆杆和连杆、以及连接于所述摆杆和所述连杆的第二关节部,所述摆杆背离所述第二关节部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连杆背离所述第二关节部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小腿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生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腿部还包括连接段和支撑段,所述连接段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杆,所述连接段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段,所述支撑段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连接段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支撑腿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段和所述支撑段之间连接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仿生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腿部还包括足底,所述足底设置于所述支撑段远离所述连接段一端,所述足底用于抵接行走面并承载所述机体的压力,所述足底施加于所述行走面的压力的方向和所述行走面具有夹角,所述夹角为ɑ,则45°≤ɑ≤9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仿生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足底面向所述行走面的端面为半圆形。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生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杆、所述连杆和所述小腿部的延伸长度依次增加。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展宏何心瑜
申请(专利权)人:何展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