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前悬挂系统和自卸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3893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支架、前悬挂系统和自卸车;支架包括:第一车架连接部;第二车架连接部,设于第一车架连接部的一端;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均设于第一车架连接部的底部;其中,第一安装部上远离第二安装部的一侧、第二安装部上远离第一安装部的一侧、第三安装部上远离第四安装部的一侧、第四安装部上远离第三安装部的一侧,均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用于安装推力杆。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使支架能够和自卸车上的前悬挂系统的结构相匹配,并提升了支架的强度和刚度,同时支架可以在车架的左右两侧通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架、前悬挂系统和自卸车
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架、一种前悬挂系统和一种自卸车。
技术介绍
目前车辆上使用的推力杆支架有横向推力杆支架和纵向推力杆支架两种,但是,现有的纵向推力杆支架的结构强度、推力杆安装孔的数量以及与散热系统的匹配度不适用于矿用宽体自卸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改善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架。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悬挂系统。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卸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支架,用于自卸车,自卸车包括车架和推力杆,支架包括:第一车架连接部;第二车架连接部,设于第一车架连接部的一端,第一车架连接部和第二车架连接部用于连接车架;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均设于第一车架连接部的底部,且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位于第一车架连接部连接有第二车架连接部的一端,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位于第一车架连接部的另一端;其中,第一安装部远离上第二安装部的一侧、第二安装部上远离第一安装部的一侧、第三安装部上远离第四安装部的一侧、第四安装部上远离第三安装部的一侧,均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用于安装推力杆。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第三安装部、第四安装部,并设置安装孔以安装推力杆,有利于适应自卸车的重载结构,使得推力杆能够通过支架和车架连接到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结构,既能够实现推力杆的安装,又可以增加整体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且安装孔的设置,还有利于采用螺栓、销轴等可装卸的连接方式,以便于支架、推力杆的装配和维护。具体地,第二车架连接部设于第一车架连接部的一端,使得两个车架连接部能够大致呈L型或T型结构,便于多个角度和车架连接,提升支架本身的强度和与车架连接的强度;在第一车架连接部的底部设置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且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位于第一车架连接部连接有第二车架连接部的一端,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位于第一车架连接部的另一端,这样使得四个安装部大致分散地设置,便于从多个角度连接推力杆,增加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第一安装部上远离第二安装部的一侧、第二安装部上远离第一安装部的一侧、第三安装部上远离第四安装部的一侧、第四安装部上远离第三安装部的一侧,均设有安装孔,即安装孔设置在各个安装部的外侧,或者说设置在各安装部上远离与其相邻的另一个安装部的一侧,这样便于推力杆的安装,还便于推力杆受力时,各个安装部受推力杆的推动作用,相互靠近和挤压,互相形成支撑,从而提升支架的整体强度,减少支架变形失稳的情况。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安装孔包括: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部和/或第二安装部和/或第三安装部和/或第四安装部连接在第一车架连接部上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部和/或第二安装部和/或第三安装部和/或第四安装部远离第一车架连接部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孔;自卸车还包括减震拉杆,推力杆包括上推力杆和下推力杆,第一安装孔用于安装上推力杆或减震拉杆,第二安装孔用于安装下推力杆。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自卸车还包括前悬横梁,支架还包括:前悬横梁安装孔,用于安装前悬横梁;第三安装部远离第二安装部的一侧设有多个前悬横梁安装孔;第四安装部远离第一安装部的一侧设有多个前悬横梁安装孔。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对称设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车架连接部和第二车架连接部上设有多个车架安装孔。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车架安装孔以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对称轴对称设置。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对称设置。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沿第一车架连接部的顶部向第一车架连接部的底部的方向,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逐渐靠近并相互连接,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逐渐靠近并相互连接。本技术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自卸车的前悬挂系统,包括:上推力杆、下推力杆和减震拉杆;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支架,上推力杆和/或下推力杆和/或减震拉杆安装在支架上。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支架,从而具有了上述技术方案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自卸车,包括:车架;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前悬挂系统,前悬挂系统的上推力杆和/或下推力杆和/或减震拉杆通过前悬挂系统的支架与车架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前悬挂系统,从而具有了上述技术方案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架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0第一车架连接部,12第二车架连接部,14第一安装部,16第二安装部,18第三安装部,20第四安装部,30第一安装孔,32第二安装孔,34车架安装孔,36前悬横梁安装孔,38减重孔,40筋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提出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架,用于自卸车,自卸车包括车架和推力杆,支架包括:第一车架连接部10;第二车架连接部12,设于第一车架连接部10的一端,第一车架连接部10和第二车架连接部12用于连接车架;第一安装部14、第二安装部16,第三安装部18和第四安装部20,均设于第一车架连接部10的底部,且第一安装部14和第二安装部16位于第一车架连接部10连接有第二车架连接部12的一端,第三安装部18和第四安装部20位于第一车架连接部10的另一端;其中,第一安装部14上远离第二安装部16的一侧、第二安装部16上远离第一安装部14的一侧、第三安装部18上远离第四安装部20的一侧、第四安装部20上远离第三安装部18的一侧,均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用于安装推力杆。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安装部14、第二安装部16、第三安装部18、第四安装部20,并设置安装孔以安装推力杆,有利于适应自卸车的重载结构,使得推力杆能够通过支架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架,用于自卸车,所述自卸车包括车架和推力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n第一车架连接部;/n第二车架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车架连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一车架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车架连接部用于连接车架;/n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均设于所述第一车架连接部的底部,且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一车架连接部连接有所述第二车架连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三安装部和所述第四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一车架连接部的另一端;/n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远离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侧、所述第三安装部上远离所述第四安装部的一侧、所述第四安装部上远离所述第三安装部的一侧,均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推力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架,用于自卸车,所述自卸车包括车架和推力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
第一车架连接部;
第二车架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车架连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一车架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车架连接部用于连接车架;
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均设于所述第一车架连接部的底部,且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一车架连接部连接有所述第二车架连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三安装部和所述第四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一车架连接部的另一端;
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远离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侧、所述第三安装部上远离所述第四安装部的一侧、所述第四安装部上远离所述第三安装部的一侧,均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推力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孔包括: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
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或所述第二安装部和/或所述第三安装部和/或所述第四安装部连接在所述第一车架连接部上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安装孔;
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或所述第二安装部和/或所述第三安装部和/或所述第四安装部远离所述第一车架连接部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二安装孔;
所述自卸车还包括减震拉杆,所述推力杆包括上推力杆和下推力杆,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上推力杆或所述减震拉杆,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下推力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卸车还包括前悬横梁,所述支架还包括:
前悬横梁安装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宇浩徐伟武橦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