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驻车水汽暖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3835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驻车水汽暖加热器,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包括加热器本体和外罩,所述外罩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外罩固定装配在加热器本体上,所述加热器本体表面具有加热部,所述加热部局部覆盖有内罩,并且所述内罩覆盖的加热部面积大于加热部裸露的面积,所述内罩与加热部之间形成供液体单向流通的流道。本申请一共设置有三个加热室,加热的液体能够很好的预热发动机,更好的维持发动机正常的启动和运行,如果是房车的话,还能给房车进行热水的供应,暖风能够给驾驶室进行供暖,而流量控制器能够更好的调配液体加热和风暖之间的比重,用户可根据具体的场景需求进行供热模式的调节,设计人性化,非常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驻车水汽暖加热器
本技术涉及汽车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驻车水汽暖加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已然成为我国最大的交通运输工具,但是是在严寒的东北地区,天气条件极其恶劣,很多柴油货车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发动机熄火,并且不易启动,驾驶室内也不能进行暖气的供应,给驾驶员造成了诸多的不便。而现在市场上水暖一体机,储水量和供热量较差,不能够很好的满足发动机的预热和启动,并且已经没有余热对驾驶室进行供暖,且此类产品价格也十分昂贵,产品性价比非常低。因此,如何解决上述中的问题,是本领域所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驻车水汽暖加热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驻车水汽暖加热器,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包括加热器本体和外罩,所述外罩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外罩固定装配在加热器本体上,所述加热器本体表面具有加热部,所述加热部局部覆盖有内罩,并且所述内罩覆盖的加热部面积大于加热部裸露的面积,所述内罩与加热部之间形成供液体单向流通的流道。所述内罩与加热部之间形成第一加热室、第二加热室和第三加热室,所述第一加热室、第二加热室和第三加热室依次连通,所述第一加热室和第三加热室分别连接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加热室、第二加热室和第三加热室内设有若干交错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之间形成供液体单向流通的流道。所述第一加热室、第二加热室和第三加热室内还设有用于增加与液体接触面积的导热增温片,所述导热增温片规则或不规则分布在第一加热室、第二加热室和第三加热室内壁上。所述第二加热室上至少有一块隔板上端设有散热板,对应地,所述内罩对应散热板的位置设有通槽,所述散热板穿过通槽并且与通槽密封配合。所述加热器内部具有供内部空气流通的风道,还包括用于调节出风量大小的流量控制器,所述流量控制器设置在风道上。所述流量控制器通过管道与出风口固定装配,所述流量控制器具有进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内设有用于控制风量大小的调节叶片,对应地,所述进风管道对应调节叶片的位置设有调节钮和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调节叶片同轴转动并且固定在进风管道两侧壁上,所述调节杆一侧装配有调节钮,另一侧设置有固定弹簧,所述调节钮与进风管道侧壁接触一侧设有定位凸起,对应地,所述进风管道对应定位凸起的位置设有若干定位齿。所述流量控制器固定装配在进风口处,所述流量控制器上设有调节叶片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上设有信息接收器,所述控制器调控调节叶片实现角度的转动。所述外罩包括第一外罩和第二外罩,所述第一外罩和第二外罩卡扣式固定装配。所述加热器本体上端设有用于排放废气的排放柱。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驻车水汽暖加热器,本申请一共设置有三个加热室,并且加热室内设有导热增温片,与液体接触面积更大,储水量以及暖风供应量更加充足充分,加热的液体能够很好的预热发动机,更好的维持发动机正常的启动和运行,如果是房车的话,还能给房车进行热水的供应,暖风能够给驾驶室进行供暖,而流量控制器能够更好的调配液体加热和风暖之间的比重,用户可根据具体的场景需求进行供热模式的调节,设计人性化,非常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加热器和流量控制器配合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加热器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加热器本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流量控制器结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一种驻车水汽暖加热器,包括加热器1,所述加热器1包括加热器本体10和外罩11,所述外罩11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110和出风口111,所述外罩11固定装配在加热器本体10上,所述加热器本体10表面具有加热部100,所述加热部100局部覆盖有内罩101,并且所述内罩101覆盖的加热部100面积大于加热部100裸露的面积,所述内罩101与加热部100之间形成供液体单向流通的流道;加热器1内部设有燃烧室,燃烧室燃烧出来的热量通过加热部100进行吸收,而内罩101覆盖的加热部100将热量进行收集,而裸露在外的加热部100将热量散发出去;内罩101覆盖加热部100形成了供液体单向流通的流道,通过液体在流道内的循环流通,将热量进行收集以及更加合理的输送与利用;内罩101覆盖的加热部100面积大于加热部100裸露在外的面积,这样的设计能够容纳更多的液体,起到更好的热量收集以及热量利用;加热器本体10被外罩11包裹在内,外罩11末端设有进风口110和和风扇,通过风扇将加热器本体10所产生的热量输送至前端的出风口111,再将热量输送至驾驶室内进行暖气供热,被加热的液体流通发动机给发动机进行预热,这也是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所述内罩101与加热部100之间形成第一加热室120、第二加热室121和第三加热室122,所述第一加热室120、第二加热室121和第三加热室122依次连通,所述第一加热室120和第三加热室122分别连接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内罩101覆盖了加热部100的四个面,两个侧面分别为异地加热室和第三加热室122,顶面和前面组合为第二加热室121,第一加热室120、第二加热室121和第三加热室122能够容纳很多液体,并且能够供集热液体充分流通集热。所述第一加热室120、第二加热室121和第三加热室122内设有若干交错设置的隔板123,所述隔板123之间形成供液体单向流通的流道;第一加热室120、第二加热室121和第三加热室122内壁交错设置的隔板123;隔板123所形成的流道能够使液体流通循环更加流畅,液体也能够与隔板123之间充分接触,更好的吸收热量以及更好的供应热量。所述第一加热室120、第二加热室121和第三加热室122内还设有用于增加与液体接触面积的导热增温片124,所述导热增温片124规则或不规则分布在第一加热室120、第二加热室121和第三加热室122内壁上;导热增温片124的设置能够增加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促进液体更好的收集热量和供应热量。所述第二加热室121上至少有一块隔板123上端设有散热板125,对应地,所述内罩101对应散热板125的位置设有通槽1010,所述散热板125穿过通槽1010并且与通槽1010密封配合;当第一加热室120、第二加热室121和第三加热室122内没有液体后,内部的温度是非常高的,而散热板125能够将第一加热室120、第二加热室121和第三加热室122内的热量传导出去,防止设备开裂,对设备起到一个紧急的保护作用;并且这样的设置使得内罩101装配的更加紧固。所述加热器1内部具有供内部空气流通的风道,还包括用于调节出风量大小的流量控制器2,所述流量控制器2设置在风道上;流量控制器2设置在风道内,是一个三通的结构,流量控制器2控制风道的通断和风量的大小的调节,当流量控制器2设置成关闭状态,此时风道为断路,热量全部被流道内液体吸收,高温的液体流通循环在发动机内,此时最大程度对发动机进行预热;当流量控制器2处于完全打开得状态,此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驻车水汽暖加热器,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包括加热器本体和外罩,所述外罩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外罩固定装配在加热器本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本体表面具有加热部,所述加热部局部覆盖有内罩,并且所述内罩覆盖的加热部面积大于加热部裸露的面积,所述内罩与加热部之间形成供液体单向流通的流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驻车水汽暖加热器,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包括加热器本体和外罩,所述外罩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外罩固定装配在加热器本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本体表面具有加热部,所述加热部局部覆盖有内罩,并且所述内罩覆盖的加热部面积大于加热部裸露的面积,所述内罩与加热部之间形成供液体单向流通的流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驻车水汽暖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罩与加热部之间形成第一加热室、第二加热室和第三加热室,所述第一加热室、第二加热室和第三加热室依次连通,所述第一加热室和第三加热室分别连接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驻车水汽暖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室、第二加热室和第三加热室内设有若干交错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之间形成供液体单向流通的流道。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驻车水汽暖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室、第二加热室和第三加热室内还设有用于增加与液体接触面积的导热增温片,所述导热增温片规则或不规则分布在第一加热室、第二加热室和第三加热室内壁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驻车水汽暖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室上至少有一块隔板上端设有散热板,对应地,所述内罩对应散热板的位置设有通槽,所述散热板穿过通槽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金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暖羊羊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