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3144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1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包括外壳、第一内衬以及放射性粒子,所述第一内衬呈球冠形且其凸面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放射性粒子的凹槽,所述外壳包括呈球冠形的球冠体、与所述球冠体相连的圆柱环以及设置在所述圆柱环上的带孔侧耳,其中所述第一内衬可拆卸紧固安装在所述外壳中;该敷贴器可以避免组装或使用过程中放射性粒子的偏移,从而控制放射性剂量分布精确的符合治疗计划,以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其整体结构简单、拆卸安装方便快捷,在拆卸安装过程中能够有效防止放射性粒子损坏或脱落遗失,且拆卸后的外壳可以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
技术介绍
眼睛是“心灵之窗”,是视觉器官,由眼球、视路和附属结构组成。眼球位于眶前部,近似球形,正常眼球的前后径出生时约16mm,3岁时达23mm,成年时平均为24mm,垂直径23mm,水平径23.5mm。眼球又分为眼球壁和眼内容物,眼球壁分三层,从内到外依次是视网膜、葡萄膜和纤维膜,前葡萄膜包括虹膜和睫状体,后葡萄膜即脉络膜,纤维膜由前1/6透明的角膜和后5/6瓷白色的巩膜组成。眼内恶性肿瘤由于位置的特殊性及生长特点,不仅会严重影响视力,造成患者生活不便,增加家庭和社会负担,甚至会威胁生命。眼内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肿瘤和转移性肿瘤,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临床较为多见,好发部位为葡萄膜和视网膜。脉络膜黑色素瘤是成人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眼内恶性肿瘤一旦确诊需要及时进行治疗,治疗手段主要有手术摘除、激光治疗、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等。过去,眼内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眼球摘除术,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保全器官并尽可能的保留有效视力越来越受重视,近距离放射治疗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上述目的。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在巩膜外近肿瘤的地方放置放射源,利用放射源衰变过程中放射出的射线起到肿瘤治疗的作用,也称为放射性敷贴治疗。最初使用Co-60、Ru-106、Ir-192等放射性核素进行近距离放射治疗,但是这些核素能量较高,防护较困难,并且容易对临近组织造成放射性损伤。随着近距离治疗的发展,I-125、Pd-103、Cs-131等核素得到了广泛应用与认可,这些核素能量较低,在组织中射程较短,不会对临近组织造成损伤,而且易于防护。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该敷贴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剂量分布均匀,能够有效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所述敷贴器包括外壳、第一内衬以及放射性粒子,所述第一内衬呈球冠形且其凸面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放射性粒子的凹槽,所述外壳包括呈球冠形的球冠体、与所述球冠体相连的圆柱环以及设置在所述圆柱环上的带孔侧耳,其中所述第一内衬可拆卸紧固安装在所述外壳中。进一步,所述第一内衬边缘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凸起,所述圆柱环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起相配合的缺口。进一步,所述敷贴器还包括有嵌钉,其中所述球冠体的顶端上设置有与所述嵌钉相配合的圆孔。进一步,所述敷贴器还包括有第二内衬,所述第二内衬呈球冠形,其中所述第二内衬安装在所述第一内衬和所述外壳中间。进一步,所述第二内衬边缘设置有第二凸起,其中所述第二内衬通过所述第二凸起和所述缺口的配合安装在所述外壳中。进一步,所述第一内衬边缘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内衬边缘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凸起,所述圆柱环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缺口,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凸起和两个所述第二凸起分别对应安装在两个所述缺口中。进一步,所述圆孔包括位于邻近所述球冠体凹面一侧的圆孔凹层和位于邻近所述球冠体凸面一侧的圆孔凸层,所述嵌钉包括与所述圆孔凹层相配合的嵌钉凹层以及与所述圆孔凸层相配合的嵌钉凸层,其中所述圆孔凹层的直径大于所述圆孔凸层的直径,所述嵌钉凹层的直径大于所述嵌钉凸层的直径。进一步,所述第一内衬和所述第二内衬通过医用胶水粘合固定。进一步,所述第一内衬和所述第二内衬采用不可降解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外壳采用医用金属材料制作而成。进一步,所述放射性粒子采用I-125粒子、Pd-103粒子和Cs-131粒子中的一种或多种。本方案具有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内衬边缘的凸起和圆柱环缺口的配合,将内衬定位固定在外壳中,可以控制放射性剂量分布精确的符合治疗计划,以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不会因组装过程中的偏移造成剂量偏差);2、在保证内衬与外壳的卡紧配合下,通过嵌钉或圆柱环缺口可以便于将内衬取出,不损坏外壳和内衬;3、由于敷贴器外壳为金属材质,尺寸较小且精度要求较高,因此加工较困难,通过将内衬和外壳采用可拆卸式连接结构,可以将外壳单独分离出来,以实现重复利用;4、通过将放射性粒子放置在内衬的凹槽中,在将放射性粒子置入内衬以及将携带有放射性粒子的内衬取出外壳的过程中,不会破坏或遗失放射性粒子,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放射性污染的风险;5、放射性粒子中的放射性核素衰变产生的射线定向照射眼球病灶,散射向其他方向的射线被敷贴器的外壳(球冠体和圆柱环)屏蔽,不会对眼内或附近正常组织造成不必要的照射或损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的敷贴器安装装配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敷贴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第一内衬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外壳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11-球冠体,111-圆孔,12-圆柱环,121-缺口,13-带孔侧耳,131-第二圆孔,2-嵌钉,3-第一内衬,31-凹槽,32-第一凸起,4-第二内衬,41-第二凸起,5-放射性粒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包括外壳1、嵌钉2、第一内衬3、第二内衬4和放射性粒子5。其中,外壳1和嵌钉2采用医用钛制成,第一内衬3和第二内衬4采用医用聚氨酯制成,放射性粒子5的包壳为两端密封的医用钛管,放射性粒子5的外径为0.80±0.03mm、长度为4.5±0.2mm。结合参照附图1和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内衬3呈球冠形,第一内衬3凸面设置有用于放置放射性粒子5的凹槽31,第一内衬3边缘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凸起32。其中,凹槽31的数量为13,第一凸起32的数量为1。第一内衬3凹面曲率半径为12.0mm(与眼球面的平均曲率半径相同)、凹面底径为16.0mm、厚度为2.0mm,第一内衬3凸面底径与第一内衬3凹面底径相同;第一内衬3凸面设置的凹槽31均匀分布,凹槽31的长度为5.0mm、宽度为0.85mm,凹槽31的中心纵截面垂直于第一内衬3凹面,凹槽31的纵向侧面与凹槽31的中心纵截面平行,凹槽31的横向侧面与凹槽31的中心纵截面垂直,凹槽31的底面为平面,凹槽31的底面与凹槽31的中心纵截面、纵向侧面、横向侧面均垂直,凹槽31的中心纵截面通过凹槽31底面的纵向中心线,凹槽31底面的纵向中心线与第一内衬3凹面的距离为1.0mm;第一凸起32的宽度为2mm、凸出的长度为0.5mm。参见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内衬4呈球冠形,第二内衬4边缘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凸起41。其中,第二凸起41的数量为1。第二内衬4凹面曲率半径与第一内衬3凸面曲率半径相同,第二内衬4凹面底径与第一内衬3凸面底径相同,第二内衬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敷贴器包括外壳、第一内衬以及放射性粒子,所述第一内衬呈球冠形且其凸面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放射性粒子的凹槽,所述外壳包括呈球冠形的球冠体、与所述球冠体相连的圆柱环以及设置在所述圆柱环上的带孔侧耳,其中所述第一内衬可拆卸紧固安装在所述外壳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敷贴器包括外壳、第一内衬以及放射性粒子,所述第一内衬呈球冠形且其凸面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放射性粒子的凹槽,所述外壳包括呈球冠形的球冠体、与所述球冠体相连的圆柱环以及设置在所述圆柱环上的带孔侧耳,其中所述第一内衬可拆卸紧固安装在所述外壳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衬边缘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凸起,所述圆柱环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起相配合的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敷贴器还包括有嵌钉,其中所述球冠体的顶端上设置有与所述嵌钉相配合的圆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敷贴器还包括有第二内衬,所述第二内衬呈球冠形,其中所述第二内衬安装在所述第一内衬和所述外壳中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衬边缘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凸起,其中所述第二内衬通过所述第二凸起和所述缺口的配合安装在所述外壳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惠波李忠勇张文辉张雪峰马承伟段菲刘子豪邓雪松
申请(专利权)人: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