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植物人护理床的技术领域,公开了植物人护理床头部移动结构,包括头部支撑壳以及背部支撑壳,头部支撑壳具有上端开口且容纳植物人头部的头部容腔,背部支撑壳具有上端开口且容纳植物人背部的背部容腔;头部支撑壳连接有移动杆,移动杆具有插设在背部支撑壳底部的插入段,插入段与背部支撑壳的底部时间设有平移结构,通过平移结构,头部支撑壳与背部支撑壳相向或相离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植物人护理床头部移动结构,利用平移结构可以使得头部支撑壳与背部支撑壳之间相对移动,从而可以调节两者之间的间距等,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使得护理床的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植物人护理床头部移动结构
本技术专利涉及植物人护理床的
,具体而言,涉及植物人护理床头部移动结构。
技术介绍
植物人(PVS)是与植物生存状态相似的特殊的人体状态,除保留一些本能性的神经反射和进行物质及能量的代谢能力外,认知能力(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知力)已完全丧失,无任何主动活动。植物人又称植质状态、不可逆昏迷。植物人的脑干仍具有功能,向其体内输送营养时,还能消化与吸收,并可利用这些能量维持身体的代谢,包括呼吸、心跳、血压等,对外界刺激也能产生一些本能的反射,如咳嗽、喷嚏、打哈欠等,但是,机体已没有意识、知觉、思维等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目前,导致人们成为植物人的原因有很多,如疾病或者外来祸事等等,且现在的植物人数量也不少;由于植物人并非死亡状态,且存在具有奇迹恢复的可能性,但是,由于植物人完全没有主动活动能力,因此,需要针对植物人进行专门的护理。现有技术中,市面上由一些专门针对植物人的护理床,可以满足植物人的一些特殊护理,但是植物人护理床的头部支撑壳不能相对于背部支撑壳移动,这样,植物人护理床的适用范围小,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植物人护理床头部移动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植物人护理床的头部支撑壳不能移动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植物人护理床头部移动结构,包括头部支撑壳以及背部支撑壳,所述头部支撑壳具有上端开口且容纳植物人头部的头部容腔,所述背部支撑壳具有上端开口且容纳植物人背部的背部容腔;所述头部支撑壳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具有插设在背部支撑壳底部的插入段,所述插入段与背部支撑壳的底部时间设有平移结构,通过所述平移结构,所述头部支撑壳与背部支撑壳相向或相离移动。进一步的,所述背部支撑壳的底部固定有插板,所述插板中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沿着头部支撑壳的移动方向延伸布置,所述插入段活动插设在所述插槽中。进一步的,所述插板上设置有开口槽条,所述开口槽条沿着所述头部支撑壳的移动方向延伸布置,所述开口槽条连通所述插槽;所述插入段中设置有置于插槽中的导向槽条,所述导向槽条沿着所述开口槽条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所述开口槽条中穿设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导向槽条,抵接在所述背部支撑壳的底部。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杆包括支撑段,所述头部支撑壳连接在所述支撑段的前端,所述插入段活动插设在所述支撑段的后端。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段的后端设置有插孔,所述插孔沿着所述支撑段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所述插孔中凸设有导向柱,所述插入段上设置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沿着所述插入段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插入段活动插入插孔,所述导向柱活动置于所述弧形槽。进一步的,所述插孔中设置有限位柱,所述插入段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着所述插入段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所述限位柱活动置于所述限位槽中。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段的前端设置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转动轴与头部支撑壳的顶部连接,驱动所述头部支撑壳转动。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段的前端朝上弯折延伸,对接在所述头部支撑壳的顶部。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段的前端具有对接在所述头部支撑壳的顶部的对接面,所述对接面呈弧面状,贴附在所述头部支撑壳的顶部。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轴置于所述对接面的中部,所述对接面的外周贴附在所述头部支撑壳的顶部,所述对接面的中部与所述头部支撑壳的顶部之间具有间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植物人护理床头部移动结构,利用平移结构可以使得头部支撑壳与背部支撑壳之间相对移动,从而可以调节两者之间的间距等,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使得护理床的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植物人护理床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植物人护理床头部移动结构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3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植物人护理床头部移动结构可以适用在室外,也可以适用在室内,其功能多样化。植物人护理床头部移动结构,包括头部支撑壳100以及背部支撑壳101,头部支撑壳100具有上端开口且容纳植物人头部的头部容腔,背部支撑壳101具有上端开口且容纳植物人背部的背部容腔;植物人置于护理床上后,其头部置于头部容腔中,背部置于背部容腔中。头部支撑壳100连接有移动杆102,移动杆102具有插设在背部支撑壳101底部的插入段,插入段与背部支撑壳101的底部时间设有平移结构,通过平移结构,头部支撑壳100与背部支撑壳101相向或相离移动。上述提供的植物人护理床头部移动结构,利用平移结构可以使得头部支撑壳100与背部支撑壳101之间相对移动,从而可以调节两者之间的间距等,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使得护理床的适用范围广。背部支撑壳101的底部固定有插板103,插板103中设置有插槽,插槽沿着头部支撑壳100的移动方向延伸布置,插入段活动插设在插槽中。这样,通过插入段插入插槽中的深度,则可以改变头部支撑壳100与背部支撑壳101之间的距离。插板103上设置有开口槽条105,开口槽条105沿着头部支撑壳100的移动方向延伸布置,所述开口槽条105连通插槽;插入段中设置有置于插槽中的导向槽条,导向槽条沿着开口槽条105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开口槽条105中穿设有紧固件104,紧固件104穿过导向槽条,抵接在背部支撑壳101的底部。移动杆102包括支撑段,头部支撑壳100连接在支撑段的前端,插入段活动插设在支撑段的后端。这样,插入段可以相对于背部支撑部移动,同时,插入段也与支撑段活动连接,使得头部支撑壳100与背部支撑壳101之间多方式活动。支撑段的后端设置有插孔,插孔沿着支撑段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插孔中凸设有导向柱,插入段上设置有弧形槽,弧形槽沿着插入段的宽度方向延伸;插入段活动插入插孔,导向柱活动置于弧形槽。这样,插入段则可以以弧形槽的弧形方向,相对于支撑段摆动,在头部支撑壳100相对于背部支撑壳101移动的同时,也可以实现头部支撑壳100的摆动。插孔中设置有限位柱,插入段上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沿着插入段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限位柱活动置于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植物人护理床头部移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部支撑壳以及背部支撑壳,所述头部支撑壳具有上端开口且容纳植物人头部的头部容腔,所述背部支撑壳具有上端开口且容纳植物人背部的背部容腔;所述头部支撑壳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具有插设在背部支撑壳底部的插入段,所述插入段与背部支撑壳的底部时间设有平移结构,通过所述平移结构,所述头部支撑壳与背部支撑壳相向或相离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植物人护理床头部移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部支撑壳以及背部支撑壳,所述头部支撑壳具有上端开口且容纳植物人头部的头部容腔,所述背部支撑壳具有上端开口且容纳植物人背部的背部容腔;所述头部支撑壳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具有插设在背部支撑壳底部的插入段,所述插入段与背部支撑壳的底部时间设有平移结构,通过所述平移结构,所述头部支撑壳与背部支撑壳相向或相离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人护理床头部移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支撑壳的底部固定有插板,所述插板中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沿着头部支撑壳的移动方向延伸布置,所述插入段活动插设在所述插槽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人护理床头部移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上设置有开口槽条,所述开口槽条沿着所述头部支撑壳的移动方向延伸布置,所述开口槽条连通所述插槽;所述插入段中设置有置于插槽中的导向槽条,所述导向槽条沿着所述开口槽条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所述开口槽条中穿设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导向槽条,抵接在所述背部支撑壳的底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物人护理床头部移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包括支撑段,所述头部支撑壳连接在所述支撑段的前端,所述插入段活动插设在所述支撑段的后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植物人护理床头部移动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汉良,
申请(专利权)人:浪尖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