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荔枝的新型高效杂交授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2818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1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荔枝的新型高效杂交授粉装置,包括袋体、开合装置和授粉管;所述袋体设置有袋口,所述开合装置设置于所述袋口处;所述袋体还设置有授粉孔,所述授粉管穿过所述授粉孔插在所述袋体上;所述授粉管一端设有管盖,所述管盖上设有过滤网,所述授粉管另一端设有风车装置;所述风车装置包括壳体、第一风页和第二风页;所述第一风叶和所述第二风叶分别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风页在所述壳体内部通过单向轴承与所述第一风页转轴连接;所述壳体穿插在所述授粉管上,所述第一风页在所述授粉管内部,所述第二风页在所述授粉管外部;采用本装置有效提高杂交的授粉率,提高杂交种纯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荔枝的新型高效杂交授粉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业用具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荔枝的新型高效杂交授粉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是最大的荔枝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荔枝品种的多样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现有品种已经难于满足现代荔枝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品种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开展荔枝新品种选育工作成为当前科研工作的重要任务。在荔枝新品种的选育方法中,人工杂交育种是十分重要的育种手段。而目前杂交育种通常采用传统的人工授粉方式,这种方式需要采集父本的花粉和人工点授,并需要反复解袋和套袋,整个过程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结实率低,并且授粉过程容易受到空气中外来花粉的干扰,影响杂交后代的纯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荔枝的新型高效杂交授粉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适用于荔枝的新型高效杂交授粉装置,包括袋体、开合装置和授粉管;所述袋体设置有袋口,所述开合装置设置于所述袋口处,用于打开或者关闭袋口;所述袋体还设置有授粉孔,所述授粉管穿过所述授粉孔插在所述袋体上;所述授粉管一端设有管盖,所述管盖上设有过滤网,所述授粉管另一端设有风车装置;所述风车装置包括壳体、第一风页和第二风页;所述第一风叶和所述第二风叶分别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风页在所述壳体内部通过单向轴承与所述第一风页转轴连接;所述壳体穿插在所述授粉管上,所述第一风页在所述授粉管内部,所述第二风页在所述授粉管外部;r>优选地,所述授粉孔内设置有环状的缓冲结构,缓冲结构的外径与授粉孔的孔径配合,缓冲结构的内径与授粉管的外径配合。优选地,所述开合装置的结构为扎绳。优选地,所述袋体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口和第二固定口,分别位于所述袋体的袋口两侧,所述扎绳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口和所述第二固定口处。优选地,所述过滤网为40-60目。采用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适用于荔枝的新型高效杂交授粉装置,通过袋体、开合装置、授粉管之间的组合式设计,使得杂交实验可全程在可控条件下进行,由于荔枝雌雄花交替开放,袋体可严格隔离外来花粉和自花花粉,在母本雌花盛开期,将父本处于盛开期的雄花放进授粉管,基于荔枝花药容易散粉的特点,再运用自然风力,通过第二风页带动第一风页,将授粉管中散落的花粉吹进袋体进行扩散,实行精准而简捷的授粉,可有效提高杂交的授粉效率,提高杂交后代的纯度,操作又便捷,适合荔枝杂交授粉大规模运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适用于荔枝的新型高效杂交授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适用于荔枝的新型高效杂交授粉装置的风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适用于荔枝的新型高效杂交授粉装置的开合装置为扎绳,并且袋口处设有固定口的正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适用于荔枝的新型高效杂交授粉装置的开合装置为扎绳,并且袋口处设有固定口的背面示意图;其中,1为袋体,2为开合装置,3为授粉管,11为袋口,12为授粉孔,121为缓冲结构,31为管盖,311为过滤网,32为风车装置,321为壳体,322为第一风页,323为第二风页,324为单向轴承,13为第一固定口,14为第二固定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荔枝的新型高效杂交授粉装置,包括袋体1、开合装置2和授粉管3;袋体1设置有袋口11,开合装置2设置于袋口11处,用于打开或者关闭袋口11;袋体1还设置有授粉孔12,授粉孔12内设置有环状的缓冲结构121,缓冲结构121的外径与授粉孔12的孔径配合,缓冲结构12的内径与授粉管3的外径配合;授粉管3穿过授粉孔12插在袋体1上;缓冲结构12使得袋体1与授粉管3可活动连接,连接更加牢靠,并保护袋体1不受授粉管3的反复插入而破损;授粉管3一端设有管盖31,管盖31与授粉管3扣合,用于打开或关闭授粉管3,管盖31上设有过滤网311,授粉管3另一端设有风车装置32;如图2所示,风车装置32包括壳体321、第一风页322和第二风页323;第一风页322和第二风页323分别可转动的安装在壳体321上,第二风页323在壳体321内部通过单向轴承324与第一风页322转轴连接,即第二风页323与单向轴承324的外圈固定连接,第一风页322的转轴与单向轴承324的内圈固定连接,当第二风页323正向旋转时可通过单向轴承324带动第一风页322正向转动,当第二风页323反向旋转时不对第一风页322产生作用力;壳体321穿插在授粉管3上,其中第一风页322在授粉管3内,第二风页323在授粉管3外;具体操作时,首先对母本荔枝的花穗进行疏花和去雄处理,将袋体1套在荔枝花穗上,通过开合装置2关闭袋口11,并保持授粉孔12闭合状态;一段时间后拨出授粉管3,从授粉孔12处观查雌花发育状况,当雌花进入盛开期,打开管盖31,将父本荔枝处于盛开期的适量雄花放入授粉管3中,将授粉管3插入袋体1上的授粉孔12中,利用荔枝雄花自然散粉的习性使得花粉在授粉管中散落;第二风页323通过自然的风力转动,当第二风页323正向旋转时可通过单向轴承324带动第一风页322正向转动,形成的风力将辅助授粉管3内的花粉加快扩散,通过过滤网311吹进袋体1内,使袋体1内保持着一定的花粉密度,从而完成与母本荔枝的雌花授粉。在进行杂交授粉时采用本装置使得荔枝杂交授粉节省了大量的花粉采集和人工点授环节,授粉过程在可控条件下进行,人工操作没有对雌花柱头造成任何损伤,袋体严格隔离外来花粉并保持父本花粉充盈其中,再运用自然风力辅助扩散花粉,精准完成授粉受精,可有效提高杂交授粉的成功率,提高杂交后代的纯度,既快捷高效,可操作性又强。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合装置2的结构为扎绳,当袋体1套在母本荔枝花穗上时,用扎绳将袋口11扎紧,则关闭袋口11。进一步的,为提高扎绳固定袋口11的牢固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袋体1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口13和第二固定口14,分别位于袋体1的袋口11两侧,扎绳分别穿过第一固定口13和第二固定口14后,即可扎紧扎绳来关闭袋口11。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网311为40目或50目或60目,其作用是既要保持花粉扩散的通畅性,又要防止花药或花蕾脱离授粉管3。综上所述,采用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适用于荔枝的新型高效杂交授粉装置,通过袋体、开合装置、授粉管之间的组合式设计,使得杂交授粉节省了大量的人工环节,授粉过程可控性强,袋体严格隔离外来花粉,再利用自然风力辅助散粉,精准完成授粉过程,可有效提高杂交授粉的成功率,提高杂交后代的纯度,既快捷高效,可操作性又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荔枝的新型高效杂交授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袋体、开合装置和授粉管;/n所述袋体设置有袋口,所述开合装置设置于所述袋口处,用于打开或者关闭袋口;/n所述袋体还设置有授粉孔,所述授粉管穿过所述授粉孔插在所述袋体上;/n所述授粉管一端设有管盖,所述管盖上设有过滤网,所述授粉管另一端设有风车装置;/n所述风车装置包括壳体、第一风页和第二风页;所述第一风叶和所述第二风叶分别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风页在所述壳体内部通过单向轴承与所述第一风页转轴连接;所述壳体穿插在所述授粉管上,所述第一风页在所述授粉管内部,所述第二风页在所述授粉管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荔枝的新型高效杂交授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袋体、开合装置和授粉管;
所述袋体设置有袋口,所述开合装置设置于所述袋口处,用于打开或者关闭袋口;
所述袋体还设置有授粉孔,所述授粉管穿过所述授粉孔插在所述袋体上;
所述授粉管一端设有管盖,所述管盖上设有过滤网,所述授粉管另一端设有风车装置;
所述风车装置包括壳体、第一风页和第二风页;所述第一风叶和所述第二风叶分别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风页在所述壳体内部通过单向轴承与所述第一风页转轴连接;所述壳体穿插在所述授粉管上,所述第一风页在所述授粉管内部,所述第二风页在所述授粉管外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福初范鸿雁陈哲王祥和冯学杰周瑞云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果树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