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骨架、电机和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2616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绝缘骨架、电机和压缩机,绝缘骨架用于电机,绝缘骨架包括:骨架框架,骨架框架设置有通孔;多个骨架齿部,设于骨架框架,位于通孔内,骨架框架和相邻的两个骨架齿部之间形成绕线槽,绕线槽包括槽底,槽底位于骨架框架朝向通孔一侧,其中,槽底设有凹槽段。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绝缘骨架,绕线槽的槽底设置有凹槽段,进而在组装成电机时,绝缘骨架和定子铁芯配合,在设置槽绝缘时,部分槽绝缘会处在凹槽段内,进而在对定子铁芯和绝缘骨架进行绕线时,槽绝缘受到向定子齿和骨架齿部的拉力,槽绝缘会脱离或部分脱离凹槽段,从而保证了槽绝缘和绕线槽的贴合性,进而增大了对绕线槽的利用空间,进而提升绕组的满槽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绝缘骨架、电机和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绝缘骨架、一种电机和一种压缩机。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电机制作时槽绝缘无法做到与槽绝对贴合,这就导致绕线时在绕组拉力的影响下槽绝缘会被拉伸在槽身部分紧密贴合,在槽底部分会形成较大面积的长条形空腔,槽内可利用面积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绝缘骨架。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有鉴于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绝缘骨架,用于电机,包括:骨架框架,骨架框架设置有通孔;多个骨架齿部,设于骨架框架,位于通孔内,骨架框架和相邻的两个骨架齿部之间形成绕线槽,绕线槽包括槽底,槽底位于骨架框架朝向通孔一侧,其中,槽底设有凹槽段。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绝缘骨架,用于电机,具体地,绝缘骨架设置在电机的定子铁芯的两端,为定子铁芯提供绝缘,以便于在定子铁芯上绕线形成绕组。其中,绝缘骨架包括骨架框架,骨架框架形成一个环形,以单独覆盖定子铁芯,方便转子铁芯的设置,在骨架框架中间的通孔设置有多个骨架齿部,覆盖定子铁芯的定子齿,骨架框架和相邻的两个骨架齿部之间形成绕线槽,骨架齿部与定子槽的槽绝缘组合共同实现对定子铁芯的绝缘,实现绕组和定子铁芯的绝缘,实现电机的功能。具体地,绕线槽的槽底,即骨架框架形成绕线槽的部分上,设置有凹槽段,进而在组装成电机时,绝缘骨架和定子铁芯配合,在设置槽绝缘时,部分槽绝缘会处在凹槽段内,进而在对定子铁芯和绝缘骨架进行绕线时,槽绝缘受到向定子齿和骨架齿部的拉力,由于槽绝缘在凹槽段内留有余量,进而受到拉力后,槽绝缘会脱离或部分脱离凹槽段,从而保证了槽绝缘和绕线槽的贴合性,避免槽绝缘与绕线槽产生缝隙,进而增大了对绕线槽的利用空间,进而提升绕组的满槽率。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绝缘骨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槽底还设有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分别位于凹槽段的两侧。在该技术方案中,槽底在凹槽段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由于直线的属性,相对于弧线而言,直线形的两个物体更易于贴合,因此,在凹槽段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在槽绝缘被拉伸后,仍然可以很好地与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贴合,进一步地,避免槽绝缘和绕线槽之间产生缝隙。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绕线槽为轴对称结构,绕线槽的对称轴沿骨架框架的径向方向延伸。在该技术方案中,绕线槽为轴对称结构,进而使得整个绝缘骨架更匀称,绕线槽的两侧的骨架齿部均能受到相同的有益影响。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绕线槽还包括:第一槽身,设于槽底的一侧,第一槽身与第一直线段相连接并垂直;第二槽身,设于槽底的另一侧,第二槽身与第二直线段相连接并垂直。在该技术方案中,绕线槽还包括:设置在槽底两端的第一槽身和第二槽身,第一槽身和第二槽身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骨架齿部相对的一侧。进一步地,第一槽身和第一直线段相连接,并且,第一槽身和第一直线段相垂直,进而在槽绝缘被向第一槽身拉伸时,槽绝缘与第一直线段相贴合的部分,仅受到沿第一直线段延伸方向的力,进一步确保了槽绝缘和第一直线段之间不会产生缝隙。同理,第二槽身和第二直线段相连接,并且,第二槽身和第二直线段相垂直,进而在槽绝缘被向第二槽身拉伸时,槽绝缘与第二直线段相贴合的部分,仅受到沿第二直线段延伸方向的力,进一步确保了槽绝缘和第二直线段之间不会产生缝隙。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绕线槽还包括:第一槽肩,设于第一槽身背离槽底的一端;第二槽肩,设于第二槽身背离槽底的一端,第一槽肩和第二槽肩之间形成槽口,其中,以垂直于绝缘骨架的轴线对绕线槽进行截面,在截面上,槽口的宽度L1小于凹槽段两侧的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之间的距离L3。在该技术方案中,绕线槽还包括:第一槽肩和第二槽肩,第一槽身和第二槽身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骨架齿部相对的一侧。进一步地,第一槽肩与槽底相对,第一槽肩位于第一槽身的一端,第二槽肩与槽底相对,第二槽肩位于第二槽身的一端,在第一槽肩和第二槽肩之间形成槽口。槽口的宽度第一槽肩和第二槽肩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之间的距离凹槽段的宽度,进而降低保证槽口的宽度足够的小,确保绕线槽的具有足够的可利用的内部空间,避免绕线由槽口脱离绕线槽,进而提升绕组的满槽率。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挡筋,设于骨架框架朝向通孔一侧,位于凹槽段内。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凹槽段内设置第一挡筋,第一挡筋位于骨架框架朝向通孔一侧,进而凸出地设置在凹槽段内。由于槽绝缘通常是采用机器嵌入,为防止槽绝缘插入时由另一端飞出,在凹槽段内设置第一挡筋,进而在槽绝缘嵌入时,由第一挡筋阻挡,避免槽绝缘的飞出。并且,由于第一挡筋是设置在凹槽段内的,因此,降低了第一挡筋对绕线槽内部空间的占用,绕线嘴也不会受到第一挡边的影响,进而提高槽满率,从而提高电机的效率。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以垂直于绝缘骨架的轴线对绕线槽进行截面,在截面上,第一挡筋两端之间的距离为L2,其中,L1<L2<L3。在该技术方案中,以垂直于绝缘骨架的轴线对绕线槽进行截面,在截面上,第一挡筋两端之间的距离第一挡筋的宽度为L2,槽口的宽度L1小于第一挡筋两端之间的距离L2,第一挡筋两端之间的距离L2小于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之间的距离L3,即凹槽段的宽度大于第一挡筋的宽度,进而保证第一挡筋全部包含在凹槽段内,确保第一挡筋不占用绕线槽,且槽口的宽度L1小于第一挡筋两端之间的距离L2,进而保证槽口具有小的开口,保证第一挡筋对槽绝缘的阻挡效果,确保绕线槽具有足够的空间利用率。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以垂直于绝缘骨架的轴线对绕线槽进行截面,在截面上,沿骨架框架的径向方向,第一挡筋的高度为H1,凹槽段的深度为H2,其中,H1<H2。在该技术方案中,以垂直于绝缘骨架的轴线对绕线槽进行截面,在截面上,沿骨架框架的径向方向,第一挡筋的高度H1小于凹槽段的深度H2,进而确保第一挡筋完全设置在凹槽段内,进而使得第一挡筋位于绕线槽的无效区域内,增加绕线槽的有效空间,避免绕线嘴与第一挡筋的干涉,提升满槽率,提升电机性能。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挡筋,第二挡筋设于第一槽肩和第二槽肩,位于绕线槽内。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第一槽肩和第二槽肩上还设置有第二挡筋,即第二挡筋具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槽肩和第二槽肩上,进而结合第一挡筋和第二挡筋共同阻挡槽绝缘,而由于槽底与第一槽肩和第二槽肩是相对的,因此,第一挡筋和第二挡筋可以在两个相对的方向阻挡槽绝缘,进而提升了对槽绝缘的阻挡效果,使得槽绝缘受力均匀,避免槽绝缘卷边。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以垂直于绝缘骨架的轴线对绕线槽进行截面,在截面上,凹槽段的轮廓线呈以下任一形状:弧线、多条直线组合、直线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绝缘骨架,用于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骨架框架,所述骨架框架设置有通孔;/n多个骨架齿部,设于所述骨架框架,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骨架框架和相邻的两个所述骨架齿部之间形成绕线槽,所述绕线槽包括槽底,所述槽底位于所述骨架框架朝向所述通孔一侧,/n其中,所述槽底设有凹槽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绝缘骨架,用于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骨架框架,所述骨架框架设置有通孔;
多个骨架齿部,设于所述骨架框架,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骨架框架和相邻的两个所述骨架齿部之间形成绕线槽,所述绕线槽包括槽底,所述槽底位于所述骨架框架朝向所述通孔一侧,
其中,所述槽底设有凹槽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骨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底还设有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一直线段和所述第二直线段分别位于所述凹槽段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骨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绕线槽为轴对称结构,所述绕线槽的对称轴沿所述骨架框架的径向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槽还包括:
第一槽身,设于所述槽底的一侧,所述第一槽身与所述第一直线段相连接并垂直;
第二槽身,设于所述槽底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槽身与所述第二直线段相连接并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绝缘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槽还包括:
第一槽肩,设于所述第一槽身背离所述槽底的一端;
第二槽肩,设于所述第二槽身背离所述槽底的一端,所述第一槽肩和所述第二槽肩之间形成槽口,
其中,以垂直于所述绝缘骨架的轴线对所述绕线槽进行截面,在截面上,所述槽口的宽度L1小于所述凹槽段两侧的所述第一直线段和所述第二直线段之间的距离L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绝缘骨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挡筋,设于所述骨架框架朝向所述通孔一侧,位于所述凹槽段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绝缘骨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宏涛江波邱小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