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云逢专利>正文

载车板以及车库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2159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载车板以及包括该载车板的车库充电系统,载车板用于在动力系统的驱动下承载电动汽车移动,所述载车板的一侧设有用于与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电连接的充电头,所述载车板的另一侧设有用于与充电桩的充电插头电连接的充电座,所述充电头和所述充电座电连接。这种载车板在使用时,电动汽车先停放在载车板上,接着用户将载车板上的充电头插入电动汽车的充电口内,再关闭电动汽车。载车板在动力系统的驱动下承载电动汽车移动至车库内,当载车板停放在车位上时,充电桩的充电插头与载车板的充电座电连接,从而实现电动汽车的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载车板以及车库充电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停车充电
,尤其是涉及一种载车板以及包括该载车板的车库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由于其高污染和不可再生性,渐渐被电能、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取代。电动汽车作为使用电能的新能源车辆,符合节能环保趋势,大大方便了短途交通,并且可以起到能源节省和环境保护的作用。然而,目前电动汽车普遍存在着在现有的立体车库系统中难以实现充电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要想实现充电,需要将与充电桩电连接的充电插头插入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内,而电动汽车在停入立体车库内前,车主通常会将电动汽车关闭,而电动汽车在关闭状态下,电动汽车的充电口无法打开,这就使得电动汽车在自动停放时如何实现充电成为业内的一个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用于立体车库系统且能够实现电动汽车的充电的载车板。此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载车板的车库充电系统。一种载车板,用于在动力系统的驱动下承载电动汽车移动,所述载车板的一侧设有用于与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电连接的充电头,所述载车板的另一侧设有用于与充电桩的充电插头电连接的充电座,所述充电头和所述充电座电连接。一种车库充电系统,包括停车位、充电桩、充电插头、充电插头驱动装置以及上述的载车板;所述充电插头通过第二电线与所述充电桩电连接,所述充电插头设置在所述充电插头驱动装置上,并且所述充电插头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充电插头运动至与所述充电座电连接。这种载车板在使用时,电动汽车先停放在载车板上,接着用户将载车板上的充电头插入电动汽车的充电口内,再关闭电动汽车。载车板在动力系统的驱动下承载电动汽车移动至车库内,当载车板停放在车位上时,充电桩的充电插头与载车板的充电座电连接,从而实现电动汽车的充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载车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方式的车库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如图2所示的车库充电系统的载车板的充电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如图3的充电座的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如图2所示的车库充电系统的载车板的充电插头驱动装置和充电插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如图5所示充电插头驱动装置和充电插头的一端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如图6的充电插头驱动装置和充电插头的一端的B-B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另一实施方式的车库充电系统的载车板的充电插头驱动装置和充电插头的一端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如图8的充电插头驱动装置和充电插头的一端的B’-B’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的一实施方式的载车板100,用于在动力系统的驱动下承载电动汽车移动。载车板100的一侧设有用于与电动汽车的充电口电连接的充电头120,载车板100的另一侧设有用于与充电桩的充电插头电连接的充电座140,充电头120和充电座140电连接。这种载车板100在使用时,电动汽车先停放在载车板100上,接着用户将载车板100上的充电头120插入电动汽车的充电口内,再关闭电动汽车。载车板100在动力系统的驱动下承载电动汽车移动至车库内,当载车板100停放在车位上时,充电桩的充电插头与载车板100的充电座140电连接,从而实现电动汽车的自动充电。这种载车板100可以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带运载系统的车库,例如:立体车库。具体来说,立体车库可以为地下立体车库或地上立体车库。运载系统可以为轨道式动力系统、AGV搬运小车、履带式搬运系统等。本实施方式中,充电头120为两个,两个充电头120分别为七孔充电头和九孔充电头,从而可以分别适配不同型号的电动汽车的充电口。本实施方式中,充电座140为七孔充电座。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充电座140也可以为其他规格,只要充电座140与充电桩的充电插头匹配即可。结合图1,载车板100的一侧设有充电头收纳盒160,充电头120可以从充电头收纳盒160中取出,或者充电头120可以放回充电头收纳盒160。优选的,充电头收纳盒160和充电座140分别设置在载车板10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这样的设置一方面便于充电头120取出后插入电动汽车的充电口内,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充电头收纳盒160和充电座140对电动汽车的停靠造成影响。优选的,充电头收纳盒160和充电座140分别设置在载车板10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的中间。优选的,充电头120和充电座140通过第一电线180电连接,第一电线180部分设置在载车板100的下表面。本实施方式中,位于载车板100的下表面的部分第一电线180未显示出来。优选的,充电头收纳盒160内设有弹性回卷装置(图中未显示),第一电线180部分缠绕在弹性回卷装置上。第一电线180可以回卷到弹性回卷装置,一方面便于充电头120放回充电头收纳盒160内,收纳起来更为方便,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第一电线180长期外露。结合图1~图7,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车库充电系统,包括上述的载车板100、停车位200、充电桩300、充电插头320以及充电插头驱动装置400。充电插头320通过第二电线340与充电桩300电连接,充电插头320设置在充电插头驱动装置400上,并且充电插头驱动装置400用于驱动充电插头320运动至与充电座140电连接。结合附图,载车板100在动力系统的驱动下承载电动汽车移动至车位200上时,充电插头驱动装置400驱动充电插头320运动至与充电座140电连接,从而实现电动汽车的自动充电。结合附图,充电座140为磁吸充电座140,充电插头320为与磁吸充电座140相匹配的磁吸插头320。结合图3和图4,磁吸充电座140的正面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磁体142和与第一电线180电连接的第一导电体144,第一磁体142为环形,第一导电体144设置在第一磁体142的中心区域。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中,磁吸充电座140为七孔充电座,第一磁体142和第一导电体144均为七个。结合图3和图4,磁吸充电座140的正面还设有用于接收信号的接收器146。结合图6和图7,磁吸插头320的正面设有第二磁体322和与第二电线340电连接的第二导电体324,第二磁体322为与第一磁体142相配合的环形,且第二导电体324设置在第二磁体322的中心区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载车板,用于在动力系统的驱动下承载电动汽车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板的一侧设有用于与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电连接的充电头,所述载车板的另一侧设有用于与充电桩的充电插头电连接的充电座,所述充电头和所述充电座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车板,用于在动力系统的驱动下承载电动汽车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板的一侧设有用于与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电连接的充电头,所述载车板的另一侧设有用于与充电桩的充电插头电连接的充电座,所述充电头和所述充电座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板的一侧设有充电头收纳盒,所述充电头可以从所述充电头收纳盒中取出,或者所述充电头可以放回所述充电头收纳盒;
所述充电头收纳盒和所述充电座分别设置在所述载车板的长度方向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头和所述充电座通过第一电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线部分设置在所述载车板的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头收纳盒内设有弹性回卷装置,所述第一电线部分缠绕在所述弹性回卷装置上。


5.一种车库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停车位、充电桩、充电插头、充电插头驱动装置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载车板;
所述充电插头通过第二电线与所述充电桩电连接,所述充电插头设置在所述充电插头驱动装置上,并且所述充电插头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充电插头运动至与所述充电座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库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为磁吸充电座,所述充电插头为与所述磁吸充电座相匹配的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逢张雨诺胡盈佳
申请(专利权)人:张云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