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雨雪循环降温散热功能的绿色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2137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带有雨雪循环降温散热功能的绿色建筑,包括墙体、顶部种植机构、底部种植机构、雨水存储机构和降温机构,墙体的顶端呈梯形体,底部种植机构设置在墙体的两侧,顶部种植机构设置在墙体的上侧,雨水存储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底部种植机构的下侧,降温机构设置在雨水存储机构的内侧,顶部种植机构包括雨雪箱、种植箱A和踏板,通过雨水存储机构的设置,对植物种植和雨天的雨水进行采集,利用水流积蓄后较大的换热量,通过导热对建筑的热量进行换热,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且雨水存储机构设置在地下,避免与外界环境换热,从而保证对建筑的换热效果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雨雪循环降温散热功能的绿色建筑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为一种带有雨雪循环降温散热功能的绿色建筑。
技术介绍
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现有专利号CN110158868B提出了一种绿色建筑的天窗结构以及绿色建筑,具备天窗具有采光、通风换气以及防虫鸟进入的作用,但是其缺乏对绿色建筑中植被的覆盖率需求进行支持的功能,也缺乏对植物种植进行辅助的功能,在现有具有植物种植需求的家庭逐渐变多的情况下,存在实用性等要求不高的问题。现有专利号CN104074385A提出一种绿色建筑体系,具备方便快捷、节能环保、建造成本低、使用安全的好处,但是其存在大量采用的轻质化结构和地面联系性不高的问题,导致建筑搭建后强度不足,且对外界环境的利用率较低,难以达到节约资源的同时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的功能。因此亟需一种带有雨雪循环降温散热功能的绿色建筑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雨雪循环降温散热功能的绿色建筑来解决上述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雨雪循环降温散热功能的绿色建筑,包括墙体、顶部种植机构、底部种植机构、雨水存储机构和降温机构,墙体的顶端呈梯形体,底部种植机构设置在墙体的两侧,顶部种植机构设置在墙体的上侧,雨水存储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底部种植机构的下侧,降温机构设置在雨水存储机构的内侧,顶部种植机构包括雨雪箱、种植箱A和踏板,雨雪箱固定连接在墙体的顶面中心,种植箱A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在雨雪箱两侧,种植箱A呈倾斜状态且雨雪箱和种植箱A呈梯形分布,踏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踏板分别固定连接在种植箱A远离雨雪箱的侧面,踏板与雨雪箱呈平行状态,踏板远离种植箱A一侧顶面固定连接有护栏,雨雪箱和种植箱A顶面均呈镂空状态,踏板对应种植箱A内壁一面开设有出水孔A,出水孔A呈T字型槽且底端贯穿踏板底面,出水孔A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A,弹簧A未固定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阻塞板,阻塞板与出水孔A内壁套入且中心对应出水孔A底端的孔口,出水孔A靠近种植箱A的孔口固定连接有筛板B,底部种植机构包括种植箱B,种植箱B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在墙体的两侧,种植箱B顶面对应出水孔A的位置开设有种植槽,种植槽的底面呈镂空状态且固定连接有筛板,雨水存储机构包括储水筒,储水筒顶面呈镂空状态且采用铜材质,降温机构包括铜制筒和控制箱,铜制筒呈顶面镂空的矩形体且两侧分别与两个储水筒固定连接,铜制筒顶面与铜板固定连接,铜板将铜制筒顶端孔口封死,铜板背面与墙体正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出水孔A右侧面开设有气孔A,气孔A呈倒置的L型体且底端贯穿踏板,踏板底面对应气孔A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风铃,踏板底面对应风铃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保护筒A,保护筒A呈中空的圆柱体且风铃位于保护筒A内。优选的,所述种植箱A背侧内壁固定安装有转轴且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护板,护板顶端呈四分之一圆环体且曲面对应,护板内固定安装有磁铁且相互吸引,两个护板相互贴合,踏板顶面开设有出水孔B,出水孔B与护板的距离与护板的高度一致,出水孔B顶面和底面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筛板A,种植箱B顶面在对应出水孔B的位置开设有水槽,水槽底面呈镂空状态且同样固定连接有筛板。优选的,所述储水筒内壁套入有活塞,储水筒靠近降温机构一侧内壁开设有滑槽,滑槽顶面固定连接有波纹管,波纹管底面固定连接有弹簧B,弹簧B远离波纹管的一端与储水筒底面内壁固定连接,波纹管底端侧面与活塞固定连接,波纹管内套入有多组调节环,每组调节环的数量均为两个,每组中位于上方的调节环两侧顶面和位于下方的调节环两侧底面均固定连接有插杆,调节环前后顶面均开设有插孔,插孔与插杆的尺寸相适配,每组调节环通过插杆与插孔的套入交错式堆叠,每组调节环内均设置有硅胶囊体,每组调节环中硅胶囊体的顶端和底端外壁分别与两个调节环内壁固定连接,调节环采用磁铁材质且相互吸引,硅胶囊体内填充有水银。优选的,所述储水筒远离降温机构的一侧在活塞上方固定连接且连通有排水管,排水管呈倾斜状态,排水管远离储水筒的一端高于靠近储水筒的一端零点五米,储水筒外壁对排水管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保护筒B,保护筒B呈中空的圆柱体且排水管位于保护筒B内。优选的,所述铜制筒内壁套入有六根铜板,每两个铜板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板,连接板正面固定连接有转轴,每两个铜板之间通过转轴呈X型交差套入有多个铜条,铜条呈两端和中心均开设有孔的矩形体,且每两个中心对应的铜条中心孔均套入一根转轴,控制箱顶面开设有倒置的凸字型孔且套入有升降活塞板,控制箱右侧顶面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连接有把手,升降活塞板右侧顶面开设有孔且通过转动轴承与把手固定连接,把手呈L型体,升降活塞板底面对应两个铜板之间的位置固定连接连接板,升降活塞板上连接板正面固定连接转轴,升降活塞板上转轴套入有两个联动板,联动板呈两端开设有孔的矩形体,联动板远离升降活塞板的一端分别与两侧铜板上的转轴套接,铜制筒两侧内部均开设有气槽B,气槽B内壁在对应铜板的位置开设有孔,铜板、铜条和转轴均采用铜材质。优选的,所述铜制筒底面内壁对应每两个铜板之间的位置均开设有气槽A,气槽A与储水筒内部底端连通。(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雨雪循环降温散热功能的绿色建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带有雨雪循环降温散热功能的绿色建筑,通过雨水存储机构的设置,对植物种植和雨天的雨水进行采集,利用水流积蓄后较大的换热量,通过导热对建筑的热量进行换热,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且雨水存储机构设置在地下,避免与外界环境换热,从而保证对建筑的换热效果和效率。2、该带有雨雪循环降温散热功能的绿色建筑,通过顶部种植机构的设置,在建筑顶部也设置了种植区域,有利于扩大绿色建筑的植被覆盖率,且在种植箱A上浇的水在能够通过种植箱A落到种植槽内,对种植槽内的植物进行浇水,不需要使用者移动至底部种植机构的位置对种植槽浇水,从而提高浇水效率,方便于对植物的养成。3、该带有雨雪循环降温散热功能的绿色建筑,通过出水孔A和雨水存储机构的设置,对种植箱A和种植槽内多余的水分承接,避免水分过多且积蓄导致植物涝死的问题,从而有利于提高植物的种植效果。4、该带有雨雪循环降温散热功能的绿色建筑,通过阻塞板的设置,对出水孔A内的水流起到阻隔效果,在积蓄一定程度后沿出水孔A倾泻出去,从而形成水幕的效果,增加建筑的趣味性,且水幕倾泻后具备流速高的特性,利用伯努利原理,带动建筑内的空气向水幕移动,使气流移动和散发出去,从而达到通风和降温的效果。5、该带有雨雪循环降温散热功能的绿色建筑,通过雨水存储机构和降温机构的设置,将建筑外侧与地下相连接,具备对建筑支撑的效果,提高了建筑的受力能力和强度,增加了建筑的稳定性。6、该带有雨雪循环降温散热功能的绿色建筑,通过风铃的设置,在水流倾泻前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雨雪循环降温散热功能的绿色建筑,包括墙体(1)、顶部种植机构(2)、底部种植机构(3)、雨水存储机构(4)和降温机构(5),墙体(1)的顶端呈梯形体,底部种植机构(3)设置在墙体(1)的两侧,顶部种植机构(2)设置在墙体(1)的上侧,雨水存储机构(4)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底部种植机构(3)的下侧,降温机构(5)设置在雨水存储机构(4)的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种植机构(2)包括雨雪箱(201)、种植箱A(202)和踏板(203),雨雪箱(201)固定连接在墙体(1)的顶面中心,种植箱A(202)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在雨雪箱(201)两侧,种植箱A(202)呈倾斜状态且雨雪箱(201)和种植箱A(202)呈梯形分布,踏板(20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踏板(203)分别固定连接在种植箱A(202)远离雨雪箱(201)的侧面,踏板(203)与雨雪箱(201)呈平行状态,踏板(203)远离种植箱A(202)一侧顶面固定连接有护栏(204),雨雪箱(201)和种植箱A(202)顶面均呈镂空状态,踏板(203)对应种植箱A(202)内壁一面开设有出水孔A(6),出水孔A(6)呈T字型槽且底端贯穿踏板(203)底面,出水孔A(6)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A(208),弹簧A(208)未固定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阻塞板(207),阻塞板(207)与出水孔A(6)内壁套入且中心对应出水孔A(6)底端的孔口,出水孔A(6)靠近种植箱A(202)的孔口固定连接有筛板B(2012),底部种植机构(3)包括种植箱B(301),种植箱B(301)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在墙体(1)的两侧,种植箱B(301)顶面对应出水孔A(6)的位置开设有种植槽(9),种植槽(9)的底面呈镂空状态且固定连接有筛板(302),雨水存储机构(4)包括储水筒(401),储水筒(401)顶面呈镂空状态且采用铜材质,降温机构(5)包括铜制筒(501)和控制箱(506),铜制筒(501)呈顶面镂空的矩形体且两侧分别与两个储水筒(401)固定连接,铜制筒(501)顶面与铜板(502)固定连接,铜板(502)将铜制筒(501)顶端孔口封死,铜板(502)背面与墙体(1)正面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雨雪循环降温散热功能的绿色建筑,包括墙体(1)、顶部种植机构(2)、底部种植机构(3)、雨水存储机构(4)和降温机构(5),墙体(1)的顶端呈梯形体,底部种植机构(3)设置在墙体(1)的两侧,顶部种植机构(2)设置在墙体(1)的上侧,雨水存储机构(4)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底部种植机构(3)的下侧,降温机构(5)设置在雨水存储机构(4)的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种植机构(2)包括雨雪箱(201)、种植箱A(202)和踏板(203),雨雪箱(201)固定连接在墙体(1)的顶面中心,种植箱A(202)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在雨雪箱(201)两侧,种植箱A(202)呈倾斜状态且雨雪箱(201)和种植箱A(202)呈梯形分布,踏板(20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踏板(203)分别固定连接在种植箱A(202)远离雨雪箱(201)的侧面,踏板(203)与雨雪箱(201)呈平行状态,踏板(203)远离种植箱A(202)一侧顶面固定连接有护栏(204),雨雪箱(201)和种植箱A(202)顶面均呈镂空状态,踏板(203)对应种植箱A(202)内壁一面开设有出水孔A(6),出水孔A(6)呈T字型槽且底端贯穿踏板(203)底面,出水孔A(6)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A(208),弹簧A(208)未固定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阻塞板(207),阻塞板(207)与出水孔A(6)内壁套入且中心对应出水孔A(6)底端的孔口,出水孔A(6)靠近种植箱A(202)的孔口固定连接有筛板B(2012),底部种植机构(3)包括种植箱B(301),种植箱B(301)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在墙体(1)的两侧,种植箱B(301)顶面对应出水孔A(6)的位置开设有种植槽(9),种植槽(9)的底面呈镂空状态且固定连接有筛板(302),雨水存储机构(4)包括储水筒(401),储水筒(401)顶面呈镂空状态且采用铜材质,降温机构(5)包括铜制筒(501)和控制箱(506),铜制筒(501)呈顶面镂空的矩形体且两侧分别与两个储水筒(401)固定连接,铜制筒(501)顶面与铜板(502)固定连接,铜板(502)将铜制筒(501)顶端孔口封死,铜板(502)背面与墙体(1)正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雨雪循环降温散热功能的绿色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A(6)右侧面开设有气孔A(8),气孔A(8)呈倒置的L型体且底端贯穿踏板(203),踏板(203)底面对应气孔A(8)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风铃(2010),踏板(203)底面对应风铃(2010)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保护筒A(209),保护筒A(209)呈中空的圆柱体且风铃(2010)位于保护筒A(209)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雨雪循环降温散热功能的绿色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箱A(202)背侧内壁固定安装有转轴且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护板(205),护板(205)顶端呈四分之一圆环体且曲面对应,护板(205)内固定安装有磁铁(206)且相互吸引,两个护板(205)相互贴合,踏板(203)顶面开设有出水孔B(7),出水孔B(7)与护板(205)的距离与护板(205)的高度一致,出水孔B(7)顶面和底面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筛板A(2011),种植箱B(301)顶面在对应出水孔B(7)的位置开设有水槽(10),水槽(10)底面呈镂空状态且同样固定连接有筛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云鹏董晓峰韩杨杨静于艺迎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城建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