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用智能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1962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2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舶用智能充电装置,属于充电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有底座,装置主体的顶部固定有顶板,装置主体的外表面中间安装有推拉门,装置主体的外表面上方安装有操作台,推拉门的上方和下方均贯穿有穿线孔,两个穿线孔的外表面均贯穿有充电头。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有扭簧、绕线轴和绕线杆,当处于绕线辊上的充电线完全放出还不够长度时,而充电线如再次被使用者拉扯,则会使得处于绕线轴上的充电线被扯动,导致绕线轴转动,进而让扭簧被扭动,而通过扭簧相应的复位弹力,则会使得使用者感受到相应的拉扯阻力,从而对使用者起到示警的作用,让使用者不要再持续拉扯充电线,进而对充电线起到保护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用智能充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
,具体为一种船舶用智能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现阶段大多数的船舶岸电都是将充电线卷车安装在船舶上,由于安装的空间受限,需要紧凑性设计,以适应船上的安装空间,收放缆的速度为固定值,卷筒的安装地点相对固定,充电线的拉力需实时检测,工作人员从充电线箱内取出充电线使用头并拖动至工作场地,再将充电线连接头从储藏箱内取出并连接电源,当工作开始和结束后,充电线连接头与电源相脱离并塞入储藏箱内。现有的船舶用智能充电装置,在充电线伸出装置后,其表面容易粘附外界的水分,使得当充电线收拢后,充电线存于装置内,容易出现受潮的情况,且充电线通过充电线绞盘进行自动收放过程中,充电线收卷后常常会导致充电线局部卷绕过多,而其余部分则还有空余,导致充电线收拢后不够规整,容易出现卷绕打结的现象,同时在充电线牵出对船舶充电时,当充电线长度不足时,使用者一般会下意识的扯动,从而使得充电线与电源连接端口容易拉扯过度而出现使得充电线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充电线使用并收拢后易受潮、充电线收拢方式不足、充电线充电过程被拉扯而受损的问题,提供一种船舶用智能充电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舶用智能充电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有底座,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固定有顶板,所述装置主体的外表面中间安装有推拉门,所述装置主体的外表面上方安装有操作台,所述推拉门的上方和下方均贯穿有穿线孔,两个所述穿线孔的外表面均贯穿有充电头,所述装置主体的两侧上方和两侧下方均贯穿有辊轴,所述辊轴的外表面套接有绕线辊,所述绕线辊的外表面缠绕有充电线,所述辊轴的两端均贯穿至装置主体的外侧并固定有转盘,所述转盘的一侧上方和一侧下方均固定有握杆,一个所述转盘的上方和下方均安装有电机,两个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均连接有贯穿至装置主体一侧的丝杆,两个所述丝杆的外表面中间均套接有螺纹套,两个所述螺纹套之间固定有夹框,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中间固定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内部中间安装有循环风机,所述隔板的两侧均固定有承载框,所述隔板的两侧上方和两侧下方均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所述隔板的背部安装有通风网,两个所述绕线辊的背部均通过扭簧安装有绕线轴,所述绕线轴的外表面固定有多个绕线杆。优选地,所述充电线远离绕线辊的一端依次贯穿夹框和穿线孔与充电头相连接,所述充电线远离绕线辊的另一端卷绕于绕线轴的外表面并与多个所述绕线杆相邻设置,且所述充电线的起始位置与电源相连接。优选地,两个所述承载框的内部均放置有干燥剂,两个所述承载框均为网状结构,两个所述承载框均位于两个所述绕线辊之间,且两个所述承载框均采用不锈钢制作而成。优选地,所述底座的面积和顶板的面积相同,所述底座的厚度和顶板的厚度相同,所述底座和顶板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装置主体相连接,所述底座和顶板的面积均大于装置主体的横截面积。优选地,两个所述螺纹套均与两个丝杆螺纹连接,两个所述丝杆分别位于绕线辊的上方和下方,所述夹框的厚度与充电线相适配,所述夹框位于绕线辊的外侧。优选地,所述辊轴与装置主体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盘的厚度为2-5cm,所述转盘的外表面粗糙,所述转盘与两个所述握杆均采用铝合金制作而成,两个所述握杆的外表面包裹有橡胶垫。优选地,所述扭簧远离绕线轴的一端与装置主体的侧壁相固定,多个所述绕线杆的一端均呈半圆形,多个所述绕线杆等距分布,多个所述绕线杆之间的间距均与充电线的直径相适配。优选地,所述充电头的直径大于穿线孔的直径,所述充电头的四周包裹有绝缘塑料,所述穿线孔的外侧呈圆锥形,且所述穿线孔的外侧与充电线的外表面相贴合。优选地,所述操作台分别与充电头、电机、循环风机和紫外线杀菌灯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设置有穿线孔、承载框、循环风机和紫外线杀菌灯,当需要将充电线收拢时,使用者将转盘转动,通过绕线辊将充电线卷绕来将其收拢,在此过程中,收回的充电线外表面会经过外侧为圆锥形的穿线孔,从而将充电线上沾染的灰尘水渍刮出,且当充电线收拢完毕后,由于承载框内的干燥剂持续散发,且循环风机运行,能够对装置内部空气进行干燥,从而使得充电线不易受潮,同时紫外线杀菌灯照射能够使得充电线更加干净,不易滋生细菌,使得充电线更加安全,避免了充电线使用并收拢后易受潮的情况;2、本专利技术设置有丝杆、螺纹套和夹框,在绕线辊将充电线卷绕来将其收拢过程中,电机可以同时匀速运行,使得丝杆匀速转动,让两个螺纹套沿着丝杆匀速移动,从而让穿过夹框被夹框限制的充电线位置改变,让充电线卷绕位置更加均匀,不易使得充电线卷绕后推挤于一处的现象,避免了充电线收拢方式不足的情况;3、本专利技术设置有扭簧、绕线轴和绕线杆,当处于绕线辊上的充电线完全放出还不够长度时,而充电线如再次被使用者拉扯,则会使得处于绕线轴上的充电线被扯动,导致绕线轴转动,进而让扭簧被扭动,而通过扭簧相应的复位弹力,则会使得使用者感受到相应的拉扯阻力,从而对使用者起到示警的作用,让使用者不要再持续拉扯充电线,进而对充电线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了充电线充电过程被拉扯而受损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置主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装置主体正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装置主体背剖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绕线轴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绕线辊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夹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装置主体;2、操作台;3、推拉门;4、底座;5、顶板;6、充电头;7、穿线孔;8、电机;9、转盘;10、握杆;11、辊轴;12、绕线辊;13、充电线;14、丝杆;15、螺纹套;16、夹框;17、隔板;18、承载框;19、循环风机;20、紫外线杀菌灯;21、通风网;22、扭簧;23、绕线轴;24、绕线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套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照附图1-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船舶用智能充电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操作台2、推拉门3、底座4、顶板5、充电头6、穿线孔7、电机8、转盘9、握杆10、辊轴11、绕线辊12、充电线13、丝杆14、螺纹套15、夹框16、隔板17、承载框18、循环风机19、紫外线杀菌灯20、通风网21、扭簧22、绕线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舶用智能充电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固定有底座(4),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固定有顶板(5),所述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中间安装有推拉门(3),所述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上方安装有操作台(2),所述推拉门(3)的上方和下方均贯穿有穿线孔(7),两个所述穿线孔(7)的外表面均贯穿有充电头(6),所述装置主体(1)的两侧上方和两侧下方均贯穿有辊轴(11),所述辊轴(11)的外表面套接有绕线辊(12),所述绕线辊(12)的外表面缠绕有充电线(13),所述辊轴(11)的两端均贯穿至装置主体(1)的外侧并固定有转盘(9),所述转盘(9)的一侧上方和一侧下方均固定有握杆(10),一个所述转盘(9)的上方和下方均安装有电机(8),两个所述电机(8)的输出端均连接有贯穿至装置主体(1)一侧的丝杆(14),两个所述丝杆(14)的外表面中间均套接有螺纹套(15),两个所述螺纹套(15)之间固定有夹框(16),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中间固定有隔板(17),所述隔板(17)的内部中间安装有循环风机(19),所述隔板(17)的两侧均固定有承载框(18),所述隔板(17)的两侧上方和两侧下方均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20),所述隔板(17)的背部安装有通风网(21),两个所述绕线辊(12)的背部均通过扭簧(22)安装有绕线轴(23),所述绕线轴(23)的外表面固定有多个绕线杆(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用智能充电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固定有底座(4),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固定有顶板(5),所述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中间安装有推拉门(3),所述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上方安装有操作台(2),所述推拉门(3)的上方和下方均贯穿有穿线孔(7),两个所述穿线孔(7)的外表面均贯穿有充电头(6),所述装置主体(1)的两侧上方和两侧下方均贯穿有辊轴(11),所述辊轴(11)的外表面套接有绕线辊(12),所述绕线辊(12)的外表面缠绕有充电线(13),所述辊轴(11)的两端均贯穿至装置主体(1)的外侧并固定有转盘(9),所述转盘(9)的一侧上方和一侧下方均固定有握杆(10),一个所述转盘(9)的上方和下方均安装有电机(8),两个所述电机(8)的输出端均连接有贯穿至装置主体(1)一侧的丝杆(14),两个所述丝杆(14)的外表面中间均套接有螺纹套(15),两个所述螺纹套(15)之间固定有夹框(16),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中间固定有隔板(17),所述隔板(17)的内部中间安装有循环风机(19),所述隔板(17)的两侧均固定有承载框(18),所述隔板(17)的两侧上方和两侧下方均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20),所述隔板(17)的背部安装有通风网(21),两个所述绕线辊(12)的背部均通过扭簧(22)安装有绕线轴(23),所述绕线轴(23)的外表面固定有多个绕线杆(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用智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13)远离绕线辊(12)的一端依次贯穿夹框(16)和穿线孔(7)与充电头(6)相连接,所述充电线(13)远离绕线辊(12)的另一端卷绕于绕线轴(23)的外表面并与多个所述绕线杆(24)相邻设置,且所述充电线(13)的起始位置与电源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用智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承载框(18)的内部均放置有干燥剂,两个所述承载框(18)均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道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