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厢及其静电测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91917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2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厢及其静电测试方法,车厢包括多个车体板,多个车体板拼接以形成车厢的车体,其中,车体板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车体板的内部设有第一导电组件;导体组件,相邻的两个车体板通过导体组件导电连接,以使整个车体形成导电连通,车体板上设有开口槽,相邻的两个车体板上的开口槽位置对应地设置,并在两个车体板拼接后形成安装空间,其中,导体组件包括导电垫片,导电垫片设置在安装空间内,第一导电组件包括铜网,导电垫片通过导电胶与铜网连接,相邻的两个车体板之间通过导电胶密封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复合材料制成的车厢行驶过程中不容易放电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厢及其静电测试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厢及其静电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简称碳纤维复材)已逐渐在轨道交通车辆中应用,部分地铁车辆的车体已使用碳纤维复材代替金属材料。碳纤维复材由于组成方式、成型工艺等客观因素影响,与不锈钢或铝合金等金属材料相比其电导率、磁导率明显偏小,不利于车辆高速运行时碳纤维复材产生的静电的泄放,使的车辆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厢及其静电测试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复合材料制成的车厢行驶过程中不容易放电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厢,包括:多个车体板,多个车体板拼接以形成车厢的车体,其中,车体板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车体板的内部设有第一导电组件;导体组件,相邻的两个车体板通过导体组件导电连接,以使整个车体形成导电连通。进一步地,车体板上设有开口槽,相邻的两个车体板上的开口槽位置对应地设置,并在两个车体板拼接后形成安装空间,其中,导体组件包括导电垫片,导电垫片设置在安装空间内。进一步地,第一导电组件包括铜网,导电垫片通过导电胶与铜网连接。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车体板之间通过导电胶密封连接。进一步地,车厢还包括:连接板组件,相邻的两个车体板通过连接板组件连接;锁紧组件,锁紧组件与连接板组件和车体板连接,以将连接板组件固定在车体板上。进一步地,锁紧组件包括铆钉,连接板组件通过铆钉固定在车体板上。进一步地,车厢还包括:纵梁组件,纵梁组件设置在车体的内侧,并沿车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纵梁组件与第一导电组件导电连接。进一步地,车厢还包括:边梁组件,边梁组件设置在车体的内侧,并沿车体的宽度方向延伸,其中,边梁组件与第一导电组件导电连接,且边梁组件与纵梁组件连接。进一步地,纵梁组件采用铝合金材料或碳纤维材料制成,边梁组件采用铝合金材料或碳纤维材料制成。进一步地,车厢还包括第二导电组件,第二导电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导电条,多个第一导电条沿车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在车体上;多个第二导电条,多个第二导电条沿车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地设置在车体上;其中,车体上设有多个第一安装槽和多个第二安装槽,多个第一导电条与多个第一安装槽一一对应地设置,以分别安装在相应地第一安装槽内,多个第二导电条与多个第二安装槽一一对应地设置,以分别安装在相应地第二安装槽内,多个第一导电条和多个第二导电条交叉连接以形成导电网。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静电测试方法,用于对上述的车厢进行静电测试,静电测试方法包括:步骤S1:将车体上各个相邻的两个车体板之间导电连接,以实现整个车体的导电连接;步骤S2:在车体上间隔地设置多个静电感应探头,多个静电感应探头分别与第一导电组件连接,且相邻的两个静电感应探头之间的距离为2m至4m;步骤S3:静电接收设备与车体上的各个静电感应探头分别连接,以接收各个静电感应探头检测到的电压信息,并将电压信息传递给计算机;步骤S4:采用数据处理软件对各个静电感应探头检测到的电压信息进行分析,并构建车体的电压分布图。进一步地,车厢还包括第二导电组件,第二导电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导电条和多个第二导电条,多个第一导电条和多个第二导电条交叉连接以形成导电网,步骤S2还包括:在第二导电组件上设置多个静电感应探头,多个静电感应探头沿第一导电条和/或第二导电条的延长方向上间隔地设置,其中,第二导电组件上相邻的两个静电感应探头间隔0.5m至1.5m。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车厢主要应用在轨道车辆上,现有的车辆车厢的车体为铝合金材料,在运行过程中通过轮对的轮子与导轨接触并放电,本申请的车厢其车体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在行驶过程中车内的金属件产生的静电无法通过车体与轮对之间的连接导入至铁轨并接地,而带有静电的车体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故本申请的车厢在车体内部设置了第一导电组件,同时还设置了导体组件以将各个第一导电组件连接起来,然后将导体组件与轮对连接从而将列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静电释放到导轨上。具体的,该车厢上的第一导电组件夹设在车体板内并部分漏出在车体板外侧,以便导体组件进行连接,通过上述第一导电组件和导体组件连接,能够顺利将车内金属件产生的静电释放,避免了静电造成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厢的实施例的两个车体板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厢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厢的实施例的车体板与一种边梁组件连接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厢的实施例的车体板与另一种边梁组件连接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静电测试方法的实施例的静电感应探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车体板;11、第一导电组件;20、导体组件;30、连接板组件;40、锁紧组件;50、纵梁组件;60、边梁组件;70、垫片组件;80、静电感应探头;81、探极;82、绝缘支架;83、隔离金属片;84、铁氧体磁环;85、线圈;86、线圈骨架;87、软铁;88、屏蔽壳。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复合材料制成的车厢行驶过程中不容易放电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厢及其静电测试方法。请参考图1至图5,一种车厢包括多个车体板10和导体组件20,多个车体板10拼接以形成车厢的车体,其中,车体板10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车体板10的内部设有第一导电组件11;相邻的两个车体板10通过导体组件20导电连接,以使整个车体形成导电连通。本专利技术的车厢主要应用在轨道车辆上,现有的车辆车厢的车体为铝合金材料,在运行过程中通过轮对的轮子与导轨接触并放电,本申请的车厢其车体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在行驶过程中车内的金属件产生的静电无法通过车体与轮对之间的连接导入至铁轨并接地,而带有静电的车体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故本申请的车厢在车体内部设置了第一导电组件11,同时还设置了导体组件20以将各个第一导电组件11连接起来,然后将导体组件20与轮对连接从而将列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静电释放到导轨上。具体的,该车厢上的第一导电组件11夹设在车体板10内并部分漏出在车体板10外侧,以便导体组件20进行连接,通过上述第一导电组件11和导体组件20连接,能够顺利将车内金属件产生的静电释放,避免了静电造成的安全隐患。可选地,本专利技术的车体板10包括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分别设置在所述车厢的内外两侧,其中,第一导电组件11设置在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之间。具体的,车体板10上设有开口槽,相邻的两个车体板10上的开口槽位置对应地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个车体板(10),多个所述车体板(10)拼接以形成车厢的车体,其中,所述车体板(10)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所述车体板(10)的内部设有第一导电组件(11);/n导体组件(20),相邻的两个所述车体板(10)通过所述导体组件(20)导电连接,以使整个车体形成导电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车体板(10),多个所述车体板(10)拼接以形成车厢的车体,其中,所述车体板(10)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所述车体板(10)的内部设有第一导电组件(11);
导体组件(20),相邻的两个所述车体板(10)通过所述导体组件(20)导电连接,以使整个车体形成导电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板(10)上设有开口槽,相邻的两个所述车体板(10)上的所述开口槽位置对应地设置,并在两个所述车体板(10)拼接后形成安装空间,其中,所述导体组件(20)包括导电垫片,所述导电垫片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组件(11)包括铜网,所述导电垫片通过导电胶与所述铜网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车体板(10)之间通过导电胶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还包括:
连接板组件(30),相邻的两个所述车体板(10)通过所述连接板组件(30)连接;
锁紧组件(40),所述锁紧组件(40)与所述连接板组件(30)和所述车体板(10)连接,以将所述连接板组件(30)固定在所述车体板(10)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组件(40)包括铆钉,所述连接板组件(30)通过所述铆钉固定在所述车体板(10)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还包括:
纵梁组件(50),所述纵梁组件(50)设置在所述车体的内侧,并沿所述车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纵梁组件(50)与所述第一导电组件(11)导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还包括:
边梁组件(60),所述边梁组件(60)设置在所述车体的内侧,并沿所述车体的宽度方向延伸,其中,所述边梁组件(60)与所述第一导电组件(11)导电连接,且所述边梁组件(60)与所述纵梁组件(50)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跃田爱琴冯玉明宋旭鹏宋显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