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生命体遗留监测系统、方法及具有其的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1912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22:34
一种车内生命体遗留监测系统、方法及具有其的车辆,该车内生命体遗留监测系统包括控制单元、使生命体产生应激动作的激励单元,以及检测车内因生命体进行应激动作而产生的力学变化量的力学检测单元,所述激励单元及所述力学检测单元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相连,当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激励单元产生激励后,所述力学检测单元对车内的力学变化量进行检测,并将该检测结果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力学变化量与设定阈值进行比对,当所述力学变化量大于所述设定阈值时,所述控制单元判断车内有生命体遗留。该车内生命体遗留监测系统能够较为准确地检测车内是否有生命体遗留,且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内生命体遗留监测系统、方法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一种车内生命体遗留监测系统、方法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汽车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日用品,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随之而来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例如,每年都能看到媒体报道有儿童或宠物被遗忘在车内,导致健康受损甚至失去生命的悲惨后果。相关企业和汽车评价机构也关注到了这一现象并采取了相应措施。比如有些企业开始研究或推出基于车内毫米波雷达、车内摄像头等传感器的生命体遗留监测和报警系统。E-NCAP也开始将生命体遗留监测加入考察项目。为了监测生命体遗留,在现有技术中,一般会通过雷达、摄像头或红外感应器感测车内是否会有生命体遗留。但是现有的方法有如下缺点(1)算法较为复杂,需要增加多种零部件;(2)在通过雷达、摄像头或红外进行生命遗留的监测时,受到人体衣物及环境的影响较大;(3)存在由于座椅等物体遮挡而形成的探测盲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内生命体遗留监测系统、方法及具有其的车辆,该车内生命体遗留监测系统能够较为准确地检测车内是否有生命体遗留,且成本较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内生命体遗留监测系统,包括控制单元、使生命体产生应激动作的激励单元,以及检测车内因生命体进行应激动作而产生的力学变化量的力学检测单元,所述激励单元及所述力学检测单元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相连,当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激励单元产生激励后,所述力学检测单元对车内的力学变化量进行检测,并将该检测结果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力学变化量与设定阈值进行比对,当所述力学变化量大于所述设定阈值时,所述控制单元判断车内有生命体遗留。进一步地,所述激励单元为震动装置、声音产生装置、光线产生装置和/或气味产生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力学检测单元为压力传感器和/或加速度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激励单元为震动装置,所述力学检测单元为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所述震动装置未激发时所述压力传感器所承受的静态负载,以及当震动装置激发时所述压力传感器所承受的动态负载,所述控制单元判断所述压力传感器承受的负载变化量大于设定阈值时,判断车内有生命体遗留。进一步地,所述压力传感器为四个,四个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设置于车辆四个悬架中阻尼器的顶部,当四个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和在所述激励单元产生激励前后的变化量大于第一设定阈值,或任意一个所述压力传感器在所述激励单元产生激励前后的变化量大于第二设定阈值时,所述控制单元判断车内有生命体遗留。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内生命体遗留监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向车内提供使生命体产生激励动作的激励事项;监测车内因生命体进行应激动作而产生的力学变化量;将该力学变化量与设定阈值进行比对;当检测到的所述力学变化量大于所述设定阈值时,则判断车内有生命体遗留。进一步地,所述激励方式为震动激励、声音激励、光线激励和/或气味激励。进一步地,所述力学变化量为车内的负载变化量和/或加速度变化量。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检测车辆是否处于驻车、车辆熄火、手刹拉起、车窗关闭或档位处于P档,当上述状态中的一个或多个发生时,在等待第一预设时间后,开始提供激励事项。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车内生命体遗留监测系统。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通过激励单元产生激励事项的方式,能够使得车内的生命体产生应激动作,使其从静态瞬间变为动态。如睡着的人会瞬间坐起或扶着座椅,婴幼儿会因激励事项产生运动或哭闹,猫狗等宠物会从趴窝状态瞬间站起等,这能够防止生命体在车内因保持静态而产生的漏判;与此同时,由于只有生命体才会在激励单元的激励事项中产生应激动作,因而,力学检测单元通过检测因生命体进行应激动作的力学变化量,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出车内是否有生命体遗留,且能够排出检测盲区的干扰。该系统结构简单,准确率较高。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内生命体遗留监测系统的系统框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内生命体遗留监测系统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内生命体遗留监测系统、方法及具有其的车辆,该车内生命体遗留监测系统能够较为准确地检测车内是否有生命体遗留,且成本较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内生命体遗留监测系统的系统框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内生命体遗留监测系统包括控制单元10、使生命体产生应激动作的激励单元20,以及检测车内因生命体进行应激动作而产生的力学变化量的力学检测单元30;激励单元20及力学检测单元30均与控制单元10电性相连,当控制单元10控制激励单元20产生激励后,力学检测单元30对车内的力学变化量进行检测,并将该力学变化量信息传递至控制单元10,控制单元10将力学变化量与设定阈值进行比对,当力学变化量大于设定阈值时,控制单元10判断车内有生命体遗留。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激励单元20产生激励事项,当车内有生命体遗留时,由于受到该激励事项的影响,车内的生命体会产生应激反应,该应激反应会导致车内遗留的生命体因为运动而使重心在车内产生向下或左右运动,继而产生惯性力,继而使得力学检测单元30检测能够检测到车内的力学性能发生变化,若该力学变化量大于设定的阈值,即可以表明车内有生命体遗留。本实施例通过激励单元20产生激励事项的方式,能够使得车内的生命体产生应激动作,使其从静态瞬间变为动态。如睡着的人会瞬间坐起或扶着座椅,婴幼儿会因激励事项产生运动或哭闹,猫狗等宠物会从趴窝状态瞬间站起等,这能够防止生命体在车内因保持静态而产生的漏判;与此同时,由于只有生命体才会在激励单元20的激励事项中产生应激动作,因而,力学检测单元30通过检测因生命体进行应激动作的力学变化量,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出车内是否有生命体遗留,且能够排出检测盲区的干扰。该系统结构简单,准确率较高。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激励单元20为震动装置,通过使车辆产生振动,而使车内的生命体产生应激动作。力学检测单元30可以为压力传感器,根据达朗贝尔远离,压力传感器首先检测车辆在静止状态,也即激励单元20未激发状态时车辆所承受的静态负载Fj,也即,在此时Fj=G,G为此时压力传感器承受的重力;当震动装置震动时,压力压力传感器检测车辆在震动状态的负载,即Fd=G+Z+Y,其中,G为静态下压力传感器承受的重力,Z为压力传感器因振动而产生的额外的静态负载力,该额外的静态负载力与激励单元20未激发时的静态负载力相关,可以通过试验标定而得到,Y为车内遗留生命体因应激动作而产生的惯性力,当控制单元10判断压力传感器承受的负载的变化量,即Fd-Fj的变化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内生命体遗留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使生命体产生应激动作的激励单元,以及检测车内因生命体进行应激动作而产生的力学变化量的力学检测单元,所述激励单元及所述力学检测单元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相连,当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激励单元产生激励后,所述力学检测单元对车内的力学变化量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力学变化量与设定阈值进行比对,当所述力学变化量大于所述设定阈值时,所述控制单元判断车内有生命体遗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内生命体遗留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使生命体产生应激动作的激励单元,以及检测车内因生命体进行应激动作而产生的力学变化量的力学检测单元,所述激励单元及所述力学检测单元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相连,当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激励单元产生激励后,所述力学检测单元对车内的力学变化量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力学变化量与设定阈值进行比对,当所述力学变化量大于所述设定阈值时,所述控制单元判断车内有生命体遗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生命体遗留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单元为震动装置、声音产生装置、光线产生装置和/或气味产生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生命体遗留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力学检测单元为压力传感器和/或加速度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生命体遗留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单元为震动装置,所述力学检测单元为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所述震动装置未激发时所述压力传感器所承受的静态负载,以及当所述震动装置激发时所述压力传感器所承受的动态负载,所述控制单元判断所述压力传感器承受的负载变化量大于设定阈值时,判断车内有生命体遗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内生命体遗留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少华吕晓江张海洋祝贺王鹏翔周大永顾鹏云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