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锅翻炒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炒菜机技术

技术编号:2691639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2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炒菜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炒锅翻炒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炒菜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炒锅翻炒方法,其特征是包括急炒步骤如下:令炒锅绕横轴线急速旋转然后急停。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上述的炒锅翻炒方法。还提供一种能够实施上述炒锅翻炒方法的智能炒菜机,包括能绕横轴线旋转的炒锅,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具有处理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来控制炒锅,其特征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上所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智能炒菜机能翻炒食材,且翻炒食材的效果更佳。

Frying method of frying pan,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intelligent fry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炒锅翻炒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炒菜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炒菜机
,尤其是一种炒锅翻炒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炒菜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在智能炒菜机中,智能炒菜机处理器执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炒锅翻炒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厨房逐渐普及到千家万户。而智能炒菜机,则常常被应用于智能厨房中。专利文献CN210144444U公开了一种自动炒菜机,该自动炒菜机为滚筒式炒菜机,包括横置的筒状炒锅,炒锅的侧壁上设有开口,在炒锅绕横轴线旋转到开口朝上的状态下,待炒制的食材能从该开口处投入炒锅的内腔。炒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加热部,加热部能对炒锅进行加热,从而对炒锅内腔中的食材进行加热。食材加热完成后,炒锅绕横轴线旋转到开口朝下来出料。由于这种炒锅未配有菜铲,炒菜过程中只能焖炒食材,适合加工需要炖煮烹饪的食材,而在烹饪需要多次翻炒的食材时其烹饪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人想到:颠锅是无需菜铲配合即可实现翻炒的一种炒菜动作,颠锅操作是将锅内的菜抛到空中,与锅壁短暂分离,使上方的菜翻转到下方受热,菜抛到空中时与空气接触,温度短时间降低,可提高菜品的成菜质量。对于未配有菜铲的炒菜机,通过控制炒锅旋转的速度、方向等条件来模拟手动颠锅的烹饪动作,能够解决不方便翻炒食材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智能炒菜机的炒锅提供翻炒食材的烹饪方法、用于存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应用该介质的无菜铲智能炒菜机,能够翻炒食材。提供一种炒锅翻炒方法,包括急炒步骤如下:令炒锅绕横轴线急速旋转然后急停。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上述的炒锅翻炒方法。还提供一种能够实施上述炒锅翻炒方法的智能炒菜机,包括能绕横轴线旋转的炒锅,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具有处理器和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来控制炒锅。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给出炒锅翻炒方法,并给出能实施该炒锅翻炒方法的智能炒菜机,模拟人工烹饪中的颠锅动作,控制炒锅从急速旋转的状态下急停,炒锅内的食材在惯性作用下继续翻滚,并且,由于食材此前随炒锅一起旋转,在炒锅急停后,食材继续斜向上移动,使得食材脱离炒锅内壁而短暂的滞空,实现颠锅的效果,翻炒食材的效果更佳。附图说明图1是智能炒菜机的局部视图。图2是实施例一的智能炒菜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爆炸图。图4是沿图2中B-B线的剖视图。图5是实施例二的智能炒菜机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爆炸图。图7是沿图5中C-C线的剖视图。图8是实施例二的智能炒菜机炒锅的出菜示意图。图1符号说明:1-炒菜机外壳;10-前端板;11-后端板;3-炒锅;32-锅口;6-菜盘。图2~图4符号说明:A-横轴线;1-炒菜机外壳;10-前端板;11-后端板;12-安装孔;2-机架;201-端部;202-侧壁;21-导槽;211-开口;22-凸块;3-炒锅;30-端面;31-凸块;32-锅口;4-加热部;5-锅盖;50-连接部;51-凸块;52-通孔;6-菜盘。图5~图8符号说明:A-横轴线;1-炒菜机外壳;10-前端板;11-后端板;12-安装孔;2-机架;201-端部;202-侧壁;22-凸块;221-通孔;23-卡钩;24-留空部;3-炒锅;30-端面;32-锅口;33-横轴体;4-加热部;5-锅盖;53-卡槽;6-菜盘。具体实施方式智能炒菜机见图1,包括炒菜机外壳1,炒菜机外壳1前后两端对称地设有前端板10和后端板11。在前端板10和后端板11之间安装有横置的圆筒状炒锅3,其中心轴为横轴线,炒锅3的侧壁上开有用于食材进料和出料的锅口32。智能炒菜机装有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控制器具有处理器和预设有炒菜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控制器通过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炒菜程序从而对炒锅进行控制,具体地,控制器控制炒锅3绕其横轴线旋转,炒锅3旋转直到锅口32朝上以备进料,进料完成后,炒锅3旋转从而翻炒食材,翻炒完成后,炒锅3旋转直至锅口32朝下,炒好的食材就从锅口32掉落到放在炒锅3下方的菜盘6中。智能炒菜机包括由控制器控制的机架、加热部和锅盖,控制器执行炒菜程序从而分别控制炒锅3、机架、加热部和锅盖工作。智能炒菜机不同的安装方式会配套不同的炒菜过程,下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分别说明智能炒菜机各部件的两种安装方式以及对应的炒菜过程。实施一,请见图2~图4。见图2和图3,机架2安装在圆筒状炒锅3外,其具有前、后两个端部201,机架2下侧具有与圆筒炒锅3形状相配的圆弧侧壁202从而把两个端部201的下侧连接起来,机架2上侧留空以供炒锅3放入。机架2的圆弧侧壁202的内侧装有加热部4,加热部4为与圆筒状炒锅3相应的圆弧板状,因而能够贴合炒锅3的外侧壁。机架2的前、后两个端部201的内壁分别开有两个形状相同的导槽21。见图4,导槽21始段从外周径向内伸,导槽21末段为周向的弧状,导槽21从始段向末段逐渐收窄。导槽21的开口211设在其所处端部201内壁的外周缘处。见图2和见图3,炒锅3的前、后端面30各设有一个凸块31,凸块31从导槽21的开口211进入导槽21,并沿导槽21的径向的始段滑动到导槽21的周向的末段进而沿周向的末段滑动直至被收窄的导槽21卡紧,炒锅3就固定安装在机架2上了,故本实施例中,机架2可视为炒锅3的外壳。此时,机架2的自身轴线与炒锅3的横轴线A重合,炒锅3的锅口32朝上以便进料和出料。锅盖5安装在机架2外,锅盖5的内盖面为与炒锅3的圆筒形状相配的圆弧面,该圆弧面贴合炒锅3的外侧壁。在前端板10上和后端板11上各开有对准炒锅3横轴线A的圆形安装孔12,锅盖5在炒锅3前部的前方和炒锅3后部的后方各自设有伸到炒锅3的横轴线A处的连接部50,连接部50在横轴线A处伸出有与圆形安装孔12相配的圆形凸块51,前、后凸块51分别以可绕横轴线A旋转的方式伸入到前、后安装孔12中,从而使锅盖5以可绕横轴线A旋转的方式安装到前端板10和后端板11上。锅盖5的凸块51连接一个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控制器控制该驱动电机驱动凸块51绕横轴线A旋转,则锅盖5绕横轴线A旋转。前、后凸块51各自沿横轴线A开有通孔52,机架2在横轴线A处朝外伸出有与通孔52相配的凸块22,凸块22穿过相应的通孔52则一并穿过相应的安装孔12,从而把机架2连同安装在机架2内的炒锅3和加热部4一起装在外壳的前端板10和后端板11上。机架2的凸块22连接另一个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控制器控制机架2的驱动电机驱动凸块22绕横轴线A旋转,则机架2连同加热部4、炒锅3一同绕横轴线A旋转。智能炒菜机的炒菜过程如下:控制器控制机架2绕横轴线A旋转从而带动炒锅3旋转直至锅口32朝上,然后控制锅盖5相对炒锅3旋转直到露出锅口32,食材从炒锅3的上方经锅口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炒锅翻炒方法,其特征是包括急炒步骤如下:令炒锅(3)绕横轴线(A)急速旋转然后急停。/n

【技术特征摘要】
1.炒锅翻炒方法,其特征是包括急炒步骤如下:令炒锅(3)绕横轴线(A)急速旋转然后急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锅翻炒方法,其特征是:急炒步骤分为正向旋转和逆向旋转两种,执行正向旋转的急炒步骤后执行逆向旋转的急炒步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炒锅翻炒方法,其特征是:正向旋转的急炒步骤和逆向旋转的急炒步骤交替执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锅翻炒方法,其特征是:连续多次执行急炒步骤,各次急炒步骤旋转方向相同。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炒锅翻炒方法,其特征是:执行完当前急炒步骤后,间隔预设的时间T后执行下一急炒步骤。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锅翻炒方法,其特征是:急炒步骤中,急速旋转的角度为110度~130度。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炒锅翻炒方法,其特征是:对炒锅(3)进行加热,急炒步骤系在加热过程中执行。


8.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是,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炒锅翻炒方法。


9.智能炒菜机,包括能绕横轴线(A)旋转的炒锅(3),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具有处理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来控制炒锅(3),其特征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权8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峰峰江志强苏志智余国满蔡顺发陈鑫武郑莉菲谭家宁陈日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富港万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