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环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1449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拉环机构,包括座体和U型体,U型体的第一端通过第一枢轴枢接在座体上,U型体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枢轴枢接在座体上;第一枢轴与第二枢轴同轴设置;U型体通过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在打开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座体上设置有容置部;当U型体位于收纳位置时,U型体收纳于容置部内。用户用手指捏住U型体,或者手指钩住U型体即可带动座体移动,移动座体十分方便;且用户只需捏住/钩住U型体,减少操作时占用座体周边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拉环机构
本技术属于连接器的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拉环机构。
技术介绍
连接器(连接器:用于导通/断开电路以供电流传递;连接器通常是母端子和公端子采用插拔的方式进行导通/断开)在现代机电设备中,应用非常广泛。连接器通常具有插头和插座,分离插头和插座时通常用手捏住插头或插座然后分离,操作起来非常不方便;且用手操作占用太多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环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分离连接器操作不方便且用手操作占用太多空间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拉环机构包括座体和U型体,所述U型体的第一端通过第一枢轴枢接在所述座体上,所述U型体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枢轴枢接在所述座体上;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第二枢轴同轴设置;所述U型体通过所述第一枢轴和所述第二枢轴在打开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进行切换;所述座体上设置有容置部;当所述U型体位于所述收纳位置时,所述U型体收纳于所述容置部内。进一步地,所述容置部为开设在所述座体上的凹槽。进一步地,所述凹槽沿所述座体顶面的边缘延伸。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枢轴设置在所述座体上,且所述第一枢轴穿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一枢轴上设置有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止挡部与所述座体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壁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轴向方向延伸以供所述第一止挡部滑动的第一缺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止挡部邻接所述第一枢轴的端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枢轴设置在所述座体上,且所述第二枢轴穿设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第二枢轴上设置有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止挡部与所述座体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内壁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轴向方向延伸以供所述第二止挡部滑动的第二缺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止挡部邻接所述第二枢轴的端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呈平板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平行设置。本技术提供的拉环机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拉环机构,用户用手指捏住U型体,或者手指钩住U型体即可带动座体移动,移动座体十分方便;且用户只需捏住/钩住U型体,减少操作时占用座体周边的空间;U型体通过同轴设置的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相对座体转动;U型体在转动过程中在打开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进行转动切换;当U型体转动至收纳位置时,U型体收纳在容置部内,减少U型体占用过多外部空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环机构的立体示意图一(U型体位于收纳位置);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环机构的立体示意图二(U型体位于收纳位置);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U型体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座体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环机构的主视示意图(U型体位于打开位置)。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座体;11-容置部;2-U型体;21-第一端;211-第一安装孔;212-第一缺口;22-第二端;221-第二安装孔;222-第二缺口;31-第一枢轴;311-第一止挡部;32-第二枢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技术提供的拉环机构进行说明。拉环机构包括座体1和U型体2,U型体2的第一端21通过第一枢轴31枢接在座体1上,U型体2的第二端22通过第二枢轴32枢接在座体1上;第一枢轴31与第二枢轴32同轴设置;U型体2通过第一枢轴31和第二枢轴32在打开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座体1上设置有容置部11;当U型体2位于收纳位置时,U型体2收纳于容置部11内。如此,用户用手指捏住U型体2,或者手指钩住U型体2即可带动座体1移动,移动座体1十分方便;且用户只需捏住/钩住U型体2,减少操作时占用座体1周边的空间;U型体2通过同轴设置的第一枢轴31和第二枢轴32相对座体1转动;U型体2在转动过程中在打开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进行转动切换;当U型体2转动至收纳位置时,U型体2收纳在容置部11内,减少U型体2占用过多外部空间。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座体1和U型体2分别为塑料制成。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座体1为插头/插座。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5,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拉环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容置部11为开设在座体1上的凹槽。如此,开设凹槽非常简便。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5,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拉环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凹槽沿座体1顶面的边缘延伸。如此,U型体2卡入凹槽内后,用户能够从座体1顶面的的边缘接触到凹槽内的U型体2并将U型体2从凹槽内转出,容易操作。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5,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拉环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端2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11,第一枢轴31设置在座体1上,且第一枢轴31穿设在第一安装孔211内;第一枢轴31上设置有第一止挡部311,第一端21位于第一止挡部311与座体1之间。如此,第一止挡部311能够阻止第一端21从第一枢轴31上脱落下来。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5,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拉环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安装孔211的内壁上设置有沿第一安装孔211的轴向方向延伸以供第一止挡部311滑动的第一缺口212。如此,当第一缺口212位于第一止挡部311在第一安装孔211的轴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拉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和U型体,所述U型体的第一端通过第一枢轴枢接在所述座体上,所述U型体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枢轴枢接在所述座体上;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第二枢轴同轴设置;所述U型体通过所述第一枢轴和所述第二枢轴在打开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进行切换;所述座体上设置有容置部;当所述U型体位于所述收纳位置时,所述U型体收纳于所述容置部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拉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和U型体,所述U型体的第一端通过第一枢轴枢接在所述座体上,所述U型体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枢轴枢接在所述座体上;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第二枢轴同轴设置;所述U型体通过所述第一枢轴和所述第二枢轴在打开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进行切换;所述座体上设置有容置部;当所述U型体位于所述收纳位置时,所述U型体收纳于所述容置部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部为开设在所述座体上的凹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沿所述座体顶面的边缘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枢轴设置在所述座体上,且所述第一枢轴穿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一枢轴上设置有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止挡部与所述座体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环机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志坚张稳权
申请(专利权)人:顺科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