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开挖管道修复用内衬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1037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开挖管道修复用内衬管,属于管道修复的技术领域,其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层、加固层和内层,所述加固层呈管状,所述内层环绕在所述加固层的内表面形成内衬管的内壁;所述外层的外侧设置有遇水可膨胀的遇水膨胀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可增强内衬管与待修复管道连接的紧密性,保证管道修复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开挖管道修复用内衬管
本技术涉及管道修复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非开挖管道修复用内衬管。
技术介绍
城市地下管道承担着雨水、污水等排放任务。由于管道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的磨损、老化、腐蚀等情况,受到外力作用时,管道很可能出现破损或泄漏的情况。传统方法是挖开地面,进行管道修复和更换,最后再填补路面。该方法施工效率低,对路面交通造成了诸多不便。近年来,我国逐步推广使用的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不仅效率高,而且对周围的交通、环境、及其他管线的影响小,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显著的优越性。非开挖是指利用各种岩土钻掘设备和技术手段,通过导向、定向钻进等方式在地表极小部分开挖的情况下(一般指入口和出口小面积开挖),敷设、更换和修复各种地下管线的施工新技术,不会阻碍交通,不会破坏绿地、植被,不会影响商店,医院,学校和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解决了传统开挖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干扰,对交通,环境,周边建筑物基础的破坏和不良影响,因此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果。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的方法有多种,如软管内衬法、翻转浸渍法、CIPP拉入法等,其中,CIPP拉入法较为常用,其采用具有防渗透薄膜的内衬软管,经树脂充分浸渍后,从检查井处拉入待修复的管道中,再利用水压或气压将软管涨圆,固化后,形成光滑、坚固的新管,达到修复的目的。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781677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非开挖管道修复用可压扁增强型内衬管,所述的非开挖管道修复用可压扁增强型内衬管由内至外依次包含一内层、一加强纤维层和一外层,所述的内层为聚氨酯或柔性PE制成,所述的外层为超耐磨PE制成。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外层与待修复管道之间连接不够紧密,进而影响了管道修复的效果,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非开挖管道修复用内衬管,其优点是:可增强内衬管与待修复管道连接的紧密性,保证管道修复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非开挖管道修复用内衬管,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层、加固层和内层,所述加固层呈管状,所述内层环绕在所述加固层的内表面形成内衬管的内壁;所述外层的外侧设置有遇水可膨胀的遇水膨胀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在使用该内衬管对管道进行修复的时候,将该内衬管牵引到管道内,再利用水压或气压将内衬管涨圆,随后经过紫外线光照固化后形成新管,当内衬管与受损的原管道之间存在间隙时,入侵的水,即进入空隙中的地下水或管道污水可以引发遇水膨胀层自发快速膨胀,填满空隙,并形成密封隔离层,使得内衬管与原管道紧密贴合在一起,从而有效防止地下水与管道污水的相互渗透,保证管道修复的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遇水膨胀层为高吸水树脂及非水溶性橡胶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吸水树脂(SuperAbsorbentPolymer,SAP)吸水膨胀的能力强大、机械性能较弱,而非水溶性橡胶则用来增强其整体的机械强度,从而达到可靠的密封作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外层与遇水膨胀层之间设置有外护层,所述外护层为由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而成的化合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而成的化合物,其为一种不透光并具有柔性的防护膜,用于减少对加固层的磨损,还具有防水、遮光作用,防止加固层和内层意外固化,便于存放、运输。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外层为具有较高弹性的高密度聚氯乙烯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密度聚氯乙烯具有较佳的防水性能和防腐性能,从而减少管道内的水体进入到加固层的可能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加固层由外至内依次包括树脂层、玻璃纤维织物层和玻璃纤维毡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玻璃纤维织物层和玻璃纤维毡层的相互配合使用,不但具备高强度、高韧性,同时具有良好的树脂均匀渗透性,便于树脂层在玻璃纤维织物层的附着,能够使加固层具有均匀的厚度和内部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加固层的强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树脂层为硅酸树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硅酸树脂固化物硬度高,韧性好,有很强的抗冲击及抗弯曲性能,同时也具有非常强的耐腐蚀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内层为二醇类聚酯和酚醛环氧树脂的混合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醇类聚酯和酚醛环氧树脂的混合物具有较强的耐磨、耐腐蚀性,经紫外线光照后固化,固化后的二醇类聚酯和酚醛环氧树脂附着于加固层,在加固层的表面形成一层光滑保护层,起到隔离、保护加固层的作用,同时提高了耐化学腐蚀性、抗磨损性以及过水能力。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内层的内侧壁设置有透光层,所述透光层为透光软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光软膜可在二醇类聚酯和酚醛环氧树脂的混合物光照固化前对其进行保护,同时不影响二醇类聚酯和酚醛环氧树脂混合物的光照固化,在施工结束后可将其撕掉。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进入空隙中的地下水或管道污水可以引发遇水膨胀层自发快速膨胀,填满空隙,并形成密封隔离层,使得内衬管与原管道紧密贴合在一起,从而有效防止地下水与管道污水的相互渗透,保证管道修复的效果;2.外护层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而成的化合物,其为一种不透光并具有柔性的防护膜,用于减少对加固层的磨损,还具有防水、遮光作用,防止加固层和内层意外固化,便于存放、运输;3.玻璃纤维织物层和玻璃纤维毡层的相互配合使用,不但具备高强度、高韧性,同时具有良好的树脂均匀渗透性,便于树脂层在玻璃纤维织物层的附着,能够使加固层具有均匀的厚度和内部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加固层的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中,1、遇水膨胀层;2、外护层;3、外层;4、加固层;41、树脂层;42、玻璃纤维织物层;43、玻璃纤维毡层;5、内层;6、透光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非开挖管道修复用内衬管,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呈管状的遇水膨胀层1、外护层2、外层3、加固层4、内层5和透光层6。其中,内层5环绕在加固层4的内表面形成内衬管的内壁,遇水膨胀层1的外侧则为内衬管朝向受损管道内壁的表面;遇水膨胀层1由高吸水树脂(superabsorbentpolymer,简称“SAP”)和普通非水溶性橡胶通过混合或共聚等方式形成,普通的亲水橡胶机构性能较弱,吸水以后若遭遇盐度下降、温度变化或周边环境变干等情况,会失水收缩,从而失去膨胀密封功能,而SAP虽然机械性能较弱,但却具备强大的吸水能力;普通非水溶性橡胶的机械性能强大,因此,将普通非水溶性橡胶与SAP结合在一起,可增强整体的机械强度,从而达到可靠的密封作用。当内衬管与受损的原管道之间存在间隙时,入侵的水,即进入空隙中的地下水或管道污水可以引发遇水膨胀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开挖管道修复用内衬管,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层(3)、加固层(4)和内层(5),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层(4)呈管状,所述内层(5)环绕在所述加固层(4)的内表面形成内衬管的内壁;所述外层(3)的外侧设置有遇水可膨胀的遇水膨胀层(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开挖管道修复用内衬管,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层(3)、加固层(4)和内层(5),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层(4)呈管状,所述内层(5)环绕在所述加固层(4)的内表面形成内衬管的内壁;所述外层(3)的外侧设置有遇水可膨胀的遇水膨胀层(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开挖管道修复用内衬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3)与遇水膨胀层(1)之间设置有外护层(2),所述外护层(2)为由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而成的化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开挖管道修复用内衬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岑岑黄凌波
申请(专利权)人:福光环境工程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