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屋面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0838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屋面防水结构,包括建筑屋面主体,所述建筑屋面主体顶端两侧外部连接有女儿墙主体,且女儿墙主体侧壁和建筑屋面主体顶面上连接有防水沥青层,所述女儿墙主体侧壁上连接有遮挡防水板,且遮挡防水板为“V”形结构,所述遮挡防水板的内夹角为钝角,且遮挡防水板的底部高度高于防水沥青层顶部高度。该建筑屋面防水结构能够有效率避免雨水进入防水沥青与墙面之上的竖向缝隙之中,避免出现缝隙中渗水导致防水效果变差的情况。本建筑屋面防水结构的防水沥青层顶面上均安装有遮挡防水板,令遮挡防水板能够遮挡住女儿墙主体和防水沥青层的连接处顶面,令雨水无法进入防水沥青层与女儿墙主体之间的缝隙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屋面防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防水
,具体为一种建筑屋面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屋面是指建筑物屋顶的表面,也指屋脊与屋檐之间的部分。这一部分占据屋顶的较大面积,或者说屋面是屋顶中面积较大的部分。一般包含砼现浇楼面、水泥砂浆找平层、保温隔热层、防水层、水泥砂浆保护层、排水系统、女儿墙及避雷措施等,特殊工程时还有瓦面的施工(挂瓦条)。现有的建筑屋面的防水结构是在原有水泥屋面的基础上再铺设改性沥青油毡作为附加防水层,但沥青与墙壁之间的竖向连接缝隙中容易出现渗水,导致出现防水效果变差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屋面防水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建筑屋面的防水结构的竖向缝隙中容易深入水液导致防水效果变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屋面防水结构,包括建筑屋面主体,所述建筑屋面主体顶端两侧外部连接有女儿墙主体,且女儿墙主体侧壁和建筑屋面主体顶面上连接有防水沥青层,所述女儿墙主体侧壁上连接有遮挡防水板,且遮挡防水板为“V”形结构,所述遮挡防水板的内夹角为钝角,且遮挡防水板的底部高度高于防水沥青层顶部高度。优选的,所述遮挡防水板内部开设有定位槽孔,且定位槽孔内贯穿连接有固定螺钉。优选的,所述女儿墙主体侧壁内部开设有安装凹槽,且安装凹槽底面朝向建筑屋面主体中部倾斜。优选的,所述防水沥青层下方内部设有疏水加固层,且疏水加固层为网状结构。优选的,所述防水沥青层的长宽均等于疏水加固层的最大长宽,且防水沥青层表面覆盖有防水涂料层。优选的,所述固定螺钉外端连接有女儿墙主体,且遮挡防水板顶端位于安装凹槽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建筑屋面防水结构能够有效率避免雨水进入防水沥青与墙面之上的竖向缝隙之中,避免出现缝隙中渗水导致防水效果变差的情况。本建筑屋面防水结构的防水沥青层顶面上均安装有遮挡防水板,令遮挡防水板能够遮挡住女儿墙主体和防水沥青层的连接处顶面,令雨水无法进入防水沥青层与女儿墙主体之间的缝隙中,避免出现水液渗入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建筑屋面防水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建筑屋面防水结构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建筑屋面防水结构的女儿墙主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遮挡防水板,2、女儿墙主体,3、排水管道,4、疏水加固层,5、建筑屋面主体,6、防水沥青层,7、防水涂料层,8、安装凹槽,9、固定螺钉,10、定位槽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屋面防水结构,包括建筑屋面主体5,建筑屋面主体5顶端两侧外部连接有女儿墙主体2,且女儿墙主体2侧壁和建筑屋面主体5顶面上连接有防水沥青层6,女儿墙主体2侧壁上连接有遮挡防水板1,且遮挡防水板1为“V”形结构,遮挡防水板1内部开设有定位槽孔10,且定位槽孔10内贯穿连接有固定螺钉9,此结构使得固定螺钉9能够贯穿定位槽孔10与遮挡防水板1连接在一起,女儿墙主体2侧壁内部开设有安装凹槽8,且安装凹槽8底面朝向建筑屋面主体5中部倾斜,此结构使得落至安装凹槽8内部的雨水会朝向建筑屋面主体5中部滑落,固定螺钉9外端连接有女儿墙主体2,且遮挡防水板1顶端位于安装凹槽8内部,此结构使得遮挡防水板1顶端能够陷于安装凹槽8内部以对防水沥青层6顶部缝隙进行遮挡,且遮挡防水板1能够通过固定螺钉9进行拆卸,以便使用者维护防水沥青层6,遮挡防水板1的内夹角为钝角,且遮挡防水板1的底部高度高于防水沥青层6顶部高度,此结构使得遮挡防水板1一侧安装于女儿墙主体2上时,遮挡防水板1的另一侧能够为倾斜面覆盖于防水沥青层6和女儿墙主体2连接处的顶部之上,令雨水无法进入防水沥青层6和女儿墙主体2连接处顶部之间的缝隙之中,增强防水效果,防水沥青层6下方内部设有疏水加固层4,且疏水加固层4为网状结构,此结构使得网状结构的疏水加固层4能够增强疏水加固层4的牢固性,且能够对雨水起到脉络汇集的作用,防水沥青层6的长宽均等于疏水加固层4的最大长宽,且防水沥青层6表面覆盖有防水涂料层7,此结构使得防水涂料层7能够增强防水沥青层6的防水效果,且疏水加固层4具有较大的覆盖面积。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建筑屋面防水结构时,首先使用者可以将固定螺钉9插入定位槽孔10内以将遮挡防水板1固定在女儿墙主体2上的安装凹槽8之中,当雨水落下时,遮挡防水板1能够对飘向防水沥青层6和女儿墙主体2的竖向缝隙中的雨水进行遮挡,落至防水涂料层7上的雨水会沿着排水管道3滑落,当防水沥青层6开裂时,防水沥青层6内网状结构的疏水加固层4能够加固防水沥青层6的连接以将水液汇集防水,从而完成一系列工作。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屋面防水结构,包括建筑屋面主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屋面主体(5)顶端两侧外部连接有女儿墙主体(2),且女儿墙主体(2)侧壁和建筑屋面主体(5)顶面上连接有防水沥青层(6),所述女儿墙主体(2)侧壁上连接有遮挡防水板(1),且遮挡防水板(1)为“V”形结构,所述遮挡防水板(1)的内夹角为钝角,且遮挡防水板(1)的底部高度高于防水沥青层(6)顶部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屋面防水结构,包括建筑屋面主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屋面主体(5)顶端两侧外部连接有女儿墙主体(2),且女儿墙主体(2)侧壁和建筑屋面主体(5)顶面上连接有防水沥青层(6),所述女儿墙主体(2)侧壁上连接有遮挡防水板(1),且遮挡防水板(1)为“V”形结构,所述遮挡防水板(1)的内夹角为钝角,且遮挡防水板(1)的底部高度高于防水沥青层(6)顶部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屋面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防水板(1)内部开设有定位槽孔(10),且定位槽孔(10)内贯穿连接有固定螺钉(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屋面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旺富张文凭张学景宏浩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房邦匠房屋修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