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垫块组合结构及其桥梁连接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0761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7:43
一种减震垫块组合结构及其桥梁连接构造,包括弹性缓冲体、连接底钢板、限位板、插部导槽和耳板,弹性缓冲体为一组矩阵排列的孔洞状的橡胶体,橡胶体上开有孔洞,孔洞为垂直于连接板的通孔,连接底钢板左右两侧的边部超出弹性缓冲体并分别形成两道插部,插部导槽包括两道平行设置的槽体,槽体的结构相同并且分别设置在连接底钢板的左右两侧,限位板连接在两道槽体之间、卡固连接底钢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占用空间小,省去保护钢板外观小型化,方便在各类特大、大及小桥中的使用。除了顺桥向在主梁与主梁间、主梁与桥台间安装之外,横桥向也可在主梁与挡块间安装,以便桥梁减震缓冲结构在桥梁中充分发挥减隔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垫块组合结构及其桥梁连接构造
本技术属于桥梁减震设计领域,特别是一种减震垫块组合结构及其连接构造。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世界各地地震频发,每次震害对桥梁结构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都非常巨大,因此,人们对桥梁抗震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引人减隔震结构物来提高桥梁的抗展性能也正在成为一个研究和应用的热点。提高桥梁抗震性能的有效措施即在地震作用下,对可能发生碰撞的位置安装缓冲结构物,以吸收地震作用产生的动能,从而减缓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因碰撞产生落梁或破坏。根据我国现行的《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上的规定:地震烈度在7度及7度以上的,都应该用到减隔震装置,如在主梁与主梁之间、主梁与桥台胸墙之间安装弹性装置。而现有减震垫块组合结构包括背侧的固定板和前侧的保护钢板,此种减震垫块组合结构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前侧的保护钢板的保护功能不足,不但浪费材料,并且其生产制作均比较复杂,保护钢板上需要对应开设排气孔和排气槽,制作成本较高。同时,现有减震垫块组合结构与桥梁或者桥台的连接均通过固定板上开设的连接孔与其连接,而一旦减震垫块组合结构发生问题需要更换时,由于桥梁或者桥台之间的距离并不固定唯一,如果距离较窄时,施工人员无法进入从而导致更换工作进行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垫块组合结构及其桥梁连接构造,解决现有减震垫块组合结构的结构浪费、生产复杂、制作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还要解决由于与结构体的连接方式导致减震垫块组合结构更换困难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震垫块组合结构,包括弹性缓冲体、连接底钢板、限位板、插部导槽和耳板,所述连接底钢板为矩形,连接底钢板固定连接在弹性缓冲体的背侧,所述弹性缓冲体为一组矩阵排列的孔洞状的橡胶体,橡胶体上开有孔洞,所述孔洞为垂直于连接板的通孔,所述连接底钢板左右两侧的边部超出弹性缓冲体并分别形成两道插部,所述插部导槽包括两道平行设置的槽体,槽体的背侧表面平齐,槽体的结构相同并且分别设置在连接底钢板的左右两侧,槽体之间设置距离与连接底钢板的左右宽度相适应,槽体的横截面为L型,两道槽体的开口相对并朝向内侧设置,两道插部分别插入两侧的槽体内,每道槽体均包括垂直于连接板的垂直槽板和平行于连接底钢板的平行槽板,垂直槽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耳板,所述限位板连接在两道槽体之间、卡固连接底钢板。所述插部导槽为钢板焊接或者角钢制成,为分体设置的两道单一槽体。所述插部导槽为钢板焊接或者角钢制成,插部导槽还包括导槽底钢板,两道槽体分别固定连接在导槽底钢板的左右两侧边部,垂直槽板的背侧与导槽底钢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与连接底钢板的顶侧边部超出弹性缓冲体的部分一体形成,所述限位板包括分别凸出于连接底钢板左右两侧的卡凸,两个卡凸分别卡固在两道槽体的顶侧。所述限位板为固定连接在两道槽体底部之间的条板,条板承托连接底钢板的下部,槽体和条板形成三面包围结构。所述连接底钢板的下侧边缘上开有排水豁口。所述排水豁口的形状为半圆形、三角形或多边形。每道槽体上间隔设有一组耳板,所述耳板上开有连接孔。所述孔洞状橡胶体为一体成形,所述孔洞状橡胶体包括一组矩阵排列的空心橡胶柱,空心橡胶柱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六边形、三角形或者正方形,所述孔洞的横截面形状与空心橡胶柱的横截面形状相同,孔洞的横截面尺寸小于空心橡胶柱的横截面尺寸,所述孔洞与空心橡胶柱的数量相同并且同心居中对应设置在每个空心橡胶柱上。一种桥梁连接构造,包括减震垫块组合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减震垫块组合结构两侧的结构体,与减震垫块组合结构固定连接的为第一结构体,相对第一结构体设置的为第二结构体,所述耳板上的连接孔上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第一结构体的侧部,所述第一结构体为顺桥向主梁的端面或者桥台,所述第二结构体为另一顺桥向主梁的端面或者桥台,或者所述第一结构体为横桥向主梁的侧面,所述第二结构体为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摒弃了现有技术中保护钢板这一结构,只需要连接底钢板即可完成全部的减震垫块的功能,避免减震垫块的浪费材料,减轻生产制作成本。本技术设计了与连接底钢板相匹配组合使用的插部导槽,施工人员可以再施工桥体时直接将连接底钢板与插部导槽组合安装,也可以桥体施工完毕后,先安装插部导槽再后续采用吊钩分别安装,改变了结构的安装顺序,使更换减震垫块结构在施工的任何时候都成为可能。本技术的插部导槽结构简单,可以为两侧独立设置的导轨条,安装时与减震垫块组合在一起,并配合连接底钢板上的卡凸即可固定连接底钢板防止下落,卡凸也可以作为工人更换时进行施工的勾取支点。本技术的插部导槽也可以为带底板的抽屉式盒子,上方开口,配合限位板三面包围防止连接底钢板下落。同时连接底钢板开有用于排水的豁口,可以排除连接底钢板与导槽底钢板之间的雨水积存。本技术的弹性缓冲体是一体塑料成形的孔洞状橡胶体,形成多个空心橡胶柱,空心的橡胶缓冲物大大减轻了整个结构的质量。本技术的整体占用空间小,省去保护钢板外观小型化,方便在各类特大、大及小桥中的使用。除了顺桥向在主梁与主梁间、主梁与桥台间安装之外,横桥向也可在主梁与挡块间安装,以便桥梁减震缓冲结构在桥梁中充分发挥减隔震的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一的组装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6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6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0是实施例二的组装示意图。图11是弹性缓冲体的实施例示意图。图12是弹性缓冲体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桥梁连接构造实施例一在纵桥向主梁与主梁之间的安装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桥梁连接构造实施例二在纵桥向主梁与桥台之间的安装示意图,其中减震垫块组合结构固定在桥台上。图15是本技术桥梁连接构造实施例三在纵桥向主梁与桥台之间的安装示意图,其中减震垫块组合结构固定在主梁上。图16是本技术实施例四在横桥向主梁与挡块之间的安装示意图。附图标记:1-弹性缓冲体、11-孔洞、12-空心橡胶柱、2-连接底钢板、21-插部、3-槽体、31-垂直槽板、32-平行槽板、4-耳板、41-连接孔、5-导槽底钢板、6-卡凸、7-条板、8-排水豁口、9-第一结构体、10-第二结构体。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见图1-5所示,一种减震垫块组合结构,包括弹性缓冲体1、连接底钢板2、限位板、插部导槽和耳板4,所述连接底钢板2为矩形,连接底钢板2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垫块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缓冲体(1)、连接底钢板(2)、插部导槽、限位板和耳板(4),所述连接底钢板(2)为矩形,连接底钢板(2)固定连接在弹性缓冲体(1)的背侧,所述弹性缓冲体(1)为一组矩阵排列的孔洞状的橡胶体,橡胶体上开有孔洞(11),所述孔洞为垂直于连接板的通孔,所述连接底钢板(2)左右两侧的边部超出弹性缓冲体(1)并分别形成两道插部(21),/n所述插部导槽包括两道平行设置的槽体(3),槽体(3)的背侧表面平齐,槽体(3)的结构相同并且分别设置在连接底钢板(2)的左右两侧,槽体(3)之间设置距离与连接底钢板(2)的左右宽度相适应,槽体(3)的横截面为L型,两道槽体(3)的开口相对并朝向内侧设置,两道插部(21)分别插入两侧的槽体(3)内,/n每道槽体(3)均包括垂直于连接板的垂直槽板(31)和平行于连接底钢板(2)的平行槽板(32),垂直槽板(3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耳板(4),/n所述限位板连接在两道槽体(3)之间、卡固连接底钢板(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垫块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缓冲体(1)、连接底钢板(2)、插部导槽、限位板和耳板(4),所述连接底钢板(2)为矩形,连接底钢板(2)固定连接在弹性缓冲体(1)的背侧,所述弹性缓冲体(1)为一组矩阵排列的孔洞状的橡胶体,橡胶体上开有孔洞(11),所述孔洞为垂直于连接板的通孔,所述连接底钢板(2)左右两侧的边部超出弹性缓冲体(1)并分别形成两道插部(21),
所述插部导槽包括两道平行设置的槽体(3),槽体(3)的背侧表面平齐,槽体(3)的结构相同并且分别设置在连接底钢板(2)的左右两侧,槽体(3)之间设置距离与连接底钢板(2)的左右宽度相适应,槽体(3)的横截面为L型,两道槽体(3)的开口相对并朝向内侧设置,两道插部(21)分别插入两侧的槽体(3)内,
每道槽体(3)均包括垂直于连接板的垂直槽板(31)和平行于连接底钢板(2)的平行槽板(32),垂直槽板(3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耳板(4),
所述限位板连接在两道槽体(3)之间、卡固连接底钢板(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垫块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部导槽为钢板焊接或者角钢制成,为分体设置的两道单一槽体(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垫块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部导槽为钢板焊接或者角钢制成,插部导槽还包括导槽底钢板(5),两道槽体(3)分别固定连接在导槽底钢板(5)的左右两侧边部,垂直槽板(31)的背侧与导槽底钢板(5)的前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垫块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与连接底钢板(2)的顶侧边部超出弹性缓冲体(1)的部分一体形成,所述限位板包括分别凸出于连接底钢板(2)左右两侧的卡凸(6),两个卡凸(6)分别卡固在两道槽体(3)的顶侧。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可明潘迪姜智勇赵志鹏冀健王奎彬徐斌郑建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衡水成硕工程橡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