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服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0747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护服面料,它包括基布层、至少一层氟橡胶混炼胶浆层、至少一层丁腈橡胶混炼胶浆层、至少一层丁基橡胶混炼胶浆层以及至少一层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混炼胶浆层,所述氟橡胶混炼胶浆层、丁腈橡胶混炼胶浆层、丁基橡胶混炼胶浆层以及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混炼胶浆层由内至外依次复合于基布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护服由基布层配合不同的橡胶混炼胶浆层复合而成,不仅阻燃、耐高/低温,而且能够防止多种化学渗透,适应各种复杂的化学污染环境,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护服面料
本技术涉及消防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在多元化学品污染环境下具有可靠防护能力的防护服面料。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活动的日益发展,化学工业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支柱,危化品的生产、运输、贮存、使用越来越频繁,社会生产与劳动保护领域对化学防护服的需求量非常巨大。除了生产环节对防化服的需求外,作为维护社会秩序安全稳定的军事、消防、公安等国家力量对化学防护服的需求量在近几年也成爆发式增长。几十年来,国内的消防企业仅能生产PVC类的低端化学防护服,只能应对酸碱性的化学品的防护。在国家的消防防护服标准强制性推行之前,这些产品也利用各种渠道鱼龙混珠的进入到消防救援的队伍之中,给危化品救援工作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近年来,我国参照国际通用标准,制定了GB24539-2009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通用技术要求、GB23462-2009防护服装化学物质渗透试验方法、GA770-2008消防员化学防护服等一系列标准,由于国内的生产技术现状限制,一直没有强制性推出。2015年公安部消防局强制性实施公安消防装备的“3C”,督促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对所有化学防护服的生产销售进行检查,所有产品必须满足GA770-2008消防员化学防护服规定的要求。今后,凡是没有上海消防研究所检测中心检测报告的产品不允许进行市场流通。2017年初,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检测中心正式开始接受企业的产品送检。因为没有防护服面料的生产技术,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一家国内企业把自己的防护服送检。市场乱象终究会走向正规,国外的化学防护相关企业早就开始布局,由最开始的来料加工变为直接在中国投资生产防护服面料。德国的康迪泰克集团正着手在江苏苏州投资建厂生产防化胶布,给国外的几大消防防护服品牌供货。我国当前生产的化学防护服面料技术途径主要有普通民企的PVC压延复合技术以及军工企业的丁基橡胶压延复合硫化技术。由于PVC材料自身的化学稳定性差、耐腐蚀性差而且耐化学品渗透性能极低,因此无法满足危化品防护的需求,只能作为低端的酸碱性化学品防护服使用。PVC防护服面料技术含量低,从事该类产品生产的企业遍布江浙地区。此外,PVC胶布在低温下变硬,所制备的化学防护服在北方的冬季几乎无法使用。我国军方的军用防护服采用丁基橡胶压延复合于基布上,再通过罐式硫化,批量生产。压延法生产薄型胶布,对设备精度和生产技师的经验要求非常高,不然很容易导致产品厚薄不均匀。即使排除这方面因素,压延胶布还存在许多技术上无法克服的缺点:手感硬挺;防护时间短;胶层与基布的粘附强度低等。采用罐式硫化的胶布为防止胶布在硫化过程中相互粘连,需要在胶布表面布撒大量的滑石粉,滑石粉粘附在胶面表层,严重影响胶布的外观质量,且在使用时造成滑石粉飞扬,严重影响穿着人员的呼吸道健康。另外,从危化品的渗透原理上,单层压延的胶布产品由于胶料的分子聚集,容易产生化学品渗透通道,防护时间短另外,而且防护对象单一,很难抵御高温和同时适应低温环境,环境温度一旦达100℃,要么防护性能大大下降,要么防护服表面融化或被破坏,难以抵进高温火场。低温下,防护服变得僵硬,容易产生屈挠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护服面料,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防护服面料防护可靠性低、适应能力差的问题。为了达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护服面料,它包括基布层、至少一层氟橡胶混炼胶浆层、至少一层丁腈橡胶混炼胶浆层、至少一层丁基橡胶混炼胶浆层以及至少一层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混炼胶浆层,所述氟橡胶混炼胶浆层、丁腈橡胶混炼胶浆层、丁基橡胶混炼胶浆层以及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混炼胶浆层由内至外依次复合于基布层。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布层的正面复合至少一层各混炼胶浆层,所述混炼胶浆层包括氟橡胶混炼胶浆层、丁腈橡胶混炼胶浆层、丁基橡胶混炼胶浆层以及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混炼胶浆层。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布层的正、反面分别复合至少一层上述各混炼胶浆层。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布层的正面从内到外依次复合一层氟橡胶混炼胶浆层、两层丁腈橡胶混炼胶浆、两层丁基橡胶混炼胶浆层以及两层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混炼胶浆层;基布层的背面从内到外依次复合一层氟橡胶混炼胶浆层、两层丁腈橡胶混炼胶浆层、两层丁基橡胶混炼胶浆层以及两层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混炼胶浆层。双面结构比单面结构的安全性更高。在从事救援工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刮擦,假如正面被刮破,反面还能提供防护,安全性更高。推荐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各混炼胶浆层的厚度均为0.01—0.02mm。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布层为聚酯纤维,基布层的厚度为0.2—0.3mm。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防护服由基布层、氟橡胶混炼胶浆层、丁腈橡胶混炼胶浆层、丁基橡胶混炼胶浆层以及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混炼胶浆层复合而成,不仅阻燃、耐高/低温,而且能够防止多种化学渗透,适应各种复杂的化学污染环境,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2、本技术制备的防护服面料不仅具有可靠的防护作用,而且基布上复合的每种胶浆层的厚度都非常小,其成品面料的厚度可控制在0.45—0.5mm左右,远远低于国内0.8mm的标准。另外,经过实际测量,该防护服面料单位面积的重量只有620g/m2左右,因此不会出现穿着厚重的感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参照图1,一种防护服面料,基布层1(本实施例采用聚酯纤维,其厚度为0.22mm)的正面从内到外依次复合一层氟橡胶混炼胶浆层2、两层丁腈橡胶混炼胶浆层3、两层丁基橡胶混炼胶浆层4以及两层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混炼胶浆层5;基布层1的背面从内到外依次复合一层氟橡胶混炼胶浆层2、两层丁腈橡胶混炼胶浆层3、两层丁基橡胶混炼胶浆层4以及两层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混炼胶浆层5。各胶浆层的厚度均为0.02mm,最终制得的防护服面料的厚度为0.5mm;单位面积的重量为630g/m2。对该产品的物理和化学测试得到下述三表:表1为本实施例成品面料各项物理防护指标的检测结果和标准值的对比:表2为本实施例成品面料各项化学渗透性能的检测结果和标准值的对比化学试剂试验温度平均渗透时间(指标)实测值硫酸二甲酯32℃±1℃≥60min≥120min氨气32℃±1℃≥60min≥120min氯气32℃±1℃≥60min≥120min光气32℃±1℃≥60min≥120min氯化氢32℃±1℃≥60min≥120min氢氰酸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护服面料,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基布层、至少一层氟橡胶混炼胶浆层、至少一层丁腈橡胶混炼胶浆层、至少一层丁基橡胶混炼胶浆层以及至少一层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混炼胶浆层,所述氟橡胶混炼胶浆层、丁腈橡胶混炼胶浆层、丁基橡胶混炼胶浆层以及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混炼胶浆层由内至外依次复合于基布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护服面料,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基布层、至少一层氟橡胶混炼胶浆层、至少一层丁腈橡胶混炼胶浆层、至少一层丁基橡胶混炼胶浆层以及至少一层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混炼胶浆层,所述氟橡胶混炼胶浆层、丁腈橡胶混炼胶浆层、丁基橡胶混炼胶浆层以及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混炼胶浆层由内至外依次复合于基布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服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层的正面复合至少一层各混炼胶浆层,所述混炼胶浆层包括氟橡胶混炼胶浆层、丁腈橡胶混炼胶浆层、丁基橡胶混炼胶浆层以及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混炼胶浆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服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层的正、反面分别复合至少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力峰杨奋理陶武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赛飞普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