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纱机中高强度抗起球仿貂绒纱线的纱管脱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0727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细纱机中高强度抗起球仿貂绒纱线的纱管脱离装置,此种纱管库能够及时将纱管转移,避免纱管发生堆积,从而掉落到纱管库外边,防止纱线污染或破损。包括机架、台板、传送带、称重传感器和驱动气缸,机架设置在细纱机轨道的一侧,称重传感器固定在机架的上端面,且位于靠近细纱机轨道的一侧,所述台板设置在机架上端面,台板的一端与机架上端面铰接,另一端的下端面抵靠在称重传感器上,称重传感器与驱动气缸通过信号线连接,所述传送带设置在台板铰接端的一侧,并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气缸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架上,驱动气缸的气缸杆与台板转动连接,在驱动气缸驱动下所述台板可绕铰接端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细纱机中高强度抗起球仿貂绒纱线的纱管脱离装置
本技术属于纱线生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细纱机中高强度抗起球仿貂绒纱线的纱管脱离装置。
技术介绍
高强度抗起球仿貂绒纱线是目前市面上一种新型的纱线,其具有高强度和抗起球的特性,而环锭细纱机生产此种纱线时主要的生产设备之一。环锭细纱机是当今纺织设备市场的主流,其中环锭细纱机最后有一道将托盘导轨上已经缠满棉线的纱管统一集中到纱管库的工序。这一道工序是通过挡纱杆与纱管触碰,把纱管倾倒在纱管库完成的。而纱管库作为一个纱管的存放平台,需要人工在纱管库上将纱管收集整理,不然细纱机上不断导流过来的纱管就会形成堆积,从而使得纱管掉落到纱管库外边,造成纱线的污染或破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细纱机中高强度抗起球仿貂绒纱线的纱管脱离装置,此种纱管库能够及时将纱管转移,避免纱管发生堆积,从而掉落到纱管库外边,防止纱线污染或破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细纱机中高强度抗起球仿貂绒纱线的纱管脱离装置,包括机架、台板、传送带、称重传感器和驱动气缸,机架设置在细纱机轨道的一侧,称重传感器固定在机架的上端面,且位于靠近细纱机轨道的一侧,所述台板设置在机架上端面,台板的一端与机架上端面铰接,另一端的下端面抵靠在称重传感器上,称重传感器与驱动气缸通过信号线连接,所述传送带设置在台板铰接端的一侧,并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气缸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架上,驱动气缸的气缸杆与台板转动连接,在驱动气缸驱动下所述台板可绕铰接端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的纱管库通过设置称重传感器,当台板上的纱管存储到一定数量时,驱动气缸启动,气缸杆推动台板绕着与机架的铰接端转动,转动到一定角度时(角度为25-50度),台板上的纱管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滑落到设置在台板一侧的传送带上,并由传送带带动纱管继续向前移动,而台板则在驱动气缸的带动下回到原来的角度,也就是下端面重新抵靠在称重传感器上,再次进行纱管的收集,此种结构的纱管库结构简单,避免了纱管堆积的情况出现,从而防止纱管掉落到纱管库外边,保证了纱线的质量,而且,实际使用时,操作人员可以站在传送带的两侧进行纱线的校验和整理,相比于现有的纱管库操作空间更大,便于操作。作为改进,台板的边缘设有能够挡住纱管的挡板,这样,能够防止纱管从台板的边缘掉落。作为改进,驱动气缸与台板之间通过一连接机构可转动连接,该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设有第一连接耳板,第一连杆的下端与驱动气缸的气缸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耳板和第三连接耳板,所述第三连杆的上端与台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第三连杆的下端设有第四连接耳板,所述第一连接耳板与第二连接耳板、第三连接耳板与第四连接耳板分别通过转轴连接,这样,在各个连接耳板及转轴的作用下,使得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之间可以相对转动,这样能够保证驱动气缸的气缸杆在推动台板绕铰接端转动时,驱动气缸的气缸杆只需要伸长或缩短,使驱动气缸与台板在动作时更加顺畅。作为改进,驱动气缸与台板之间通过一连接机构可转动连接,该连接机构包括滑轮、连接轴和连接杆,所述滑轮通过连接轴可转动连接在连接杆的上端,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驱动气缸的气缸杆连接,所述台板的下端面开设有供滑轮滑动的滑槽,所述滑轮嵌在所述滑槽内,且在滑槽的两侧壁上开设有供连接轴两端嵌入的限位槽,这样,当驱动气缸推动台板绕铰接端转动时,滑轮会在滑槽内朝一侧移动,使得驱动气缸的气缸杆只需要伸长或缩短动作,从而保证台板能够在驱动气缸驱动下转动。作为改进,台板倾斜设置,台板与机架上端面的夹角角度为5-20度,这样,由于台板靠近细纱机轨道一端的高度要高于远离细纱机轨道的一端,这样可以使得落到台板上的纱管尽可能的向远离细纱机轨道的一侧滚动,避免纱管堆积在台板的一侧,从而能够收集更多的纱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细纱机中高强度抗起球仿貂绒纱线的纱管脱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连接结构第一种实施例的机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连接结构第二种实施例的机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机架,2、台板,3、传送带,4、称重传感器,5、驱动气缸,6、细纱机轨道,7、气缸杆,8、挡板,9、第一连杆,10、第二连杆,11、第三连杆,12、第一连接耳板,13、第二连接耳板,14、第三连接耳板,15、第四连接耳板,16、转轴,17、滑轮,18、连接轴,19、滑槽,20、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一种细纱机中高强度抗起球仿貂绒纱线的纱管脱离装置,包括机架1、台板2、传送带3、称重传感器4和驱动气缸5,机架1设置在细纱机轨道6的一侧,称重传感器4固定在机架1的上端面,且位于靠近细纱机轨道6的一侧,所述台板2设置在机架1上端面,台板2的一端与机架1上端面铰接,另一端的下端面抵靠在称重传感器4上,称重传感器4与驱动气缸5通过信号线连接,所述传送带3设置在台板2铰接端的一侧,并与机架1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气缸5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架1上,驱动气缸5的气缸杆7与台板2转动连接,在驱动气缸5驱动下所述台板2可绕铰接端转动。本技术中的纱管库通过设置称重传感器4,当台板2上的纱管存储到一定数量时,驱动气缸5启动,气缸杆7推动台板2绕着与机架1的铰接端转动,转动到一定角度时(角度为25-50度),台板2上的纱管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滑落到设置在台板2一侧的传送带3上,并由传送带3带动纱管继续向前移动,而台板2则在驱动气缸5的带动下回到原来的角度,也就是下端面重新抵靠在称重传感器4上,再次进行纱管的收集,此种结构的纱管库结构简单,避免了纱管堆积的情况出现,从而防止纱管掉落到纱管库外边,保证了纱线的质量,而且,实际使用时,操作人员可以站在传送带3的两侧进行纱线的校验和整理,相比于现有的纱管库操作空间更大,便于操作。本实施例中,台板2的边缘设有能够挡住纱管的挡板8,这样,能够防止纱管从台板2的边缘掉落。本实施例中,驱动气缸5与台板2之间通过一连接机构可转动连接,该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杆9、第二连杆10和第三连杆11,所述第一连杆9的上端设有第一连接耳板12,第一连杆9的下端与驱动气缸5的气缸杆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耳板13和第三连接耳板14,所述第三连杆11的上端与台板2的下端面固定连接,第三连杆11的下端设有第四连接耳板15,所述第一连接耳板12与第二连接耳板13、第三连接耳板14与第四连接耳板15分别通过转轴16连接,这样,在各个连接耳板及转轴16的作用下,使得第一连杆9、第二连杆10和第三连杆11之间可以相对转动,这样能够保证驱动气缸5的气缸杆7在推动台板2绕铰接端转动时,驱动气缸5的气缸杆7只需要伸长或缩短,使驱动气缸5与台板2在动作时更加顺畅。本实施例中,驱动气缸5与台板2之间通过一连接机构可转动连接,该连接机构包括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细纱机中高强度抗起球仿貂绒纱线的纱管脱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台板、传送带、称重传感器和驱动气缸,机架设置在细纱机轨道的一侧,称重传感器固定在机架的上端面,且位于靠近细纱机轨道的一侧,所述台板设置在机架上端面,台板的一端与机架上端面铰接,另一端的下端面抵靠在称重传感器上,称重传感器与驱动气缸通过信号线连接,所述传送带设置在台板铰接端的一侧,并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气缸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架上,驱动气缸的气缸杆与台板转动连接,在驱动气缸驱动下所述台板可绕铰接端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纱机中高强度抗起球仿貂绒纱线的纱管脱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台板、传送带、称重传感器和驱动气缸,机架设置在细纱机轨道的一侧,称重传感器固定在机架的上端面,且位于靠近细纱机轨道的一侧,所述台板设置在机架上端面,台板的一端与机架上端面铰接,另一端的下端面抵靠在称重传感器上,称重传感器与驱动气缸通过信号线连接,所述传送带设置在台板铰接端的一侧,并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气缸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架上,驱动气缸的气缸杆与台板转动连接,在驱动气缸驱动下所述台板可绕铰接端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纱机中高强度抗起球仿貂绒纱线的纱管脱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台板的边缘设有能够挡住纱管的挡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纱机中高强度抗起球仿貂绒纱线的纱管脱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气缸与台板之间通过一连接机构可转动连接,该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燕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明悦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