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0708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子检测系统。该分子检测系统包括:基体,所述基体上设有固定装置、驱动装置、检测装置和温控装置;其中,所述固定装置适于固定含有待检测样本的容器;所述驱动装置适于驱动所述容器对所述待检测样本进行预处理;所述检测装置适于对经过所述预处理的所述待检测样本进行检测;所述温控装置适于调控所述待检测样本的温度。该分子检测系统可对待检测样本进行全自动化的快速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子检测系统
本技术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而言,本技术涉及一种分子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生物分子和其他待检物可以通过能与其反应的选择性或特异性探针进行检测。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蛋白质、DNA、RNA等生物分子的检测成为疾病诊断与预测的有效手段。分子诊断技术的样品消耗少、诊断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通量高等优点使得该技术在现代医学中迅速发展。目前在分子诊断技术中,最广泛应用的检测方法是荧光标记检测技术。该技术将荧光分子基团作为标记物,通过化学修饰的途径将荧光标记物连接到探针分子或靶标分子上。检测仪器把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到待检测样本上,通过检测对应的荧光信号强度便可实现对特定分子的定量检测。然而,现有的分子检测手段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基于专利技术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而提出的:现有的分子检测仪器一般都不是直接对样本进行检测,而需要在检测前做大量的辅助工作。例如,需要根据样本的具体情况,对样本中的核酸进行纯化,提取所需要的分子片段,并配制相应的检测试剂,最后再把样本与检测试剂混合放置到检测仪器中进行检测。辅助工作操作繁琐且需要通过不同的仪器或工具来完成,使得分子检测必须在标准规范的实验室环境下由专业人员进行,应用场景受限,检测时间长,效率低下。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分子检测系统。该分子检测系统可对待检测样本进行全自动化的快速检测。在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分子检测系统。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该分子检测系统包括:基体,所述基体上设有固定装置、驱动装置、检测装置和温控装置;其中,所述固定装置适于固定含有待检测样本的容器;所述驱动装置适于驱动所述容器对所述待检测样本进行预处理;所述检测装置适于对经过所述预处理的所述待检测样本进行检测;所述温控装置适于调控所述待检测样本的温度。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分子检测系统,将含有待检测样本的容器固定于固定装置上,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待检测样本在容器内流动的同时完成样本中核酸的提取和PCR反应,从而获得适于检测装置进行检测的样本。驱动装置驱动待检测样本在容器内流动的过程中,温控装置可对固定装置中的局部进行加热,从而实现样本中核酸的提取和PCR反应。在PCR反应进行的同时,检测装置可对扩增产物进行实时的荧光测量,根据荧光信号变化的数据获得检测结果。由此,本技术的分子检测系统将样本核酸的纯化、提取等辅助工作整合在一台设备中,并实现了分子检测的全自动化完成,解决了传统分子检测手段受实验条件和工作人员限制而应用场景有限、效率低下等问题。任选的,所述基体包括相连的基座、支架和轴套。任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卡槽、第一电机、第一螺母、第一夹持构件、第二夹持构件和连接杆;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一夹持构件相连,所述第一夹持构件与所述第二夹持构件通过所述连接杆相连,所述卡槽设在所述第一夹持构件与所述第二夹持构件之间。任选的,所述分子检测系统进一步包括:压簧,所述压簧设在所述卡槽与所述第二夹持构件之间。任选的,所述分子检测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一散热组件;所述第一散热组件设在所述卡槽下方。任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第三电机、顶针和推杆;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顶针相连,所述第三电机与所述推杆相连。任选的,所述分子检测系统进一步包括:直线导轨和滑块,所述推杆通过所述滑块设在所述直线导轨上。任选的,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光路检测单元,所述温控装置包括芯片温度循环控件。任选的,所述检测装置的一端通过所述芯片温度循环控件与所述卡槽相连。任选的,所述分子检测系统进一步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固定装置、所述驱动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和所述温控装置相连,且适于控制所述固定装置、所述驱动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和所述温控装置协同工作以便对待检测样本进行所述检测。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分子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再一个实施例的分子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再实施例的分子检测系统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再实施例的分子检测系统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再实施例的分子检测系统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分子检测系统中固定装置、驱动装置和温控装置中部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分子检测系统中检测装置中部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分子检测系统中检测装置中部分组件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分子检测系统中固定装置和驱动装置中部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分子检测系统中固定装置和驱动装置中部分组件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分子检测系统中固定装置和驱动装置中部分组件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1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微流控试剂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基体;200:固定装置;300:驱动装置;400:检测装置;500:温控装置;1:基座;2:支架;3:轴套;4:第一电机;5:第一螺母;6:卡槽;61:第一散热组件;6-1:样本室;6-2:稀释室;6-3:注射室;6-4:活塞;6-5:PCR室;6-6:缓冲室;6-7:样本密封膜;6-8:稀释密封膜;6-9:微流控管路;6-10:样本控制阀;6-11:稀释控制阀;6-12:第一PCR控制阀;6-13:第二PCR控制阀;7:温度循环控件;8:夹持装置;81:第一夹持构件;82:第二夹持构件;83:连接杆;9:螺钉;10:压簧;11:第二电机;12:顶针;13:第三电机;14:电机支架;15:第二螺母;16:推杆;17:直线导轨;18:滑块;19:光路检测单元;20:控制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子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体,所述基体上设有固定装置、驱动装置、检测装置、温控装置和控制系统;其中,/n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卡槽、第一电机、第一螺母、第一夹持构件、第二夹持构件和连接杆;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一夹持构件相连,所述第一夹持构件与所述第二夹持构件通过所述连接杆相连,所述卡槽设在所述第一夹持构件与所述第二夹持构件之间;/n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第三电机、顶针和推杆;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顶针相连,所述第三电机与所述推杆相连;/n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固定装置、所述驱动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和所述温控装置相连,且适于控制所述固定装置、所述驱动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和所述温控装置协同工作以便对待检测样本进行检测。/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701 CN 2019210105417;20190701 CN 2019105852751.一种分子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体,所述基体上设有固定装置、驱动装置、检测装置、温控装置和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卡槽、第一电机、第一螺母、第一夹持构件、第二夹持构件和连接杆;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一夹持构件相连,所述第一夹持构件与所述第二夹持构件通过所述连接杆相连,所述卡槽设在所述第一夹持构件与所述第二夹持构件之间;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第三电机、顶针和推杆;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顶针相连,所述第三电机与所述推杆相连;
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固定装置、所述驱动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和所述温控装置相连,且适于控制所述固定装置、所述驱动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和所述温控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军荣徐强崔相民
申请(专利权)人:申翌生物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