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电极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0617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石墨电极升降装置,包括悬吊板,托举装置和夹板,托举装置包括安装座,安装座通过第一辅助拉绳与悬吊板连接,悬吊板通过主拉绳与升降机连接,安装座上侧中部的传动箱转动连接有螺纹杆,安装座下侧均匀分布有多个托举装置,托举装置包括前托板和后托板,前托板和后托板相间分布,前托板和后托板背侧设置有与触发齿轮啮合的齿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电机驱动螺纹杆带动夹板将石墨电极夹紧,方便对石墨电极进行升降悬吊,利用石墨电极自身的重量拉动触发齿轮转动,带动前托板和后托板滑动,将石墨电极下侧拖住,使托板施加给石墨电极均匀的加持力,避免升降机升降不平稳造成手里不均匀引起石墨电极被损坏,提升了石墨电极升降过程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电极升降装置
本技术涉及石墨电极加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石墨电极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石墨电极是指以石油焦、沥青焦为骨料,煤沥青为黏结剂,经过原料煅烧、破碎磨粉、配料、混捏、成型、焙烧、浸渍、石墨化等一系列加工步骤而制成的一种耐高温石墨质导电材料,为了方便不同加工步骤的进行,需要对加工过程的石墨电极进行搬运,其中,利用升降装置将石墨电极吊装起来的搬运方式具有独特优势,可以防止石墨电极磕碰受损等问题。然而传统的升降装置依旧存在不足,在升降装置中设置夹持固定装置,利用夹持固定装置固定石墨电极,虽然固定方便,效率高,但是容易造成石墨电极受力不均匀,损坏石墨电极,而且需要对石墨电极表面进行进一步检查以避免劣质电极进入下一步工序,由于电极在升降装置的位置相对不动,通常需要将电极从升降装置上卸下来以方面检查,为了克服升降装置夹持固定装置现有技术不足,使石墨电极更加适用于对石墨电极进行升降吊装,需要对现有升降装置进行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石墨电极升降装置,包括悬吊板、安装座、传动箱、第一滑动杆、螺纹杆、托举装置和导向柱,安装座固定在传动箱下方,悬吊板通过主拉绳和第一辅助拉绳分别与升降机连接和传动箱连接,螺旋杆和第一滑动杆平行设置贯穿传动箱,两根第一滑杆分布在螺纹杆两侧,安装座下方均匀分布有多个托举装置,托举装置包括设置在安装座两侧且结构均为圆弧形状的前托板和后托板,前托板的左端、后托板的右端分别竖起一段套装在第二滑杆上并与之滑动连接,第二滑杆为弧形结构,安装座两侧还设置有与托板相配合的弧形滑轨,第二滑杆17上套有弹簧,当托板向下滑动时弹簧收缩,托板向上滑动时弹簧回复,前托板和后托板内侧设置有防护垫,外侧设置有与触发齿轮啮合的齿条,触发齿轮与安装座转动连接,且触发齿轮所在的转轴上设置有收卷筒,收卷筒上收卷有第二辅助拉绳,第二辅助拉绳另一端固定在悬吊板上。进一步的,在传动箱左右两侧的螺纹杆的螺纹旋向相反,传动箱内设置有滚动轴承,固定在传动箱上方的电机通过滚动轴承和齿轮带动螺旋杆转动。进一步的,该石墨电极升降装置还包括夹板,夹板上端分别与螺纹杆及两根第一滑动杆连接,两个夹板相对的一侧设有导向柱。采用该升降装置对石墨电极进行升降的方法:利用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使螺纹杆带动夹板相向移动直到两夹板将石墨电极夹紧,导向柱插入石墨电极内部空腔中,将前托板和后托板贴合在石墨电极两侧之后,升降机带动悬吊板向上移动;升降机带动悬吊板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第二辅助拉绳拉动收卷筒带动触发齿轮转动,触发齿轮带动前托板和后托板向下滑动,将石墨电极夹紧;升降机完成工作将石墨电极放下之后,第二辅助拉绳处于松弛状态,弹簧复位推动前托板、后托板沿着安装座上的导轨向上滑动,电机反转带动螺纹杆转动以及两夹板相背运动将石墨电极松开。进一步的,该石墨电极升降装置还包括夹板,夹板上端分别与螺纹杆及两根第一滑动杆连接,两个夹板下端相对的一侧设有安装块,安装块上方通过支撑杆与安装板固定连接,安装板上方中间位置固定有转动电机和位于转动电机上方的第二滚轮形成的弧面,第二滚轮与转动电机传动连接,安装板内侧上边缘设置有向下倾斜的第二导向装置,两根摆杆的一端与安装块转动连接,中间位置通过伸缩杆分别与安装板下方两端铰接连接,另一端与凹形板固定连接,凹形板开口朝内且开口的边缘设置有向外倾斜的第一导向板,凹形板内部设置有上下两排第一滚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利用电机驱动螺纹杆转动,使夹板将石墨电极夹紧,方便对石墨电极进行升降悬吊,之后,利用拉力和重力的相互作用,带动触发齿轮转动将前托板和后托板推出,利用相间均匀分布的前托板和后托板施加给石墨电极的侧面均匀的力,使得石墨电极受力均匀,避免升降机升降不平稳造成受力不均匀引起石墨电极的损坏,提升了石墨电极升降过程的安全性,本技术采用安装块上的部位对石墨电极进行夹持的过程中,利用安装板上均匀分布的第二滚轮和凹形板上均匀分布的第一滚轮将石墨电极固定提高稳定性,且第一滚轮与石墨电极接触的位置可以利用伸缩杆带动摆杆摆动,带动石墨电极进行转动,实现石墨电极的升降过程调整以及方便工作人员对电极进行表面状况检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升降装置主体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吊装石墨电极之前A-A部位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吊装石墨电极之后A-A部位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B部位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图5C部位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升降装置安装块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悬吊板;2安装座;3传动箱;4电机;5主拉绳;6第一辅助拉绳;7第一滑杆;8夹板;9导向柱;10第二辅助拉绳;11螺纹杆;12触发齿轮;13收卷筒;14后托板;15前托板;16防护垫;17第二滑杆;18弹簧;19石墨电极;20安装块;21凹形板;22第一滚轮;2201第一导向装置;23摆杆;24支撑杆;25安装板;2501第二导向装置;26转动电机;27第二滚轮;28伸缩杆。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阅图1-4,一种石墨电极升降装置,包括悬吊板1、安装座2、传动箱3、第一滑动杆7、螺纹杆11、托举装置和导向柱9,安装座2固定在传动箱3下方,悬吊板1通过主拉绳5与升降机连接,通过第一辅助拉绳6与传动箱3连接,螺旋杆11和第一滑动杆7平行设置贯穿传动箱3,两根第一滑杆7分布在螺纹杆11两侧,安装座2下方均匀分布有多个托举装置,托举装置包括设置在安装座2两侧且结构均为圆弧形状的前托板15和后托板14,前托板15的左端、后托板14的右端分别竖起一段套装在第二滑杆17上并与之滑动连接,第二滑杆17为弧形结构,安装座2两侧还设置有与托板相配合的弧形滑轨,第二滑杆17上套有弹簧18,当托板向下滑动时弹簧收缩,托板向上滑动时弹簧回复,前托板15和后托板14内侧设置有防护垫16,外侧设置有与触发齿轮12啮合的齿条,触发齿轮12与安装座2转动连接,且触发齿轮12所在的转轴上设置有收卷筒13,收卷筒13上收卷有第二辅助拉绳10,第二辅助拉绳10另一端固定在悬吊板1上。在传动箱3左右两侧的螺纹杆11的螺纹旋向相反,传动箱3内设置有滚动轴承,固定在传动箱上方的电机4通过滚动轴承和齿轮带动螺旋杆转动。该石墨电极升降装置还包括夹板8,夹板8上端分别与螺纹杆11及两根第一滑动杆7连接,两个夹板8相对的一侧设有导向柱9。采用该升降装置对石墨电极进行升降的方法:利用电机4带动螺纹杆11转动,使螺纹杆11带动夹板8相向移动直到两夹板8将石墨电极19夹紧,导向柱9插入石墨电极19内部空腔中,将前托板和后托板贴合在石墨电极两侧之后,升降机带动悬吊板1向上移动;升降机带动悬吊板1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第二辅助拉绳10拉动收卷筒13带动触发齿轮12转动,触发齿轮12带动前托板15和后托板14向下滑动,将石墨电极19夹紧;...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电极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悬吊板、安装座、传动箱、第一滑动杆、螺纹杆、托举装置和导向柱,安装座固定在传动箱下方,悬吊板通过主拉绳和第一辅助拉绳分别与升降机连接和传动箱连接,螺纹杆和第一滑动杆平行设置贯穿传动箱,两根第一滑杆分布在螺纹杆两侧,安装座下方均匀分布有多个托举装置,所述托举装置包括设置在安装座两侧且结构均为圆弧形状的前托板和后托板,前托板的左端、后托板的右端分别竖起一段套装在第二滑杆上并与之滑动连接,第二滑杆为弧形结构,安装座两侧还设置有与托板相配合的弧形滑轨,第二滑杆(17)上套有弹簧,前托板和后托板外侧设置有与触发齿轮啮合的齿条,触发齿轮与安装座转动连接,且触发齿轮所在的转轴上设置有收卷筒,收卷筒上收卷有第二辅助拉绳,第二辅助拉绳另一端固定在悬吊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电极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悬吊板、安装座、传动箱、第一滑动杆、螺纹杆、托举装置和导向柱,安装座固定在传动箱下方,悬吊板通过主拉绳和第一辅助拉绳分别与升降机连接和传动箱连接,螺纹杆和第一滑动杆平行设置贯穿传动箱,两根第一滑杆分布在螺纹杆两侧,安装座下方均匀分布有多个托举装置,所述托举装置包括设置在安装座两侧且结构均为圆弧形状的前托板和后托板,前托板的左端、后托板的右端分别竖起一段套装在第二滑杆上并与之滑动连接,第二滑杆为弧形结构,安装座两侧还设置有与托板相配合的弧形滑轨,第二滑杆(17)上套有弹簧,前托板和后托板外侧设置有与触发齿轮啮合的齿条,触发齿轮与安装座转动连接,且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超杨世文孙钢程单军李二伟康恒涛
申请(专利权)人:许昌开炭炭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