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0585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制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车梯,包括金属的梯板,梯板宽度方向的两端向同一侧弯折后形成支撑侧板,支撑侧板与梯板为一体结构,所述支撑侧板与梯板之间垂直,在梯板上阵列有加强结构,在支撑侧板上阵列有加强结构,在梯板与支撑侧板内侧间隔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分别与支撑侧板和梯板之间固定连接;在支撑侧板与梯板相连接的折弯处间隔设置有内压形成内凹结构,该内凹结构沿梯板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为V型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得到的一种车梯,其能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以增加整体强度,在额定的承载能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轻量化,且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梯
本技术涉及金属制品
,尤其是一种车梯。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车梯是用于将摩托车等推上运输卡车时作为过渡的承载工具,一般情况下对于其性能要求是其承载能力,基本需求是200-250kg,需要在这个重量基础上,车梯能保持稳定、不变形。另外对车梯的要求就是轻量化。最初为了强度,很多车梯材料铁焊接构成,其重量大,如宽度22cm、长度210cm的车梯重量最小有8.5kg,使用过程、运输过程均不方便。现在很多都是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的车梯,铝合金车梯如宽度22cm、长度210cm的车梯重量也有7.3kg,使用过程中还是不便,无法达到轻量化的目的,而且成本高,材料贵。另外,上述材质的车梯其加工的工序相对复杂,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车梯,其强度、承载力好,而且可以实现轻量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一种车梯,包括金属的梯板,梯板宽度方向的两端向同一侧弯折后形成支撑侧板,支撑侧板与梯板为一体结构,所述支撑侧板与梯板之间垂直,在梯板上阵列有加强结构,在支撑侧板上阵列有加强结构,在梯板与支撑侧板内侧间隔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分别与支撑侧板和梯板之间固定连接;在支撑侧板与梯板相连接的折弯处间隔设置有内压形成内凹结构,该内凹结构沿梯板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为V型结构。上述方案中,其梯板、支撑侧板的材料优选镍铁合金,然后通过将梯板两侧弯折后形成支撑侧板,并且在支撑侧板与梯板连接处冲压形成间隔的内凹结构,内凹结构为V型结构,实则为利用一个V型压块将梯板与支撑侧板连接处所形成的直角向内压,最终在支撑侧板与梯板之间形成两个倾斜的三角形支撑板结构,对支撑侧板与梯板之间的稳定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车梯使用过程中,既可以限制支撑侧板向内侧弯折,也可以限制支撑侧板向外侧弯折,使梯板与支撑侧板之间保持垂直的稳定性高。另外,在梯板表面阵列有加强结构,其加强结构既可以增加梯板表面受力后其宽度方向的稳定性增加,避免产生在梯板宽度方向的中间部位下凹等情况,同时还可以增加梯板表面的防滑性能。而在支撑侧板上的加强结构,可以增加由梯板施加至支撑侧板上的压力,提升其整体的承载力。加强筋的设计,进一步增加了支撑侧板与梯板之间的连接及位置关系的稳定性和牢固性。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可以增加车梯的整体强度,同时采用镍铁合金,可以合理选择材料厚度,以保证其达到所需的承载量。而在承载量达到200-250kg的状态下其车梯的整体质量为5.3-5.4kg,相对于现有的铝合金等材料的车梯,在相同承载力的情况下,重量可以减少2kg左右,真正实现了轻量化,而且采用冲压弯折成型,少量焊接、铆接等装配,生产效率高,成本极大降低。在梯板上阵列有防滑通孔,防滑通孔的侧壁向梯板一侧延伸形成环形的防滑凸起,所述防滑凸起与支撑侧板位于梯板的两侧。其中防滑通孔阵列在车梯的梯板上,可以使车梯的梯板表面局部产生空间形变,所以环形的防滑凸起的设计可以使得梯板表面局部“硬化”,从而提升其梯板表面整体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另外,凸出与梯板表面的环形的防滑凸起,且其内部为中空结构,在摩托车等车辆的轮胎位于环形的防滑凸起上时,在摩托车重力的作用下,位于通孔所对应处的轮胎的橡胶会被挤压变形,在防护凸起处形成内凹,即局部橡胶位于环形的防滑凸起内部,该橡胶与防滑凸起之间会产生较大的抓力,避免摩托车下滑,从而极大的增加了梯板表面的防滑性能。所述梯板分为两段或者三段,通过铰链进行连接;所述铰链设置在相对接梯板两侧的支撑侧板之间;所述铰链包括两个旋转部和两个连接部,旋转部和连接部一一对应连接,两个旋转部层叠后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两个连接部分别用于连接两段梯板同侧的支撑侧板的端部,两个连接部在销轴的轴向存在局部重合区域。为了能让车梯折叠,以缩短其运输、搬运过程中的长度,采用的梯板优选分为两段,当然也可以分为三段,其连接处通过铰链连接支撑侧板,使得铰链的连接更加方便,而且所采用的铰链的尺寸相对于在梯板上所使用的铰链的尺寸缩小。同时采用的铰链的两个连接部在销轴的轴向存在局部重合,能使其在转动过程中两个连接部之间会发生干涉,不会自由转动,合理设计连接部与支撑侧板的边缘齐平,在车梯展开时,当铰链上的两个连接部之间发生干涉时,两个梯板之间基本处于同一平面,所以车梯展开后使用过程的稳定性高,铰链连接处承压能力强,不会造成梯板、支撑侧板在连接处发生变形等。所述梯板上的加强结构为间隔设置的长条形的凸起筋或内凹槽,所述凸起筋或内凹槽的长度方向沿梯板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支撑侧板上的加强结构也为间隔设置的长条形的凸起筋或内凹槽,该凸起筋或内凹槽的长度方向沿支撑侧板的宽度方向设置。其中,梯板上的加强结构优选采用长条形的凸起筋,且凸起筋的凸出侧面与防滑凸起位于同侧,长条形的凸起筋沿梯板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其可以极大的增加梯板在宽度方向的承压能力,不会造成中间部位向内凹陷等情况,以提升车梯的使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同时凸起筋凸出于梯板表面,使人在上面行走及车辆在上面移动时增加了其摩擦力,提升防滑性能。而支撑侧板上的加强结构为内凹槽,且内凹槽沿宽度方向设置,可以增加支撑侧板在宽度方向的承压能力,提升整个车梯的使用性能。在梯板所构成的车梯两端的支撑侧板的宽度逐渐缩小,形成弧形结构,在该弧形结构处的两个支撑侧板之间设置垫板,垫板延伸至梯板端部并固定连接。由于车梯使用一般处于倾斜设置,该结构的设计能使得车梯连接卡车、地面处贴合度更好,所以其连接的稳定性更好,使用过程也更加稳定可靠。本技术所得到的一种车梯,其能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以增加整体强度,在额定的承载能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轻量化,且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一;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二;图4为本技术的铰链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一种车梯,包括金属的梯板1,梯板1宽度方向的两端向同一侧弯折后形成支撑侧板2,支撑侧板2与梯板1为一体结构,所述支撑侧板2与梯板1之间垂直,在梯板1上阵列有加强结构6,在支撑侧板2上阵列有加强结构6,在梯板1与支撑侧板2内侧间隔设置有加强筋3,加强筋3分别与支撑侧板2和梯板1之间固定连接;在支撑侧板2与梯板1相连接的折弯处间隔设置有内压形成内凹结构4,该内凹结构4沿梯板1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为V型结构。在梯板1上阵列有防滑通孔7,防滑通孔7的侧壁向梯板1一侧延伸形成环形的防滑凸起,所述防滑凸起与支撑侧板2位于梯板1的两侧。所述梯板1分为两段,通过铰链5进行连接;所述铰链5设置在相对接梯板1两侧的支撑侧板2之间;所述铰链5包括两个旋转部51和两个连接部52,旋转部51和连接部52一一对应连接,两个旋转部51层叠后通过销轴53转动连接,两个连接部52分别用于连接两段梯板1同侧的支撑侧板2的端部,两个连接部52在销轴53的轴向存在局部重合区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梯,其特征是:包括金属的梯板,梯板宽度方向的两端向同一侧弯折后形成支撑侧板,支撑侧板与梯板为一体结构,所述支撑侧板与梯板之间垂直,在梯板上阵列有加强结构,在支撑侧板上阵列有加强结构,在梯板与支撑侧板内侧间隔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分别与支撑侧板和梯板之间固定连接;在支撑侧板与梯板相连接的折弯处间隔设置有内压形成内凹结构,该内凹结构沿梯板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为V型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梯,其特征是:包括金属的梯板,梯板宽度方向的两端向同一侧弯折后形成支撑侧板,支撑侧板与梯板为一体结构,所述支撑侧板与梯板之间垂直,在梯板上阵列有加强结构,在支撑侧板上阵列有加强结构,在梯板与支撑侧板内侧间隔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分别与支撑侧板和梯板之间固定连接;在支撑侧板与梯板相连接的折弯处间隔设置有内压形成内凹结构,该内凹结构沿梯板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为V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梯,其特征是:在梯板上阵列有防滑通孔,防滑通孔的侧壁向梯板一侧延伸形成环形的防滑凸起,所述防滑凸起与支撑侧板位于梯板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梯,其特征是:所述梯板分为两段或者三段,通过铰链进行连接;所述铰链设置在相对接梯板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友力建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