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焊接生产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断式输送锟道,包括第一组合支架、第二组合支架、第一辊道支架、第二辊道支架以及过渡辊道支架,所述第一辊道支架、第二辊道支架分别固定于第一、第二组合支架顶部,所述第一、第二辊道支架以及过渡辊道支架上分别设有由若干等间隔设置的输送辊的输送辊道;第一组合支架的后壁两侧顶部固定有铰接支座,所述过渡辊道支架的前端底部设有与所述铰接支座铰接的销轴,所述销轴的后端设有用于与气缸的活塞杆端部铰接的铰链,所述气缸的底部与所述第一组合支架的前壁两侧底部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安全门和输送锟道的干涉,节约现场布局空间,并且实现全自动化布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断式输送锟道
本技术涉及焊接生产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断式输送锟道。
技术介绍
在汽车悬架件特别是副车架的焊接生产线中,零件工序非常多,大于6序,整个生产线之间采用全自动模式,工序之间的物料转运靠自动化完成。由于生产线布局复杂,空间有限,出现通道门,安全门和各工序之间的输送锟道干涉,因此在空间布局上会制约工序之间最优方案的布局。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断式输送锟道,可以解决和安全门之间干涉问题,并且实现全自动化输送物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断式输送锟道,以解决现有安全门和输送锟道的干涉,节约现场布局空间,并且实现全自动化布局。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断式输送锟道,包括第一组合支架、第二组合支架、第一辊道支架、第二辊道支架以及过渡辊道支架,所述第一辊道支架、第二辊道支架分别固定于第一、第二组合支架顶部,所述第一、第二辊道支架以及过渡辊道支架上分别设有由若干等间隔设置的输送辊的输送辊道;第一组合支架的后壁两侧顶部固定有铰接支座,所述过渡辊道支架的前端底部设有与所述铰接支座铰接的销轴,所述销轴的后端设有用于与气缸的活塞杆端部铰接的铰链,所述气缸的底部与所述第一组合支架的前壁两侧底部铰接;所述第一、第二辊道支架以及过渡辊道支架上的输送辊道组合时,所述输送辊的最高点由所述第一辊道支架前端的首输送辊向所述第二辊道支架上的尾输送辊逐渐降低。所述第一组合支架上设有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包括电机、皮带、传动轴、轴承、驱动链轮、传动链轮以及链条,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第一组合支架上,其输出端与所述传动轴之间通过皮带连接传动,两个所述轴承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组合支架的两侧壁上方,其轴向设有用于套装所述传动轴的轴孔,所述驱动链轮固定于所述传动轴两端;所述传动链轮固定于所述第一辊道支架上输送辊的外端上,所述链条分别与所述驱动链轮、传动链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辊道支架的两侧壁前端中部设有上限位块,所述过渡辊道支架的两侧壁后端中部设有与上限位块底部顶紧接触的顶紧块。所述顶紧块的前端固定于所述过渡辊道支架上,后端向后延伸,其后端的顶部的截面呈等腰三角形结构;所述上限位块的底部设有与所述顶紧块的后端顶部形状相匹配的限位槽。所述第二组合支架的两侧壁上方固定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第二活塞杆端部设有下限位块;所述过渡辊道支架的后端底部设有第二顶紧块;当所述顶紧块与上限位块顶紧接触时,所述第二气缸的第二活塞杆伸出,带动下限位块向前方移动至第二顶紧块下方与之顶紧接触。所述第二活塞杆的端部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前端设有呈倒“L”形角板,所述下限位块固定于所述角板的顶部。所述角板的顶部前端设有倾斜向下的缺口;所述下限位块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缺口相匹配的凸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能够解决现有安全门和输送锟道的干涉,节约现场布局空间,并且实现全自动化布局。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过渡辊道支架和第二辊道支架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过渡辊道支架和第二辊道支架断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过渡辊道支架和第二辊道支架断开时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组合支架,2第二组合支架,3第一辊道支架,4第二辊道支架,5过渡辊道支架,6输送辊,7铰接支座,8销轴,9气缸,10活塞杆,11铰链,12电机,13皮带,14传动轴,15轴承,16驱动链轮,17传动链轮,18链条,19上限位块,20顶紧块,21第二气缸,22第二活塞杆,23下限位块,24第二顶紧块,25连接板,26角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图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断式输送锟道,包括第一组合支架1、第二组合支架2、第一辊道支架3、第二辊道支架4以及过渡辊道支架5,所述第一辊道支架3、第二辊道支架4分别固定于第一、第二组合支架顶部,所述第一、第二辊道支架以及过渡辊道支架5上分别设有由若干等间隔设置的输送辊6的输送辊道;第一组合支架1的后壁两侧顶部固定有铰接支座7,所述过渡辊道支架5的前端底部设有与所述铰接支座7铰接的销轴8,所述销轴8的后端设有用于与气缸9的活塞杆10端部铰接的铰链11,所述气缸9的底部与所述第一组合支架1的前壁两侧底部铰接;所述第一、第二辊道支架以及过渡辊道支架5上的输送辊道组合时,所述输送辊6的最高点由所述第一辊道支架3前端的首输送辊向所述第二辊道支架4上的尾输送辊逐渐降低,借助重力,产品能够顺利的第一辊道支架3输送至第二辊道支架4,完成物料自动输送的作用;本案通过能够控制过渡辊道支架5与第二辊道支架4的连接与分开,从而解决了两者之间的安全门与输送辊道的干涉,节约现场布局空间,并且实现全自动化布局。所述第一组合支架1上设有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包括电机12、皮带13、传动轴14、轴承15、驱动链轮16、传动链轮17以及链条18,所述电机12固定于所述第一组合支架1上,其输出端与所述传动轴14之间通过皮带13连接传动,两个所述轴承15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组合支架1的两侧壁上方,其轴向设有用于套装所述传动轴14的轴孔,所述驱动链轮16固定于所述传动轴14两端;所述传动链轮17固定于所述第一辊道支架3上输送辊6的外端上,所述链条18分别与所述驱动链轮16、传动链轮17啮合连接,通过设置驱动系统使得输送辊道上传送的产品、物料能够传输的更快。所述第二辊道支架4的两侧壁前端中部设有上限位块19,所述过渡辊道支架5的两侧壁后端中部设有与上限位块19底部顶紧接触的顶紧块20,确保气缸9驱动过渡辊道支架5逆时针转动时,不会转过头。所述顶紧块20的前端固定于所述过渡辊道支架5上,后端向后延伸,其后端的顶部的截面呈等腰三角形结构;所述上限位块19的底部设有与所述顶紧块20的后端顶部形状相匹配的限位槽,确保过渡辊道支架5与第二辊道支架4连接组合后,两者上的输送辊道不会偏移。所述第二组合支架2的两侧壁上方固定有第二气缸21,所述第二气缸21的第二活塞杆22端部设有下限位块23;所述过渡辊道支架5的后端底部设有第二顶紧块24;当所述顶紧块20与上限位块19顶紧接触时,所述第二气缸21的第二活塞杆22伸出,带动下限位块23向前方移动至第二顶紧块24下方与之顶紧接触,通过下限位块23与第二顶紧块24顶紧接触,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所述第二活塞杆22的端部设有连接板25,所述连接板25的前端设有呈倒“L”形角板26,所述下限位块23固定于所述角板26的顶部,确保其支承力,确保工作过程中不会脱落。所述角板26的顶部前端设有倾斜向下的缺口;所述下限位块23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缺口相匹配的凸起,使得下限位块23能够受更大的力,延长其使用寿命。工作过程:当第一组合支架1、第二组合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断式输送锟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组合支架(1)、第二组合支架(2)、第一辊道支架(3)、第二辊道支架(4)以及过渡辊道支架(5),/n所述第一辊道支架(3)、第二辊道支架(4)分别固定于第一、第二组合支架顶部,所述第一、第二辊道支架以及过渡辊道支架(5)上分别设有由若干等间隔设置的输送辊(6)的输送辊道;/n第一组合支架(1)的后壁两侧顶部固定有铰接支座(7),所述过渡辊道支架(5)的前端底部设有与所述铰接支座(7)铰接的销轴(8),所述销轴(8)的后端设有用于与气缸(9)的活塞杆(10)端部铰接的铰链(11),所述气缸(9)的底部与所述第一组合支架(1)的前壁两侧底部铰接;/n所述第一、第二辊道支架以及过渡辊道支架(5)上的输送辊道组合时,所述输送辊(6)的最高点由所述第一辊道支架(3)前端的首输送辊向所述第二辊道支架(4)上的尾输送辊逐渐降低。/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断式输送锟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组合支架(1)、第二组合支架(2)、第一辊道支架(3)、第二辊道支架(4)以及过渡辊道支架(5),
所述第一辊道支架(3)、第二辊道支架(4)分别固定于第一、第二组合支架顶部,所述第一、第二辊道支架以及过渡辊道支架(5)上分别设有由若干等间隔设置的输送辊(6)的输送辊道;
第一组合支架(1)的后壁两侧顶部固定有铰接支座(7),所述过渡辊道支架(5)的前端底部设有与所述铰接支座(7)铰接的销轴(8),所述销轴(8)的后端设有用于与气缸(9)的活塞杆(10)端部铰接的铰链(11),所述气缸(9)的底部与所述第一组合支架(1)的前壁两侧底部铰接;
所述第一、第二辊道支架以及过渡辊道支架(5)上的输送辊道组合时,所述输送辊(6)的最高点由所述第一辊道支架(3)前端的首输送辊向所述第二辊道支架(4)上的尾输送辊逐渐降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断式输送锟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合支架(1)上设有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包括电机(12)、皮带(13)、传动轴(14)、轴承(15)、驱动链轮(16)、传动链轮(17)以及链条(18),所述电机(12)固定于所述第一组合支架(1)上,其输出端与所述传动轴(14)之间通过皮带(13)连接传动,两个所述轴承(15)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组合支架(1)的两侧壁上方,其轴向设有用于套装所述传动轴(14)的轴孔,所述驱动链轮(16)固定于所述传动轴(14)两端;所述传动链轮(17)固定于所述第一辊道支架(3)上输送辊(6)的外端上,所述链条(18)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平香,周伟,袁雪松,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