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被动傅里叶红外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0426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大气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是基于被动傅里叶红外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针对现有的监测天线高度调节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监测走航车,所述监测走航车的顶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底部内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块,且固定块的一侧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远离固定块的一侧转动安装有活动块,所述空腔的顶部内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矩形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监测天线的高度不能调整的缺点,使得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拉动拉环来控制监测天线的高度升降,充分保证了监测天线不会在被一些底隧道口折断,确保监测走航车的行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被动傅里叶红外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
本技术涉及大气监测
,尤其涉及基于被动傅里叶红外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
技术介绍
移动监测车可用于突发性大气环境污染事故的在线应急监测,可快速处理气质污染事故,现场分析部分污染物,可连续自动监测环境空气质量,可将现场采集的数据和图像通过3G或卫星等多种无线传输手段传送到指挥中心,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但是目前绝大部分的移动监测走航车顶部的监测天线的高度不能调整,一旦走航车路过一些小型隧道时,经常会因监测天过高而不能通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监测天线的高度不能调整的缺点,而提出的基于被动傅里叶红外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基于被动傅里叶红外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包括监测走航车,所述监测走航车的顶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底部内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块,且固定块的一侧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远离固定块的一侧转动安装有活动块,所述空腔的顶部内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矩形孔,两个活动块相互靠近一端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直杆,且直杆的顶端贯穿矩形孔,并延伸至监测走航车外,两个直杆的顶端滑动安装有同一个圆盘,且圆盘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监测天线,两个活动块相互相互远离一端的一侧转动安装有同一个横杆,所述空腔底部的内壁上开设有小孔,所述横杆上固定连接有钢丝的一端,且钢丝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环。优选的,所述转轴上套接有扭簧,且扭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块上,扭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动块上。优选的,所述圆盘的底部分别开设有两个滑槽,且滑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块,滑块的底部固定安装在直杆的顶端。优选的,两个滑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弹簧的一端,且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块上。优选的,所述监测走航车车厢底部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U型套杆,且U型套杆与拉环相适配。本技术中,所述基于被动傅里叶红外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通过拉动拉环来控制钢丝的伸缩,进而钢丝就会拉动横杆使其向下移动,此时两个活动块就会在转轴的配合下向相互靠近的一侧转动,然后两个直杆就会在圆盘的底部滑动,并将圆盘抬升一段高度,此时圆盘上的监测天线就会提升到适宜的高度并进行空气质量的监测;若要将监测天线的高度下降,则将U型套杆上的拉环取下,此时两个活动块就会在扭簧和弹簧的双重弹性作用下复位,进而使得圆盘带着监测天线下降;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监测天线的高度不能调整的缺点,使得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拉动拉环来控制监测天线的高度升降,充分保证了监测天线不会在被一些底隧道口折断,确保监测走航车的行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基于被动傅里叶红外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基于被动傅里叶红外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的A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基于被动傅里叶红外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的B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监测走航车、2空腔、3固定块、4转轴、5活动块、6扭簧、7矩形孔、8直杆、9圆盘、10滑槽、11滑块、12弹簧、13监测天线、14横杆、15小孔、16钢丝、17拉环、18U型套杆。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方案中:(1、2、3、5、7、8、9、13、14、15、18)为本技术含有实质创新性构件。(4、6、10、11、12、16、17)为实现本技术技术方案必不可少的连接性构件。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一参照图1-3,基于被动傅里叶红外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包括监测走航车1,监测走航车1的顶部开设有空腔2,空腔2的底部内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块3,且固定块3的一侧转动安装有转轴4,转轴4远离固定块3的一侧转动安装有活动块5,空腔2的顶部内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矩形孔7,两个活动块5相互靠近一端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直杆8,且直杆8的顶端贯穿矩形孔7,并延伸至监测走航车1外,两个直杆8的顶端滑动安装有同一个圆盘9,且圆盘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监测天线13,两个活动块5相互相互远离一端的一侧转动安装有同一个横杆14,空腔2底部的内壁上开设有小孔15,横杆14上固定连接有钢丝16的一端,且钢丝1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环17。本技术中,转轴4上套接有扭簧6,且扭簧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块3上,扭簧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动块5上,扭簧6的连接方式是为了使活动块5自动复位。本技术中,圆盘9的底部分别开设有两个滑槽10,且滑槽10内滑动安装有滑块11,滑块11的底部固定安装在直杆8的顶端,滑槽10和滑块11相互配合是为了使直杆8能够更好地在圆盘9上滑动。本技术中,两个滑槽10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弹簧12的一端,且弹簧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块11上,弹簧12的连接方式是为了使直杆8自动复位。本技术中,监测走航车1车厢底部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U型套杆18,且U型套杆18与拉环17相适配。实施例二参照图1-3,基于被动傅里叶红外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包括监测走航车1,监测走航车1的顶部开设有空腔2,空腔2的底部内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块3,且固定块3的一侧转动安装有转轴4,转轴4远离固定块3的一侧转动安装有活动块5,空腔2的顶部内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矩形孔7,两个活动块5相互靠近一端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直杆8,且直杆8的顶端贯穿矩形孔7,并延伸至监测走航车1外,两个直杆8的顶端滑动安装有同一个圆盘9,且圆盘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监测天线13,两个活动块5相互相互远离一端的一侧转动安装有同一个横杆14,空腔2底部的内壁上开设有小孔15,横杆14上固定连接有钢丝16的一端,且钢丝1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环17。本技术中,转轴4上套接有扭簧6,且扭簧6的一端固定焊接在固定块3上,扭簧6的另一端固定焊接在活动块5上。本技术中,圆盘9的底部分别开设有两个滑槽10,且滑槽10内滑动安装有滑块11,滑块11的底部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直杆8的顶端。本技术中,两个滑槽10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固定焊接有弹簧12的一端,且弹簧12的另一端固定焊接在滑块11上。本技术中,监测走航车1车厢底部的内壁上固定焊接有U型套杆18,且U型套杆18与拉环17相适配。本技术中,通过拉动拉环17来控制钢丝16的伸缩,进而钢丝16就会拉动横杆14使其向下移动,此时两个活动块5就会在转轴4的配合下向相互靠近的一侧转动,然后两个直杆8就会在圆盘9的底部滑动,并将圆盘9抬升一段高度,此时圆盘9上的监测天线13就会提升到适宜的高度并进行空气质量的监测;若要将监测天线13的高度下降,则将U型套杆18上的拉环17取下,此时两个活动块5就会在扭簧6和弹簧12的双重弹性作用下复位,进而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被动傅里叶红外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包括监测走航车(1),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走航车(1)的顶部开设有空腔(2),所述空腔(2)的底部内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块(3),且固定块(3)的一侧转动安装有转轴(4),所述转轴(4)远离固定块(3)的一侧转动安装有活动块(5),所述空腔(2)的顶部内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矩形孔(7),两个活动块(5)相互靠近一端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直杆(8),且直杆(8)的顶端贯穿矩形孔(7),并延伸至监测走航车(1)外,两个直杆(8)的顶端滑动安装有同一个圆盘(9),且圆盘(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监测天线(13),两个活动块(5)相互相互远离一端的一侧转动安装有同一个横杆(14),所述空腔(2)底部的内壁上开设有小孔(15),所述横杆(14)上固定连接有钢丝(16)的一端,且钢丝(1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环(17)。/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被动傅里叶红外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包括监测走航车(1),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走航车(1)的顶部开设有空腔(2),所述空腔(2)的底部内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块(3),且固定块(3)的一侧转动安装有转轴(4),所述转轴(4)远离固定块(3)的一侧转动安装有活动块(5),所述空腔(2)的顶部内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矩形孔(7),两个活动块(5)相互靠近一端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直杆(8),且直杆(8)的顶端贯穿矩形孔(7),并延伸至监测走航车(1)外,两个直杆(8)的顶端滑动安装有同一个圆盘(9),且圆盘(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监测天线(13),两个活动块(5)相互相互远离一端的一侧转动安装有同一个横杆(14),所述空腔(2)底部的内壁上开设有小孔(15),所述横杆(14)上固定连接有钢丝(16)的一端,且钢丝(1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环(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被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兵锋李志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德中互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