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车轮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0412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6: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轮胎、车轮及车辆,其中,所述轮胎体沿周向设有多个空腔,所述空腔具有开口,且所述开口位于所述轮胎体的内周面,相邻的所述开口之间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沿所述轮胎体的宽度方向分布的中部连接部和端部连接部,所述中部连接部的中间位置的宽度大于两端位置的宽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轮胎、车轮及车辆,轮胎的减振效果好,使得车辆行驶平稳,舒适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胎、车轮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代步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轮胎、车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免充气轮胎也就是不用充气的轮胎,不借助空气,仅利用轮胎自身材料和结构实现支撑、缓冲性能。现有的免充气轮胎,部分使用纯实心橡胶胎,体验感较差,减振效果不好,而部分使用轴向打孔胎,在装胎后都会由于橡胶压缩变形量不均一,而导致骑行时存在一格一格的颠簸感,导致轮胎的舒适性不高,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或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轮胎、车轮及车辆。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轮胎,包括:轮胎体;所述轮胎体沿周向方向设有多个空腔,所述空腔具有开口,且所述开口位于所述轮胎体的内周面,相邻的所述开口之间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沿所述轮胎体的宽度方向分布的中部连接部和端部连接部,所述中部连接部的中间位置的宽度大于两端位置的宽度。进一步地,所述中部连接部的中间位置的宽度到所述中部连接部的两端位置的宽度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所述中部连接部的两端位置的宽度相等。进一步地,所述中部连接部的两端位置的宽度不相等。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所述中部连接部中,从较大宽度的端部到较小宽度的端部的方向相反。进一步地,沿所述轮胎体的宽度方向,所述开口两端到所述轮胎体的边缘的距离相等。进一步地,所述开口为在所述轮胎体的宽度方向或周向方向对称分布的轴对称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轮胎体上的各个所述开口的形状相同。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开口沿所述轮胎体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进一步地,所述端部连接部沿所述轮胎体周向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中部连接部沿所述轮胎体周向方向的宽度。进一步地,沿所述轮胎体周向方向在所述多个空腔的底部设有凸筋。进一步地,所述开口的内角呈圆弧过渡。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轮,包括轮圈和轮辐,以及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轮胎。本技术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体,还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轮。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轮胎、车轮及车辆,轮胎包括轮胎体,轮胎体沿周向设有多个空腔,空腔具有开口,空腔的开口位于轮胎体的内周面,相邻的开口之间形成连接部,连接部包括沿轮胎体的宽度方向分布的中部连接部和端部连接部,中部连接部的中间位置的宽度大于两端位置的宽度。如此一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开口之间的连接部的中间位置由于宽度较大可以承受较大的压力,两端位置宽度较小承担压力较小,更加符合轮胎的压力分配,可有效提高轮胎的整体减振效果,提高骑行舒适性,轮胎的磨损小,续航能力较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轮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轮胎的开口的一种局部布局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轮胎的开口的另一种局部布局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连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连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连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它装置间接地连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技术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实施例一请参考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轮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轮胎,用于固定到轮圈(图中未示出),并可与轮辐组成形成车轮,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轮胎,可以应用于以下任一种车辆:自行车、电动滑板车、电动平衡车、电动车、汽车、卡丁车、漂移车等。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轮胎包括轮胎体10。请结合图2,轮胎体10沿周向设有多个空腔11,空腔11具有开口111,且开口111位于轮胎体10的内周面,相邻的开口111之间形成连接部12,连接部12包括沿轮胎体10的宽度方向分布的中部连接部121和端部连接部122,中部连接部121的中间位置的宽度大于两端位置的宽度。具体地,多个空腔11在轮胎体10上沿着周向方向间隔设置,较佳的实施例中,多个空腔11之间等间距设置;空腔11的开口111位于轮胎体10的内周面上,而空腔11的腔底与开口111相对,且空腔11的腔底和轮胎体10的胎之间的厚度不小于阈值厚度,这里的厚度可以根据轮胎的具体规格以及轮胎的使用环境进行设置;相邻的开口111之间,即相邻的两个空腔11之间为连接部12,连接部12用于连接轮胎体10厚度方向的两个胎侧,端部连接部122位于中部连接部121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两个胎侧,在这里,中部连接部121位于轮胎体10的中间位置,为集中以及主要承压部位,而两个端部连接部122位于轮胎体10的两个胎侧,起到辅助承压的作用以及位置胎体平衡的作用。本实施例中,中部连接部121的中间位置的宽度大于两端位置的宽度,即中间连接部121呈中间厚两边薄的态势,使得相邻的两个连接部12之间的开口11呈“肥皂形”,即中间小两端大的形状;如此一来,由于轮胎体10的中间位置承受较大压力,这个与中部连接部121的中间位置厚度较大相匹配,而轮胎体10的两侧位置所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小,这也与其两端位置较小厚度相匹配,即使得轮胎体10的形状更加符合轮胎的压力分配,可有效提高轮胎的整体减振效果,提高骑行舒适性,轮胎的磨损小,续航能力较好。在本技术其中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轮胎体10上的各个开口111的形状相同。具体地,在轮胎体10上设有多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空腔11,即在轮胎体10的内周面上的开口111的形状相同,如此设计在轮胎体10承受压力时,不管其转动到那个位置其具备同样的承受能力,可有效避免承受能力不一致而带来的颠簸感。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轮胎体10的空腔11和开口111可以沿轮胎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胎体;/n所述轮胎体沿周向方向设有多个空腔,所述空腔具有开口,且所述开口位于所述轮胎体的内周面,相邻的所述开口之间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沿所述轮胎体的宽度方向分布的中部连接部和端部连接部,所述中部连接部的中间位置的宽度大于两端位置的宽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胎体;
所述轮胎体沿周向方向设有多个空腔,所述空腔具有开口,且所述开口位于所述轮胎体的内周面,相邻的所述开口之间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沿所述轮胎体的宽度方向分布的中部连接部和端部连接部,所述中部连接部的中间位置的宽度大于两端位置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连接部的中间位置的宽度到所述中部连接部的两端位置的宽度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连接部的两端位置的宽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连接部的两端位置的宽度不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中部连接部中,从较大宽度的端部到较小宽度的端部的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轮胎体的宽度方向,所述开口两端到所述轮胎体的边缘的距离相等。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祥
申请(专利权)人:纳恩博常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