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色织超纤针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0387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色织超纤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料主体、色织布、中间层和超纤面料,所述面料主体上端表面设有色织布,所述色织布下端表面设有中间层,所述中间层从外往内依次设有除臭纤维层、抗静电纤维层和抗菌纤维层,所述中间层底端表面设有超纤面料,色织布为色织涤棉布,色彩感清晰、立体感强、色牢度较好。具有很好的透气性,并通过甲壳素纤维和Coolmax纤维混纺制成经线,竹炭纤维和纳米抗菌纤维制成纬线制成的除臭纤维层可对面料主体进行除臭,并通过抗菌纤维层来抑制细菌滋生,减少了对使用者身体造成损伤的可能,使用起来更加健康有益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色织超纤针织面料
本技术涉及面料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色织超纤针织面料。
技术介绍
超纤针织面料采用细度仅为真丝1/10~1/20的纤维针织而成。由织机制成的面料,其表面性状为均匀、紧凑、柔软、高弹的细微绒团,有极强的去污、吸水性能。对被擦拭表面无丝毫损伤,不产生棉织物常见的纤毛脱落,易洗耐用。超纤针织面料具有以下特点:高吸水性:超细纤维采用桔瓣式技术将长丝分成八瓣,使纤维表面积增大,织物中孔隙增多,借助毛细管芯吸效应增强吸水效果,快速吸水和快速变干成为它的显著特性;强去污力:其特殊的横断面能更有效地捕获小至几微米的尘埃颗粒,除污,去油的效果十分明显;不脱毛:高强的合纤长丝,不易断裂,同时采用精编织法,不抽丝,不脱圈,纤维也不易从毛巾表面脱落,用它做成擦洁巾、擦车巾特别适合擦拭光亮油漆表面、电镀表面、玻璃、仪表及液晶屏等,在汽车贴膜过程中对玻璃做清洁处理,可达到非常理想的贴膜效果;长寿命:由于超细纤维强度大,韧性强,因此它的使用寿命是普通清洁布使用寿命的4倍以上,多次水洗后仍不变性,同时,高分子聚合纤维不会像棉纤维那样产生蛋白质水解,即便使用后不晾晒,也不会发霉,腐烂,具有超长寿命。目前常见的超纤针织不具备防臭功能,因为本身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和捕获尘埃的能力,在穿着和使用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臭味,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色织超纤针织面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色织超纤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料主体、色织布、中间层和超纤面料,所述面料主体上端表面设有色织布,所述色织布下端表面设有中间层,所述中间层从外往内依次设有除臭纤维层、抗静电纤维层和抗菌纤维层,所述中间层底端表面设有超纤面料。进一步的,所述除臭纤维层由竹炭纤维和甲壳素纤维编制成网眼结构制成。进一步的,所述除臭纤维层由甲壳素纤维和Coolmax纤维混纺制成经线,竹炭纤维和纳米抗菌纤维制成纬线。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层内各层次均使用聚氨酯网膜热熔胶进行粘合。进一步的,所述抗菌纤维层层为石墨烯抑菌层。进一步的,所述色织布厚度为0.6-1.5毫米,所述中间层厚度为1-2毫米,所述超纤面料厚度为0.6-1.5毫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色织布为色织涤棉布,色彩感清晰、立体感强、色牢度较好。环氧树脂薄膜层分别和色织布与超纤面料通过环氧树脂树脂胶点粘合,不仅牢度可靠,而且以点状的方式将色织布和超纤面料粘合在一起,因此有很好的透气性,并通过甲壳素纤维和Coolmax纤维混纺制成经线,竹炭纤维和纳米抗菌纤维制成纬线制成的除臭纤维层可对面料主体进行除臭,并通过抗菌纤维层来抑制细菌滋生,减少了对使用者身体造成损伤的可能,使用起来更加健康有益大大提高了本技术的实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色织超纤针织面料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色织超纤针织面料的中间层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面料主体;2、色织布;3、中间层;4、超纤面料;31、除臭纤维层;32、抗静电纤维层;33、抗菌纤维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参照图1-2,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色织超纤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料主体1、色织布2、中间层3和超纤面料4,所述面料主体1上端表面设有色织布2,所述色织布2下端表面设有中间层3,所述中间层3从外往内依次设有除臭纤维层31、抗静电纤维层32和抗菌纤维层33,所述中间层3底端表面设有超纤面料4。其中,所述除臭纤维层31由竹炭纤维和甲壳素纤维编制成网眼结构制成。其中,所述除臭纤维层31由甲壳素纤维和Coolmax纤维混纺制成经线,竹炭纤维和纳米抗菌纤维制成纬线,大大提高了吸附和除臭的能力。其中,所述中间层3内各层次均使用聚氨酯网膜热熔胶进行粘合。其中,所述抗菌纤维层33为石墨烯抑菌层,进一步的提升抑菌除臭的能力。其中,所述色织布2厚度为0.6-1.5毫米,所述中间层3厚度为1-2毫米,所述超纤面料4厚度为0.6-1.5毫米。本技术结构相对简单,使用方便,在技术中的色织布2为色织涤棉布,色彩感清晰、立体感强、色牢度较好。各层次均使用聚氨酯网膜热熔胶进行粘合,不仅牢度可靠,而且以点状的方式将色织布2和超纤面料4粘合在一起,因此有很好的透气性,并且具有极强的去污和吸水能力,并通过甲壳素纤维和Coolmax纤维混纺制成经线,竹炭纤维和纳米抗菌纤维制成纬线制成的除臭纤维层31可对面料主体进行除臭,并通过抗菌纤维层33有效的抑制细菌滋生,减少了对使用者身体造成损伤的可能,使用起来更加健康有益,大大提高了本技术的实用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顶部”、“底部”、“一侧”、“另一侧”、“前面”、“后面”、“中间部位”、“内部”、“顶端”、“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最后应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色织超纤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料主体(1)、色织布(2)、中间层(3)和超纤面料(4),所述面料主体(1)上端表面设有色织布(2),所述色织布(2)下端表面设有中间层(3),所述中间层(3)从外往内依次设有除臭纤维层(31)、抗静电纤维层(32)和抗菌纤维层(33),所述中间层(3)底端表面设有超纤面料(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色织超纤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料主体(1)、色织布(2)、中间层(3)和超纤面料(4),所述面料主体(1)上端表面设有色织布(2),所述色织布(2)下端表面设有中间层(3),所述中间层(3)从外往内依次设有除臭纤维层(31)、抗静电纤维层(32)和抗菌纤维层(33),所述中间层(3)底端表面设有超纤面料(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色织超纤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纤维层(31)由竹炭纤维和甲壳素纤维编制成网眼结构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色织超纤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燕邱满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拉谷谷时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