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墙构件堆放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0276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6: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制墙构件堆放架,包括:底座、竖向支撑件、两个顶部水平件及若干可调节支撑件;其中,所述竖向支撑件的底部与所述底座相连接;两个所述顶部水平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竖向支撑件的顶部;各所述可调节支撑件沿纵向可调节的插设且锁紧在两个所述顶部水平件之间的间隙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预制墙构件堆放架,通过在两个顶部水平件之间的间隙设置多个可调节支撑件,能够根据预制墙构件的尺寸大小调整各可调节支撑件之间的间距以满足对不同类型的预制墙构件的稳定支撑,保持多个构件的平衡放置,有效节约了施工场地也保证了预制墙构件堆放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墙构件堆放架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预制墙构件堆放架。
技术介绍
近年来,国家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用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装配式建筑提升群众生活品质,装配式建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技术中所使用的三角形构件堆放架,一个构件堆放架仅能堆放一块预制构件,其与建筑PC预制件之间都是为硬接触,容易造成对于建筑PC预制件的损伤。如今施工场地趋于狭窄,预制装配率持续增长,预制构件数量相应增加,构件堆场问题亟需重视,单一构件堆放架已不能满足现场施工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预制墙构件堆放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单一构件堆放架难以同时堆放多种预制构件致使需要占用大量施工场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预制墙构件堆放架,包括:底座、竖向支撑件、两个顶部水平件及若干可调节支撑件;其中,所述竖向支撑件的底部与所述底座相连接;两个所述顶部水平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竖向支撑件的顶部;各所述可调节支撑件沿纵向可调节的插设且锁紧在两个所述顶部水平件之间的间隙内。进一步地,上述预制墙构件堆放架中,所述可调节支撑件通过锁紧件锁紧在两个所述顶部水平件之间的间隙内。进一步地,上述预制墙构件堆放架中,所述锁紧件为梯形销钉。进一步地,上述预制墙构件堆放架中,所述可调节支撑件两侧与所述顶部水平件接触的部位开设有方形孔。进一步地,上述预制墙构件堆放架中,各所述可调节支撑件沿纵向对称的插设在两个所述顶部水平件之间的间隙内。进一步地,上述预制墙构件堆放架中,所述可调节支撑件的外部包裹有保护套。进一步地,上述预制墙构件堆放架中,所述保护套为橡胶皮套。进一步地,上述预制墙构件堆放架中,所述底座包括:两根纵向杆件和一根横向杆件;其中,两根所述纵向杆件并列设置在所述横向杆件的两端。进一步地,上述预制墙构件堆放架中,所述竖向支撑件包括:两根并列设置的竖向杆件和两根交叉设置的倾斜杆件;其中,两根所述竖向杆件的底部分别与所述底座的两端相连接,每根所述倾斜杆件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竖向杆件的顶部相连接,另外一端与所述底座上位于所述竖向杆件的相对侧的一端相连接。进一步地,上述预制墙构件堆放架中,所述竖向杆件与所述底座之间倾斜设置有加强件。本技术提供的预制墙构件堆放架,通过在两个顶部水平件之间的间隙设置多个可调节支撑件,能够根据预制墙构件的尺寸大小调整各可调节支撑件之间的间距以满足对不同类型的预制墙构件的稳定支撑,保持多个构件的平衡放置,有效节约了施工场地也保证了预制墙构件堆放的安全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预制墙构件堆放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预制墙构件堆放架的侧立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预制墙构件堆放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的预制墙构件堆放架包括:底座1、竖向支撑件2、两个顶部水平件3及若干可调节支撑件4;其中,所述竖向支撑件2的底部与所述底座1相连接;两个所述顶部水平件3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竖向支撑件2的顶部;各所述可调节支撑件4沿纵向可调节的插设且锁紧在两个所述顶部水平件3之间的间隙内。具体而言,底座1可以为板式结构或平面框架结构,其可以选用Q235槽钢制作,其具体结构可以包括:两根纵向杆件11和一根横向杆件12;其中,两根所述纵向杆件11并列设置在所述横向杆件12的两端。当然,底座1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结构,能起到稳固支撑的作用即可。竖向支撑件2可以由连接杆或连接板等结构组成,其也可以选用Q235槽钢制作成,较具体的,竖向支撑件2可以包括:两根并列设置的竖向杆件21和两根交叉设置的倾斜杆件22;其中,两根所述竖向杆件21的底部分别与所述底座1的两端相连接,每根所述倾斜杆件22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竖向杆件21的顶部相连接,另外一端与所述底座1上位于所述竖向杆件21的相对侧的一端相连接。两根所述竖向杆件21位于底座1的横向杆件12的两端,两个竖向杆件21的底部可以分别与底座1的纵向杆件11的中部焊接连接。所述竖向杆件21与所述底座1之间倾斜设置有加强件5。竖向杆件21与底座1的纵向杆件11的两个端部之间倾斜设置加强件5,形成三角形支撑框架,以保证整个底部支撑结构更加稳定。竖向支撑件2的两个倾斜杆件22交叉设置在竖向杆件21与底座1的横向杆件12之间,在底座的横向杆件12与竖向支撑件2的竖向杆件21之间形成两个三角形结构,增加了整个结构的稳固性。两个顶部水平件3可以焊接在两个竖向杆件21之间,并且,两个顶部水平件3在竖直方向上保持一定的间隙,间隙大小可以根据待插设的可调节支撑件4的厚度确定。顶部水平件3可以为杆件结构。结合图2与图3,可调节支撑件4可以为杆件或板架构。本实施例中,可调节支撑件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可以根据预制墙板构件的尺寸大小确定各所述可调节支撑件4之间的间距后将各所述可调节支撑件4锁紧。各所述可调节支撑件4沿纵向对称的插设在两个所述顶部水平件3之间的间隙内。也就是说,可调节支撑件4沿纵向被顶部水平件3分隔为对称的两部分,以确保堆放预制墙构件时保持平衡。每个可调节支撑件4可以通过锁紧件6锁紧在两个所述顶部水平件3之间的间隙内。锁紧件6可以为楔形结构,本实施例中,锁紧件6可以为梯形销钉。销钉可以为铁质销钉,其厚度不小于10mm,以起到较强的受力作用。相应的,可调节支撑件4两侧与所述顶部水平件3接触的部位开设有方形孔(图中未示出)。锁紧件6插设于可调节支撑件4两侧的方形孔中,可以将可调节支撑件4锁紧在顶部水平件3的两侧,锁紧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操作便捷。进一步的,可调节支撑件4的外部包裹有保护套7,以防止堆放时对预制墙构件造成损伤。本技术提供的预制墙构件堆放架的各部分可以选用Q235槽钢制作,例如其主架体尺寸可以为长3000mm*宽1800mm*高1800mm,可调节支撑件4可以选用规格为长1000mm*宽70mm*高30mm的带方形孔铸件,整个堆放架可堆放十二块预制构件,能有效节约施工场地。使用时,根据预制墙板构件的尺寸大小先调节任意两个可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墙构件堆放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竖向支撑件、/n两个顶部水平件及若干可调节支撑件;其中,/n所述竖向支撑件的底部与所述底座相连接;/n两个所述顶部水平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竖向支撑件的顶部;/n各所述可调节支撑件沿纵向可调节的插设且锁紧在两个所述顶部水平件之间的间隙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墙构件堆放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竖向支撑件、
两个顶部水平件及若干可调节支撑件;其中,
所述竖向支撑件的底部与所述底座相连接;
两个所述顶部水平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竖向支撑件的顶部;
各所述可调节支撑件沿纵向可调节的插设且锁紧在两个所述顶部水平件之间的间隙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墙构件堆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支撑件通过锁紧件锁紧在两个所述顶部水平件之间的间隙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墙构件堆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为梯形销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墙构件堆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支撑件两侧与所述顶部水平件接触的部位开设有方形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墙构件堆放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可调节支撑件沿纵向对称的插设在两个所述顶部水平件之间的间隙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良杨本雄宋玉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