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缸安装时保证同心的专用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0267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工程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油缸安装时保证同心的专用工装,包括至少两个缸筒支座、至少一个活塞杆支座,缸筒支座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一卡紧座,第一卡紧座与第一底座相配合实现缸筒在径向方向上的卡紧;活塞杆支座包括移动底座和第二卡紧座,第二卡紧座与移动底座相配合实现活塞杆在径向方向上的卡紧,活塞杆的一端放入缸筒端盖,另一端放置在移动底座上。在进行油缸的装配时,在活塞杆端部施加朝向缸筒的推力,活塞杆支座及活塞杆在推力的作用下沿轴向推进缸筒,完成油缸的装配,能够快捷、高效、安全地完成缸筒和活塞杆的安装,同时避免了损坏其他导向环、密封件等带来的二次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缸安装时保证同心的专用工装
本技术属于工程机械设备
,涉及一种油缸安装时保证同心的专用工装。
技术介绍
油缸是将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做直线往复运动(或摆动运动)的液压执行元件,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用它来实现往复运动时,可免去减速装置,并且没有传动间隙,运动平稳,因此在各种机械的液压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行程稍大的油缸在修复安装过程中,经常出现缸筒和活塞杆因为重力过大、吊装高度控制不准确的原因,造成缸筒和活塞杆安装时不同心,安装过程困难,同时损坏活塞头上导向环、密封的零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油缸安装时保证同心的专用工装,以快捷、高效、安全地完成油缸缸筒和活塞杆的安装,同时避免了损坏其他导向环、密封件等带来的二次经济损失。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的:这种油缸安装时保证同心的专用工装,包括至少两个缸筒支座、至少一个活塞杆支座,所述缸筒支座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一卡紧座,所述第一卡紧座与第一底座相配合实现缸筒在径向方向上的卡紧;所述活塞杆支座包括移动底座和第二卡紧座,所述第二卡紧座与移动底座相配合实现活塞杆在径向方向上的卡紧,所述活塞杆的一端放入缸筒端盖,另一端放置在移动底座上。进一步,所述第一底座设置有用于放置缸筒的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卡紧座设置有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内表面安装有第一卡爪,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外表面安装有第一调节螺钉,通过旋转第一调节螺钉,使第一卡爪沿径向方向卡紧缸筒。进一步,所述第一凹陷部的上表面、第一卡爪的下表面均设置有橡胶垫,能够防止在装配油缸时划伤缸筒表面。进一步,所述第一凹陷部的截面呈上大下小的U字型结构。进一步,所述移动底座设置有用于放置活塞杆的第三凹陷部,所述第二卡紧座设置有第四凹陷部,所述第四凹陷部的内表面安装有第二卡爪,所述第四凹陷部的外表面安装有第二调节螺钉,通过旋转第二调节螺钉,使第二卡爪沿径向方向卡紧活塞杆。进一步,所述第三凹陷部的上表面、第二卡爪的下表面均设置有橡胶垫,能够防止在装配油缸时划伤活塞杆的表面。进一步,所述第三凹陷部的截面呈上大下小的U字型结构,且所述U字型结构两条侧边的夹角小于第一凹陷部中U型结构两条侧边的夹角,以便于活塞杆和缸筒同心时尽量在同一水平高度。进一步,所述移动底座的底部安装有方便移动的滚轮,在进行油缸的装配时,在活塞杆端部施加朝向缸筒的推力,活塞杆支座及活塞杆在推力的作用下沿轴向推进缸筒,完成油缸的装配。进一步,所述移动底座还设置有用于测量活塞杆外壁与缸筒内壁距离的标尺,在装配时,通过将标尺测量出的数值与油缸装配要求进行比较,以保证缸筒和活塞杆同心安装。进一步,所述第三凹陷部的底部设有调整垫片,用于对活塞杆的高度进行微调,保证活塞杆和缸筒同心时尽量在同一水平高度。进一步,所述标尺的起始端与移动底座的上表面平齐,便于作业人员计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效果:该工装包括缸筒支座和活塞杆支座,通过第一卡紧座与第一底座相配合实现缸筒在径向方向上的卡紧,通过第二卡紧座与移动底座相配合实现活塞杆在径向方向上的卡紧,在进行油缸的装配时,在活塞杆端部施加朝向缸筒的推力,活塞杆支座及活塞杆在推力的作用下沿轴向推进缸筒,完成油缸的装配,能够快捷、高效、安全地完成缸筒和活塞杆的安装,同时避免了损坏其他导向环、密封件等带来的二次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将缸筒放置于第一底座的第一凹陷部时,利用第二凹陷部内表面安装的第一卡爪及外表面安装的第一调节螺钉,通过旋转第一调节螺钉,使第一卡爪沿径向方向卡紧缸筒;将活塞杆放置于移动底座的第三凹陷部时,再结合第四凹陷部内表面安装的第二卡爪及外表面安装的第二调节螺钉,通过旋转第二调节螺钉,使第二卡爪沿径向方向卡紧活塞杆。又一方面,通过第一凹陷部的上表面、第一卡爪的下表面设置的橡胶垫,在装配油缸时可防止划伤缸筒表面;通过第二凹陷部的上表面、第二卡爪的下表面设置的橡胶垫,在装配油缸时可防止划伤活塞杆表面。再者,通过在移动底座的底部安装方便移动的滚轮,在进行油缸的装配时,在活塞杆端部施加朝向缸筒的推力,活塞杆支座及活塞杆在推力的作用下沿轴向推进缸筒,能够快捷、高效地完成油缸的装配。最后,通过在移动底座上设置标尺,用于测量活塞杆外壁与缸筒内壁的距离,将标尺测量出的数值与油缸装配要求进行比较,以保证缸筒和活塞杆安装时同心。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油缸安装时保证同心的专用工装的使用状态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缸筒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活塞杆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缸筒支座;2、活塞杆支座;3、第一底座;4、第一卡紧座;5、缸筒;6、移动底座;7、第二卡紧座;8、活塞杆;9、第一凹陷部;10、第二凹陷部;11、第一卡爪;12、第一调节螺钉;13、第三凹陷部;14、第四凹陷部;15、第二卡爪;16、第二调节螺钉;17、滚轮;18、标尺;19、调整垫片。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缸安装时保证同心的专用工装,包括至少两个缸筒支座1、至少一个活塞杆支座2,缸筒支座1包括第一底座3和第一卡紧座4,第一卡紧座4与第一底座3相配合实现缸筒5在径向方向上的卡紧;活塞杆支座2包括移动底座6和第二卡紧座7,第二卡紧座7与移动底座6相配合实现活塞杆8在径向方向上的卡紧,活塞杆8的一端放入缸筒端盖,另一端放置在移动底座6上。进一步,第一底座3设置有用于放置缸筒5的第一凹陷部9,第一卡紧座4设置有第二凹陷部10,第二凹陷部10的内表面安装有第一卡爪11,第二凹陷部10的外表面安装有第一调节螺钉12,通过旋转第一调节螺钉12,使第一卡爪11沿径向方向卡紧缸筒5。进一步,第一凹陷部9的上表面、第一卡爪11的下表面均设置有橡胶垫,能够防止在装配油缸时划伤缸筒表面。进一步,第一凹陷部9的截面呈上大下小的U字型结构。进一步,移动底座6设置有用于放置活塞杆8的第三凹陷部13,第二卡紧座7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缸安装时保证同心的专用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缸筒支座(1)、至少一个活塞杆支座(2),所述缸筒支座(1)包括第一底座(3)和第一卡紧座(4),所述第一卡紧座(4)与第一底座(3)相配合实现缸筒(5)在径向方向上的卡紧;所述活塞杆支座(2)包括移动底座(6)和第二卡紧座(7),所述第二卡紧座(7)与移动底座(6)相配合实现活塞杆(8)在径向方向上的卡紧,所述活塞杆(8)的一端放入缸筒端盖,另一端放置在移动底座(6)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缸安装时保证同心的专用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缸筒支座(1)、至少一个活塞杆支座(2),所述缸筒支座(1)包括第一底座(3)和第一卡紧座(4),所述第一卡紧座(4)与第一底座(3)相配合实现缸筒(5)在径向方向上的卡紧;所述活塞杆支座(2)包括移动底座(6)和第二卡紧座(7),所述第二卡紧座(7)与移动底座(6)相配合实现活塞杆(8)在径向方向上的卡紧,所述活塞杆(8)的一端放入缸筒端盖,另一端放置在移动底座(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缸安装时保证同心的专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3)设置有用于放置缸筒(5)的第一凹陷部(9),所述第一卡紧座(4)设置有第二凹陷部(10),所述第二凹陷部(10)的内表面安装有第一卡爪(11),所述第二凹陷部(10)的外表面安装有第一调节螺钉(12),通过旋转第一调节螺钉(12),使第一卡爪(11)沿径向方向卡紧缸筒(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缸安装时保证同心的专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9)的上表面、第一卡爪(11)的下表面均设置有橡胶垫。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缸安装时保证同心的专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9)的截面呈上大下小的U字型结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利田伟军陈奇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中铁工程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