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稳定移动的新型浇铸车,包括支架、支撑梁、侧板、铁水缸和传动单元,支撑梁固定于支架上,支撑梁沿横向布设,支撑梁上设置滑槽,传动单元包括转动座、丝杠、转轮、滚轮和驱动座,丝杠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位于支撑梁两端的转动座内,丝杠的一端与转轮固定连接,驱动座上固定设置螺套,由丝杠的转动驱动螺套和侧板沿丝杠的长度方向所移动,滚轮设置于驱动座的两侧,且滚轮容纳于滑槽内,铁水缸的两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侧板,侧板之间连接导向架,导向架沿横向所延伸布设,导向架架设于滑槽的顶部,通过传动单元即可实现对铁水缸的横向移动,并由滚轮和导向架保证横向移动的稳定性,方便操作人员对铁水缸进行横向移动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稳定移动的新型浇铸车
本技术涉及钢铁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可稳定移动的新型浇铸车。
技术介绍
钢铁铸件在加工时,将铁高温熔化成铁水后浇注在各种模具中完成制作,通常铁水由浇铸车完成转运,将铁水输送至铁水包内进行容纳。但现有的浇铸车其横向移动性能较差,进而将铁水从浇铸车的容纳腔内向铁水包内经输送时,需要将铁水包位置进行调整以实现位置对准,由此带来操作不便。因此,针对上述不足,如何提供一种可实现浇铸车内容纳铁水的容纳腔稳定横向移动的浇铸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可实现浇铸车内容纳铁水的容纳腔稳定横向移动的浇铸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稳定移动的新型浇铸车,包括支架、支撑梁、侧板、铁水缸和传动单元,所述铁水缸用于容纳铁水;所述支撑梁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撑梁沿横向布设,所述支撑梁上设置滑槽,所述滑槽沿横向延伸设置;所述传动单元包括转动座、丝杠、转轮、滚轮和驱动座,所述转动座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梁的两端,所述丝杠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位于所述支撑梁两端的所述转动座内,所述丝杠的一端与所述转轮固定连接,所述驱动座上固定设置螺套,所述螺套与所述丝杠螺纹连接,由所述丝杠的转动驱动所述螺套和所述侧板沿所述丝杠的长度方向所移动,所述滚轮设置于所述驱动座的两侧,且所述滚轮容纳于所述滑槽内;两个所述侧板呈平行布设且分别与两个所述驱动座固定连接,所述铁水缸的两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侧板,位于所述铁水缸的一侧连接转盘,所述转盘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由所述转盘的转动驱动所述铁水缸绕所述转轴所转动;所述侧板之间连接导向架,所述导向架沿横向所延伸布设,所述导向架架设于所述滑槽的顶部。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侧部设置承载架。进一步地,所述侧板的上部固定设置立柱,所述立柱之间连接横梁。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底部设置滑动轮。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稳定移动的新型浇铸车,包括支架、支撑梁、侧板、铁水缸和传动单元,铁水缸用于容纳铁水;支撑梁固定于支架上,支撑梁沿横向布设,支撑梁上设置滑槽,滑槽沿横向延伸设置;传动单元包括转动座、丝杠、转轮、滚轮和驱动座,转动座分别固定设置于支撑梁的两端,丝杠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位于支撑梁两端的转动座内,丝杠的一端与转轮固定连接,驱动座上固定设置螺套,螺套与丝杠螺纹连接,由丝杠的转动驱动螺套和侧板沿丝杠的长度方向所移动,滚轮设置于驱动座的两侧,且滚轮容纳于滑槽内;两个侧板呈平行布设且分别与两个驱动座固定连接,铁水缸的两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侧板,位于铁水缸的一侧连接转盘,转盘与转轴传动连接,由转盘的转动驱动铁水缸绕转轴所转动;侧板之间连接导向架,导向架沿横向所延伸布设,导向架架设于滑槽的顶部,通过传动单元即可实现对铁水缸的横向移动,并由滚轮和导向架保证横向移动的稳定性,方便操作人员对铁水缸进行横向移动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可稳定移动的新型浇铸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可稳定移动的新型浇铸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可稳定移动的新型浇铸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见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稳定移动的新型浇铸车,包括支架11、支撑梁12、侧板13、铁水缸14和传动单元。铁水缸14用于容纳铁水,并由铁水缸14的转动将其所容纳的铁水输送至铁水包内。支架11的侧部设置承载架15,方便操作人员在承载架15上操作的转轮23和转盘。支架11的底部设置滑动轮16,以实现支架11移动。支撑梁12固定于支架11上,支撑梁12沿横向布设,支撑梁12上设置滑槽121,滑槽121沿横向延伸设置。传动单元包括转动座21、丝杠22、转轮23、滚轮24和驱动座25,转动座21分别固定设置于支撑梁12的两端,丝杠22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位于支撑梁12两端的转动座21内,丝杠22的一端与转轮23固定连接,驱动座25上固定设置螺套26,螺套26与丝杠22螺纹连接,由丝杠22的转动驱动螺套26和侧板13沿丝杠22的长度方向所移动。滚轮24设置于驱动座25的两侧,且滚轮24容纳于滑槽121内,所设置的滚轮24一方面可降低驱动座25和铁水缸14在移动过程中所受摩擦,另一方面,滚轮24与滑槽121的配合可保证移动稳定性。为进一步提高移动稳定性,在侧板13之间连接导向架27,导向架27沿横向所延伸布设,导向架27架设于滑槽121的顶,具体地,滚轮24位于滑槽121的内侧,导向架27架设于滑槽121的外侧,由导向架27可稳固侧板13移动,并提高侧板1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两个侧板13呈平行布设且分别与两个驱动座25固定连接,铁水缸14的两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侧板13,位于铁水缸14的一侧连接转盘141,转盘141与转轴传动连接,由转盘141的转动驱动铁水缸14绕转轴所转动。侧板13的上部固定设置立柱,立柱之间连接横梁。通过传动单元即可实现对铁水缸14的横向移动,并由滚轮24和导向架27保证横向移动的稳定性,方便操作人员对铁水缸14进行横向移动操作。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稳定移动的新型浇铸车,包括支架、支撑梁、侧板、铁水缸和传动单元,铁水缸用于容纳铁水;支撑梁固定于支架上,支撑梁沿横向布设,支撑梁上设置滑槽,滑槽沿横向延伸设置;传动单元包括转动座、丝杠、转轮、滚轮和驱动座,转动座分别固定设置于支撑梁的两端,丝杠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位于支撑梁两端的转动座内,丝杠的一端与转轮固定连接,驱动座上固定设置螺套,螺套与丝杠螺纹连接,由丝杠的转动驱动螺套和侧板沿丝杠的长度方向所移动,滚轮设置于驱动座的两侧,且滚轮容纳于滑槽内;两个侧板呈平行布设且分别与两个驱动座固定连接,铁水缸的两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侧板,位于铁水缸的一侧连接转盘,转盘与转轴传动连接,由转盘的转动驱动铁水缸绕转轴所转动;侧板之间连接导向架,导向架沿横向所延伸布设,导向架架设于滑槽的顶部,通过传动单元即可实现对铁水缸的横向移动,并由滚轮和导向架保证横向移动的稳定性,方便操作人员对铁水缸进行横向移动操作。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稳定移动的新型浇铸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支撑梁、侧板、铁水缸和传动单元,其中;/n所述铁水缸用于容纳铁水;/n所述支撑梁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撑梁沿横向布设,所述支撑梁上设置滑槽,所述滑槽沿横向延伸设置;/n所述传动单元包括转动座、丝杠、转轮、滚轮和驱动座,所述转动座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梁的两端,所述丝杠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位于所述支撑梁两端的所述转动座内,所述丝杠的一端与所述转轮固定连接,所述驱动座上固定设置螺套,所述螺套与所述丝杠螺纹连接,由所述丝杠的转动驱动所述螺套和所述侧板沿所述丝杠的长度方向所移动,所述滚轮设置于所述驱动座的两侧,且所述滚轮容纳于所述滑槽内;/n两个所述侧板呈平行布设且分别与两个所述驱动座固定连接,所述铁水缸的两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侧板,位于所述铁水缸的一侧连接转盘,所述转盘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由所述转盘的转动驱动所述铁水缸绕所述转轴所转动;/n所述侧板之间连接导向架,所述导向架沿横向所延伸布设,所述导向架架设于所述滑槽的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稳定移动的新型浇铸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支撑梁、侧板、铁水缸和传动单元,其中;
所述铁水缸用于容纳铁水;
所述支撑梁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撑梁沿横向布设,所述支撑梁上设置滑槽,所述滑槽沿横向延伸设置;
所述传动单元包括转动座、丝杠、转轮、滚轮和驱动座,所述转动座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梁的两端,所述丝杠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位于所述支撑梁两端的所述转动座内,所述丝杠的一端与所述转轮固定连接,所述驱动座上固定设置螺套,所述螺套与所述丝杠螺纹连接,由所述丝杠的转动驱动所述螺套和所述侧板沿所述丝杠的长度方向所移动,所述滚轮设置于所述驱动座的两侧,且所述滚轮容纳于所述滑槽内;
两个所述侧板呈平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义森,庞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晟尔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