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穆马超专利>正文

一种前掌易弯曲的防滑型儿童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9763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掌易弯曲的防滑型儿童鞋底,包括鞋底本体,鞋底本体包括从右至左依次设置的足跟部、足弓部和脚趾部,鞋底本体的上表面边缘设有外沿边,外沿边与鞋底本体之间形成上端开口的容纳腔,足跟部和脚趾部上均设置防滑部,防滑部包括设置于足跟部底部的后掌防滑部、设置于脚趾部底部的前掌防滑部,脚趾部上开设弯折沟,弯折沟沿鞋底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弯折沟为弯曲的波浪形,弯折沟包括开设于脚趾部的底部且位于前掌防滑部左侧外侧主弯折沟、开设于脚趾部的顶部且位于外侧主弯折沟右侧的第一内侧辅弯折沟、开设于脚趾部的顶部且位于外侧主弯折沟左侧的第二内侧辅弯折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前掌易弯曲、防滑性好。

A kind of antiskid sole with flexible forefoot for childr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掌易弯曲的防滑型儿童鞋底
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
,尤其涉及一种前掌易弯曲的防滑型儿童鞋底。
技术介绍
现有童鞋产品大底纹路相对简易且不具备多方向的防滑抓地效果。因为节约成本原因,很多童鞋的大底纹理都是成人鞋的缩小版,但因为成人的运动习惯跟儿童的运动习惯不一样,所以很多童鞋的鞋底防滑效果不理想,容易造成对儿童的运动损伤。同时,现在市场上的童鞋都会在鞋子前掌生硬的加入一条沟槽,从而想要带来易于弯曲的效果,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前掌易弯曲的防滑型儿童鞋底。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前掌易弯曲的防滑型儿童鞋底,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包括从右至左依次设置的足跟部、足弓部和脚趾部,所述鞋底本体的上表面边缘位置设有外沿边,所述外沿边与鞋底本体之间形成上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足跟部和脚趾部上均设置用于起防滑作用的防滑部,所述防滑部包括设置于所述足跟部底部的后掌防滑部、设置于所述脚趾部底部的前掌防滑部,所述脚趾部上开设有用于提高自由弯曲度的弯折沟,所述弯折沟沿所述鞋底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弯折沟为弯曲的波浪形,所述弯折沟包括开设于所述脚趾部的底部且位于所述前掌防滑部左侧的外侧主弯折沟、开设于所述脚趾部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外侧主弯折沟的右侧的第一内侧辅弯折沟、开设于所述脚趾部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外侧主弯折沟的左侧的第二内侧辅弯折沟。优选的,所述第一内侧辅弯折沟和第二内侧辅弯折沟的宽度均为1.8mm-2.2mm,所述第一内侧辅弯折沟和第二内侧辅弯折沟的深度均为2.8mm-3.2mm,所述外侧主弯折沟的宽度为2.8mm-3.2mm,所述外侧主弯折沟的深度为3.3mm-3.7mm。优选的,所述前掌防滑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前掌防滑段、第二前掌防滑段和第三前掌防滑段,所述第一前掌防滑段、第二前掌防滑段和第三前掌防滑段的边沿均为弯曲弧形,所述第一前掌防滑段、第二前掌防滑段和第三前掌防滑段上远离连接端的另一端延伸至脚趾部的边沿,第一前掌防滑段、第二前掌防滑段和第三前掌防滑段上均设置防滑纹理。优选的,所述后掌防滑部靠近所述足跟部左端的一端开设分叉,所述后掌防滑部延伸至所述足跟部的左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上,所述后掌防滑部上均匀开设若干后掌防滑横沟,所述后掌防滑横沟沿所述鞋底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后掌防滑横沟的两端延伸至所述足跟部的侧壁上。优选的,所述足跟部和足弓部的顶部设置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包括交叉设置的若干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优选的,所述足弓部的底部开设有圆盘槽,所述圆盘槽内设置尺码标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设置弯折沟,弯折沟沿鞋底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弯折沟为弯曲的波浪形,弯折沟包括开设于脚趾部的底部且位于前掌防滑部左侧的外侧主弯折沟、开设于脚趾部的顶部且位于外侧主弯折沟的右侧的第一内侧辅弯折沟、开设于脚趾部的顶部且位于外侧主弯折沟的左侧的第二内侧辅弯折沟,通过鞋底内外侧双向的弯曲沟设计,大大的提高了儿童鞋底的自由弯曲度,让儿童在运动时能更加容易发力和蹬踏,避免摔倒的发生;设置防滑部,防滑部包括设置于足跟部底部的后掌防滑部、设置于脚趾部底部的前掌防滑部,防滑效果好,趣味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图1的右视图;图4为图1的俯视图;图5为图1的仰视图;图6为A-A方向的剖面图;图7为D部分的放大图;图8为B-B方向的剖面图;图9为C-C方向的剖面图;其中:足跟部1,足弓部2,脚趾部3,外沿边4,第一前掌防滑段5,外侧主弯折沟6,后掌防滑边沿沟7,后掌防滑横沟8,后掌延伸沟9,第二前掌防滑段10,第三前掌防滑段11,纵向加强筋12,横向加强筋13,凹槽14,第一内侧辅弯折沟15,第二内侧辅弯折沟16,圆盘槽17,尺码标识18。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结合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9所示,一种前掌易弯曲的防滑型儿童鞋底,成双使用,包括左脚鞋底和右脚鞋底,下边以右脚鞋底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包括鞋底本体,鞋底本体包括从右至左依次连接的足跟部1、足弓部2和脚趾部3,鞋底本体一体成型,鞋底本体的上表面边缘位置连接有外沿边4,外沿边4与鞋底本体之间构成容纳腔。足跟部1和脚趾部3上均连接有用于起防滑作用的防滑部,防滑部包括连接在足跟部1底部的后掌防滑部、连接在脚趾部3底部的前掌防滑部。后掌防滑部靠近足跟部1左端的一端开设分叉,后掌防滑部延伸至足跟部1的左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上,后掌防滑部上均匀开设若干后掌防滑横沟8,后掌防滑横沟8沿鞋底本体的宽度方向布置,后掌防滑横沟8的两端延伸至足跟部1的侧壁上,延伸至足跟部1侧壁上的部分为后掌延伸沟9。后掌防滑部的边沿为开设于足跟部1底部及足跟部1侧壁上的后掌防滑边沿沟7。前掌防滑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前掌防滑段5、第二前掌防滑段10和第三前掌防滑段11,第一前掌防滑段5、第二前掌防滑段10和第三前掌防滑段11的边沿均为弯曲弧形,第一前掌防滑段5、第二前掌防滑段10和第三前掌防滑段11上远离连接端的另一端延伸至脚趾部3的边沿,第一前掌防滑段5延伸至脚趾部3的后侧侧壁上,第二前掌防滑段10延伸至脚趾部3的前侧侧壁上,第三前掌防滑段11延伸至脚趾部3的左侧侧壁上,第一前掌防滑段5、第二前掌防滑段10与第三前掌防滑段11的连接处位于三者中间,第一前掌防滑段5、第二前掌防滑段10和第三前掌防滑段11上均开设有防滑纹理。形状特殊,类似于蜥蜴足底,趣味性强,防滑效果好。脚趾部3上开设有用于提高自由弯曲度的弯折沟,弯折沟沿鞋底本体的宽度方向布置,弯折沟为弯曲的波浪形,弯折沟包括开设在脚趾部3的底部且位于前掌防滑部左侧的外侧主弯折沟6、开设在脚趾部3的顶部且位于外侧主弯折沟6的右侧的第一内侧辅弯折沟15、开设在脚趾部3的顶部且位于外侧主弯折沟6的左侧的第二内侧辅弯折沟16。第一内侧辅弯折沟15和第二内侧辅弯折沟16的宽度均为2.0mm,第一内侧辅弯折沟15和第二内侧辅弯折沟16的深度均为3.0mm,外侧主弯折沟6的宽度为3.0mm,外侧主弯折沟6的深度为3.5mm。通过鞋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掌易弯曲的防滑型儿童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包括从右至左依次设置的足跟部、足弓部和脚趾部,所述鞋底本体的上表面边缘位置设有外沿边,所述外沿边与鞋底本体之间形成上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足跟部和脚趾部上均设置用于起防滑作用的防滑部,所述防滑部包括设置于所述足跟部底部的后掌防滑部、设置于所述脚趾部底部的前掌防滑部,所述脚趾部上开设有用于提高自由弯曲度的弯折沟,所述弯折沟沿所述鞋底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弯折沟为弯曲的波浪形,所述弯折沟包括开设于所述脚趾部的底部且位于所述前掌防滑部左侧的外侧主弯折沟、开设于所述脚趾部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外侧主弯折沟的右侧的第一内侧辅弯折沟、开设于所述脚趾部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外侧主弯折沟的左侧的第二内侧辅弯折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掌易弯曲的防滑型儿童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包括从右至左依次设置的足跟部、足弓部和脚趾部,所述鞋底本体的上表面边缘位置设有外沿边,所述外沿边与鞋底本体之间形成上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足跟部和脚趾部上均设置用于起防滑作用的防滑部,所述防滑部包括设置于所述足跟部底部的后掌防滑部、设置于所述脚趾部底部的前掌防滑部,所述脚趾部上开设有用于提高自由弯曲度的弯折沟,所述弯折沟沿所述鞋底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弯折沟为弯曲的波浪形,所述弯折沟包括开设于所述脚趾部的底部且位于所述前掌防滑部左侧的外侧主弯折沟、开设于所述脚趾部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外侧主弯折沟的右侧的第一内侧辅弯折沟、开设于所述脚趾部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外侧主弯折沟的左侧的第二内侧辅弯折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掌易弯曲的防滑型儿童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侧辅弯折沟和第二内侧辅弯折沟的宽度均为1.8mm-2.2mm,所述第一内侧辅弯折沟和第二内侧辅弯折沟的深度均为2.8mm-3.2mm,所述外侧主弯折沟的宽度为2.8mm-3.2mm,所述外侧主弯折沟的深度为3.3mm-3.7mm。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马超马清玲
申请(专利权)人:穆马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