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铅芯隔震橡胶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8757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58
本申请涉及一种桥梁铅芯隔震橡胶支座,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封板、铅芯和下封板,上封板与下封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水平的钢板,钢板围设在铅芯的外侧,相邻钢板之间设置有上橡胶层和下橡胶层,上橡胶层位于下橡胶层的顶部,上橡胶层和下橡胶层在水平方向上均设置有多个,上橡胶层的底面为上凹的圆弧面,下橡胶层的顶面为下凹的圆弧面,相邻上橡胶层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位于下橡胶层顶面上的两侧。本申请具有改善支座沿竖直方向的受力状况,提高支座的抗拉性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桥梁铅芯隔震橡胶支座
本申请涉及桥梁工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桥梁铅芯隔震橡胶支座。
技术介绍
地震灾害相比于其他自然灾害而言具有不可预测性以及破坏性大的特点,并且地震往往会导致桥梁倒塌,还会将人掩埋在桥梁废墟中。因此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做好桥梁的抗震工程,目前桥梁工程中常常采用铅芯橡胶支座来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现有的铅芯抗震支座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封板、铅芯和下封板,上封板与下封板之间交错设置有若干个水平的钢板和橡胶层。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现有的铅芯抗震支座对水平方向的地震作用力减震效果显著,但是对于竖向的地震作用力的减隔震效果却很小,并且橡胶具有较好的抗压能力,但是抗拉能力很弱,从而使铅芯橡胶支座在竖向地震作用下常常发生受拉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支座沿竖直方向的受力状况,提高支座的抗拉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桥梁铅芯隔震橡胶支座。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桥梁铅芯隔震橡胶支座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桥梁铅芯隔震橡胶支座,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封板、铅芯和下封板,上封板与下封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水平的钢板,钢板围设在铅芯的外侧,相邻钢板之间设置有上橡胶层和下橡胶层,上橡胶层位于下橡胶层的顶部,上橡胶层和下橡胶层在水平方向上均设置有多个,上橡胶层的底面为上凹的圆弧面,下橡胶层的顶面为下凹的圆弧面,相邻上橡胶层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位于下橡胶层顶面上的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上橡胶层的底面为上凹的圆弧面,下橡胶层的顶面为下凹的圆弧面,使上橡胶层的底面与下橡胶层的顶面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从而使上橡胶层与下橡胶层之间存在一定的变形余量,提高了上橡胶层与下橡胶层沿竖直方向的弹性力,使支座能够沿竖直方向发生更大的弹性变形,改善了支座沿竖直方向的受力状况,提高了支座的抗拉性能。优选的,相邻所述上橡胶层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个上橡胶条,相邻下橡胶层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个下橡胶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相邻上橡胶层之间设置上橡胶条,对相邻的上橡胶层进行固定,不仅能够保证上橡胶层之间沿水平方向具有良好的弹性变形能力,还能够对相邻上橡胶层之间的连接强度起到加强作用,避免上橡胶层受力后发生错位;在相邻下橡胶层之间设置下橡胶条,对相邻的下橡胶层进行固定,不仅能够保证下橡胶层之间沿水平方向具有良好的弹性变形能力,还能够对相邻下橡胶层之间的连接强度起到加强作用,避免下橡胶层受力后发生错位,从而提高了支座的整体强度和变形能力。优选的,所述上橡胶层与下橡胶层上均开设有若干个竖直的变形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橡胶层和下橡胶层上均开设变形孔,使得上橡胶层和下橡胶层内均具有一定的变形空间,从而使上橡胶层与下橡胶层在收到竖直方向的力时能够发生更大的弹性变形,进一步改善了支座沿竖直方向的受力状况,提高了支座的抗拉性能。优选的,所述上橡胶层的顶面和下橡胶层的底面均为水平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上橡胶层的顶面和下橡胶层的底面均设置为水平面,增大了上橡胶层、下橡胶层与钢板的接触面积,减小了上橡胶层和下橡胶层发生偏移的可能性,提高了上橡胶层和下橡胶层在竖直方向上的耐压强度,从而提高了支座整体沿竖直方向的刚度,改善了支座沿竖直方向的受力状况,减小了支座发生失稳的可能性。优选的,所述上橡胶层的顶面为下凹的圆弧面,下橡胶层的底面为上凹的圆弧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上橡胶层的顶面设置为下凹的圆弧面,下橡胶层的底面设置为上凹的圆弧面,使上橡胶层和下橡胶层中间的厚度均小于两侧的厚度,且上橡胶层和下橡胶层整体均上下对称,当上橡胶层和下橡胶层受到竖直方向的力时,上橡胶层、下橡胶层的顶面和底面均为一面受到拉力,另一面受到压力,使上橡胶层和下橡胶层具有良好的回弹能力,能够使上橡胶层和下橡胶层恢复到自然状态,从而使支座具有良好的复位能力,避免支座产生较大的残余变形。优选的,所述上橡胶层的顶面为上凸的圆弧面,下橡胶层的底面为下凸的圆弧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上橡胶层的顶面设置为上凸的圆弧面,下橡胶层的底面设置为下凸的圆弧面,使上橡胶层整体呈向上弯曲的圆弧状,下橡胶层整体呈向下弯曲的圆弧状,从而使上橡胶层的顶面和下橡胶层的底面对上橡胶层和下橡胶层之间的弹性变形能力起到加强作用,进一步增大了上橡胶层与下橡胶层之间的变形余量,改善了支座沿竖直方向的受力状况,提高了支座的抗拉性能。优选的,所述上橡胶层底面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上固定条,下橡胶层底面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下固定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橡胶层的两侧均设置上固定条,并在下橡胶层的两侧均设置下固定条,不仅能够对上橡胶层和下橡胶层的刚度起到加强作用,还能对上橡胶层和下橡胶层之间起到限位作用,避免上橡胶层和下橡胶层发生错位,同时也避免上橡胶层和下橡胶层的两侧容易受到损伤,而且使上橡胶层和下橡胶层的生产加工过程更加方便。优选的,所述下封板与上封板之间设置有限位筒,限位筒围设在钢板、上橡胶层和下橡胶层的外侧,限位筒的底端与下封板固定连接,限位筒的顶端与上封板之间留有距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橡胶层和下橡胶层的外侧设置限位筒,能够对上橡胶层和下橡胶层起到限位作用,避免上橡胶层和下橡胶层发生较大的变形和错位,同时还能够对上橡胶层和下橡胶层起到保护作用,避免上橡胶层和下橡胶层裸露在环境中而受到碰撞或腐蚀等破坏,延长了支座的使用寿命。限位筒的顶端与上封板之间留有距离,能够对在限位筒与上封板之间留有一定的变形余量,避免限位筒对支座沿竖直方向的变形产生影响。优选的,所述限位筒上开设有变形缝,变形缝贯穿限位筒的高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限位筒上开设变形缝,能够使限位筒对支座沿水平方向的受力留有变形余量,避免限位筒对支座沿水平方向的变形产生影响,也避免限位筒受到较大的沿水平方向的力。优选的,所述变形缝呈螺旋状开设在限位筒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变形缝设置为螺旋状,使得限位筒本身也具有沿竖直方向的变形余量,提高了限位筒沿竖直方向的变形能力,进一步减小支座对上橡胶层、下橡胶层沿竖直方向的变形过程产生的影响,改善了支座沿竖直方向的受力状况。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通过在相邻钢板设置上橡胶层和下橡胶层,使支座能够沿竖直方向发生更大的弹性变形,改善了支座沿竖直方向的受力状况,提高了支座的抗拉性能;通过开设变形孔,使得上橡胶层和下橡胶层内均具有一定的变形空间,进一步改善了支座沿竖直方向的受力状况,提高了支座的抗拉性能;通过设置限位筒,不仅对上橡胶层和下橡胶层起到限位作用,还能够对上橡胶层和下橡胶层起到保护作用,延长了支座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3的局部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封板;2、铅芯;3、钢板;4、上橡胶层;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铅芯(2)隔震橡胶支座,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封板(1)、铅芯(2)和下封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板(1)与下封板(6)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水平的钢板(3),钢板(3)围设在铅芯(2)的外侧,相邻钢板(3)之间设置有上橡胶层(4)和下橡胶层(5),上橡胶层(4)位于下橡胶层(5)的顶部,上橡胶层(4)和下橡胶层(5)在水平方向上均设置有多个,上橡胶层(4)的底面为上凹的圆弧面,下橡胶层(5)的顶面为下凹的圆弧面,相邻上橡胶层(4)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位于下橡胶层(5)顶面上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铅芯(2)隔震橡胶支座,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封板(1)、铅芯(2)和下封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板(1)与下封板(6)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水平的钢板(3),钢板(3)围设在铅芯(2)的外侧,相邻钢板(3)之间设置有上橡胶层(4)和下橡胶层(5),上橡胶层(4)位于下橡胶层(5)的顶部,上橡胶层(4)和下橡胶层(5)在水平方向上均设置有多个,上橡胶层(4)的底面为上凹的圆弧面,下橡胶层(5)的顶面为下凹的圆弧面,相邻上橡胶层(4)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位于下橡胶层(5)顶面上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铅芯(2)隔震橡胶支座,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上橡胶层(4)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个上橡胶条(41),相邻下橡胶层(5)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个下橡胶条(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铅芯(2)隔震橡胶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橡胶层(4)与下橡胶层(5)上均开设有若干个竖直的变形孔(4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铅芯(2)隔震橡胶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橡胶层(4)的顶面和下橡胶层(5)的底面均为水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铅芯(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峰程晓革汪鑫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公路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