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低损耗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8683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49
本申请涉及一种混凝土低损耗施工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S1、架设支撑梁:铺设基板,将支撑梁横跨电缆沟基坑架设在两道基板上;S2、铺设踏板:将踏板沿模板的延伸方向铺设在支撑梁上;S3、安装轨道:将轨道沿模板的延伸方向安装在支撑梁上,每道模板两侧各安装一道轨;S4、安装推车:将推车安装轨道上;S5、固定泵管:使用推车将泵管固定住,泵管对准模板内部。本申请具有降低混凝土损耗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低损耗施工工艺
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低损耗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普通混凝土是指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与水、砂、石子,必要时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以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混凝土是建筑施工过程中常用的建筑材料,以其优秀的抗压性能,常用于建筑物受压部位,混凝土常常配合钢筋使用,使建筑物结构同时兼具抗拉和抗压性能。地下管网中有多种使用混凝土浇筑的结构,比如电缆沟边墙,电缆沟是用于铺设地下电缆的构筑物。施工电缆沟边墙时先开歪先绑扎钢筋,然后支设模板,最后浇筑混凝土;其中,浇筑混凝土时,因电缆沟一般位于道路两侧2米左右,无论是单沟或双沟均无法直接通过混凝土罐车浇筑混凝土,所以一般需要使用泵车泵送混凝土,泵车司机操作机械臂,进而使泵管沿着电缆沟边墙的模板延伸方向移动,泵管一般为柔性管,同时需要1到2名施工人员在模板上扶持泵管。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施工人员需要一边扶持泵管一边随着泵管沿模板的延伸方向行走,模板一般1米多高且周边布满钢筋、钢管等结构,专利技术人认为施工人员在模板上扶持泵管时,泵管内混凝土容易冲洒至模板外侧,造成混凝土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降低混凝土损耗,本申请提供一种混凝土低损耗施工工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混凝土低损耗施工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低损耗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架设支撑梁:铺设基板,将支撑梁横跨电缆沟基坑架设在两道基板上;S2、铺设踏板:将踏板沿模板的延伸方向铺设在支撑梁上;S3、安装轨道:将轨道沿模板的延伸方向安装在支撑梁上,每道模板两侧各安装一道轨道;S4、安装推车:将推车安装轨道上;S5、固定泵管:使用推车将泵管固定住,泵管对准模板内部;采用上述步骤S1-S5的一种混凝土低损耗施工工艺施工时具体涉及的结构包括支撑梁、基板、踏板、轨道以及推车;推车包括用于限制泵管移动范围的限位组件、设置于限位组件上用于固定泵管的夹持组件、驱使夹持组件夹持泵管的驱动组件以及设置于推车底部用于在轨道上行走的行走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竖向设置有若干个,每个限位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板,在支撑板上水平设置有安装板,在安装板上开设有贯穿安装板和支撑板的第一限位孔,在上下相邻两个支撑板之间固接有若干个连接柱;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固接于安装板上表面的安装箱,在安装箱中部开设有与第一限位孔连通的第二限位孔,在安装箱内设置有若干个夹持单元,夹持单元包括两个滑移连接于安装箱内且延伸方向指向第一限位孔的齿条,在安装箱内转动连接有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其中主动齿轮与一个齿条啮合,从动齿轮与另一个齿条啮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垂直固接于主动齿轮中心位置且滑动穿设于安装箱的转轴,在转轴的顶端固接有旋钮,在转轴的底端固接有多棱柱,在安装板上表面开设有供多棱柱嵌设的嵌槽;所述行走组件包括设置于位于最下方的支撑板底部的支腿,在支腿上设置有滚动连接于轨道的滑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按照上述操作步骤依次安装基板、支撑梁、踏板、轨道以及推车,推车安装完成后,泵车操作人员遥控泵管靠近推车,再由站在踏板上的施工人员将泵管插入第一限位孔内,泵管对准模板内部,使用驱动组件驱使夹持组件夹紧泵管,随后泵车操作人员泵送混凝土,施工人员沿轨道推动推车,使混凝土稳定的注入模板内部,从而减少混凝土泵洒损耗浪费。可选的,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贯穿支撑板上下两侧的让位孔,让位孔呈长条状,在让位孔相对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固接于支撑板上表面的挡板,在两个挡板之间转动连接有一丝杠,丝杠穿设于两个安装板且与两个安装板转动连接,丝杠的延伸方向与模板的延伸方向垂直,在丝杠的端部设置有驱使丝杠转动的手轮,在两个挡板之间还设置有滑动穿设于安装板的导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可通过手轮驱使丝杠转动,丝杠带动安装板沿导杆延伸方向移动,从而改变第一限位孔的水平位置,方便施工人员调节泵管位置。可选的,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延伸至第一限位孔的滑槽,在齿条靠近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滑移连接于滑槽的滑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条通过滑块保证了齿条的移动轨迹,使齿条稳定移动。可选的,所述转轴上固接有两个夹片,两个夹片分别位于安装箱的内外两侧,当插块完全嵌入嵌槽时,位于安装箱外侧的夹片贴合于安装箱的外壁上,当插块完全退出嵌槽时,位于安装箱内侧的夹片贴合于安装箱的内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夹片可用于提醒施工人员插块所处位置,便于施工人员判断旋钮是否能旋拧。可选的,所述滑轮上同轴固接有连接杆,在连接杆远离滑轮的一侧固接有套设于支腿上的套环,在支腿上套设有弹性支撑于支撑板与套环之间的压缩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缩弹簧可缓冲推车受到的冲击,使推车在轨道上行走时更加稳定。可选的,所述支腿底部设置有外螺纹且螺接有螺母,螺母位于套环的下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可旋转螺母,进而改变螺母初始压缩区间长度,从而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压缩弹簧的缓冲效果。可选的,所述轨道为槽钢,在轨道上侧内壁和下侧内壁上沿轨道的延伸方向设置有向轨道中心凸出的凸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下设置的两个凸棱限制了滑轮移出轨道,使推车行进过程中更加稳定。可选的,所述轨道底部竖向固接有若干个插柱,在支撑梁上表面设置有容纳插柱的插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插柱插入插孔内,使轨道有效的安装在支撑梁上,轨道与支撑梁安装简单方便。可选的,所述支撑梁采用工字钢,支撑梁包括横梁以及连接于横梁底部的立柱,在基板的上表面沿基板的延伸方向开设有第一插槽,在基板的上表面还均匀开设有若干个与第一插槽垂直连通的第二插槽,相邻两个第二插槽之间的间间距与立柱上的两个翼板之间的间距适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可改变立柱在基板上的安装位置,进而改变相邻两个支撑梁之间的距离,方便施工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支撑梁位置。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施工人员按照依次安装基板、支撑梁、踏板、轨道以及推车,推车安装完成后,泵车操作人员遥控泵管靠近推车,再由站在踏板上的施工人员将泵管插入第一限位孔内,泵管对准模板内部,使用驱动组件驱使夹持组件夹紧泵管,随后泵车操作人员泵送混凝土,施工人员沿轨道推动推车,使混凝土稳定的注入模板内部,从而减少混凝土泵洒损耗浪费;2.施工人员可通过手轮驱使丝杠转动,丝杠带动安装板沿导杆延伸方向移动,从而改变第一限位孔的水平位置,方便施工人员调节泵管位置;3.两个夹片可用于提醒施工人员插块所处位置,便于施工人员判断旋钮是否能旋拧。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混凝土低损耗施工工艺的流程框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为展示轨道与横梁安装关系所做的爆炸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低损耗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架设支撑梁(1):铺设基板(2),将支撑梁(1)横跨电缆沟基坑架设在两道基板(2)上;/nS2、铺设踏板(3):将踏板(3)沿模板的延伸方向铺设在支撑梁(1)上;/nS3、安装轨道(4):将轨道(4)沿模板的延伸方向安装在支撑梁(1)上,每道模板两侧各安装一道轨道(4);/nS4、安装推车(5):将推车(5)安装轨道(4)上;/nS5、固定泵管:使用推车(5)将泵管固定住,泵管对准模板内部;/n采用上述步骤S1-S5的一种混凝土低损耗施工工艺施工时具体涉及的结构包括支撑梁(1)、基板(2)、踏板(3)、轨道(4)以及推车(5);推车(5)包括用于限制泵管移动范围的限位组件(50)、设置于限位组件(50)上用于固定泵管的夹持组件(51)、驱使夹持组件(51)夹持泵管的驱动组件(52)以及设置于推车(5)底部用于在轨道(4)上行走的行走组件(53);/n所述限位组件(50)竖向设置有若干个,每个限位组件(50)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板(500),在支撑板(500)上水平设置有安装板(502),在安装板(502)上开设有贯穿安装板(502)和支撑板(500)的第一限位孔(5020),在上下相邻两个支撑板(500)之间固接有若干个连接柱(505);/n所述夹持组件(51)包括固接于安装板(502)上表面的安装箱(510),在安装箱(510)中部开设有与第一限位孔(5020)连通的第二限位孔(5100),在安装箱(510)内设置有若干个夹持单元,夹持单元包括两个滑移连接于安装箱(510)内且延伸方向指向第一限位孔(5020)的齿条(511),在安装箱(510)内转动连接有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512)和从动齿轮(513),其中主动齿轮(512)与一个齿条(511)啮合,从动齿轮(513)与另一个齿条(511)啮合;/n所述驱动组件(52)包括垂直固接于主动齿轮(512)中心位置且滑动穿设于安装箱(510)的转轴(520),在转轴(520)的顶端固接有旋钮(521),在转轴(520)的底端固接有多棱柱,在安装板(502)上表面开设有供多棱柱嵌设的嵌槽(5022);/n所述行走组件(53)包括设置于位于最下方的支撑板(500)底部的支腿(530),在支腿(530)上设置有滚动连接于轨道(4)的滑轮(5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低损耗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架设支撑梁(1):铺设基板(2),将支撑梁(1)横跨电缆沟基坑架设在两道基板(2)上;
S2、铺设踏板(3):将踏板(3)沿模板的延伸方向铺设在支撑梁(1)上;
S3、安装轨道(4):将轨道(4)沿模板的延伸方向安装在支撑梁(1)上,每道模板两侧各安装一道轨道(4);
S4、安装推车(5):将推车(5)安装轨道(4)上;
S5、固定泵管:使用推车(5)将泵管固定住,泵管对准模板内部;
采用上述步骤S1-S5的一种混凝土低损耗施工工艺施工时具体涉及的结构包括支撑梁(1)、基板(2)、踏板(3)、轨道(4)以及推车(5);推车(5)包括用于限制泵管移动范围的限位组件(50)、设置于限位组件(50)上用于固定泵管的夹持组件(51)、驱使夹持组件(51)夹持泵管的驱动组件(52)以及设置于推车(5)底部用于在轨道(4)上行走的行走组件(53);
所述限位组件(50)竖向设置有若干个,每个限位组件(50)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板(500),在支撑板(500)上水平设置有安装板(502),在安装板(502)上开设有贯穿安装板(502)和支撑板(500)的第一限位孔(5020),在上下相邻两个支撑板(500)之间固接有若干个连接柱(505);
所述夹持组件(51)包括固接于安装板(502)上表面的安装箱(510),在安装箱(510)中部开设有与第一限位孔(5020)连通的第二限位孔(5100),在安装箱(510)内设置有若干个夹持单元,夹持单元包括两个滑移连接于安装箱(510)内且延伸方向指向第一限位孔(5020)的齿条(511),在安装箱(510)内转动连接有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512)和从动齿轮(513),其中主动齿轮(512)与一个齿条(511)啮合,从动齿轮(513)与另一个齿条(511)啮合;
所述驱动组件(52)包括垂直固接于主动齿轮(512)中心位置且滑动穿设于安装箱(510)的转轴(520),在转轴(520)的顶端固接有旋钮(521),在转轴(520)的底端固接有多棱柱,在安装板(502)上表面开设有供多棱柱嵌设的嵌槽(5022);
所述行走组件(53)包括设置于位于最下方的支撑板(500)底部的支腿(530),在支腿(530)上设置有滚动连接于轨道(4)的滑轮(5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低损耗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500)上开设有贯穿支撑板(500)上下两侧的让位孔(5000),让位孔(5000)呈长条状,在让位孔(5000)相对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固接于支撑板(500)上表面的挡板(5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怀彬郑芬林增辉
申请(专利权)人:大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