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8667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火楼板,该防火楼板包括两根第一边框、两根第二边框和填充板,两根第一边框和两根第二边框连接形成矩形框架,填充板固定填充在矩形框架内侧,填充板包括第一钢筋网、位于第一钢筋网中部的第一混凝土浇注部和位于第一钢筋网边缘处的第二混凝土浇注部,第一混凝土浇注部的外缘与第二混凝土浇注部的內缘相接,第一钢筋网沿矩形框架的所在平面设置于矩形框架的内侧,在第一混凝土浇注部中浇注有第一混凝土,在第二混凝土浇注部中浇注有第二混凝土,第一钢筋网被浇注包覆于第一混凝土和第二混凝土内,第一钢筋网的边缘通过第二混凝土与矩形框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装配式钢骨架结构重量大、防火能力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火楼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轻型钢骨架板材,特别是主要用于配合钢结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屋面板、墙板和楼层板,具体涉及一种防火楼板。
技术介绍
装配式结构是由预制构件为主要受力构件经过装配连接而成,是我国建筑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不仅有利于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发展绿色环保建筑,并且有利于提高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与现有的施工方法相比,装配式结构有利于绿色施工,其更能符合绿色施工的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和环境保护等要求,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其中,装配式预制钢骨架轻型楼板是在预制混凝土楼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仅减轻了结构自重,而且减轻了建筑物地震作用。但是需要对钢骨架进行防火处理,常用的方法是将钢骨架安装后根据建筑耐火等级要求在其表面涂刷防火涂料,或用防火板包裹,该种方法不仅存在高空作业,而且直接包裹在钢骨架的外表面,美观性较差。因此寻求一种不采用防火涂料即可具有防火能力的钢骨架结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本专利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防火楼板,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火楼板,能够在不刷涂防火材料的情况下,起到良好防火效果,其具有良好的耐火极限和稳定性,提高了楼板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火楼板,包括两根呈平行设置的第一边框和两根呈平行设置的第二边框,两根所述第一边框和两根所述第二边框连接形成矩形框架,所述防火楼板还包括:固定填充在所述矩形框架内侧的填充板,所述填充板包括第一钢筋网、位于所述第一钢筋网中部的第一混凝土浇注部和位于所述第一钢筋网边缘处的第二混凝土浇注部,所述第一混凝土浇注部的外缘与所述第二混凝土浇注部的內缘相接,所述第一钢筋网沿所述矩形框架的所在平面设置于所述矩形框架的内侧,在所述第一混凝土浇注部中浇注有第一混凝土,在所述第二混凝土浇注部中浇注有第二混凝土,所述第一钢筋网被浇注包覆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和所述第二混凝土内,所述第一钢筋网的边缘通过所述第二混凝土与所述矩形框架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混凝土为轻质混凝土;所述第二混凝土为普通混凝土。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混凝土浇注部位于所述第一钢筋网的两相对边缘处,所述第一钢筋网的两相对边缘通过所述普通混凝土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边框连接,所述第一钢筋网的另两相对边缘通过所述轻质混凝土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边框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均为“C”型钢,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的槽口均朝向所述矩形框架的内侧,所述第一钢筋网的边缘伸入对应的所述槽口内,并通过所述普通混凝土浇注固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边框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钢筋网,所述第二钢筋网与所述第一钢筋网之间焊接固定,所述第二钢筋网通过所述普通混凝土与所述第一边框浇注固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钢筋网包括的第一钢筋、第二钢筋和多根第三钢筋,所述第一钢筋和所述第二钢筋均沿水平方向设置,多根所述第三钢筋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钢筋位于所述第二钢筋的正上方,所述第一钢筋与所述第二钢筋之间通过多根所述第三钢筋固定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多根所述第三钢筋之间沿水平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三钢筋与所述第一钢筋和所述第二钢筋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边框的高度大于所述填充板的厚度,所述第二边框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填充板的厚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混凝土浇注部与所述第二混凝土浇注部之间的连接面呈由下至上向所述矩形框架内侧倾斜的坡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矩形框架的中部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对应与两根所述第一边框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为角钢,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边框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由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防火楼板的特点及优点是:在矩形框架内侧固定设置有填充板,填充板又包括第一钢筋网、位于第一钢筋网中部的第一混凝土浇注部和位于第一钢筋网边缘处的第二混凝土浇注部,在第一混凝土浇注部中浇注有轻质混凝土,在第二混凝土浇注部中浇注有普通混凝土,第一钢筋网的边缘通过普通混凝土与矩形框架连接,通过普通混凝土和矩形框架的连接,其与第一钢筋网形成双重受力体,提高了楼板的刚度和稳定性,降低楼板在受力过程中的形变量,提高楼板的使用寿命,另外,第一钢筋网浇注于轻质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内,轻质混凝土大大降低了楼板的重量,不仅保证楼板具有良好的耐火和防火能力,而且方便施工,提高施工效率。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轻质防火板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轻质防火板的正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轻质防火板的纵向截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轻质防火板中第二钢筋网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轻质防火板中填充板的俯视图。本专利技术中的附图标号:1、第一边框;2、第二边框;3、连接件;4、填充板;401、第一钢筋网;402、第二钢筋网;4021、第一钢筋;4022、第二钢筋;4023、第三钢筋;403、第一混凝土浇注部;404、第二混凝土浇注部;5、矩形框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除非单独定义指出的方向以外,本文中涉及到的上、下等方向均是本专利技术所示的图2中的上、下等方向为准,在此一并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火楼板,该防火楼板包括两根第一边框1、两根第二边框2和填充板4,两根第一边框1平行设置,两根第二边框2平行设置,两根第一边框1和两根第二边框2连接形成矩形框架5。填充板4固定填充在矩形框架5内侧,其中,填充板4包括第一钢筋网401、位于第一钢筋网401中部的第一混凝土浇注部403和位于第一钢筋网401边缘处的第二混凝土浇注部404,第一混凝土浇注部403的外缘与第二混凝土浇注部404的內缘相接,第一钢筋网401沿矩形框架5的所在平面设置于矩形框架5的内侧,在第一混凝土浇注部403中浇注有第一混凝土,在第二混凝土浇注部404中浇注有第二混凝土,第一钢筋网401被浇注包覆于第一混凝土和第二混凝土内,第一钢筋网401的边缘通过第二混凝土与矩形框架5浇注固定。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二混凝土浇注部404中的第二混凝土与矩形框架5的浇注固定,其与第一钢筋网401形成双重受力体,提高了楼板的刚度和稳定性,降低楼板在受力过程中的形变量,提高楼板的使用寿命,另外,第一钢筋网401浇注于第一混凝土和第二混凝土内,第一混凝土大大降低了楼板的重量,不仅保证楼板具有良好的耐火和防火能力,而且方便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具体的,第一混凝土为轻质混凝土;第二混凝土为普通混凝土,通过轻质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的配合大大降低防火楼板的重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火楼板,包括两根呈平行设置的第一边框(1)和两根呈平行设置的第二边框(2),两根所述第一边框(1)和两根所述第二边框(2)连接形成矩形框架(5),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楼板还包括:固定填充在所述矩形框架(5)内侧的填充板(4),所述填充板(4)包括第一钢筋网(401)、位于所述第一钢筋网(401)中部的第一混凝土浇注部(403)和位于所述第一钢筋网(401)边缘处的第二混凝土浇注部(404),所述第一混凝土浇注部(403)的外缘与所述第二混凝土浇注部(404)的內缘相接,所述第一钢筋网(401)沿所述矩形框架(5)的所在平面设置于所述矩形框架(5)的内侧,在所述第一混凝土浇注部(403)中浇注有第一混凝土,在所述第二混凝土浇注部(404)中浇注有第二混凝土,所述第一钢筋网(401)被浇注包覆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和所述第二混凝土内,所述第一钢筋网(401)的边缘通过所述第二混凝土与所述矩形框架(5)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火楼板,包括两根呈平行设置的第一边框(1)和两根呈平行设置的第二边框(2),两根所述第一边框(1)和两根所述第二边框(2)连接形成矩形框架(5),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楼板还包括:固定填充在所述矩形框架(5)内侧的填充板(4),所述填充板(4)包括第一钢筋网(401)、位于所述第一钢筋网(401)中部的第一混凝土浇注部(403)和位于所述第一钢筋网(401)边缘处的第二混凝土浇注部(404),所述第一混凝土浇注部(403)的外缘与所述第二混凝土浇注部(404)的內缘相接,所述第一钢筋网(401)沿所述矩形框架(5)的所在平面设置于所述矩形框架(5)的内侧,在所述第一混凝土浇注部(403)中浇注有第一混凝土,在所述第二混凝土浇注部(404)中浇注有第二混凝土,所述第一钢筋网(401)被浇注包覆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和所述第二混凝土内,所述第一钢筋网(401)的边缘通过所述第二混凝土与所述矩形框架(5)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火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为轻质混凝土;所述第二混凝土为普通混凝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火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混凝土浇注部(404)位于所述第一钢筋网(401)的两相对边缘处,所述第一钢筋网(401)的两相对边缘通过所述普通混凝土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边框(1)连接,所述第一钢筋网(401)的另两相对边缘通过所述轻质混凝土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边框(2)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火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框(1)和所述第二边框(2)均为“C”型钢,所述第一边框(1)和所述第二边框(2)的槽口均朝向所述矩形框架(5)的内侧,所述第一钢筋网(401)的边缘伸入对应的所述槽口内,并通过所述普通混凝土浇注固定。


5.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志海崔明芝王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诚华宇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