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燕尾卯隼结构的保温板,包括保温板本体,保温板本体的表面设置有燕尾槽,保温板本体四周设置有燕尾卯隼结构,燕尾卯隼结构有凸燕尾和凹燕尾,凸燕尾与凹燕尾交错分布在保温板本体的四周,凸燕尾和凹燕尾的设置有孔洞,达到了对保温板本体牢固固定的目的,防止在浇筑水泥或者外界其他原因时,保温板本体受力不均匀,连接处出现位移而分散的情况发生,降低使用质量,并且保温板本体体积较大,在安装时,插接方便,施工快捷,工作人员快速进行安装和调节,提高了安装效率,工期变短,减少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同时保温板本体表面设置燕尾槽会增加混凝土同保温板本体咬合作用,平推安装施工更好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燕尾卯隼结构的保温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墙体
,尤其涉及一种燕尾卯隼结构的保温板。
技术介绍
保温板本体作为建筑墙体的保温层,有着保温和隔音的效果,建筑物的安全防火标准场将保温板本体放置在混凝土层的中间,形成夹心结构。在浇筑过程中,保温板本体底部浇筑的混凝土不是同时进行,常出现浇筑保温板本体的一侧然后浇筑另一侧,再者混凝土浇筑的一侧处是由有混凝土的一端流入空腔的一端,这些都会造成保温板本体的受力不均而使保温板本体发生位移、错位甚至破损,破坏墙体的内部结构。现在的外墙保温板本体体积一般较小,在进行安装时需要工作人员完全匹配之后进行插接,但是对于3m高的建筑,需要工作人员安装脚架等,这样延长了施工的周期,同时在拼接完后,浇筑混凝土时,由于保温板本体体积较小,混凝土的产生的浮力会使保温板本体漂浮起来,导致一些位置保温板本体出现位移,从而不能使用的情况,降低使用质量;现有保温板本体的连接通常采用保温板本体四周插接的方式,四周插接处通常设置有安装槽,且安装槽不能防止保温板本体上下移动,且在防止保温板本体前后位移时,插接处容易发生折断,所以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现在的外墙保温板本体提交较少容易受外力作用从而产生移动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燕尾卯隼结构的保温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燕尾卯隼结构的保温板,包括保温板本体,保温板本体的表面设置有燕尾槽,保温板本体四周设置有燕尾卯隼结构,燕尾卯隼结构有凸燕尾和凹燕尾,凸燕尾与凹燕尾交错分布在保温板本体的四周,凸燕尾和凹燕尾上设置有孔洞。优选的,孔洞上安装有连接件,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桥和第二连接桥;第一连接桥由三段组成,上下两段的钢筋上设有螺纹结构,且安装有对拉螺母,中间段的钢筋两端设置有螺纹结构,上下两段与中间段通过连接块连接,连接块内部设有螺纹结构,第一连接桥中间段的钢筋上设有注塑外壳A,注塑外壳A的上端设有注塑板A,下端设有注塑板B,注塑板A上设置有通孔A;第二连接桥的钢筋两端设有支撑板,钢筋上设有注塑外壳B,注塑外壳B上端设有注塑板C,下端设有注塑板D,注塑板D上设有通孔B。优选的,保温板本体的底为900至1200mm,高度为3000mm,厚度80mm优选的,燕尾槽为竖向均匀布置在保温板本体的表面。优选的,燕尾槽的深度为7mm。优选的,凸燕尾的为等腰梯形结构,其梯形上底为150mm,梯形下底为300mm,梯形高为100mm,且凸燕尾和凹燕尾的结构尺寸相同。优选的,孔洞位置为凸燕尾和凹燕尾的等腰梯形底边的中间位置。优选的,保温板本体有直角保温板。优选的,直角保温板底板为600mm,高为60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燕尾卯榫结构的设计,当保温板本体四周的燕尾卯隼结构相互配合时,限制保温板本体上下和左右位移,使保温板本体相互固定。2、连接件安装在连接桥安装槽口内,连接件可限制保温板本体的前后位移。3、同时保温板本体表面设置燕尾槽会增加混凝土同保温板本体咬合作用,防止保温板本体与混硬土层分离或产生间隙。4、保温墙板安装组合后,在浇筑混凝土时,保温墙板的重量大于混凝土产生的浮力,增加浇筑混凝土时保温板抗浮作用,防止在浇筑水泥或者外界其他原因时,保温墙板受力不均匀,连接处出现位移而分散的情况发生,降低使用质量,并且增加外墙保温整体性,提高保温效果,保温墙板体积较大,在安装时,插接方便,施工快捷,工作人员快速进行安装和调节,提高了安装效率,工期变短,减少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同时保温墙板表面设置燕尾槽会增加混凝土同保温墙板咬合作用,平推安装施工更好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连接件的上视图;图2为连接件的等轴测图;图3为第一连接桥的上视图;图4为第二连接桥的上视图;图5为注塑板A与注塑板C、注塑板D与注塑板B通过卡合的方式固定的示意图;图6为保温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保温本体上燕尾卯隼结构示意图;图8为直角保温板等轴侧示意图;图9为保温板切割拆分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保温板本体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保温板本体的上视图;图12为保温板本体的抹灰层结构示意图;图13为安装连接件的保温板本体拼装示意图;图14为未浇筑混凝土的保温墙体框架示意图;图15为浇筑混凝土的保温墙体框架示意图;图16为混凝土凝固后的墙体加工示意图。1、保温板本体,11、凹燕尾,12、凸燕尾11,13、孔洞,14、燕尾槽,15、第一抹灰层,121、梯形下底,122、梯形上底,123、梯形高;2、连接件,21、第一连接桥,211、注塑外壳A,212、注塑板A,213、注塑板B,214、连接块,215、通孔A,22、第二连接桥,221、注塑外壳B,222、注塑板C,223、注塑外板D,224、支撑板,225、通孔B,23、钢筋,24、对拉锚栓,241、螺纹结构,242、对拉螺母;3、混凝土剪力墙;4、混凝土保护层;5、模板,51、通孔C;6、钢筋网;7、铁管。具体实施方式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保温板连接件2,包括钢筋23、对拉锚栓24,包括第一连接桥21和第二连接桥22;第一连接桥21由三段组成,上下两段的钢筋23上设有螺纹结构241,且安装有对拉螺母242,中间段的钢筋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燕尾卯隼结构的保温板,包括保温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板本体的表面设置有燕尾槽,保温板本体四周设置有燕尾卯隼结构,所述燕尾卯隼结构有凸燕尾和凹燕尾,所述凸燕尾与凹燕尾交错分布在保温板本体的四周,所述凸燕尾和凹燕尾上设置有孔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燕尾卯隼结构的保温板,包括保温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板本体的表面设置有燕尾槽,保温板本体四周设置有燕尾卯隼结构,所述燕尾卯隼结构有凸燕尾和凹燕尾,所述凸燕尾与凹燕尾交错分布在保温板本体的四周,所述凸燕尾和凹燕尾上设置有孔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燕尾卯隼结构的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上安装有连接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燕尾卯隼结构的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桥和第二连接桥;所述第一连接桥由三段组成,上下两段的钢筋上设有螺纹结构,且安装有对拉螺母,中间段的钢筋两端设置有螺纹结构,所述上下两段与中间段通过连接块连接,所述连接块内部设有螺纹结构,第一连接桥中间段的钢筋上设有注塑外壳A,所述注塑外壳A的上端设有注塑板A,下端设有注塑板B,所述注塑板A上设置有通孔A;所述第二连接桥的钢筋两端设有支撑板,钢筋上设有注塑外壳B,所述注塑外壳B上端设有注塑板C,下端设有注塑板D,所述注塑板D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志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金富地新型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