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处理降解剂和絮凝剂及可直接排放的垃圾浓缩液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88408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处理降解剂和絮凝剂以及一种可直接排放和利用的垃圾浓缩液处理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样适用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完全采用搅拌、电解、降解、吸附和沉淀等过程,并采用独创的降解剂在浓缩液的预处理过程中对各种残留物质进行充分降解,使其很容易被吸附沉淀和去除,然后采用铁碳微电解处理对降解后的预处理液更加充分的搅拌和降解,将垃圾浓缩液中的各种残留物质清除;经过加入活性碳进行脱色和添加絮凝剂对残留漂浮物进行深度絮凝和沉淀处理,最终得到无色透明、无污染物的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处理过程简单有效且处理成本很低,出水效果好,最终出水达到了国家1级B污水排放标准甚至更高,处理后的水质可以直接排放和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处理降解剂和絮凝剂及可直接排放的垃圾浓缩液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垃圾处理降解剂和絮凝剂以及一种可直接排放和利用的垃圾浓缩液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物排放处理技术是当今世界上一大难题,而在处理垃圾渗滤液过程中所产生的浓缩液则占到了垃圾渗滤液的25%~30%。垃圾浓缩液的主要成份为腐殖质类物质、氨氮、含量很高的COD(ChemicalOxygenDemand),大量的重金属离子,含盐量很高,处理渗滤液出水过程中残留的未降解有机物和溶解性微生物等物质。垃圾浓缩液的处理难度很大,并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甚至直接威胁人类的生态环境和身体健康。目前,还尚未发现垃圾浓缩液工业化处理后可直接排放和利用的案例。常用处理垃圾浓缩液的方法有回灌法:回灌法是将处理垃圾渗滤液所产生的浓缩液再回喷到待处理垃圾堆上的渗流处理技术。回灌的浓缩液在自上而下流经垃圾填层的过程中,使其中的有机污染物被垃圾中的微生物所降解。但回灌法增加了垃圾填埋场的含水率和含盐量,对地下水存在严重的污染风险,并且增大了垃圾渗滤液的处理难度和成本。另一种常用处理浓缩液的方法是蒸发法:蒸发法是将垃圾浓缩液加热使其水分从浓缩液中沸腾气化。常见的是发电厂将采用垃圾填埋物发电时所产生的垃圾浓缩液再喷洒回燃烧炉中进行蒸发气化。但同时也带来了燃烧炉的温度降低,发电效率低下等不利效果。而且由于浓缩液中盐分含量较高,降低了锅炉的使用寿命。上述常用处理垃圾浓缩液的方法各有不足之处,均不能有效地解决垃圾浓缩液的处理问题,而且所采用的设备制造成本昂贵,处理周期过长,占地空间大,处理成本太高,并且不能保证提供符合环境标准要求的排放和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垃圾浓缩液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垃圾处理降解剂和絮凝剂,以及一种可直接排放和利用的垃圾浓缩液处理方法技术解决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彻底解决垃圾残留浓缩液在处理过程中所容易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和浓缩液中残余杂质处理不干净,不彻底的问题,以及现有技术浓缩液处理设备以及工艺复杂,占地面积大,处理成本高等问题。本专利技术处理后的水可直接排放和利用。本专利技术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垃圾处理问题技术解决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是提出一种垃圾处理降解剂,该降解剂对于垃圾浓缩液或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均适用。其特点在于,所述降解剂是由活性沸石,碳酸钙,煤灰,硅藻土等至少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组成,其中,活性沸石30%~60%,碳酸钙20%~50%,煤灰15%~25%,其余为硅藻土。该降解剂还可由活性沸石,碳酸钙,煤灰组成,其中,活性沸石40%~60%,碳酸钙20%~40%,煤灰15%~25%。还可由50%活性沸石和50%碳酸钙,或者由50%碳酸钙和50%煤灰组成降解剂。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是提出一种垃圾处理絮凝剂,既适用于垃圾浓缩液,也适用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其特点在于,所述絮凝剂由30%~60%的高分子聚合氯化铝和40%~70%的活性沸石粉组成。还可以由30%~50%的高分子聚合氯化铝和50%~70%的活性沸石粉组成絮凝剂。还可优选30%的高分子聚合氯化铝和70%的活性沸石粉组成絮凝剂。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是提出一种可直接排放和利用的垃圾浓缩液处理方法,该方法采用如下特点的工艺步骤:1)浓缩液预处理:根据不同浓度以及不同重量的浓缩液原料,采用相应重量比的降解剂加入到浓缩液中,对所述浓缩液进行搅拌、降解、吸附、沉淀全面预处理;在预处理过程中,降解剂的加入比重为所述浓缩液重量的10%~20%,浓缩液的pH值在8~11之间进行调节,浓缩液的预处理时间在24小时以上。加入降解剂后的浓缩液预处理过程可有效地强化降解和气化浓缩液中的有机物和可溶性微生物等难以去除的物质。通过搅拌、降解、吸附以及沉淀,可将大部分主要物质如COD和氨氮离子,有机磷等有害物质吸附并且使其很容易沉淀和去除;该工序经沉淀后得到预处理液。2)微电解处理:预处理后得到的预处理液进入微电解处理工序,根据预处理液的浓度,加入相应比例的铁碳,并调整预处理液的pH值在3~8之间,对所述预处理液进行微电解搅拌、降解并进行酸度调节,该工序采用含铁量70%以上的铁碳作为电解介质,铁碳与所述预处理液的比重为0.8~1/0.6~1,电解处理时间至少3小时,以使预处理液降解的更加充分,通过微电解,电絮凝去除COD和氨氮离子以及微生物等物质;该工序经沉淀后得到电解液体I。3)微电解后处理:对微电解处理后的电解液体I根据其浓度继续进行碱度调节,pH值调节到9~11,处理时间至少3小时,以达到去除处理过程中残留的铁离子和其它残留物质的目的;经沉淀后得到电解液II。4)脱色处理:在得到的电解液体II中加入活性炭脱色剂,进行搅拌和脱色处理,活性炭的加入量可以是电解液体II的10%~15%,并可根据脱色的程度进行增减,pH值在5~9之间调节,脱色处理时间至少3小时,同时进行残留物质的再次吸附脱色处理,经沉淀后得到脱色液体。5)絮凝和沉淀:在上述脱色液体中加入由由30%~50%高分子聚合氯化铝和50%~70%活性沸石粉组成的絮凝剂,对残留的絮状物或微小漂浮物进行深度处理,其加入量与脱色液体的重量比为1~3/1000,沉淀至少1小时以上,得到无色透明并且无污染物,符合环境标准要求的排放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搅拌即爆气,可采用空气压缩机或鼓风机、罗茨风机或潜水式风机等风机设备向浓缩液以及后续工序的各种液体中加压以产生向外喷出的气体或气泡,使其中的氨氮气体向外挥发。在整个处理过程中,每个处理步骤中均设置有传感测量仪器,所述浓缩液处理的指标测量采用传感测量仪器进行自动测量并及时将测量数据自动传出,以即时监控测量数据的变化并及时对处理数据进行调整。本专利技术在处理过程中,可将各工序沉淀后所产生的沉淀残留物再次加入到所述浓缩液预处理原料中进行再次循环处理和利用,从而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本专利技术与现有降解处理方法相比,不需要通过生化和膜滤处理等过程,不需要制造复杂并且成本昂贵的处理设备,通过本专利技术独创的降解剂和絮凝剂,完全采用搅拌、电解、降解、吸附和沉淀等过程,即可彻底解决垃圾浓缩液在处理过程中所容易造成的二次污染,以及浓缩液中残余有机物以及重金属等杂质处理不干净,不彻底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浓缩液处理过程简单有效且处理成本很低,出水效果非常好,最终出水达到了国家1级B污水排放标准甚至更高。处理后的水质可直接排放,也可直接利用。本专利技术同样也适用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广泛推广和应用的良好前景,并且具有很高的环保意义以及社会和经济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以及示例性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以下附图和实施例所示出的是优选实施例,有些流程在文字说明清楚的情况下可能没有示出,但这些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设计思想在于,城市垃圾填埋场在进行渗滤液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处理降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解剂由活性沸石,碳酸钙,煤灰,硅藻土至少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组成,其中,活性沸石30%~60%,碳酸钙20%~50%,煤灰15%~25%,其余为硅藻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处理降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解剂由活性沸石,碳酸钙,煤灰,硅藻土至少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组成,其中,活性沸石30%~60%,碳酸钙20%~50%,煤灰15%~25%,其余为硅藻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解剂由活性沸石,碳酸钙,煤灰组成,其中,活性沸石40%~60%,碳酸钙20%~40%,煤灰15%~2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降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解剂由活性沸石和碳酸钙组成,其中,活性沸石50%,碳酸钙5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降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解剂由碳酸钙和粉煤灰组成,其中,碳酸钙50%,煤灰50%。


5.一种垃圾处理絮凝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剂由30%~60%的高分子聚合氯化铝和40%~70%的活性沸石粉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絮凝剂,其特征在于,由30%~50%的高分子聚合氯化铝和50%~70%的活性沸石粉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絮凝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剂由30%高分子聚合氯化铝和70%活性沸石粉组成。


8.一种可直接排放的垃圾浓缩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处理步骤:
1)浓缩液预处理:根据不同浓度以及不同重量的浓缩液原料,采用相应重量比的降解剂加入所述浓缩液中,对所述浓缩液进行搅拌、降解、吸附、沉淀预处理,经沉淀后得到预处理液;
2)微电解处理:根据预处理液的浓度,加入相应比例的铁碳,对所述预处理液进行微电解搅拌、降解并进行酸度调节,经沉淀后得到电解液I;
3)微电解后处理:对上述电解液I,进行碱度调节,经搅拌、沉淀后得到电解液体II;
4)脱色处理:在所述电解液体II中加入脱色剂,进行搅拌和脱色处理,同时进行残留物质的再次吸附清理,经沉淀后得到脱色液体;
5)絮凝和沉淀:在上述脱色液体中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黔丰范志伟翁祖登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沣登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